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地图

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地图

发布时间:2023-01-20 07:29:09

⑴ 地理课上如何教学生利用地图

一、识读地图——看图例和注记,懂含义,找分布 我们现在采用的中学地理教材、教学挂图及地图册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它们大多是用象征符号表示的,如点状符号表示矿产、城市、作物、工业部门等,线状符号表示洲界、国界、交通、河流、风向、海洋等直线等,面状符号表示地形区、气候类型、自然带、温度带、工业区、经济带等。在识别这些符号系统时,首先要看图中的图例说明,弄懂每个含义的性质和数量特征的差别,然后要注意其空间位置、轮廓、范围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分析地图中的理性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地图册》第10页的《主要工业区分析图》,是用点状表示工业中心,面状表示工业基地。在阅读地图时,首先要看地图所给的图例,然后再根据图例去阅读地图。图中点状的表示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如沈阳、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的位置,图中特别注明我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图时,可以先指导学生看图例,然后根据所给的图例去阅读地图,最后看看图中工业中心分布疏密状况,回归到课本内容所要说明——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分布密集,全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绶慢,工业中心分布比较稀疏。 二、分析地图——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分析方法 一是综合性地图。要采用层层要素分离法。综合性地图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综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图中,具有内容复杂、不容易分析的特点。这种地图常见在某区域地图中,对待这样的地图应首先自然,再是经济,最后是人文要素,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农作物、矿产、旅游、交通线、城市。这种层层要素分离法,有利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如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93页的《西北地区》的教学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草原广布,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全国海拔最低的艾尔湖(-155米)位居这里,主要有塔里木河、黄河的中上河段流经这里。其次,这里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则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产品有肉、奶、皮、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等,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鲁番的葡萄最为着名。矿产资源丰富,有稀土矿、优质煤、石油、镍等。再次,交通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之地;现代有一条“亚欧大陆桥”大铁路经过这里,并且一直通到西欧地区,使得我国同欧洲国家交通联系更为便捷。最后,工业有毛纺织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工业等。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北地区的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的改善,新疆长绒棉、优质瓜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扩大等。为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内容图,要分析等值线的疏密,延伸方向,形状的凹凸,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地点和区域,进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征和空间递变趋势,从而进一步综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理》中的第62页和第6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过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欧大陆等温线密集且向南突出,海洋等温线向北突出,在中西部出现-40℃的极端低温区域,南北温差达到60℃以上,说明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下,以大气环流为主导因素;而南半球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这说明南半球以太阳辐射为主导因素。7月份的等温线北半球分布稀疏,大致与纬线平行,同时南半球仍以平行于纬线为主,说明太阳辐射成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1月、7月份等温线图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均匀、等温线变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气状况复杂,所以等温线变化大。 三是专题要素分布图。包括由各种点状符号构成的矿产、城市、旅游点、工业中心图,也包括各种面状图等构成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和资源分布图等。对于点状符号图,不但要在阅读完每个符号所在的地点的分布和性质的基础上,分析各个点地理事物的稠密区、稀疏区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而且要概括出某个要素的空间递变的趋势。比如,我国矿产资源中煤、铁、石油主要在北方,而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空间配置不协调就造成北煤南运,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对面状图要分析各种符号的分布范围,通过对比,归纳出同类符号在一定区域的分布规律。例如,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带,北纬40°~60°之间。再如,世界小麦带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温带地区,而世界玉米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中国的东北、华北平原,欧洲南部平原,从而说明玉米带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三、培养学生填图、绘图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填图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填图可以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绘制有关的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技巧。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疏漏、错误和不扎实之处,及时补救,巩固学习成果。在历年的地理高考中,多数题目都与地图知识有关。

⑵ 如何利用好地图提高初中地理教学实效

当前,虽然正在进行减负活动,但是我国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在地理学习中,教学内容大多图文分离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不但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图文分离,学生所学知识没有足够的空间概念加以支持,对具体问题难以实际分析,极大的影响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也用了许多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经过粗略统计,初一刚进校的学生,有46%的同学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地图,家庭中也没有地图,日常生活中更没有利用地图的经历。经过一个月的地理学习,我发现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没有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是--对应的,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形成上课听听有趣,而实际上没有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加强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际作用
2.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象化地图中的各种符号,并通过观察、分析与实际存在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等进行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系所在,通过对地理规律以及地图的发展,探索,能够帮助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地理教学图文分离,大量的文字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将地图引入到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形象的地图进行讲解,不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从而形成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2.3引导学生理清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地图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额研究并判断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如在海南岛的自然环境一课中,通过对当地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断,让学生从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出发,推断出岛上的河水流向,并结合气候图对地形对岛上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岛上水资源的影响等进行推论。
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3.1“地理事物分布图”的讲解
地图一般载有较大的信息量,其种类繁多,内容较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是政区图和地形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不难理解,但内容庞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好一副地理教学图,不仅能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还能融合多个知识点。如一副中国政区图,它里面不仅包括中国行政区划,还有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认读图中34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纵向联系中国河流,在这副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一一地对应其行政单位。再进行对比,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但是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同时,又可将长江和黄河做一个横向对比,会发现除了以上的异同点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如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众多,恰似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此,通过这个地理事物分布图,同学们在掌握了有关中国政区知识的同时,能较轻松的学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知识,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知识,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点太多、太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稍作思考便可理清楚这个思路,你立刻会发现知识点特别少。思路如下: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就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课后的活动还通过地图(如图)给大家教会了亚洲的分区,这其实已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地理学习的蓝图。放眼望去,本册书后面的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章节,都离不开这张图。顺序上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按照顺时针顺序编排课本。学完这些章节以后,相信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根本不觉得陌生。再想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还是可以借助地图,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哪个分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图”,推断出这些国家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实际教学中,分别讲每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时,只要用好了地图,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自己得出结论。
3.2恰如其分的利用“地理简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好挂图、版图和地图册之外,有时还需要在黑板上迅速勾画一副地理简图。地理简图通常取其神似,不计细节,抓住基本,突出特点,鲜明醒目。例如,在讲解中国地形分布时,对于我国西北部地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析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三条粗横线夹着两个圆形的简图,然后再结合此简图进行讲解:这三条线自北向南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两个圆则代表“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如此简单的几笔图画,不仅很清晰地揭示了这种地理事务的分布规律,而且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地图的运用除了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曾强记忆,融会贯通,还能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副精美的“景观地图”,能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油然而生一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豪情壮志。
4、结语
地图在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的抽象概念,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以及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⑶ 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地图和地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和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在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插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利用起来,备课时精心设计,哪段文字应配合哪幅地图,是先讲文字让学生先了解结论,再看地图印证结论的正确性,还是先看地图,让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再归纳出结论,都应事先心中有数。

2.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地理教学图册

地理教学图册中的内容比教材中的更丰富、更醒目、也更详细。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左图右书,当用教材中的地图不能很好地解释、说明所讲的地理事物时,就可以让学生使用地理教学图册。或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或师生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学习绘制地理教学板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用简易的笔法,随着教学进程,配合口头讲授,迅速地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描绘成的黑板画。多用图解或写意的方式描绘,所以简明、醒目,具有突出的表现力。

4.培养学生经常用图的习惯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读图、用图活动中。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后,在讲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如果学生自己能独立读图完成的,就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可以给出必要的提示,或与学生共同完成。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完全由教师自己去做。

5.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绘制,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填充,学生会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更深,理解更好。

总之,对于地图的运用,不管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要注意图文结合,把地图和课本的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固着在地图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用图使文字具体、直观化;用文字去说明图上的地理对象,使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使死图变活图,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⑷ 作为中学的地理老师,如何教学生运用地图

1、先让学生熟悉有关教学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我们地理教学中运用教 学地图的前提。 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而且还要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地图的不同的用途,例如教学挂图中的地形图、政区图、气候 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 人口分布图、交通图、河流水系 分布图、 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等。其中的地形图是专门用于地形的、 交通图 是专门用于交通的等, 行政图主要是地理地界以及大的道路国道、高速公路、 铁路以便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图。
2、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 教学地图虽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媒体, 地 但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理教师必须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要尽可能的使用教学地图,能让学生直 接感知的, 都要通过地图争取让他们直接感知。 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 况选择和设计教学地图, 避免为使用地图而使用地图。当堂绘制地理板图、板画 时, 以简明、 清晰能表达教学意图即可, , 不可因过于讲究绘画技巧而占用时间。 如复习世界地理“东南亚”一节内容时,先把东南亚图展示在黑板上,开门见山 讲:“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周边国家重 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后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在此次海啸中的真实故 事,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昂,教师进而在图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 啸的影响地区, 接着开始讲东南亚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简短的开场白, 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饶有兴趣的倾听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3、注意将多种教学地图组合使用。 地理事物是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 把分别表示地理事物不同侧面的地理地 图组合起来使用, 不仅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而且会使学生对地理 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真实。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三级阶梯时,可以把中国的政区 图叠加进去, 就很明显的得出我国的哪些省份在第一阶梯、 哪些省份在第二阶梯、 哪些省份诘谌滋荩在中国轮廓的板图上, 按照实际分布画上表示地区气温和 降水量的统计图, 就能大体得出我国气候分布。
4、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所用地理地图进行解说,是地图教学的重要环节。解说可由教师进行,也 可由学生进行。 适当的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图的含义, 并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有些教学地图本身就有文字说明或与相应的课文呼应, 教师要充分运用 这些图文的结合,例如,人教版教材世界地理给出了“世界气候类型”景观图, 旁边并附有文字。教师在使用这幅时,以引导学生阅读这段文字,如果需要,还 可以展开讲解。要避免只是把地图拿来一晃,不做任何解说或引导的使用方法。
5、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析图、 读图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教学过程中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作用。 教学 地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从中获取地理信息也 许会错过很好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找出蕴涵其中 的地理知识、 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如果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同类地图,让学生进 行比较分析,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 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读图能力 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不少教材都给出了 读图指导, 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图指导来合理的安排学生 的活动, 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6、运用教学地图时,要善于联系。 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 点, 而且还要将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是新近知识形成网络。 如在《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讲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范围时, 应及时联系 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找出二者之间联系的必然性、规律性等。
7、注意教学地图的运用技巧。 在教学地图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常规,经常训练,养成良好的的教 学习惯。
(1)使用 教学挂图时教师在指图时要注意站在图的一侧, 以不影响学生看图为 宜; 如用图较多,要事先安排好出示的顺序和时间。指图时要用指图杆,指图要 有目的性,要和解说协调一致;指图时要准确,山脉按走向指,河流按流向指, 国家或地区范围要指轮廓,城市要指准位置,交通线要指起点和终点;指图的速 度要适当,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准;教师还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看图。指图时不要 用手指随便点划,那样既不严肃,又很难使学生获得准确的位置概念。
(2)、黑板略图的运用技巧:教师在使用黑板略图时,不须计较细节,目的在 于突出重点,节约时间,可以边画边讲或要求学生也笔记上画出, 随讲随填其他 内容, 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 眼、手、 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听、看而不动 笔要深刻多。板图多为单项内容陆续出现,比同时出现多项内容重点突出,可起 到化繁为简、切中要点的作用。可以板图与与教学挂图配合相互对照使用,效果 会更好。 教学过程中教师绘制板图时要注意组织学生活动,如让学生观察某地地 图轮廓,查阅相关地名、河流等。
(3)、地图册的运用技巧:地图册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 首先要使 学生会阅读地图, 即要求学生在了解地图基础知识后, 能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 行分析, 掌握地图的语言。只有能看懂地图,说出图上地理事物及其特征,能够 根据地图上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能作出正确的结论,才 算掌握了地图。
(4)、教科书中的地图使用技巧:教科书中的地图包括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 图、地理统计图和地理漫画等, 教师一定要按教科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要明确 使用目的, 计划好出示的时机。 最好安排在对讲授内容刚有了部分了解急于想知 道其具体情况的时候, 这样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使他们关注地图的 内容,感到新颖好奇。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用图机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重视 地图,抓住地理核心,养成读图、用图、画图的习惯。经常读图、用图,久而久 之,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观念,理解和巩固学过的 地理知识, 而且能使学生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地理图 象为主线, 指导学生去分析归纳地理图象,从中学会推理和探究地理知识,能用 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⑸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我上学时,地图地形这块是学的最好的,地理课如果老师讲的我会我就看地图,英语课直接就不听了看地图,我就是喜欢,不是老师教的,所以上学时地理学的特别好,英语没及格过,现在已经快十年没学过地理了,但还是喜欢,我在网上帮你找了点内容,参考下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很快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在讲地图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讲解地图和一般图画的区别,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注记三个基本要素,并逐一讲解,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的方法,会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 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和分布的规律性。阅读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从表层的信息获取其内在的联系,找出其规律性。
2. 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是反映地理现象、数量分布情况的地图。阅读时,通过观察图上的数据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的走向特点。如看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度→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 地理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所占比重较大,运用较广。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应确定其观察和分析的重点。如看地形图,应重点看地势特点,重要地形单元及其分布以及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如对于某区域的海陆位置,应重点让学生辨认和评析该区域所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位于
大陆的相对位置等。对于某区域的纬度,应着重让学生观察该区域所跨的纬度范围,辨认该区域与特殊纬线的空间关系。
4. 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旨在用简单形象的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确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因此看这类图时,应重点注意各地理要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三. 教学地图时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出要求要从简单到复杂,
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教学中使用的挂图不应该太复杂,内容不要太多,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观察目标,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的主要目标,同时,过于复杂的地图,过多的读图目标,也增加了读图难度,容易挫伤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教学层次不明显,讲解问题的思路也

⑹ 如何运用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对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个地理爱好者,就个人认为,能够把地图看懂看透,学习地理其实超简单和有趣!书本讲的我认为都是学习方法,平时记在心上,再带到地图中去理解,你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而且你会永远记在心里不会轻忘记,不需死记硬背,学习异常轻松,我当年就是喜欢看地图,老师讲课,我看地图,书都不用看的,地理学起来好轻松,不用复习不用预习,考试都是前几名,我觉得这是种学习方法,就这样兴趣就培养起来了,我想你也会爱上地理的!

⑺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原理的理解、记忆.教师引导 读图,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多用板图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地图,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记忆地理事物.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学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可以说地图就是地理教学的生命载体.纵观历年的中考题,基本上是逢 题必图,考查学生的地图能力是地理学科亘古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地理课本由原来的“陈述式”变成现在的“活动式”,由过去在书本上就能勾画出重 难点,变成知识是由学生去发现归纳完成,而大部分知识都是要读图完成.所以,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非常有道理的,没有地图的地理课堂绝对是没有生 命的课堂,因此我们应该在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地图,构建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生命课堂.

⑻ 地理教学中怎样充分的利用地图提高学习地理能力

(1)形状观察法 : 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抓住轮廓特征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有关图形,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法国像六边形,伊朗像礼帽。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湖南省的形状像一位女士的头,头上戴着一顶帽子是湖北省……
(2)相对位置记忆法:区域地图大部分内容须根据点(城市、矿产地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海岸或边境线)、面(国家、省区、湖泊、平原、高原等)的相对位置帮助记忆。这是析图、识图的基本方法。如美国大西洋沿岸自北向南分布着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四大城市,芝加哥位于密歇根湖南岸,武汉位于长江W中间凸起处,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3)剖面观察法: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根据色彩观察出一些典型地区的地势起伏,进一步画出主要地形区沿经线或纬线的剖面示意图。这是掌握区域地势地形特征的主要方法。如非洲赤道剖面上西低东高,美洲大陆西高东低。
(4)重点突破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区域地图的考查主要是根据海陆轮廓特征、经纬网、给定经纬线上的地形剖面图定位,判断相关地区的地理事物和环境特征。
(5)对比归纳法: 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6)地图填绘法: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在看图的基础上在暗影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矿产、地形区等名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地理事物分布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检查读图效果,提高读图效率的良好方法。
(7)简图绘制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简图,如海陆分布示意图,国家、省区轮廓图,并在图中勾绘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图形特征,这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
(8)重点经、纬线法:对一些重要经纬线在全球经过的主要地形区、重要城市加以了解,可以根据这些点起控制作用对全球海陆分布、主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有比较明确而全面的了解。如40°N依次经过南欧三大半岛、土耳其半岛、里海、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渤海、朝鲜、日本本州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沿线附近主要城市有:巴塞罗那、伊斯坦布尔、包头、北京、平壤、芝加哥、纽约等。假如不这样比较,许多同学会认为伊斯坦布尔位于北京西南方。类似的线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30°N、90°E、105°E、120°E、80°W、120°W等。

⑼ 如何有效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使用地图教学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经过制作行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或投影图、投影片,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学生不用观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如课本、文具盒等)充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并能看到演示过程中,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有利于学生在做练习指出图中地球公转图中的错误能正确迅速地指出来。再如:“根治黄河”的关键——治沙这个问题,我制作了一个上表面倾斜的小木箱,里面装满沙土,然后让学生向上面浇水,发现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铺一层草皮再浇水,学生会发现沙土流失现象减小。两次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得出:要治沙就得进行植被保护工作,如种草、种树,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发现,所学的知识无疑是牢固难忘的。观察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先对认识事物的整体有个初步了解,并把它区分几个组或几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分出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将各部分加以综合,形成完整的,具体的直观对象表象。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对这个国家的轮廓和范围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识图: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其周围一些小岛和海域组成,形状如一张弓,而且最大的岛——本州岛也形如弓),然后再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邻国等几方面进行观察,再得出对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东亚岛国、我国近邻。三、加强读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 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这样就充分挖掘了地图语言的概括的、丰富的内涵。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着重讲政区图的用途和读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练习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挂出《中国行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各省区的名称或简称,然后在地图册上,勾画省区界线,填写名称,并涂上颜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将黑板上的图片拿去让一名学生在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填写各省区的名称。通过板图、图片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且能避免死记硬背,达到了练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传达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取代的。 在地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例如运用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说明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运用我国铁矿石、煤炭资源的分布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情况及合理性,运用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等的营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看懂地图,进一步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指导和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能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找出各种地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对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精心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四、培养绘图能力,提高用图水平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绘图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绘图能力,记忆效果好,知识巩固率高。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创绘地图,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此方面训练。 1、“利用板图教学”,在黑板上把本节课要出现的图画在黑板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图示顺序和讲解同步进行,画完讲完,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上,黑板上的板图要一目了然,要让学生很快了解本节课的内容。2、“让学生用白纸描图”,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反应地理特征的地图可让学生亲手绘制。复杂的地图可让学生用白纸描下来,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 学生是否具备阅读地图的能力,检验的标准应该是在实践活动中是否会使用地图。在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许多地图实践活动可以利用。 综合读图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图表,形成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图,都是各种地理信息的综合载体,从不同侧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强调综合读图,可以让学生以地图作为思维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一幅图,可以综合体现出不同的知识点即一图多用。在同一幅图中,如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规律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图来理解、记忆有关地理知识。反之,当此图以多种角度来考查学生时,学生也能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应对自如。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图形表示法即一图多变。将这些图像结合起来,并加以转换,可使学生全方位地获得对地理事物的认识。让学生熟悉日常生活用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和用图能力。五、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读图教学的注意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形象化,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他地理规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用图水平。 在“读图法”教学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备图,要精心准备好图,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典型性强的地图,并认真钻研地图的内容。2、讲图时,要善于联系。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连贯性,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要将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使新知识形成网络。3、在教学中,对学生正确“导读”。“导读”应包括:(1)识图,掌握地图内容;(2)设问,通过“读图”应思考理解的内容;(3)总结,找出图上内容的规律性、内在联系性等。4、一图为主,适当选用“辅图”,但不可喧宾夺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使用“辅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若用图过多过滥,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图像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读图一般的步骤,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并随着读图能力的提高,由学生自己对这些图像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过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读图能力明显提高。使由会读一般的政区图,到会分析比较抽象的地球运动图、气候图等,读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当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时时注意,不断努力,长期坚持,使学生形成看图仔细观察的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省点心,而学生也会得到许多课本没写出来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的传授融于地图之中,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化,使学生养成爱读图,会用图的习惯,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得巩固地理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源泉。

阅读全文

与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地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