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初中地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上课

初中地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上课

发布时间:2023-01-23 13:57:49

Ⅰ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地理课

一、立足学生学习局限,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平时忙于中考学科的学习,地理信息来源单调,运用网络学习的机会较少,多数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我们靖宇七中学媒体进教室的实际条件展开教学。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我针对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几个大的专题,如天气和大气运动、海洋和陆地的运动形式等等,充分利用央视十频道的《探索发现》、《网络探秘》等科教栏目的影视资源,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选取和教材密切相关的片段整合,进行专题教学。根据学生反馈和学习检测,我发现,平行班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地理学科的信息量,另外进行专题教学,加强和学生的学科专题意识,一则使学生有了直观的知识结构,二则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这种由分散的知识点组合形成知识结构,通过教师引导,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声形并茂的逼真情境

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景观图片、地图等手段,为地理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形式无法比拟的。营造地理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课件的片头加入视频影像歌曲等,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让学生处于一
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地理、把握地理。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因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1)应采用适量的音频资料

要制成丰富多彩的课件,借此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应采用适量的音频资料,因为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

上课时可因班而异,除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外,不同的班级做到因材施教。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各班的认知结构水平,学生能力来设计运用教学课件。在同一班学生的教学中,也可针对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多媒体对个别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可照顾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这样,不但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学生的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二、改变传统的课件以文字主,努力构建以视频为主、图片为辅的课件

我回避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后教师容易陷入的误区和怪圈,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实际问
题,我研究探索,形成一些初步对策:

(一)努力构建以视频和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课件
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我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视频和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课件,例如《地球的公转》一课,分为: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四个小栏目,我对每一个小栏目采用了一个视频加四张图片的组合制作了本课课件,对于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这个难点,我格外准备:包括什么叫直射点、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直射点季节运动的轨迹三个子栏目的视频设计和图片展示,同时附加两个拓展知识面的小知识:地球运动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
仅三十余字。并形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分在赤道的路上飞,两至在回归道上奔等。

(二)制作朴素明快的课件
教学中根治课件制作过于花俏,以及以放代讲的“多媒体教学综合症”。根据教学观察,课件制作水平虽然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我制作课件本着朴 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片是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我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本人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传统的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学生即练就了读图能力的培养又获取了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旨在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区域性,它涵盖了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很多方面,兼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内容,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部分。而多媒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突破空间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库,加之它强大的处理、综合信息的功能,这一特点在和地理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知识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地理知识、地形地貌、可以分专题到在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地理知识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紧跟中考命题思想,摒弃题海战术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地里教学有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非中考学科,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其二该学科综合性大,许多知识点学生难以接受,导致的教学质量两极分化。有鉴于这个客观因素,我在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划分为三个层次,在习题练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一)制作课件时应仔细分析划分习题的难易程度
制作课件时将习题仔细分析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大胆的跳出习题册的拘泥,重视自主命题和交流命题,根据中考的命题动态进行试题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交流命题,借鉴吸收其他教师的命题经验和成果,将这些习题应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二)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课件体现“标准化作业”教育
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教学、练习、讲评的各环节的需要,制定出一定步骤的课件,让学生再做练习时,按照步骤依次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一步课件出示材料,学生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语。”

Ⅱ 如何制作初中地理微课

首先,准备好一个课件PPT,用2010以后的版本,可以直接在线录制的,就在PPT文件里就可以。
如果利用一些平台软件,用一些工具来做微课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比如说用

就非常好,打开软件直接点击录制微课,在您原来的PPT里讲解就OK了。录制完之后,还可以进行一些修改,剪辑、渲染等,然后生产一个有用的微课啦。

Ⅲ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的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地理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数字化的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为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对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介入地理教学活动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反响快速,贮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使教学内容由虚变实、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明,极大的丰富了地理教与学的活动,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和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为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提供条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
3、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行考试制度,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①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③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基于以往我们学习知识的特点是范围专一的,结构组合是线性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

Ⅳ 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怎样丰富

多媒体技术集中视、听、触等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 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 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地球表层中的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实施的条件。在常规教学实践中,如能合理、巧妙地使用投影,便能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并且具有现实意义。

Ⅳ 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地理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迎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也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深入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整合”。同时,《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要重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应加快校园网的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从网上获取课程信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制了多媒体教室,这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做为一个普通中学,我们学校的各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近几年调查研究发现,在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老师们不但出现了整合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新课改的步伐,正是如此,我们必须要在校本教研中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库如何与地理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一些认识、看法和建议:
一、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意义的认识和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是指将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其目的是利用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和计算机的高效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在两者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做为认知工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断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这也是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的必然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改革就更加意义深远和重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地理世界的平台,把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直观形象,也使得地理问题越来越生活化;更使得地理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从书本和课堂走出来。实践证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地理学习环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地理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和直观性,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地理课程理念、地理课程的设置以及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二、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作用的认识和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是互为协作的关系,缺一不可。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经过研究发现,两者的整合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这就要求我们要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如:八年级下册旅游活动部分《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教学,我们可以把一幅幅色彩绚丽、景象逼真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的画面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此。他们一边“欣赏”这些画面,一边聆听老师生动的讲解,心中自然会充满神奇的遐想和喜悦,会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利用“西双版纳”和“新疆地区”景观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还能使他们获得理性的判断和规律性的认识。学生还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旅游中获得的知识与乐趣,这样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从而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形势下的教学中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众所周知,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适合演示。如天体运动和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表现这些,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学效果不好。而计算机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自己的ppt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从而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也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例如: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以往,教师只用一个地球仪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而利用多媒体把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形象地演示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其中搜索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上网收集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现象、资料、图片、视频,鼓励他们利用自己所学信息技术的知识,制作ppt文稿,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有机整合途径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承载功能,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化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地理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通过这些载体,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学习《长江》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播放长江的某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声音、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就会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奇。又如七年级下册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地理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信息技术如同一个庞大的知识汇聚点,汇聚并贯穿了众多人们的智慧与结晶,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地理教学,将会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丰富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它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化,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思维,还让学生丰富了地理学科的知识,丰富了课堂。例如:“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鸭嘴兽、考拉、鸸鹋等,在探究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原因这个重点时,可以利用flash动画模拟大陆漂移运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澳洲独特的地理位置的形成原因,从而揭示古老生物之谜,同时又可利用cai课件展示一段鸵鸟、考拉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它们的生活获得感性认识。
(三)、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学习。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的内容时,教师课前利用flash制作“大洲大洋拼图软件”,主要目的是用来考察和训练学生对大洲大洋空间分布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在软件中,可以首先设立了几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制作了各大洲的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大洲大洋位置的了解,将大洲拖动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再把大洲和大洋的名字拖动到相应的位置。通过这个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更熟练的掌握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为以后世界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机收集资料并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演讲者。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是听众。书本是学生学习的世界;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教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的建构者。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地理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超级链接”这一手段,通过对一些关键字建立“链接”,随时从单个词“链接”出去,转到网络庞大的资料库中搜索出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从而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假设学校假期组织学生到澳洲参观学习,可又不知道澳洲的地理位置,出发时衣服该带多少,语言通不通,哪里是澳洲人口最集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当地人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主要的城市?这时通过布置学生上网收寻有关澳洲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进行网上交流,向大家介绍迷人的澳大利亚风光。学生通过上网不仅获得澳洲不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丰富了知识面,无形中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适当运用时事新闻,进行地理教学。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与地理相关的事物时有发生,涌现出大量的地理信息,我们应该把这些地理信息进行归类收集。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注意资料的新颖性、时代性和真实性,以及资料与地理学科的相关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例如,在《东南亚》一节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印度洋海啸的视频资料以及我国政府对该地区进行援助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引入新课,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对该地区的地理特征——火山、地震频繁有了初步了解,又可以让他们接受一次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在
21世纪的全新教育形势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定会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会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还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相信,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Ⅵ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1.联系实际,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转化
提倡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摒弃作为地理教学主要依据的教科书.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活动的范本,仍然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但是地理教科书的开发必需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生活、社会紧密融合、沟通,发挥其“地理教学基本工具”的功能.现在,新版的几套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更加注重凸显现代教育新理念,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等方面不再过分追求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力求地理教学内容的融合.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2.信息整合,拓展现代课程媒体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地理课程等逐步被引入地理课堂.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地理教育网站、地理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天文馆、气象台、地震台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限制,能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图文并茂地让学生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使抽象、深奥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规律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地理科学发展迅猛,网络媒体中关于地理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对于这些信息,教科书不能非常全面而及时地反映,这就需要师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地理科学的新进展.

3.激活体验,挖掘学生内生性地理课程资源
内生性资源,主要指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地理科学信息.这些通过各种各样途径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无形课程资源,使地理课程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强化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也有自己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体验和经验,能使学生较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的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寻求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采 无处不在,只有充分发挥地理课程资源的优势,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Ⅶ 如何有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

因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至关重要。
一、利用网络教育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已经悄悄进入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条奔腾的江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充电。要使教师学会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和上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无异于是思想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信息比较闭塞,教师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机培训,即使培训了因为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很快就忘了。因而可利用网络教育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网络教育管理员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由网络教育管理员担任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培训时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块分类教学。 2、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计算机开关的操作、word文字处理、IE浏览器的使用、文件的下载和解压缩处理、学会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把培训的内容与网络教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避免教师学了不会应用,从而失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
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抄现成的教案为主,来应付即将到来的检查。而上课时,还是凭借平时一贯的经验来从事教学,备课仅成了一种被动的为了检查而备的手段,早以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意义。其次,教师的思想观念滞后,将先进技术工具带入课堂的积极性远远不够,宁愿这些仪器设备躺在贮藏室里耗费小学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也不愿将它们带进课堂而上一次漂亮的课。针对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学校领导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开展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论文的格式免费论文下载。备课前,要求教师认真查阅网络教育资源;备课中,先集体讨论,给每一位教师充分表达的空间,针对每一课发表各自的见解,集思广益。并且,每备一课,做到与农村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为每一份新型教案的诞生的质量和可行性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再分任务执笔,执笔人根据讨论意见来完善教学设计。这种举措,让种种教学经验密切地交流,很好的上升为一种适合农村本土教学教案的蓝本,为今后的实际教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设计框架。3、将各小组通过讨论、反复修改得来的教案进行汇总,再进行指导性的审核,并提出意见,经过修改,最后存入电脑,作为永久性资料。在整个备课过程中,集体备课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它既解决了应付、抄袭的现象,又有效地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从而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了网络教育资源的纵深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
三、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如六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中《动物的灭绝》,这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课文,其中“酸雨”产生的原因是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特别是产生的原因这个科学性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小学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运用了多媒体,利用计算机中光盘中形象的影像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情景之中,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形象的画面,亲眼目睹它的变化,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通过阅读课文的环节,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再如“日本的水俣病”、“长江被污染的水面”等。课文仅用了几句话叙述,这对于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单靠教师采用传授、口述等一般媒体设境进行这一段语言文字教学,是难以掌握课文摘要以网络教育资源为平台,学科教研组学习为载体,促进教师与资源对话、与同伴对话,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网络教育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之光,是广大师生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窗口,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技术手段,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Ⅷ 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学习初中地理知识

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式协作学习模式是任务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指导下,通过组或团队的形式,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学习。
这种模式对于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理信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还可以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和图片,这对地理学科来说是一大优势。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通过归纳、发布结论、小组协作、全班交流等多种途径来展示学习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

Ⅸ 初中地理课堂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联系实际,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转化
提倡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摒弃作为地理教学主要依据的教科书。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活动的范本,仍然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但是地理教科书的开发必需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生活、社会紧密融合、沟通,发挥其“地理教学基本工具”的功能。现在,新版的几套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更加注重凸显现代教育新理念,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等方面不再过分追求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力求地理教学内容的融合。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2.信息整合,拓展现代课程媒体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地理课程等逐步被引入地理课堂。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地理教育网站、地理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天文馆、气象台、地震台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限制,能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图文并茂地让学生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使抽象、深奥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规律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地理科学发展迅猛,网络媒体中关于地理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对于这些信息,教科书不能非常全面而及时地反映,这就需要师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地理科学的新进展。
3.激活体验,挖掘学生内生性地理课程资源
内生性资源,主要指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地理科学信息。这些通过各种各样途径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无形课程资源,使地理课程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强化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也有自己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体验和经验,能使学生较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的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寻求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采 无处不在,只有充分发挥地理课程资源的优势,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1)班学生总人数为40人,学生基础不扎实。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八(1)个班成绩较理想,八(2)、(3)班成绩很糟糕。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要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争取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地理”和“会学地理”。

使用教材及本

学期教学内容

本学期使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大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节显着》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于发展》。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2、认真完成学校所安排的'教学任务。

3、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空间想象能力。

4、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提高有胜率和及格率。

方法与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序号

单元内容

课 时

周次

单元序号

单元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0

1-5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0

13-15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0

6-10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10

16-19

机动

11-12

机动

20-21

阅读全文

与初中地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上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