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地理差异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气温:冬季南温北寒,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土地资源:南方耕地少,北方耕地多,东部耕地多,西部耕地少;林地分布在东南部、东北部、西南部;难以利用土地分布在西北内陆、青藏高原;草地分布在东北、西北、青藏高原东部。
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太阳能:主要在青藏高原
矿产资源:非有色金属,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东南
经济,东部经济实力强,西部经济实力弱
B. 我国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
b
自然地理的差异主要是气候和地貌。
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表现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从而进一步影响植被和河流的水文特点。
由于地形的差异,中国三级阶梯分布。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区,河流的走向,高原和盆地相间发布,平原和丘陵广布,对气候,河流水文特点,植被都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C. 中国的地理差异是什么
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地理差异的影响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 地理位置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差异
南北差异是指我国南方北方之间的差异,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着差异。
气候差异
南涝北旱。中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人文差异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中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产业发达。北方历来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南方自南宋起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农业发达,同时也是贸易港口的主要集散地,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中国东南沿海传入,更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在政治、经济上的心态。
交通差异
南船北马。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建筑差异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中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同时,东北地区由于降雪量较大,且积雪春天才能融化,为减轻积雪对屋顶的压力,房屋顶高而尖的现象也很普遍。另外,中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中国着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语言差异
南繁北齐。中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中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昆明虽地处南方,但语言分区为西南官话区,西南官话即北方方言的分支)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中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饮食差异
南米北面,一般被用来描述传统上南北方地区饮食差异。南方人爱吃米饭和米粉,传统北方人(华北、西北)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中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中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传统上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但是凡事有例外,东北地区虽属北方,但水分充足适合优质水稻生长,当地主食更侧重米饭;同时东北人大多是山东河北移民后裔故对面食也不排斥。华北的京津地区由于明清时期由南方漕运的粮食为稻米的缘故,饮食习惯上对米饭接受度大于华北其他地区。一般以米饭为主食的东北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将米饭简称为“饭”;而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以面食为主的地区一般会把米饭简称为“米”,“炒饭”即称“炒米”,而在南方,炒米是另外一种小吃。
体质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中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E. 四大地理差异表现在哪
四大地理分区
既楼上说的 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青藏区,划分较大,主要是按照自然界限划分的,在经济、旅游地理处理上没有太大意义.有的一省跨三区,跨两区 .在行政上也没有大意义,就是单单的 自然地理界线 (有的资料把中国地理分区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2、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摄氏度 高于0摄氏度
年降水量 小于800mm 大于800mm
主要地形 平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冬季结冰) 大(冬季不结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 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传统体育项目 滑雪、溜冰 赛龙舟、游泳
3、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输送到这里).4、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着自然特征是“寒”.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由于空气稀薄,气温低.有“日光城”之称——拉萨市.5、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着名的畜种.6、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差异比较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着,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纵横、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7、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影响因素 界线A:主导因素是季风,界线B(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主导因素是气候,界线C:主导因素是降水和地势地形,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F. 中国的地理差异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又分别有什么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分为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主要表现气候的冷热差异。东西差异主要表现为气候的干湿差异和晨昏差异。
G. 中国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哪些分别受什么地理因素的影响
温度,气候,地形,地质等方面,受地域环境影响。
我国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地区湿润,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沙漠、戈壁广布。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自然千姿百态。
H. 1.列举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差异,并简要说明原因
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东北地区气候冷湿,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青藏地区气候寒冷。
我国南方地区纬度比较低,太阳辐射强,夏季炎热。南方地区距离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东北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比较弱,加之冬季风影响强烈,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气温低蒸发微弱,以及夏季风带来水汽,气候比较湿润。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夏季风不能影响,空气干燥降水稀少。
我国青藏地区海拔很高,气候寒冷。
I.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是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三方面差异很大,由此导致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差异很大。地理位置:西北地区身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东部季风区距海较近。气候: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温差大;东部季风区为季风气候,水热较好;青藏地区为高山高原气候,气候高寒。地形:青藏地区的高海拔决定了它的气候类型。水文:西北干旱,河流湖泊稀少,且多内流河;东部季风区河流湖泊较多,多外流河(当然内部也有差异);青藏多沼泽、湿地,河流湖泊众多,多为大江大河源地
拓展资料:
1.自然区就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等级高低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对一致的区域。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着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着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
3.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参考资料----网络、国家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