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海拔怎么学

地理海拔怎么学

发布时间:2023-01-03 02:42:49

❶ 地理怎么学具体方法有哪些

地理信息量比较多,同学们想要学好地理需要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地理。下面是我分享的初二地理的学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学好地理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

学地理,说白了就两个字‘看,背’

看,就是你要学会看图,要学好地理,会看图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连地图都不会看,那么,他/她的地理绝对很差。

背,就是你要记住概念,记住它的地形,地貌,地势,还有气候特征,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第二步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第三步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第四步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第五步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好以上几点,就不怕7年级地理学不好了。
地理学习注意事项
学会使用教材

教科书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参考。目录部分可以展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本、深入思考,把握重点,记下问题,特别是要重视书中的地图和数据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这些步骤很关键,值得引起注意。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与地理信息的载体,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信息具体化和直观化。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就像做饭离开锅勺的道理是一样的。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表现,产生的原理、形成的成因。所以首先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高中部分首先应用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地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用不同的颜色反馈出不同的地理事物,对地理事物的区分非常直观明显,这种地图的识读是学好高中区域地理的关键。

学会使用地球仪

地球仪是学好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球运动部分的必要条件,首先掌握地球仪的组成:地轴,两个极点,地球仪表面的经纬网等。特别是经纬网的掌握是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把握好经纬网的相关规律对于理解抽象的地球运动非常有帮助。

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在思考的过程中看,而且是仔细的看。例如在学习某地的地貌特征的时候。以及当地的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时候。当然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一切可以实现观察为目的的工具。

善于地理想象

很多地理事物不是我们能直接接触的,即使有模拟化的东西放在我们的眼前也不是特别直观的,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想象能力的体现。比如在地球运动中地球是怎么自转和公转的,月相的形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都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善于总结

很多地理规律是需要总结归纳的,比如农业的区位分析,城市的区位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等。

猜你喜欢:

1. 怎样才能学习好地理

2. 怎么正确学习地理才能学好

3. 学习地理的四个方法

4. 学习地理的十个方法

5. 学习地理的十大好方法

❷ 海拔是怎么计算的 海拔位置从哪里算

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

海拔的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因此,海拔高度又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绝对高程。

测绘专家们通过在沿海设置验潮站的办法。选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位置适中、外海海面开阔、海底平坦、地质结构稳定、有代表性和规律性的半日潮等特点的港区建立一个长期使用的验潮站,根据长期验潮资料来确定一个平均海水面,把它作为零高程面。

然后用精密水准测量联测到陆地上预先设置好的水准原点,测定出这个点的海拔高度作为一个国家或整个地区的起算高程。

海拔零点标志位于新疆吐鲁番亚尔乡巴村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2度56分,东经89度11分。“零点”西至交河故城13公里,东至高昌故城50公里,北至苏公塔2公里,南至艾丁湖最低点30公里。“零点”属特殊地理位置。

海拔高度水平原点

不同的海域的海平面高度是不一样的,如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侧海平面比大西洋侧海平面高20厘米。

中国大陆:海拔采用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 黄海 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零高程面)。

台湾:以基隆港东岸设置“台湾水平原点”作为测量基准点。

日本:以东京湾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实际测量的基准点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旧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国会前庭的“日本水平原点”。

英国:1915年5月至1921年4月英国西南岸康沃尔郡纽林的平均海面“Ordnance Datum Newlyn”。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平均海面“Normaal Amsterdams Peil”。

确定某地海拔的基准

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

地理学意义上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测绘专家们通过在沿海设置验潮站的办法,选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位置适中、外海海面开阔、海底平坦、地质结构稳定、有代表性和规律性的半日潮等特点的港区建立一个长期使用的验潮站,根据长期验潮资料来确定一个平均海水面,把它作为零高程面。

它与相对高度相对,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进行测算,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因此,海拔高度又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绝对高程。海拔为人们准确表达地理事物的高低起伏状态提供方便。

❸ 海拔怎么算,中学题。问一下,地理。

先选取某海岸做常年的海平面观察,取常年平均位为基准海平面(海拔0米)。据此埋设基准点。我国现在用的是黄海海平面,基准点在青岛附近。由此海拔标高就利用精密布置、测量、计算得出的水准网就可以将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统一。为获得精确的高度,要用各级精度的水准仪或是精确修正过的GPS高程测量。差一些的还可以用三角测量法。气压计法是用于野外勘探、考古、登山之用;超声波是测较深的海湖深度的。无论怎么测,都要利用前面说的水准网做为参考,是一个相对的高度。如要测珠峰高度,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先通过漫长的水准网和水准线路将标高引到喜马拉雅山下,登山队员在山顶插标志,用三角函数计算而得,所以会有50厘米的中误差(也就是精确到1米范围内的样子吧)。当前测珠峰高程大多使用GPS测高,精度会有提高

❹ 怎么看地理图的海拔高度

1、先看地理位置和轮廓。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所以打开地图后,先看该区域的经纬度是多少,是位于沿海还是地处内陆,该区域大致是什么形状。这样就有了空间感和方位感,以后一提到这里,在头脑中就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印象。进一步还可根据其位置推测其气候特点(而不是死记了)。
2、看颜色。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过仔细观察不同的颜色的范围大小、地区分布,即可掌握该地的地形地势特点。
3、按“面、线、点”的顺序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面”是指像高原、平原、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它们所占的空间范围大,在地图中最为显眼,所以先从认识它们入手较好,要看清这些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等特点。“线”是指像山脉、河流、交通线等地理要素,要注意其走向、名称等;“点”是指城市、村庄、工矿区等点状分布的地理要素。然后,还要学会分析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地形对气候、河流走向、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影响。
总之,看地图要做到有目的(即想要搞清楚什么知识)、有重点(抓住主要内容)、有层次(掌握先后顺序),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否则,就会迷失在由各种颜色、不同的符号、文字和数字组成的地图迷宫里。

望采纳!

❺ 地理怎么学好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着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着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着,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像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像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着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像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细心观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假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娱乐,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

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❻ 地理怎么学

一.熟记地图

地理要学好,其实不难,关键是脑子里要有立体的感觉,脑子中要有地图,脑子里有一个地球在转动,这样学起来就会很立体。

地理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就是你把世界上所有国家河流山脉全部背下来,脑子中没有立体的感觉,给你个题你该迷糊还迷糊,该不会还不会。多看地图,在家里墙上挂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在脑中形成地图的轮廓。

四.图文结合

重视图文结合,地图册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熟记各个地方的位置,才能快速的作出判断。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地点,就翻开地图册查看,久而久之就会熟记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五.分类归纳

学好地理还要注意分类归纳,比如说每个地方的海拔是怎样的,气候如何,只要我们一一归纳好,做好总结,我们就能很好的记住这个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了。

❼ 怎么才能学好地理

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就是(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依据是(160°E,20°W),(160°E,20°W以东)属于东半球,(160°E,20°W以西)属于西半球。

1、数值大小: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2、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缓。
3、形状特征: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多看地图和多想象,多把课本上死的文字和图画在脑子里模拟呈现出来.还要多听讲和勤背书,善于总结。
学地理需要开阔的视野,多看地图吧。

❽ 关于的高原地理知识详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 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
中国有四大高原,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第二阶梯上.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内蒙古高原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1400米.黄土高原是世界着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800米~2500米,沟壑纵横,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均为世界所罕见.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海拔1000米~2000米,多峡谷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按高原面的形态可将高原分几种类型:一种是顶面较平坦的高原,如中国的内蒙古高原;一种是地面

起伏较大,顶面仍相当宽广的高原,如中国青藏高原;一种是分割高原,如中国的云贵高原,流水切割较深,起伏大,顶面仍较宽广.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陕西黄土高原地层出露完整,地貌形态多样,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最典型地区.

内蒙古高原
不同高原的类型反映高原的起源及其随后受侵蚀的历史.最常见的是构造高原,非洲大部分为这样一种隆起的大陆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次大陆的德干高原也是同样的地形.规模小得多的高原有断层块和地垒,它们是沿边缘断层系统隆起的高原,或是相邻断块沉降时仍居高处的部分.地垒通常比较大的断层块更易分辨.翘起断块是个变异,这样的高原具有一个比较陡的边和一个徐缓倾斜的地面.

包围在山系以内的高原称为山间高原.在美国,这种类型的景观分布于内华达山脉和落矶山脉之间,常用盆地和山脉(basin and range)这个术语来表示.然而,盆地和山脉地形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它包括中亚细亚的大部分、西藏、四川的一部分和蒙古.安纳托利亚、亚美尼亚和伊朗都由山间高原构成,有些作者甚至扩大到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都归入山间盆地一类里.山间高原在安地斯山系内也很常见;世界上可通航的最高水体的的喀喀湖,拔海3,810公尺(12,500呎),就位于这样一个高原上.山间高原、地垒和断层块通常与年轻的褶皱山脉有关.

其他类型高原由坚固的岩石构成.喷出大面积玄武岩熔岩流的火山造成了许多高原.如︰爱尔兰北部的安特里姆(Antrim)玄武岩高原、美国西北部的哥伦比亚-蛇河流域、衣索比亚以及印度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高原的特点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可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素质,故其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1968年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高原城市墨西哥城举行,来自非洲高原的运动员,囊括了中长跑和马拉松的5项冠军及5项亚军、2项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后,高原成了世界各国体育界中长跑、马拉松、竞走等耐力
川藏高原
项目的训练“宝地”.

另外高原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高原区水的沸点低于100℃,如用普通饭锅煮饭,则会夹生.

高差小是高原与山脉的不同之处,尽管其产生方式可以相同.不过,高原地区易受河流和冰川的侵蚀

苏格兰高地
和切割.古老的褶皱山系受到侵蚀之后,隆起成为高原,于是开始再一次经受侵蚀作用.例如︰比利时的亚耳丁、斯堪的那维亚的菲耶尔德(Fjeld)高原以及阿帕拉契山系内的阿利根尼-坎伯兰高原.在其他地方,切割作用更加彻底,所以原始的高原表面几乎没有什么残馀.这种原始表面是从一致的峰高推断出来的,所以,对于是否有这样的侵蚀面存在,已经在地貌学者当中引起了争论.苏格兰高地就是这样一个地区,那里已假定有原始侵蚀面,但个别几个平面是否存在常有争论.除了对选定侵蚀面提出问题以外,隆起的地区还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翘曲作用,因而我们无法肯定是先前的一个海拔低的平原隆起的结果.[1]
在干旱和干旱地区,切割作用常导至形成平板状地体,尤其是如有坚固的盖顶岩石存在的话.这就是美国西南部典型的边疆景色,那里的原始地面已被侵蚀成为台地和地垛(较小的平顶山).由于地势高,高原常造成其独有的局部气候.在盆地和山脉地形中,高度连同周围大山造成的遮雨效应一起发生作用,产生出干旱和半干旱环境.
高原的形成形成年代较短的高原一般比较平坦,而年代较长的则因长期受风化侵蚀,比较低矮,而看起来和山地一样.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端实际就是这种像山的高原,或称台地.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9个发展阶段

(1)震旦纪时期:青藏高原分为古冈瓦纳大陆与祁连海两个主体,古冈瓦纳大陆处于西边,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一带,祁连海位处青藏高原东部,即现在的昆仑山脉与祁连山山脉一带;

(2)寒武纪到奥陶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下沉,祁连海向其扩展,原特提斯洋范围大大收缩;

(3)奥陶纪到志留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进一步下沉,祁连海逐渐消失,原祁连海位置抬升;

(4)泥盆纪到二叠纪:出现冈瓦纳古陆和中特提斯海洋及欧亚大陆,青藏高原中部再次下沉为海洋;

(5)二叠纪到三叠纪:原祁连海中部和东部一带再次上升为大陆,西部则下沉为深海,冈瓦纳古陆的浅海与其相连;

(6)侏罗纪:中特提斯海已抬升为陆地,海洋向西部和北部扩张,形成新特提斯;

(7)侏罗纪到白垩纪:新特提斯收缩,拉轨岗日首先隆起,南面形成小面积的海域;

(8)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新特提斯全部闭合,欧亚大陆基本成型;

(9)第三纪:由于欧亚板块激烈碰撞,促使大规模的火山和地震的活动,使青藏高原的抬升急剧加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边缘的喜马拉雅山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但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大的,据地质学家考证,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来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并且这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在地质历史时代还处在婴儿期,还会继续增高.

编辑本段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形成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黄土高原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2]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中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开发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一带曾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曾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古代夏、周、秦朝的文化都是在这里孕育成长的.

今天的黄土高原包括陕、甘、宁、晋、豫、青和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有200多个县,总面积约59.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亿亩,人口近7000万.在这个广大地区内,约有43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水土流失严

重,每年每平方公里的水土冲刷量,由几千吨到1万吨.据调查估计,每年要从地面冲蚀掉0.5厘米的肥沃土壤.这个地区的耕地约2亿亩,由于长期水土流失的结果,使自然环境、生产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落后,部分地区亩产粮食只有30~50斤.1977年7月,一场150多毫米的暴雨酿成的洪水从附近高地毫无阻拦地直泄而下,曾经淹没了大半个延安城.有人估计,黄土高原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年在单位面积内流失的泥沙量)一般为每平方公里5000~15000吨,陕西北部和山西北部的一些地方甚至高达每平方公里15000~30000吨.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以上.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危害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黄河的安全,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淤高,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悬河”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3~8米,有的地方高达12米,早已高过开封城墙,严重威胁着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在地形上,主要可以分为3个部分.

(1)六盘山以西甘肃中部的高原,海拔约2000米左右.高原中有若干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兰州附近的黄河谷地,临洮附近的洮河谷地等,都是高原中最富庶的地方.当我们漫步于黄土高原时,你还会看到在那麦黍油油的农田下方,有着一排排整齐的窑洞,那就是黄土高原上一部分农民的居所.

(2)陕西北部的高原,海拔约800~1000米,地势较低,四周有更高的山岭环绕着,在构造上成为盆地,所以许多地理、地质学家又把它称为陕北盆地.陕北高原的东面隔着黄河有山西的吕梁山;西面是甘肃的六盘山,高度都超过2000米以上;南面铜川和宜君间的山地海拔仅1200~1500米;北面与毛乌素沙漠相通,没有显着的界线,但靖边以北的白于山海拔达2000米,可以看作高原的北界.陕北高原的平缓地面上间或有较高的石山兀立,海拔约1100~1400米.陕北高原的地层大部分是水平的,河流的侵蚀作用表现得特别强烈.

(3)在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为山西高原.山西高原因有许多断层和局部盆地,地形比陕北和甘肃高原更为复杂.太行山东坡陡峭,向西平缓倾斜,实际上构成了山西高原的一部分.山西高原的东部边缘海拔2000米以上,向西渐渐降低,所以高原地面海拔多在1500~2000米之间.这个高原上有许多海拔1000米左右的局部盆地,如平定、沁县、长治等盆地.吕梁山的形状与太行山相似,最高山峰海拔在2500米以上,整个山岭也是东坡峻巍,西坡缓斜,渐与陕北高原相连接.介于吕梁山与太行山之间的山西中部有一条狭长的低地,海拔400~800米,从太原一直伸展到晋西南黄河河岸.其中太原附近的平地范围最广,长约150公里,宽约50公里,构成山西高原中最大的局部盆地.低地大致与太行山和吕梁山的走向平行,而汾河循着这个低地流入黄河,因此把这个低地称为汾河低地.因低地两侧常有显着的断层,所以从地质构造上看,汾河低地实在是一个典型的地堑.
黄土高原的区域分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生产方针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黄土高原面貌的改变较慢.国家有关部门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初步提出了今后在西北黄土高原建设上所要采取的方针.对于占黄土高原相当大的面积、水土流失又最严重的丘陵沟壑地区,应以林牧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并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把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区域:

(1)农业区,包括渭北、陇东、晋中、延安市以南等一些地方.这里属于半湿润温和与寒温气候,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以上,塬面较多,生产潜力较大.这些地区应主要发展农业,做到粮食自给有余,部分县应建成商品粮、棉、油基地.要积极营造护田林、护坡林,在源面和丘陵缓坡地区适当种植牧草,发展养畜业.

(2)林牧区,包括陇南、宁南、晋西北、延安市以北等地区的丘陵沟壑地带.这里属于森林草原及其向草原过渡的地带,半干燥寒温气候,年降水量400~500毫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东部与风沙区临界,已受到风蚀威胁;开垦的面积很大,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农业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产量低而不稳.这个地区应以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为主,在“川”台地及缓坡上适当修建基本农田,争取在常年情况下粮食自给.

(3)牧区,包括陇中、宁南、晋西北、榆林北部、内蒙古北部的一些地方.这里属于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半干燥寒冷气候,年降水量多数在400毫米以下,冬季长而寒冷,春夏多旱多风,土质沙性大,风蚀和水蚀都很严重,作物生长期短,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较多.这个地区应主要发展畜牧业,大力营造防风林、放牧林,适当发展农业,粮食争取基本自给.

(4)林区,包括子午岭、黄龙山、崂山、乔山、六盘山、陇山附近各县的部分地区和吕梁山区的一部分地方.这里降水量较多,地势较高,多数为土石山地,土层较薄,现在还残存一些次生林.这个地区应以林为主,严格保护现有林区,积极发展水源林以保障这个地区农牧业的发展.

总之,高原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它是大麦的一种;特有的牲畜是牦牛,连同藏山羊、藏绵羊是青藏高寒牧区的三大主要牲畜.黄土高原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分别制定农林牧生产的发展区划和实施规划,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结合,治坡与治沟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积极建设基本农田,大力造林种草,以中小流域为单位,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这样就一定能够加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和合理开发.与高嵩合着《岩画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历史》一书 高原,大学本科毕业,曾陆续发表诗和散文.2003年,随父亲高嵩教授改学音韵学、文字学和岩画文字解读,同时参与《岩画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历史》撰着.宁夏学者高嵩与其女儿高原经过四年钻研,得出结论:贺兰山就是远古的不周山,即远古华族祭祀的圣山.

编辑本段中国与世界的主要高原中国的主要高原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世界主要高原有:南极高原、巴西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南非高原、拉布拉多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❾ 如何快速学习地理

来得及。初中知识很少,努力就可以了。
祝你梦想成真。
给你一份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着。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着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着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着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非洲东部高原。

❿ 地理的学习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学好地理还是有很多知识需要去记忆的,下面有八种记忆的方法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阅读全文

与地理海拔怎么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