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B.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文/钟诗贺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1、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温、南寒;2、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3、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4、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公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都是自西向东
1、地球的自转是绕轴自转 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例如,赤道海平面为464米/秒,高度增减100米,线速度增减26米;两极为零。
2、除绕轴自转外,地球还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公转的周期为一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轨道是一个扁率为1/60的椭圆。轨道近日点为1.471亿公里,远日点为1.521亿公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每日59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面速度为每日1.92*10的14次方平方公里。其中前两者有季节变化。
C. 地球公转产生的5个现象是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只有4个现象是: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
4、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地球围着太阳自西向东的转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周长为94000万公里,我们所谓的年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一直在跟着地球在旅行。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太阳的直射点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表面接受到的热量也随着地球公转而不同。
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在公转,外形近似球形,因此造成了地球各地随着地球公转接收到的热量而不同,因此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上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造成了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在改变。
地球公转规律: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是一种周期性圆周运动,轨道半长轴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
并且地球公转的中心位置不是太阳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阳的公共质量中心,但由于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日地的公共质量中心离太阳中心仅450千米,这个距离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因此,我们通常把地球公转看成地球绕太阳运动。
D.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公转产生的4个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4.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冬半年昼短夜长,极点周围有极夜现象。
2.极点上:出现极昼夜的天数最多:各为半年
3.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的昼逐渐加长,南半球的昼逐渐缩短;直射点南移正好相反。
5.太阳直射的纬线,白昼不一定最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
四季的更替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五带划分的依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两者的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但是,不同的是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产生了昼夜的交替而不是昼夜,还有就是地方时,比如每个地方看到太阳日出的时间不一样。
地球的公转的中心是太阳,由此产生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尤其以我们北半球为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夏天白天明显长于冬天。
E.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F.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南极北极的雪山冰山
G. 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不少于3点)(3分)
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满分不超过3分)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五带、四季等现象,地球自转主要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时差现象、太阳东升西落。
H. 公转产生的4个地理现象
(1)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太阳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2)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365天)。
(3)地球公转特点: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产生。
I.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
4、五带的划分。
这些都是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地球公转在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
J.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一直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四季更替。如下图所示:
在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B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也就是北纬23度26分,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因此气候也炎热,是北半球最热的世界,称为北半球的夏季。与此相对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地球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C点,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南北半球受热相等,称之为秋分日。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D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也就是南纬23度26分,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因此是北半球的冬季。与此相反,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也就是A点,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也是南半球的秋季。
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