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气压带风带课前导入语
共有六个,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南)信风带,南北半球相似。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环流,分别为: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在简化后(认为大气在均匀地面上运动),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产生大气的三圈环流,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处近地面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同理,产生了剩余的几个风带。同时,在海路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如西伯利亚高压一样的高(低)压中心,随季节变化,出现了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置移动也是成因之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㈡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
为什么亚欧大陆西部盛行西风却有地中海气候?(想知道亚欧东部没有的原因吗?)答:地中海气候是由盛行西风带(冬季)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交替形成,亚欧大陆西部(40°N的地中海附近)由于冬季西风带南移,把暖湿的海洋气流(受地形问题不是所有气流都可以进入)带入地中海,而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受到下沉气流影响,高温少雨!南半球的风向是怎样的?答:受西风漂流影响,风向是自西向东! 气压带是不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的?答:是的!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㈢ 高中地理关于气压带,风带,气旋和反气旋,解释一下可以吗
1.气压带和风带
其实它是对称的,发现了吗?地球不是有90个纬度吗?你可以把它分成0度、30度、60度、90度。赤道低气压带在0度左右,南北纬30度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60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90度左右是极地高气压带。它是低压、高压间隔分布的,很好记。
然后几个气压带的中间就是风带。这个最好按成因记。每次画一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就知道大致风向了吗?再按风向来记。比如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吹的就是东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吹的就是东南风。
2.气旋和反气旋
只要记北半球的,然后南半球的通通相反。气旋是中心低压,那反气旋就是中心高压;中间气压低,外面气压高,空气就向里运动了,叫“低空辐合”,高空与低空相反,是“高空辐散”。反气旋和气旋是反的,南半球又和北半球是反的,所以只要记一个北半球气旋就可以了。(有点像数学上函数只要记第一象限的)
3.海水运动
这个要和气压带和风带联系起来记。大致趋势是:由高伟向低纬的洋流大多是寒流,由低纬向高伟的洋流大多是暖流。
㈣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
问题很多啊,分开来讲吧。
1,首先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成因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西风带大约位于南、北半球的纬度35°~65°之间的区域,两者并不矛盾。
2,南半球风带的风向为:信风-东南风,盛行西风-西北风,极地东风-东南风。(判断风带内风的方向,注意高低压的相互位置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就行了)
3,各个风带气压带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对移动的,移动最大的纬度范围是10°左右。
4,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3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受单一风带或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个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各种气候的成因)
5,季风气候中的“热带季风气候”有与“热带草原气候”的比较的必要。两者没有联系的关系。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雨林气候两侧);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年降水量<1000mm,最高月少于400mm
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风带气压带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降水1500-2000mm,最高月400mm以上
从所提问题来看,你对气候的基本知识(如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等)与气压带风带的范围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而这两点又是中学地理的常考点,希望你有针对性地回头去复习一下。也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一点帮助。
㈤ 高中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知识点有哪些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
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 规律: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陆地 海洋
热容量 小 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定的深度)
传热方式 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主要靠对流,传热快
升降温速度 快 慢
冬夏季相对气温 冬低夏高 夏低冬高
冬夏季相对气压 冬高夏低 夏高冬低
高中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知识点
三、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㈥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全球共有六个,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南)信风带,南北半球相似。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环流,分别为: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在简化后(认为大气在均匀地面上运动),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产生大气的三圈环流,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处近地面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同理,产生了剩余的几个风带。同时,在海路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如西伯利亚高压一样的高(低)压中心,随季节变化,出现了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置移动也是成因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㈦ 高一地理知识点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各具有什么性质 求帮忙 拜托!!
气压带:
1、2个极地高压带:
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使空气受冷收缩、积聚,而高空气流辐合,质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展;夏季势力减弱,范围收缩。
2、2个副极地低压带:
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各约五度。由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热空气向北移动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空气南下(北半球)两者相遇热空气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压而形成的。
3、2个副热带高压带:
分布在南、北纬20~30°的强大高压带,是自低纬高空向极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质量辐合形成。它随季节南、北移动达几十纬度,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一半,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气压带。
4、1个赤道低压带:
分布在赤道附近。由于终年高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向两侧外流,引起气柱质量减少,低空形成低压带。全球七个纬向气压带排列规则,而且高、低压带交错分布。
风带:
1、2个极地东风带:向低纬度源源不断地输送干冷空气。
2、2个西风带:温暖湿润、含水汽多。
3、2个信风带:干热、稳定、风力强劲、方向不变。
(7)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导入扩展阅读:
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南北平移。地球上的水平气压带有7个:两个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是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展,夏季势力减弱,范围收缩;两个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
风带形成的原因: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环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产生大气的三圈环流,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处近地面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同理,产生了剩余的几个风带。
同时,在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如西伯 利亚高压一样的高(低)压中心,随季节变化,出现了季风环流。
㈧ 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和风带
有的人喜欢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人喜欢学习现实中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学习提高头脑智慧能力方面,有的人喜欢学习增强用手技巧运用方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和风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 秋分 。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 夏至 。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 冬至 。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的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和风带相关 文章 :
★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知识点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 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
㈨ 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知识点和重点。麻烦详细点谢谢!
1.气压带和风带都是以赤道为轴对称的。高压低压相间分布,风带位于两个气压带中间,风向由高压吹响低压,北半球为东北风和西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和西北风。
2.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是热力因素形成,副高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的。以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影响最大的就是形成地中海气候。
4.低压带和西风控制的地区容易形成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