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新课标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新课标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0 21:27:27

Ⅰ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方法

一、 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让位给学生。
在给七年级带了一段时间 课以后,我发现同学们的问题特别多,地球有多大,地球有多重,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等等问题,但是往往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或几个同学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的答案,其中就有个别的答案是正确的。一方面我看到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于是我利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要求每位同学在每节课上课后的五分钟里介绍一个国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可以是任何国家的任何地理知识。后来在此基础上,我把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变成了学生介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新闻的时间。
这样做无形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自己讲地理知识的时候前期要去查找资料,设计讲解的内容,对学生也是一个提高,甚至有时候老师自己也得到了知识的补给。学生自己讲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起到激发上课兴趣的作用,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地理教学。
二、每堂课前让学生画地图。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课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地图的教学完成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地图的判读规则和规律外,还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的方法,使地图成为学生生活中获取知识、把握知识的良师益友。
而面对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感性思维多于理
性思维,怎样帮助学生把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表现出来,并且让学生通过死地图看到活的地理事物,除了加强平时的练习,我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轮流画版图。从七年级刚刚开始的简单地球的形状图、经纬线图、南北半球形态图、亚洲轮廓图、欧洲轮廓图、美国轮廓图、俄罗斯轮廓图等;在学习专题地图的时候练习画专题地图,如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天气简图等;到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时,锻炼学生画中国轮廓图、各省轮廓图、气温降水分布图、长江黄河流域图、交通线路图、工农业分布图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版图练习,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识图、用图的能力,把空洞的地理事物用地图表达出来,使得地理的学习更
加有趣,更加的实际化,真实化。
三、地理教学中设立专题课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是它的显着特征,也是一门动态的学科,更是一门时效性的学科。世界上的任何时候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型活动都与地理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一个事件,无论是政治事件还是军事事件都发生在地球上,都有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理教学不应该也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的教学上,更应该关注我们生活的地球,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所以每当有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就会组织一节关于热点地区或者热点事件的专题课堂,这样的专题课堂可以是学生自己通过调查而设计的也可以是老师自己搜集,调查而设计的课堂。
专题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教材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放眼世界,了解当今世界的热点,让学生积极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专题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另一个方面来了解地理知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待地理,来发掘地理知识综合性和专业性;专题课堂还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任何的一个热点的来龙去脉都是需要去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学生在准备课堂的时候是需要一个前期的资料整合的,这样在整理和学习当中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专题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专题课堂往往以区域地理为主线,讲解一些区域的军事地理知识,这样就会有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的领土问题和边界问题,如南海之争、中印边界问题、中俄黑瞎子岛的变化,这样的专题课不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还能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当然专题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讲解老师补充,也可以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讲解、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专题地理课堂是对地理教材知识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Ⅱ 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地理学科作为“+3”中的一门,地理学习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但与此同时,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尤其是“六多三少”问题特别突出——课程多、教材多、教辅资料多、考试多、作业多、补课多,活动少、娱乐少、睡眠少,一直摧残着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便显得更为迫切和具有实际意义,笔者就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地理教学方法:

1、减少理论灌输,增加技能培养

虽然地理属于文科,但如果教师直接把书上的概念、规律等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当,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课堂越来越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应减少对书本上一些知识内容的死板教授,而增加以提升学生地理技能为目的的趣味式教学,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地理素养,大大地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例如,较大的地震灾害近几年来在我国频繁发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灾害的发生,震醒许多人,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教育是多么重要,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非常欠缺。笔者作为地理教师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仅仅只关注了课本上关于地震的基础知识,将它们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但日后如果学生真遇到地震,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毫无帮助。虽说身处上海的我们很少经历地震,但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影响范围十分广阔,而我国又地处这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另外学生们去国内外旅游留学甚至生活的话,仍有可能遇到地震灾害,他们需要了解一些地震后的求生技能。于是经过充分备课后上《板块运动》这个专题,当介绍到地震时,笔者会花上近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前的先兆,知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式和应对突发状况的策略,以及在地震发生后还要学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受困者。每次上完这样一堂课,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烈程度及脸上认真的表情告诉笔者,他们喜欢学习这样的知识,而且相比于课本上的内容,他们也更需要这样的地理技能。

2、减少空洞说教,增加直观演示

地理空间能力是具有学科特色的地理能力,同时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主要包括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格局观察能力等,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一味地使用讲授法,纯粹用语言解释各种地理问题,很难提升学生的空间能力,往往会造成他们听不懂或不理解的状况发生。所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课堂中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将生涩难懂的地理知识利用直观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知识,唤起他们的思维共鸣。

例如在《地球的伙伴-月球》这一专题中,有一个重点难点内容为解释“我们在地球上为何始终只能看到月球正面”,书本上的解释是由于月球本身的自转与公转周期方向都一致所导致的地理现象,但这样讲授的结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这一原因,甚至有的学生会将地球自身的运动联系进去,最终得到了错误的答案。于是总结经验,经过思考和设计后,笔者在教授这一内容时使用了演示法:让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地球和月球,要求扮演地球的学生完全不动,并强调这个问题的答案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无关,而扮演月球的学生则以“地球”为中心绕其旋转,同时还要保持始终面对“地球”,并且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加真切,笔者还让演示的学生放慢旋转动作甚至做四分之一周期的分解动作。演示时,台下学生全都目不转睛地观察两位演示学生的活动,而在演示过后,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说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相信他们脑海中肯定映射出地月之间空间运动的影像,这样一堂课对他们空间能力的提升帮助一定是巨大的。

3、减少被动接受,增加开放讨论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提倡不能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要看作知识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则主要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行,而不是限制他们将来要走的道路。所以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将开放式讨论作为研究地理问题的主要方法,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可以开展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

例如,产业的区位条件是高一人文地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但不论农业、工业还是商业都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要让他们通过这些产业的特征去理解区位条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笔者就尝试在教学中贴近他们生活,联系到在上该内容前曾带领他们去青浦采摘草莓的事例,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关于“生产草莓需要哪些条件”的开放性讨论。通过一组组热烈探讨,“气候”“地形”“土壤”“市场”“科技”这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一一被学生提出,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通过讨论,群策群力,学生就能得到较为全面的答案和结论,语言也更加严密、科学、准确。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实践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点,巩固课堂中已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但是传统地理作业往往存在题量过大、题目形式单一、作业评价单调等弊端,导致作业效率低下,对课堂所学起不到应有的巩固作用。笔者认为,不妨去除大量机械重复练习,而是以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旨,对作业各环节进行重新设计,这样才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1.调整练习时间,从课后入课堂

教育部门明确规定,高中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八小时,作业时间不超过两小时。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每天完成各门学科的课后作业用时远远超过两小时,有的学生甚至做到凌晨都完不成当天作业,但如果不布置课后作业,那么学生将很难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所以笔者采取的对策是,在课堂上讲完某一知识点后,都会将一部分原本准备布置的课后作业转化为随堂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很快了解学生的真实接受程度,及时弥补缺漏,及时讲评,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正确认识,澄清模糊的概念,真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改变作业形式,减书面增趣味

传统的地理作业往往为书面形式,要么是机械抄记,拘泥于课本的重复练习,要么是封闭单一的题海战术。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成了一项艰苦的劳作、沉重的负担,以致部分学生“望作业而兴叹”,产生“作业恐惧症”,甚至最终让他们放弃作业乃至放弃学业。笔者认为,只有改变这种作业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并会认真地完成地理作业。例如每年寒假里笔者几乎不布置书面作业,而是会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来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课题内容,并不限定作业类型及框架,最终学生们呈现的成果也是主题不一、形式多样的。有些学生用PPT展现了宇宙的奥秘,有的用FLASH制作了气象气候知识,有的则用电子书和视频形式描绘了国外的风土人情,等等。只要和地理有关系的内容,不管是自然部分还是人文部分,都能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要完成这样一份作业,学生不但需要用到课本上的知识,更多地还要通过课外书籍、报刊、网络等去获得课本以外的内容。这样一份作业的完成,是学生们将自己真正喜欢的地理课题呈现出来,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最终掌握的、真正能运用的知识是靠自己学得的,而不都是教师教给的。我们说教学“所教是学”,就是指教学首先要教学生如何主动学,使学生有渴望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他们将来就能适应社会,适应科技的千变万化,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

3.倡导综合评价,变被动为主动

作业是学生和教师间的一根的纽带。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做到准确无误,并对部分学生的作业适当地写一些简短的评语,而学生渴望看到的也是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正确评价,就像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完成作业后想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后阶段的学习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现在有不少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非常机械和单调,只有对错,没有任何评语,而且对于错误的答案还会惩罚学生机械地抄写,这样最终就会导致学生越发丧失对作业的兴趣,最终甚至不愿意去完成作业。所以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只要时间允许,都会给予其细节上的修改和评价;此外对前文提到的一些自主性开放性作业进行评定时,还会进行班级展示,并让每一组组长也参与到对各组作业的评价中来。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但能够对比出自身作业的不足之处,思考并改进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巩固了自身所学知识,并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Ⅲ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总的分为:认识方法,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具体分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纲要图像信号法,自学辅导法,综合程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Ⅳ 浅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在我省范围内展开,地理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我们广大地理教师首先应该反复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了解新课标的功能和结构,弄清新课标与现行大纲的不同点,熟知新课标的要求,领会精神实质,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此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尽快适应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本文就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1.教学观念和方法违背新课标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
过去的教学在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采用老师教授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落实掌握知识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十分的被动,大量的学习任务被安排到课下解决,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负担。
2.传统教学设计违背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其特点是以教材为本,教师为主体,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主要采取“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组织教学——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授课模式。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教学内容已由过去简单机械的学习地理事物分布和自然地理知识发展为思想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地理新思想的渗透。
3.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过去的教学由于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否优异,以相同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进步。使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更多的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没有很好的教于学生更多的地理思想、方法,而是一味的就题论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追求新教改理念
1.地理教学应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
教学过程中变“师说生听”为“师生共议”。《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作为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虽然没有提出当前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但是,一改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师说生听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兼有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学科的性质,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等各部门,涵盖政策、经济、自然、文化旅游等各项内容,有这么丰富内容的一门学科。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原则,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根据情况需要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和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
第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有许多,例如,故事导入、多媒体动画歌曲导入、情景导入等。
第二,展示教学目标。用一到两分钟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第三,出示自学指导。
要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学习的方法、要达到的标准、考核的方法及要求,达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2.由“师讲学听”变为“互问探究”、“重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鼓励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要体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是目前教学教改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教师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对于共性的疑难问题做重点的讲解和重点敲击。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用好教材上的“活动”。
新的“湘教版”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主要涉及“思考、探究、实践”三种类型。活动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多数“活动”包括了许多地理基础知识,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和研讨。由于条件的限制,个别“活动”不是很适合开展,但是可以换成一个同类的“活动”来开展。地理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因此地理课本上的“活动”也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开展起来也比较容易。下面就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介绍一下。
(1)利用“思考”活动,启发学生思维。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激起人们探究的欲望。“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设计了大量人们曾经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人们已经可以解决,有些还存在困惑。把这些“思考问题”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因“疑”而思考,往往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很好的帮助完成新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2)利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运用信息得出某一结论,我们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日后的生活。“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设计的一部分“探究”活动,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Ⅳ 地理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方法。

地理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必修1),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必修2),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如何学习地理教学的方法

1、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侧重于原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要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2、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3、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1)地理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因为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着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历史联系较多。

Ⅵ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一、 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性
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钻研新课程标准,既要熟悉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灵活运用教材,又要熟悉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使地理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意识,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设计的好坏,关键是看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犹如写剧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才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智力活动活跃,让学生感到不积极动脑就跟不上节奏,催促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劲。如讲述“南美巨人——巴西”时,笔者就运用巴西的国旗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1)、从国旗上白色拱带引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指导学生根据巴西国旗中的白色拱带中的葡萄牙文“秩序与进步”,说说巴西的白色人种主要来自于哪个洲?并由此介绍巴西“人种大熔炉”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而引出巴西的人口的内容。3)、根据国旗黄色代表的含义,黄色代表丰富的矿产资源,并由此引出巴西是怎样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教学。巴西由一个单一经济的“咖啡王国”,发展成为一个农业生产多样化、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的国家,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4)、根据巴西国旗上绿色代表森林,并由此引出热带雨林的教学。这样教学设计,使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没想到一个国家的国旗能反映这么多的地理知识,而且以国旗为主线能把有关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又如讲述“澳大利亚”时,运用“问题式”教学设计:1)、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2)、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3)、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如学习区域地理《新疆》可以运用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进行设计等等。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创新性,要因“材”设计,因“人”设计教学内容。
二、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开放性
新课标提出“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设计中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放性使用,对“教什么”和“如何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以教材设计者和组织者的积极姿态选择、开发和重组教学内容,
研究教的内容和创造教的方法, 创新课程呈现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例如关于六年级地理《地图的语言》的学习,可为学生设计如下教学内容:
①熟悉校园,为画学校平面图做准备; ②回到教室, 画学校的平面图;
③讨论、汇集在平面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出现的问题;⑤研讨平面图制作的基本技能(
例如怎样测两点间的距离,如何确定比例尺、方向和如何注图例和标记等) ; ⑥学生交流制作平面图的经验和收获。这样处理教材, 开放、灵活,
改变了按教科书讲知识点的做法, 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 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在设计中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渠道开放。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索地理与其他不同学科(如语文、历史、政治、科学等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与综合,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如在设计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时,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等知识,丰富讲课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设计中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渠道开放,就能因地制宜地设计与其他课程相配合的“跨领域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设计中注重现实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善于和敢于对现有教材适度拓宽、加深,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时政问题;把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和创造发明充实和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在六年级地理《地图》一节的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知道这些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应用,如市场上出售的电子地图光盘;火车站、飞机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所设立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卫星云图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展地理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缺陷,使课堂教学富于时代气息和现代气息。
三、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 “
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当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例如,
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教师可以设计为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作为一个专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 之后, 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按照“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题,
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南方和北方在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有显着差别的知识,体会到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的真正价值,这样才是教会了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设计要做到结构和内容的自主生成
教学结构是指教学的程序。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情和教材安排特点来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及安排顺序可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内容定得太窄、太死,要把握设计与生成的内在关系,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设计时,突出生成性教学策略,运用有弹性的预设,只设计活动方案,如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组织辩论赛等,为课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建构的空间和时间,为课堂生成提供平台。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把自己定位在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教学内容的安排者和发现者,要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当中。
总之,有效的地理教学设计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地理认识能力,建构地理知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优化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地理教师的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理论水平,改进地理课堂教学。使地理新课程在实施中达到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Ⅶ 常用的八种教学方法地理

地理教学方法有: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地图法。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纲要法。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生活教学法。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Ⅷ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灌输式课堂、表演式课堂、放羊式课堂等教学旧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是一个科学体系,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去全面落实三个目标的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重中之重。
一、精准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课堂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选例题练习。因此,认真研究教材、精准把握课标要求是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要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就必须注意:细心研读教材,准确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如果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会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内容不当,甚至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组织混乱。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要认真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条件
1.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信任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威信、教育教学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你更加尊敬和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平等、民主、和谐气氛,通过学生结对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互帮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3.相互评价关系。可以通过找学生谈话、学生测评来了解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及存在问题,并且能促使教师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而做出改进。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学生做出合理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相互评价对课堂有效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师生之间信任与尊重的体现。
三、选择最优的学习方式,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不是在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学生怎么学。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较大的变化,从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与初中学生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更适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分组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利用人际交往对认识发展的促进功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给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多媒体课件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微课、地理教学资源网站、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金太阳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来广泛。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教师若能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组合运用,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堂地理课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都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方法,并辅以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方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Ⅸ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在实际地理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只用传统的言语讲授,这样的方式会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概念与原理,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很显然,演示法有突出的直观性特点,通过形象、逼真、动态的过程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有用地理”的真正内涵,加深了学习印象,慢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地图法

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图教学法在地理教学方法中无可替代,地理教师要多用、常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使用地图的习惯,慢慢提高学生的综合使用地图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纲要法

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纲要法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综合分析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记忆知识点也有很好地促进作用,这种方式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知识点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

四、探究法

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育不是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究法注重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往往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运用。探究法不仅仅适用于课堂的某一环节,也适合于整节课。

五、生活教学法

生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记忆会更加深刻。

阅读全文

与新课标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