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自然地理与导游什么关系

自然地理与导游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07 13:17:19

A. 当导游高中要选什么科目

导游需要向各方游客(外语)讲解介绍旅游地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地质学、地质化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貌学、水文学、环境类)、花草兽禽(生物学、生物分类学、生物形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斗转星移(天文学、气象学、历法学)、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渊源(人文地理、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哲学),如果想要吸引投资的还要讲解经济发展措施和现状,对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行姿态也有要求。在很多大学里,设置有旅游管理专业,专门培养旅游相关的人才,专业归属于地理系,而旅游公司招导游也主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说到这你大概就知道该选什么科目了。

B. ( )对于导游相当于( )教师

因为旅行社包含导游,而包含教师的不是教学楼应该是学校,可以用排除法排除D
以下是做行测类比题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包含关系与组成关系
包含关系也称种属关系,属于概念间关系的一种,表示某一事物是一大类事物中的一个小类,比如苹果是水果当中的一小类,就认为水果和苹果之间是包含关系,或者说水果包含苹果。在类比推理中,可以利用“A是B的一种”或“所有A是B”来表达。而组成关系属于经验常识关系的一种,表示某一事物是从另一事物整体中分割下来的一部分,比如手和身体之间是组成关系,手是身体的一部分。这两种关系在日常语言中通常都可以用“A中有B”来表达,所以有些考生在做题时不能准确分析,就造成词语关系判断错误。
要想区分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其实十分简单,在做题时,可以直接通过在两个词语之间加“是”来判断。两个词语用“是”连接后内容合理则为包含关系,用“是”连接后内容不合理则为组成关系。比如“浙江人:中国人”两个词,用“是”连接后“浙江人是中国人”这句话是正确的,所以“浙江人”和“中国人”是包含关系,而“浙江:中国”两个词,用“是”连接后“浙江是中国”这句话不正确,所以“浙江”和“中国”是组成关系。
例题1: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
A.城市∶居民区∶商业区
B.卫星∶遥感∶雷达
C.糖果∶水果糖∶芝麻糖
D.单位∶千米∶公里
解析:题干中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并列关系,且与地理都形成包含关系。C项水果糖和芝麻糖是并列关系,且都与糖果形成包含关系。A项居民区和商业区是并列关系,但是与城市是组成关系,因为不能说居民区是城市;B项遥感和雷达是卫星应用的技术;D项千米和公里是全同关系。故答案选C。
二、加工关系
加工关系也称材料关系,表示一种事物是另一种事物的原材料,即将A加工以后可以得到B。考试中对这一关系的考查通常都是考查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所以难度不大,但是考生在做题时仍需注意一点,即加工过程中A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所谓物理变化是指加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原材料只是在形状、大小等物理性质方面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则是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加工后已经不是原来那种物质了。比如将纸张做成剪纸属于物理变化,而将高粱酿成酒则属于化学变化。
做题时,如果题干词语关系是物理变化,则优先选择关系是物理变化的选项,如果没有这种选项,也可以考虑选择关系是化学变化的选项。
例题2:树根:根雕
A.陶土:瓷器
B.纸张:剪纸
C.水泥:砚台
D.竹子:竹排
解析:题干中树根和根雕是加工关系,且发生的物理变化,纸张和剪纸是加工关系,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项陶土和瓷器是加工关系,但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项水泥和砚台无加工关系;D项竹子和竹排是加工关系,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由于根雕和剪纸都属于艺术品,故答案选B。

C. 论述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有利影响

一、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不仅是民族地区的重要社会财富,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民族地区偏远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民族成分、曲折的发展历史,其旅游资源自成一体,形成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点。
(一)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旅游价值很高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品种多样,类型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综合旅游资源三个大类、十多个亚类中的全部、近百种细类中的绝大部分,民族地区都有。其中:有的是民族地区所特有,其他地区所没有或很少有的,如登山旅游、岩溶地貌旅游资源、风沙地貌旅游资源、草原风光旅游资源、天然湖泊旅游资源、珍奇稀有的动植物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的民风习俗旅游资源等;有的虽然不是民族地区所独有,但民族地区的品种质量和旅游价值都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如以黄果树为代表的瀑布旅游资源、以桂林漓江为代表的江河风景旅游资源、以四川卧龙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的特种工艺旅游商品等。
(二)民族特色鲜明
我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集市贸易、服饰饮食、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景物或活动,都是其他地区不曾有的,形成了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三)地区之间差异显着
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基调完全不同,如西北民族地区以沙漠、戈壁风光和雅丹地貌风光为特色;内蒙古地区以高原、草原牧区风光为特色;地处长白山地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冬季以林海雪原和银色树挂风光、夏季以火山地貌和高山湖泊风光为特色;云贵和广西地区以岩溶地貌风光为特色;海南以热带风光和海滨旅游为特色。
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节日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内容、宗教艺术,与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三月三”时间、形式、内容不同。拉萨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楼、苗族的寨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维吾尔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满葡萄的庭院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了本民族的建筑格调。各民族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新疆的葡萄干和细羊毛,内蒙古的麦饭石和草原蘑,广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云南的大理石和卷烟,贵州的茅台酒和蜡染布,西藏的氆氇和藏羚角等。
不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特点不同。如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西双版纳、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冬夏基本都可供游人观光;而地处高纬度、高原地区的青藏、内蒙古草原与新疆、长白山的天池等地只能在短暂的夏季开展。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不具有季节性,但各民族的重大节日却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四)构成不理想,组合不协调
整个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之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内部各亚类之间,其构成组合都不够均衡,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
总的来看,民族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全、品种多、内容丰富,而且在全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同种类型。如全国已建立的3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绝大多数都在民族地区,各种类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条件最理想的、也都是民族地区。
相比之下,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地位就显得相形见绌。一是年代不够久远,缺乏“古”字;二是内容不够奇特,缺乏“稀”字;三是与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名”字;四是规模一般较小,缺乏“宏”字。总之历史文化价值不太高,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地位不协调。如国务院两次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城中,民族地区仅有 7座,占11.7%;两次公布的全国 24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族地区仅有40处,占16.5%。
在自然旅游资源各亚类和细类的构成中,民族地区的登山活动资源、沙漠戈壁资源、草原风光资源等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象地貌资源方面的“五岳”名山,佛教、道教圣地名山,风景名山;水体方面的名泉,园林湖泊,海滨海岛;生物资源方面的名贵观赏植物,人工动物园等,数量较少,质量也不很高,不如国内其他地区。而这些,又是最能吸引游客的资源。如全国的十大观赏名花中,民族地区只有一种,即云南的山茶花。
在人文旅游资源各亚类和细类的构成中也有类似情况。民族风格、节日庆典、特种工艺品等方面在全国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但象大型古代工程建筑、古都、大型宗教圣地、园林建筑、古代陵墓、旅游文学、风味佳肴等方面,都缺乏价值很高的资源,不如国内其他地区。
(五)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深度不够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必须经过开发才能发挥效益。开发利用是旅游资源实现多功能的前提和条件。这些条件对民族地区来说很多都是不够成熟和不具备的。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客源较少、区域经济不发达、资金财力有限的地区。加上景点稀少、组合分散、地形复杂、施工条件差等,更增加了开发的难度。因此,少数接近内地、交通便利或位于大城市附近的旅游地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如桂林、南宁、昆明、张家界、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吉林延边等,其余的基本上还都没有达到旅游的效益和旅游地建设的要求,可进入性太差。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很大障碍,是今后发展旅游规划中必须认真对待的。

二、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是构成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一个地区天然景观的外貌,均与地貌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地区地貌轮廊的基本特征是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岳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 各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为开展各类型旅游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
1.登山旅游资源。一般必须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些山体峰高坡陡,终年积雪,冰峰林立,景色壮观,人迹罕至,特别适合开展登山活动和山地科学考察活动。我国的极高山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喀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都在民族地区。因此民族地区开展登山旅游有着极好的条件,在全国独占鳌头。
2.风景名山旅游资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岳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综合体。我国被社会公认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宝”四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景”,就是指风景优美,这是名山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动中心和胜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山无寺不名”;“史”,是指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着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联系;“宝”,是说山中藏有宝藏,或名贵的物产。
民族地区的风景名山旅游资源,总的来说数量不多,主要有:位于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区以张家界为代表的五陵源风景区,位于新疆天山山地和位于吉林延边的长白山地等。
3.岩溶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类,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我国的碳酸岩类分布很广。但岩溶地貌的发育程度因气候和岩性条件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其中尤以广西、贵州、云南与湘西、鄂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育最完善。形成了这些地区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种类型最有观赏意义的岩溶风景区。其景色之优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观中都是少有的。主要有:
桂林山水,这是闻名世界的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之一。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云南路南石林为另一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奇观,石林皆似刀锋剑林,姿态万千;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石灰华,为一种特殊的岩溶地貌,析出的碳酸钙沉积物,呈现五彩斑斓的色调,景色壮丽。广西武鸣伊岭岩、桂林芦笛岩、七星岩;云南文山三元洞;贵州铜仁九龙洞、织金县织金洞、安顺龙宫、贵阳地下公园等都是着名的溶洞奇景。
4.火山地貌旅游资源。包括现代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和历史上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我国火山活动的遗迹主要有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朝鲜边境上的长白山天池,云南腾冲火山群遗迹等。
5.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指地震后留下来的遗迹。具有科学考察价值和奇妙的吸引观赏功能。地震旅游资源的类型也较多。民族地区有两处遗迹价值较大:一是海南琼州海底村庄,位于琼山县东北部海边,属于陷落型。低潮时可见沉底村露出水面,遗物很多;二是位于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湖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交界处的小南海,属于河流堰塞型湖泊,长约5000多米,宽处 900米,最深50米,水源丰富,四时不竭,风景优美。
6.风沙地貌旅游资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这是一种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观类型。在旅游上有一定开发的价值,对于许多久居城市或非干旱地区的游人,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具有神奇色彩的景象,如高大的沙丘、起伏的沙垄、雷鸣般的沙响、奇异多姿的风城、戈壁滩上的蜃楼幻影等,我国的风沙地貌旅游资源几乎全都分布在民族地区,又可分为几种类型:
沙漠资源。各具特色的沙丘奇观,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等。“会唱歌”的沙响主要有四处: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旗的银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甘肃敦煌月牙泉鸣沙山。沙疗,以新疆吐鲁番最着名。建立沙漠公园,宁夏中卫沙头坡条件极好,有高达数百米的沙丘,有被称为“金沙鸣钟”的沙响,有黄河岸边的绿洲、清澈的泉水、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和百年老水车,有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明代高庙寺以及古烽火台、古长城遗址等。
戈壁资源。以新疆嘎顺戈壁最大,石河子市被誉为“戈壁滩上的明珠”。
雅丹风光资源。各种奇特的风成地貌以罗布泊周围最为典型。
7.峡谷旅游资源。峡谷旅游资源是以雄伟险秀、寂静隐蔽、深奥幽静的奇观吸引游人的。我国的峡谷资源很丰富。民族地区的着名峡谷风景主要有: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境内的西陵峡西段、横贯全州的清江上的小三峡;云南境内的虎跳峡等。
(二)水体旅游资源
水体对游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功能。因为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天然景观的基本造景条件。水具有形、影、声、色、甘、奇六个方面的美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水与山体、水与生物、水与气候、水与建筑物等,通过相互结合、交融渗透,会形成许多奇妙的、雅致的胜景。特别水与山的结合会形成许多优美的山水景色。水风景的观赏类型很多,按水体的不同性质大体可分为五类。
1.江河水旅游资源。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旅游线”,从河源至河口形成一条风光明媚的河川游览走廊。这条走廊的上段,即金沙江以上怀莆�衩厝说慕�捶绻猓��课挥诿褡宓厍�那嗪!⑽鞑亍⒃颇虾痛ㄎ鞯母首巍⒘股阶灾沃菥衬凇;坪勇糜蜗呱系暮釉刺较铡⒏咴�绻狻⑸衬�缜椤⒉菰�眯械鹊囟蔚穆糜巫试淳�诿褡宓厍�那嗪!⒏仕嗟母誓嫌肓傧牧阶灾沃莺湍�摹⒛诿晒啪衬凇⒐阄鞴鹆帧��羲芳涞睦旖�彩俏夜�钪��慕�臃绻饴糜蜗摺?BR>2.湖泊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以湖盆的形态、分布状况,湖水的透明度、颜色,以及湖中发生的奇异现象等产生强烈的旅游功能。我国湖泊的数量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以湖泊(含水库)所在地形位置分类,民族地区着名的风景湖泊有以下几类:
一是高山峡谷风景湖。如广西澄碧河水库、新疆玛纳斯湖和赛里木湖、四川西昌邛海、西藏班公湖等。这类风景湖泊自然环境优美,适宜高山水上运动、疗养度假、观光、科学考察。
二是高原风景湖。如云南滇池、洱海,贵州草海,青海的青海湖、鄂陵湖、扎陵湖,内蒙古乌梁素海,西藏纳木错、奇林错、玛法木错、色林错等。这类湖泊地势高,湖面开阔,充满高原风光气息,适宜观光和考察旅游。
三是天池风光。在我国总共有十多个,民族地区有长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云南云龙天池等。这些湖泊处于山地顶峰,水深、质清、环境幽美。
其他类型的湖泊,如城市园林湖泊、平原风景湖泊、半山区风景湖泊和丘陵区风景湖泊等,民族地区没有很着名的。
3.瀑布旅游资源。瀑布以形、声、色三态之美先声夺人,如果再与山石峰洞、林木花草、白云蓝天等环境要素协调结合,就会形成效益很好的旅游功能。
我国由于地形复杂,河流众多,是一个多瀑布的国家。我国的瀑布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民族地区就有两个,即云贵高原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另一地区是江南丘陵。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内的黄果树瀑布,其规模、景观都居全国之首。民族地区的其他着名瀑布还有长白山天池瀑布。
4.泉水类旅游资源。泉水也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它不仅有造景、育景的独特功能,而且还有疗养、饮用等价值。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观赏、利用的对象。我国的泉类繁多,分布广泛,各种名泉,矿泉数以千计。
民族地区主要的泉水旅游资源有:广西桂平西山的乳泉(泉水呈白色,象煮沸的牛奶);云南安宁,龙陵、茶洛,西藏塔各架,查布、谷露、羊八井、古堆等的间歇泉;贵州茅台镇附近赤水河两岸的酿酒佳泉。西藏、云南的温泉数量之多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其他还有内蒙古阿尔山的矿泉也很有名。
5.海洋旅游资源。海洋做为旅游资源,其功能在于,可以疗养治病、海底观光、海岛景观、海岸海滨风光(观潮、沙场、浴场、阳光)、海市蜃楼等。
民族地区仅有广西和海南岛有海洋旅游资源。广西北海、钦州、防城地区面临北部湾,宜于开辟终年可用的海滨休养地。海南岛南部的三亚一带,更具有建设世界第一流的海滨休养地的优越自然条件。
(三)气象气候资源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包括因天气变化形成的各种景色,及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各类旅游胜地。前者称为气象旅游资源,后者称为气候旅游资源。民族地区的气象旅游资源中着名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贵州毕节八景之一的“南山雨霁”,是由朦朦细雨及雨过天晴之后出现的一种朦胧、清新的雨景。毕节八景之一的“东壁朝霞”,是一种由于阳光穿过云雾后射出色彩缤纷的光芒形成的霞景。霞景因瞬息万变,五彩迸发,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
贵州黔灵八景之一的“坐石观云”,是一种因山区云雾大量积聚和急剧流动,形成的瞬息万变的云雾奇景。
云南大理四绝之一的“下关风”,是冬秋季节的奇景之一。这是由于从大理西边苍山横谷或低缓处越脊而过的冷气流,到东侧洱海上空下沉。因强烈对流产生的一种固向风。“下关风”是塑造大理景观的重要因素,使人们能享受到清风凉意的美感。
吉林延边地区的“树挂”,不次于闻名全国的吉林市松花江两岸的“树挂”。“树挂”,在气象学上称为“雾淞”。是雾天里形成于树枝上或景物上洁白冰莹的结晶物。这些霜花千姿百态,形成各种独特的艺术造型。
由于民族地区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也形成了一些气候旅游胜地。海南岛和广西北海是全国最理想的避寒胜地;新疆、青海、内蒙古是暑夏旅游的好地方;昆明四季如春,是全国有名的春城,是人们四季都可旅游的胜地;东北长白山和兴安岭地区,高山、密林、冰河、积雪相互配合,形成的银装素裹的林海雪原,不仅具有诗情画意,而且可供游览观赏,还可以开展多种冰雪活动。
(四)生物旅游资源
1.植物旅游资源。植物在旅游方面具有很高的观赏功能、优化环境功能和科学研究功能。民族地区植物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古老而有名的植物,如广西贵县南山寺中的“不老松”、阳朔气势雄伟的大榕树,鄂西利川的千年大水杉等。
二是特有的珍稀植物。我国被誉为“世界植物的故乡”,保存有许多在其他地方已经绝迹了的植物“活化石”。这些植物中的很多故乡是我国的民族地区。如珙桐、银杏、水杉等的故乡在湘西、鄂西的山区。
三是名贵观赏花卉,云南的茶花,不仅属于全国十大名花之列,而且对昆明旅游胜地的吸引功能也有直接的影响。其他名花还有云南的杜鹃、素馨、芙蓉,鄂西的腊梅,广西的扶桑,西北地区的绿绒蒿等。
四是人工植物园。这是既有观赏游览功能,又有科学研究功能的国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已经建成的大型人工植物园有“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贵阳市图云关、昆明市西山、湖南张家界植物园等。
2.动物旅游资源。民族地区动物旅游资源中,属于珍稀动物的,有四川阿坝自治州境内的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属于观赏动物的,有青海湖的鸟岛和大理的“蝴蝶泉”等;属于动物之谜的,有青藏高原上的“雪人”和新疆玛纳斯湖中的大红鱼等。
3.自然保护区资源。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00多处, 绝大多数分布于民族地区。在自然保护区的六种类型中,有五种类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都在民族地区。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类型中,有长白山、西双版纳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动物资源为主的类型中,有四川阿坝自治州汶川县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为主的类型中,有广西的花坪(银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类型中,有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资源为主的类型中,有海南的东寨港、清澜港(红树林海岸)自然保护区。此外,我国被接纳参加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中有两个在民族地区,即长白山和卧龙保护区;加一个是广东肇庆地区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导游的看家本领这就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讲解是导游的看家本领,江山之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其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说了,不过并不是每一名导游都能够讲得出来,或者是不能讲得有声有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要足够的重视:“足够的重视”的意思是说要当回事,但是不要让自己有负担,而导致过于紧张,影响发挥。导游讲解如一次演讲,游客就是你的听众,你演讲的目的是让大家认可你的家乡、你的能力。

2、要精心的准备:一次重要的演讲,我想你无论如何都会精心准备的,包括你的讲演稿、你穿的衣服,你演讲时的表情,动作等等。

3、内容要充实:你一定要收集一些相关的知识、资料、传闻、趣事等等内容来充实你的导游词。

4、表情、动作、声调:平淡的叙述不能算是讲解,那只能让人越听越困,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上适当的动作才会引人入胜。

5、自己制造讲演的氛围:一个良好的氛围会让你越讲越有状态,而后滔滔不绝,吐沫横飞,这需要游客的配合,他们爱听你讲的才起劲。

E. 自然地理专业主要是干嘛的

自然地理学在大学阶段课程名单如下:
地球概论、测量与地图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基础、土壤地理学、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环境学概论、中国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

一般考教师上岗,另外可以考研究生在研究所搞研究,还可以考导游,有优势但是外语要好

地信方向具体有:
1.测绘(如果肯吃苦的话,拿钱较多)。
2.GIS二次开发(类似程序员,比较辛苦)。
3.GIS应用(用GIS解决实际问题,同2,但不涉及编程)
4.GIS基础的平台设计(设计GIS开发软件,计算机相关)
5.GIS仪器的销售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还请大家抛砖引玉,多多指正,楼主可以去GIS论坛上逛逛,他们的应该更专业一些。

F. 如何理解导游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

就是要提前了解天气,地理等旅游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自己的导游职能

G. 举旅游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 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 课程设计思路

1.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4.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设。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5. 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 知识与技能

1. 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关于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⑴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⑵“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

⑶“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⑷“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必修课程

地理1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宇宙中的地球

l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l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l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l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l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l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l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l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l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l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l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l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l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l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l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l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l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l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l 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l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l 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l 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l 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

l 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等)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l 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或洋流运动的动画。

l 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l 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l 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水井进行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

l 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l 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地理2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人口与城市

l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l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l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l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l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l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l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l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l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l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l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l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l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l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l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

l 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l 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

l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l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l 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

l 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

l 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

l 结合实际,与家人交流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并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本地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地理3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l 了解区域的含义。

l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l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l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l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l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l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l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l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l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l 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l 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l 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

l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l 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l 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l 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探索)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

l 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

说明:“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选修课程

选修1 宇宙与地球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宇宙

l 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l 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l 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l 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置。

l 运用星图进行星空观察,说出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2.太阳系和地月系

l 了解太阳的圈层结构。

l 运用图表等资料、结合模拟演示,说明太阳系的组成以及九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l 简述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l 分析月相图,说明月相变化规律,并解释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3. 地球的演化

l 运用图表,说出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l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解释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

4.地表形态的变化

l 读地表景观图片,说出河流、海岸、黄土、冰川、风沙、喀斯特等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l 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l 观看有关宇宙与地球的影像资料,如“神奇的地球”等,交流观后感。“天体的来龙去脉” “宇宙与人”

l 收集探索“地外文明”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l 阅读星图,观察四季星空,辨认银河以及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和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

l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太阳活动和月球面貌。

l 连续观测半个月以上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l 组织一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观察岩层及地质构造,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化石,讨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l 收集有关图片资料,举行一次专题讨论会,“重建”恐龙时代的地球环境。

l 读简单的地质构造图,说出地质构造类型,并绘制地质剖面示意图。

l 结合本地的地貌类型,开展关于地表形态形成及演化的研究性学习。

说明:“简述‘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和“根据图表,概括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两项,旨在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永无止境,以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选修2 海洋地理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海洋和海岸带

l 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l 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l 运用图表,分析海 — 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l 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l 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l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l 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l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2.海洋开发

l 说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l 说出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l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 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l 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l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l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4. 海洋权益

l 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l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l 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l 收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带影响的小论文。

l 围绕“厄尔尼诺现象利与弊”的辨题,运用材料,开展辩论。

l 沿海地区的学校,可调查本地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l 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

l 收集资料,展示海洋空间开发的成果,并以诗歌、绘画、科幻小品等形式畅想未来的海洋空间开发。

l 在广泛收集图片等资料的基础上,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海洋及海岛的自然风光、珍稀动物、风土人情等。

选修3 旅游地理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l 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l 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l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3.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l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l 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着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l 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l 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l 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l 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l 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5. 旅游与区域发展

l 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l 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l 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l 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

l 上网查询并下载旅游景区的信息,设计一份模拟旅游活动方案。

l 设计一条本地“一日游”的旅游路线。

l 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

l 讨论到某地旅游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l 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一次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

l 将学生的游记、摄影作品、旅游纪念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交流。

选修4 城乡规划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l 举例说明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l 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l 举例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l 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l 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 城乡分布

l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l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l 举例说明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3. 城乡规划

l 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l 了解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l 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4.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l 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l 说出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l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l 举例说明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l 在乡村集市上对赶集人进行调查,粗略估计集市的服务范围。

l 收集你所熟悉的城市的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其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看一看有哪些利弊,又怎样加以改进。

l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讨论该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如何保护城市文物和历史文化。

l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讨论该城市存在的城市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l 开展一次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问卷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l 运用有关资料,进行一次城乡规划的模拟练习。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提交规划方案,开展比较评价。

l 模拟“选房购房”活动:通过上网浏览、收集广告资料、实地调查考察等多种途径,对几处商品房的区位、布局、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

l 绘制社区主要的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分布草图,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l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l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l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l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l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l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l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l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l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l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 防灾与减灾

l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l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l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l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l 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

l 收集本地区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

H. 我是一名理科生,但我非常热爱旅游,我想当一名导游,但历史,地理学得很差,请问这与选专业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啊,很多理科生都可以考文科的证啊,你可是试着考导游证,导游的地理水平要求不会很高的,也不会要你去求太阳高度角,就一些比较常识性的东西就可以啦,放心啦。不过历史很重要啊,要多看史书,多看点古装电视剧也是可以提高你的历史知识的。不过不要看那种什么什么秘史,要看点正史的。

I.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下:
1、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2、地理环境为旅游活动提供了载体,没有一定的地理环境,旅游活动根本无法得以顺利的开展。
3、旅游活动会进一步的影响地理环境,不合理科学的旅游活动开展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4、科学发展开发旅游资源。
5、规范游客的旅游活动有助于地理环境的未定和永续利用。
更多关于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95933163224841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J. 自然地理学专业一般出来做什么工作

1.可以当地理老师,如研究生毕业可到相关高校工作.2.也可以考导游资格证当导游.3.去国土,环保,农林,水利及规划等国家机构当公务员.4.地理下有很多发展方向:如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评价,旅游管理等.具体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5.此外还可以去选房地产专业、城乡规划、GPS、测绘局、地质局、房地产公司、城乡政府部门等等都行.

阅读全文

与自然地理与导游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