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技术如何参与地理学科课堂

技术如何参与地理学科课堂

发布时间:2023-01-03 04:33:37

❶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在地理教学中进行课堂导入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的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地理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数字化的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为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对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介入地理教学活动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反响快速,贮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使教学内容由虚变实、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明,极大的丰富了地理教与学的活动,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和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为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提供条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
3、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行考试制度,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①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③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基于以往我们学习知识的特点是范围专一的,结构组合是线性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即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广大地理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尤其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为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 (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 (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 随着课程整合实践的深入、必将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

❷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知识涉及面广,不仅有记实性知识还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既感到枯燥又难以掌握,抽象性知识也不少,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感,从而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对知识的学习极其不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制作地理教学软件,使讲授的知识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 ,再配上音乐,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际中,我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我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多媒体技术演示,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多媒体课件。经过多媒体技术演示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2.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把书本死的图片,通过幻灯片或者动画形式来展现,成为活灵活现的活知识,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的容量
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去到当地亲身体验。而单凭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觉得知识是抽象的,有时还因国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晕头转向,从而害怕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该国家或地方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使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以前差不多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后,用一堂课的时间就可学完,还可进行相关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这方面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发挥学生学习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绝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老师演戏,这样反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把握住多媒体技术地位和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避免出现,教师成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学生成了旁观者的现象。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教师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让学生来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这样师生互动进行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学得兴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较牢固而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多媒体技术使用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由于学校的鼓励而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简单幻灯片板书板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地理教学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但都要讲求科学性、针对性、适当性原则。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凤凰"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讲述水污染时,可结合太湖绿藻事件、吉林石化厂爆炸事件,等故事性讲述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先思考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千古名句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学习月相变化时,也可以用古诗隐含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让学生根据月亮变化规律,推测出大概是农历何时;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等等。在分析环境、资源问题时,还可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引子,学生往往热情高涨。因此在教学中,一定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不要一味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有时就是几幅简单的幻灯片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

❸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给地理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巨大潜力。互联网为地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生动性的主题情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平台和工具,有力地促进了地理课程中的探究过程。我们需要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进来,培养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和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提高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1、掌握学科地理,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地理课程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将信息技术整合进来。地理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地理的抽象性。地理中有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比如地球运动等,因此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抽象知识点的直观呈现。由于信息技术可以无限地延伸人的各种感知能力,无限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因而,其替代功能在现代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2)地理的具体性。要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地理规律,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和地理概念。信息技术的图、声、色等直观表现手段和表现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看得深广透彻,听得清楚明了,借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牢固的地理表象和地理概念。
(3)地理知识的多样性。地理纵横七大洲,地理现象纷繁复杂,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在瞬间表现那些运用一般教学手段所难以表现的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
2、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方法
(1)创设地理情境,培养学习兴趣。营造地理情境,展现地理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地理、把握地理。
例如在执教《长江》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电影《惊涛骇浪》中截取了几段水灾场面,搜集一些反映长江水旱灾害的图片介绍等,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地理情境,消除学生和这些地理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会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而融进这部分地理当中。
(2)提供多种通道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习地理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地理知识,而在于通过资料、地图阅读,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通道的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分析、综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讲授《中国土地资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地形、气候等因素对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影响”这一问题,可以将我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土地资源分布图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
3、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效果
3.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情景,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3.3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现代的教学方式要突出思维教学,即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直观呈现地理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3.4 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地理《新课标》强调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地理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地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地理时空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❹ 如何找准信息技术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信息技术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时运用信息技术现行的地理教材编印的地理图形和图表,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来理解有关的地理概念以及形成知识与结论。可将静态的图形图表和结论形成的过程,形象、生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地理概念,又可以促使学生轻松地把握地理现象与原理的本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以及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重点和难点时运用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联,地理教学的难点往往就在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位置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和比划很难说透,而借助信息技术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时运用信息技术地理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较强的特点,地理事物纷繁复杂,时空跨度大,且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地理知识时,应该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原理,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5、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互动频率就成为地理教学的必然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互动平台,有助于增加互动的频率,增加课堂容量,进而拓宽交流互动时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时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强大的演示功能把平面的地理图像立体地展现给学生,动态地展现地理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

❺ 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首先是学校和老师方面,一定要强调并落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加真实的再现一些地理现象与效应等等。

示意图,动态效应等等,特别要注重应用,才能生动易懂。

另外,我觉得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到网络知道去搜索相关教育网盘资源,或者悬赏提问。

二、上网搜索免费初中教育资源分享网站,这里推荐学习口袋网。网站拥有丰富的试题、课件、教案等初中教学资源,而且所有的资源均可免费下载。

分享下免费的初中在线教育资源:网络网盘链接:https://pan..com/s/1V5gDa-VsrKWmb0DX36KO_A

提取码:gqeb

❻ 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地理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迎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也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深入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整合”。同时,《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要重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应加快校园网的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从网上获取课程信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制了多媒体教室,这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做为一个普通中学,我们学校的各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近几年调查研究发现,在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老师们不但出现了整合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新课改的步伐,正是如此,我们必须要在校本教研中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库如何与地理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一些认识、看法和建议:
一、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意义的认识和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是指将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其目的是利用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和计算机的高效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在两者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做为认知工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断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这也是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的必然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改革就更加意义深远和重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地理世界的平台,把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直观形象,也使得地理问题越来越生活化;更使得地理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从书本和课堂走出来。实践证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地理学习环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地理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和直观性,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地理课程理念、地理课程的设置以及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二、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作用的认识和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是互为协作的关系,缺一不可。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经过研究发现,两者的整合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这就要求我们要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如:八年级下册旅游活动部分《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教学,我们可以把一幅幅色彩绚丽、景象逼真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的画面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此。他们一边“欣赏”这些画面,一边聆听老师生动的讲解,心中自然会充满神奇的遐想和喜悦,会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利用“西双版纳”和“新疆地区”景观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还能使他们获得理性的判断和规律性的认识。学生还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旅游中获得的知识与乐趣,这样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从而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形势下的教学中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众所周知,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适合演示。如天体运动和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表现这些,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学效果不好。而计算机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自己的ppt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从而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也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例如: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以往,教师只用一个地球仪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而利用多媒体把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形象地演示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其中搜索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上网收集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现象、资料、图片、视频,鼓励他们利用自己所学信息技术的知识,制作ppt文稿,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有机整合途径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化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地理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学习《长江》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播放长江的某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声音、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就会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奇。又如七年级下册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地理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信息技术如同一个庞大的知识汇聚点,汇聚并贯穿了众多人们的智慧与结晶,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地理教学,将会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丰富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它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化,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思维,还让学生丰富了地理学科的知识,丰富了课堂。例如:“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鸭嘴兽、考拉、鸸鹋等,在探究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原因这个重点时,可以利用flash动画模拟大陆漂移运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澳洲独特的地理位置的形成原因,从而揭示古老生物之谜,同时又可利用cai课件展示一段鸵鸟、考拉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它们的生活获得感性认识。
(三)、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学习。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的内容时,教师课前利用flash制作“大洲大洋拼图软件”,主要目的是用来考察和训练学生对大洲大洋空间分布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在软件中,可以首先设立了几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制作了各大洲的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大洲大洋位置的了解,将大洲拖动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再把大洲和大洋的名字拖动到相应的位置。通过这个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更熟练的掌握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为以后世界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机收集资料并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演讲者。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是听众。书本是学生学习的世界;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教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的建构者。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地理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超级链接”这一手段,通过对一些关键字建立“链接”,随时从单个词“链接”出去,转到网络庞大的资料库中搜索出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从而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假设学校假期组织学生到澳洲参观学习,可又不知道澳洲的地理位置,出发时衣服该带多少,语言通不通,哪里是澳洲人口最集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当地人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主要的城市?这时通过布置学生上网收寻有关澳洲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进行网上交流,向大家介绍迷人的澳大利亚风光。学生通过上网不仅获得澳洲不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丰富了知识面,无形中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适当运用时事新闻,进行地理教学。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与地理相关的事物时有发生,涌现出大量的地理信息,我们应该把这些地理信息进行归类收集。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注意资料的新颖性、时代性和真实性,以及资料与地理学科的相关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例如,在《东南亚》一节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印度洋海啸的视频资料以及我国政府对该地区进行援助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引入新课,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对该地区的地理特征——火山、地震频繁有了初步了解,又可以让他们接受一次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在
21世纪的全新教育形势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定会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会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❼ 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整合

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我对二者整合的点滴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整合的必然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着标志。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传统的教育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教与学之中,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整合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整合的误区
信息技术于地理教学在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其中最为突出,最为普遍的是以下两大方面:
1.变传统“满堂灌”为新式“满堂灌”
传统“满堂灌”的教法,大家都知道,而这种新式“满堂灌”主要表现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呈现过量的繁杂的信息:一幅接一幅的图片,一段再一段的文字,一个又一个的动画,甚至图文声像纷至沓来,令学生目不暇接,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何谈学生的主体性?这不正是新式的“满堂灌”吗?
2.教师成了专职的放映员、解说员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一个活动甚至包括教师必要的知识讲解,都通过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教师被课件牵着走。殊不知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制作多么完美,也只是一种教学媒体,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什么才是真正的整合
当前许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的认识就是认为如何研发适合中学地理新教学要求的课件展开教学,这就是整合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如何为学生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让学生处在数字化环境之中,学生能够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工具,能够运用它来获取、分析和应用信息,主动学习。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中,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将一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变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展示这些地区相应的民居景观图及简介),然后提出问题:“请说出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和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索,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接着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达成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再到全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发言或通过网络平台演示),得出结论,实现意义建构(总结出民居与当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我想这才是整合的更深层次的理念。
四、信息技术与地理整合的方法
1、因势利导,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它往往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而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最大的优点可以通过交互功能实现人机对话,通过对话学生可以逐步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形成学习的主体地位。地理教学中图像内容较多,如果能巧妙地使用交互特性进行教学,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手段的使用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的实情,现在不少学生连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具备,最好少用网络教学,否则大量繁杂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一无所获。较好的是可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随后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阅读,寻找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兴利除弊,客观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课件及网络教学固然有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地理挂图、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观空间结构功能,录像机、影碟机的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板图板画的直观、实用等,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比如,有关地球形状的教学,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建立起空间概念,无论是课件中动画的地球,还是静态展示的地球图片、经纬网等,都不如拿个地球模型——地球仪,来得真切。选择时要遵循的唯一原则就是:谁最能说明问题就用谁,千万不可为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而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
分享:

❽ 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地理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同时它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 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提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上全面塑造学生 .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创设学习情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课堂容量.山区中学任教的我,只 能面对每个年级一个多媒体教室的状况,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结合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去感知去体验,进 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它能克服在传统教 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从而对地理产生兴趣.例如:在讲“降水对 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播放水灾、旱灾、暴雪等图片,配上低沉凝重的背景音乐,画面 让学生惊心动魄,震撼心灵,很容易得出降水对人们生活既带来好处也带来负面的影响,深 深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辩论: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呢?激烈的 辩论把课堂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 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讲《世界的人种》时,首先 用计算机播放一段经过本人视频编辑、剪切的由三大人种演唱的“江南 Style”视频,然后 提问:刚才看到的视频有哪几种人种?他们有何不同呢?时下最流行的歌舞立即激发起学生 的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本节的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它克服了 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便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所有感官,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 地理学习中去. 因此,我们在做课件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这一优势,力图使画面内容生动,即 要尽可能地用一些动画、音乐,将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这些动画和音乐中,使学生爱听、 爱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安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去确定教学内容的详略.运用信息技 术可以调整教学节奏,灵活把握上课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如: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通常需要两 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讲授“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其位置” 两个问题.第二课时再讲“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行政中心” .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采用歌诀记忆、拼图、猜谜等方法,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通过层层活动使学生熟 记各省的名称、简称及其位置.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制作了当鼠标点击某一个省级行政区 时,相应的轮廓形象比拟物就显示出来的课件.如:黑龙江省像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雄鹰, 山东省像骆驼,青海省像玉兔,广东省像大象的鼻子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很能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制作好的 Flash《中国拼图游戏》 ,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拼图比 赛,告诉学生拼图的一些技巧,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我国行政区划名称、位置等方面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能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讲授到相关省级行政区时,便将课前准备 的谜语投影出来让学生猜.如“船出长江口” (猜一个城市名) ,这一谜语的提出,前面学习 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 得启示;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由于电脑动画在课堂上的运用,降低了教学难度, 大大加快了教学速度.第二课时可通过练习、读图、填图和小测验来巩固、反馈知识,还可 开展小组竞赛、小组课题研究等合作性学习活动.多媒体教学从多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动画模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地理内容涉及面广,其中有学生能直接感受的地理特征,也有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在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和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在认 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认知器官的限制,只能观察到此时此地的情景,观察到肉眼看 见的客观物体,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 止图成为动态图,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一边思考观察、一边讨论. 采用动画模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能动作用,教与学成为了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方面发展.例如:对 “等高 线地形图” 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很抽象,我把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利用课件 进行动画演示,图、文、声、像并茂,使学生对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等地形概念 变得容易理解(特别是山谷、山脊的判断,再加本人的板图) ,然后又播放生动有趣的基本练 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了,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教学《交通运输》 ,介绍我国的铁路干线时,我用了动画制作这样的课件:以中国地图 为底图的画面中出现一个火车头,它鸣叫着逐条带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线路、名称和经过 的主要城市,每条干线自起点至终点闪现,而且能随终点出现,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加 深印象.我让学生结合课本里的“铁路干线图” ,在老师屏幕上的演示下找到“五纵三横” 铁 路干线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绘出来.以“北京”为中心,找到“上海” ,把“北京---上海”连 2 起来, 明白这是 “京沪线” , 然后又让学生说出这条铁路线经过哪几个省级单位及主要的城市. 随着老师在屏幕上的指引下,学生完成得很好,记得很快(就连平时不好表现的同学也做得 很好) .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后,用课件出示一些选择合理的交通 运输方式练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视觉、 听觉等感官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 四、渲染气氛,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地理课程学习中,要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 于地理教育之中.多媒体课件能够渲染气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采集 和编辑录像、VCD 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播放,能够配以文字、旁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 教育. 如在学习中国地理《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着名的 旅游胜地:八达岭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桂林山水,布达拉宫,黄山的“四绝”?不知 不觉中,学生已被祖国锦绣的大好河山所吸引,脸上洋溢着向往、陶醉、自豪的神情,激发 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紧接着出现一组漫画镜头:在旅游区乱扔废弃物,某人在文物古迹刻 上了“××到此一游” ,配上小丑的画外音?学生们看了,无不表示出愤怒、指责、痛恨的 心情.从反面材料中,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正反材料的对比增强了他们对 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美好的道德品 质,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 , 把现代信息技术 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在学习中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让学生学 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最终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和教学质量.但是,当多媒体课件运用不恰当时,不仅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而且, 多次重复的视觉刺激容易使学生大脑疲惫,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师应 选择、加工学习材料,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与技术如何参与地理学科课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