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地理 必背的一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地理,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
2.1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
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陆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学会看地图
2.4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3.1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世界的人口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2世界的人种
人中是根据人类体制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种:三大人种通婚
§3.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达到13亿;英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世界的宗教:____教堂:高高耸立;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典:《圣经》伊斯兰教清真寺:星月照应;分布: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亿多人;经典:《古兰经》
第四章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例如下列词语是描述天气的:狂风暴雨、多云转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乌云密布、彩云满天……)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例如下列词句是描述气候点的: 清明 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四季如春、冬冷夏热、冬暖夏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高温湿热、全年干旱少雨……)
3、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方向标。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参看地理图册24页,记住)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5、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气温的变化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2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一日之内气温变化大小)=一日内最高温(午后2时)—最低温(日出前后)
气温年较差(一年之内气温变化大小)=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注意:气温年较差热带最小,温带最大。几个概念:等温线:
注意: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7、掌握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如南亚的新加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如非洲埃及的开罗和比尔马)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注意,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气温最低一般不低于0摄氏度)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如我们河源市就是这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一般年降水量小于1000毫米,气温最低可达甚至低于0摄氏度)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如首都北京就是这种气候类型。注意,温带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初一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____、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中国、东南亚等
○3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____——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要点
2. 7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
3. 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梳理
4.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5.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②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为了方便同学们系统的复习七年级地理知识,我给大家总结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帮助,仅供参考。
1、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模型,(3)纬线和经线,(4)利用经纬网定位。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2)地形图的判读,(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地形因素: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40000千米。
3.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们都有无数条。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4.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度数向东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向西依次增大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半球: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20°W向西到160°
6.0度纬线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7.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8.自转产生的现象:
a、昼夜交替;
b、地方时差异;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9.公转产生的现象:
a、四季的更替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0.二分二至日:
(以北半球为例)
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或22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B点: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3月20或21),全球昼夜平分
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21或22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D点: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2或23),全球昼夜平分。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1.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最高。
2.中、低纬度的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较稠密。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3.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西亚、北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的因纽特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长达四百年的奴隶贸易使他们到达美洲、大洋洲。
4.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巴西使用葡萄牙语,法国和中部非洲使用法语,西亚和北非使用阿拉伯语,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使用俄语。
5.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三大宗教均发源于亚洲。
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校园,也是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下面是总结的一些地理知识点的重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1)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2)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3)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4)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④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说:学习贵在坚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初一上册知识点"↓↓↓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
★ 初一上册英语语法知识点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3
天气与气候
二者差别: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4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
④-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各主要宗教建筑名称:-——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聚落发展: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5
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
★ 初一地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最新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⑤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可能会对地理的学习感到困难,下面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
①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
②经度: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与两极的连线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2)纬线
①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②纬度: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人们把纬度分为低、 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
(2)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3)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
北寒带(66.5°N--90°N) 北温带(23.5°N--66.5°N) 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
4.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内容也越详细,精度越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4.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6.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坦荡,海拔较高,边缘陡峻;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
1.气温与生活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年变化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4)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⑥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1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4.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2
二、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海陆变迁:
(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3
三、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③五带中,热带气温变化最小,温带寒带较大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4
四、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b)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2.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语言和宗教
1. 语言: 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产生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 、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5
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1)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3)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4)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5)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3.国际合作
联合国
总部: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 5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国际红十字会 人道主义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2020合集
★ 七年级必背地理知识点
★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2020总结归纳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知识点总结
⑦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理是初中必学的科目之一,那么七上地理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总结 ,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____、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____——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猜你感兴趣的:
1.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2.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5.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⑧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地理的知识点有多又杂,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地理,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1、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 教育 、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25、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____: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2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初一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是日平均气温。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离地面高度1.5米。通常情况一天观测四次,8时、14时、20时、2时。(活动p50)
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会有气温日较差;(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
3、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
(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还包括降雪和冰雹等。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4、降水的分布(图3.21p56)
(1)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沙漠,位于南美洲。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3.23p58)江苏省南京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影响气候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的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是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是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热带人穿单衣,寒带人穿棉衣,温带人穿衣服多少要随季节变化;(2)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如水稻种在南方,小麦种在北方;(3)气候异常还会带来灾害,如洪涝灾害和旱灾。(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地等地区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会被淹没。原因是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对大气又保温作用,因此气温会随之上升。)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伤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达65亿。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都是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相反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则是人口稀疏地区。(图4.5p66)
3、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如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为了解决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增长的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会产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等。
5、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些发达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如俄罗斯和日本,采取 措施 鼓励生育。
6、世界的三个主要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是白种人;亚洲和美洲黄种人较多;非洲中部、南部黑种人较多。
初一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猜你喜欢: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整理
2.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3.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归纳
4. 七年级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
5. 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梳理
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1.1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地图的组成: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1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
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陆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千米2)例如:四川面积485万千米2,人口约为8800万,其人口密度为8800万÷485万=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饥饿贫困,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困难等。
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三大人种(P72_图411):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11、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乡村聚落: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俄罗斯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欧洲部分虽然面积只占1/4,但人口占3/4,工业、农业、首都、主要城市都位于欧洲,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也跨东西半球西临A1—波罗的海,北临A2—北冰洋,东临A3—太平洋,西南临黑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主要邻国西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南有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的国家。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特点),各地差异较大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3、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俄罗斯主要地形区:B1—东欧平原、B2—西西伯利亚平原、B3—中西伯利亚高原、B4—东西伯利亚山地主要分界线:C6—乌拉尔山、C2—叶尼塞河、C3—勒拿河山地:C6—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
4、河流与湖泊:C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被俄罗斯人喻为“母亲伏尔加”,注入里海,属内流河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很高,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称为“五海通航”;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C4—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5、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
6、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轻工业)发展缓慢。
7、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8、主要工业区有: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⑩ 七年级上地理期中知识点复习怎么写坐等,急!!!
一节一节的总结啊。比如地形:地形分为五类盆地。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然后写地形的特征,气候影响。等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