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市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沟通了东西流向的海 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江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六 个省市。全长约1800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 22倍,亦是世界上最长 的人工河流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㈡ 京杭大运河起始地点以及历史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和长城一样被人们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
历史: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大运河地理位置如何扩展阅读: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㈢ 如何介绍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地理位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价值堪比长城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率极大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㈣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
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东部,为“大运河”的一条干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
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将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元大都相连接,决定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中间裁弯取直,不经洛阳而在山东开凿了新的运河,使得两点距离缩短。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
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
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大运河地理位置如何扩展阅读:
现况
近百年来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有些城市河道已成为排污沟,近代工业与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沿河历史文化遗迹。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相当普遍。
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大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2006年6月获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名称改为“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大运河”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㈤ 大运河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修建的是如今哪条河
大运河修建于隋朝隋炀帝时期,如今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5)大运河地理位置如何扩展阅读
运河从开凿到形成明清的格局,经历了三次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开始开凿运河。公元前486年,吴国在今扬州附近开挖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这是中国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隋炀帝为加强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下令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航道,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从南方重要农业产区直达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和华北地区军事重镇的内陆水运交通动脉。
元朝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迁移,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将大运河改造为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水道,形成中国大运河的又一次大变革。至此大运河的基本格局形成。
如今大运河成为连接鲁、苏、浙三省,纵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运主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
参考链接:网络-京杭大运河
㈥ 中国大运河从哪到哪
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6)大运河地理位置如何扩展阅读:
流域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一、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二、京杭大运河全程可分为七段,分别是: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
三、京杭大运河的作用及意义
1、政治
运河的开通有效地减少了区域分割和地方主义,统治者利用运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沟通大江南北,因此大运河就成了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统一局面的政治纽带。
2、经济
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如唐代繁华的都城长安,是运河西部的终极,南北均归于此;运河重镇济宁,是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堪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便利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不论是北方的皮革、木材南运,还是南方的粮米、茶叶、竹编北运,都极大地便捷与节约了。
(2)农业发展
大运河的开发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开挖航道,引水蓄水放水工程的实施,以消弥水患和引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运河作用迅速明显起来,运河区域的水利田获得大幅度扩展,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各类水利田以及运河两岸的官田和屯田等等都有显着增加。同时,运河的通畅,也增加了排涝、泄洪能力,减少了水灾。
(3)商业繁荣
大运河的贯通,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沿海地区尤其是运河两岸城市中百业俱兴,商业气息犹为浓厚,以运河为主干线的水上销售渠道来往不断地将各地区的商品输送到各类城镇市场,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商业销售体系,打破并改善了地域性商业的闭塞状况,使运河经济带在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3、文化
大运河的修治使得中原文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多元化、互补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传入了北方和中原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也传入了南方和中原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捉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统一。几大水系的串通加速了南北方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4、交通
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运繁盛。
5、城市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6、水利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