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武隆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武隆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25 15:58:24

㈠ 重庆武隆县克斯特地形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喀 喀斯特地貌 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形成条件可溶性岩石 可 喀斯特地貌岩石 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 ,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喀斯特地貌岩石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着。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 H2O + CO2==H2CO3 ;(第一步:形成碳酸) H2CO3==H+ + HCO3-;(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H+) H+ + CaCO3==HCO3- + Ca2+ (第三步:H+与CaCO3反应生成HCO3-,从而使CaCO3溶解) 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2.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气候影响 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发展阶段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地貌分类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四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和石芽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 2.天坑和竖井 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⒌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桂林 石林 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国广西省风光独特,岩溶作用是形成这天然屏风的主要原因。 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6.地表钙华堆积 这是一类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瀑布华,钙华堤坝和岩溶泉华。 瀑布华指地表瀑布水流速度陡然增大,内力作用减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外逸,形成瀑布华。我国贵州着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属于这一种。 钙华堤坝形成是溶解大量CaCO3的高山冰雪溶水和含大量CaCO3地下渗透的岩溶水在地下径流一段距离后,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随着水温增高和水流速度增大以及大量藻类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大量钙华沉积。钙华中含许多杂质和多种不同元素,并且有水生植物的影响,使得钙华呈现出多种色彩。这种地貌在我国四川黄龙寺一代分布较广,黄龙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与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紧密相连。 岩溶泉华是溶有大量CaCO3的泉水涌出地表,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减小,使得CaCO3在泉口形成钙华沉积,长时间的积累使泉华形成不同的形状,这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幅美景。这种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南较为常见。 地下岩溶 1.溶洞的概况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 溶洞 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溶洞景观在我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较为广泛。 2.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 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这样的地貌称为石锅。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这两种溶蚀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见。 3.堆积地貌 堆积地貌 地下溶岩 是溶洞景观中的精华部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溶洞中你尽可以欣赏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 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石幔是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3逐渐沉积的产物,一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 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 另外,在溶洞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有的似莲花开放,有的如树枝伸展,还有一些石葡萄、石珊瑚等。

㈡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 武隆天坑景区面积有38平方公里

天坑是一种地理现象,世界上的天坑有很多,有大也有小。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武隆天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也是世界唯一因地表水冲蚀而成天坑群。武隆后坪天坑群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景区面积有38平方公里,在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武隆后坪天坑群介绍

位于重庆武隆后坪境内的天坑群,景区面积有38平方公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了。武隆天坑群,是世界唯一因地表水冲蚀而成天坑群。这个天坑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长期受水冲刷而形成的,其形成的时间大概在200万年至230万年以内。

在这个天坑的周围,有着三、四条水量非常大的河流,这种水源量和水动力超强的河流,浸蚀和溶蚀能力都非常的强。这些河流在长时间的冲蚀和崩塌下,让洞口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渐渐的就形成了现今如此规模的大天坑群。

武隆后坪天坑群保存的十分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也很完美,可以通过3000米长的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属于世间罕见。在天坑的上部,还有一些十分壮观的瀑布,瀑布汇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再从麻湾洞涌出。

千百年来,武隆后坪天坑群一直被当地人视为“神坑”,因为它能够预测天气。每当天坑中起雾的时候,就说明马上要下大雨了。之后根据专家考察分析,这很可能是因为,每当要下雨的时候,洞外温度变高或气压发生变化时,就会向洞穴下压。

而洞穴内则是一个恒温的环境,那下压的气压会在洞口形成一团雾,因此产生了天坑起雾预示下雨的说法。这个天坑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有专家指出,在天坑中可能蕴含大量的珍惜野生动植物。天坑风景十分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才行。

㈢ 地理现象有哪些

地理现象有: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赤道雪山,极圈花园,飞地,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等。具体如下:
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使荒漠区一直延伸到海岸边。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鲁沿海地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而且荒漠区随强大的秘鲁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为一大自然奇观。
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
3.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

㈣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
一、降水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二、台风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
三、龙卷风

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 。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常见的发生时间是春季和夏季。
龙卷风的产生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风切变和显着的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雷暴是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环境,也是引发龙卷风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级单体引发的龙卷被称为超级单体龙卷,其它情形被称为非超级单体龙卷 。超级单体龙卷强度的强度和规模通常大于非超级单体龙卷。四、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 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五、霜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㈤ 武隆县的地理环境

武隆县地质构造雏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褶皱构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构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龙场背斜、甘田湾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汇背斜、车盘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龙场背斜多为寒武系。向斜轴部为三迭系中上统地层。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倾角差异较大。断裂构造发育,多与背斜伴生。其性质为冲断层、正断层、逆断层。主要断层有芙蓉江冲断层、土坎正断层、三汇冲断层、煤炭厂逆断层、四眼坪逆断层。
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组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高地。因娄山褶皱背斜宽广而开阔,为寒武系石灰岩构成,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蚀。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武隆县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拔最高,达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其次紫色土。 植物
武隆县以中亚热带植物为主,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叶林、竹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交混林、灌木林、疏林草地及灌丛草地。植被中有速生优质树种马尾松、杉木、铁尖杉、白花泡桐、香椿等;有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银杉、珙桐、水杉,二、三级保护树种的鹅掌秋、胡桃、银雀树等;还有经济树种油桐、茶、漆、猕猴桃等。
动物
动物有哺乳类4目12科34种,爬行类2目2科14种,两栖类2目3科12种,鸟类18科26种,鱼类7目8科34种,包括国家一、二、三级珍稀动物金钱豹、小熊猫、大鲵、白腹锦鸡、中华鲟等。

㈥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

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

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


3、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

5、赤道雪山

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在赤道南侧的赤道带内,有几座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等。它们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

㈦ 有哪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时刻都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了昼夜之分。
2、重庆一带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可以去潮。
3、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更主要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环境中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5、重雾三日,必有大雨。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

㈧ 透明洞是如何形成的有些山上有贯穿山体的透明洞,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很多原因。
但是大多与火山喷发,流水侵蚀,地下河,地质变迁等一些地理现象有关。
中国在云南,贵州,广西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流水侵蚀形成的溶洞,溶洞塌陷后形成天坑。比如新闻上报道的地陷【地下暗河有关】
还有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国外有很多】。
武隆天坑是地质升迁形成。

㈨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地理现象 空 间 分 布 冬半年 夏半年
地球自转 绕地轴旋转形成赤道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少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 地区受热多
地球公转 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太阳位于近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 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正午太阳高度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晨昏线 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子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 纬度增大而西偏
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是昼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日出方位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 东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 东南出,西南落 南北半球相同
等温线 低温低凸,高温高凸 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气压带、风带 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对流层厚度变化 从赤道(17、18km)向两极(8、9km)递减 对流减弱,厚度变小 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雪线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雪线下降 雪线上升
北印度洋洋流 以赤道为中心受季节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臭氧层空洞 容易在对流层较低的地区上空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 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酸雨及大气污染 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欧美发达国家以硝酸型酸雨为主 太阳辐射弱,辐射逆温强,空气对流运动弱,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几率大 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污染较轻,酸雨几率小
航天发射基地 一般选择在纬度较低、开阔平坦、天气多晴的地区 1月温度低,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7月温度高,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长江口盐度 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 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大 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同海域盐度变小
我国的降水 东南多、西北少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西北地区多内流河,东南地区多外流河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内流河囚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 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黄、淮、海、长江等防汛形势严峻
我国的渔场 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以舟山渔场为最大 带鱼汛 墨鱼汛
我国的季风 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影响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 影响,高温多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不同地区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 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 到一年一熟
气象灾害 我国北方多大风、干早;南方多涝灾、台风 寒潮、沙尘暴、干早、暴雪 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
地质灾害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的过渡地带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 较少 滑坡、泥石流较多

阅读全文

与武隆的地理现象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