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恐龙的灭绝与气候的变化有关吗
恐龙的灭绝很有可能跟气候变化有关系,但科学界并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科学界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
在多数情况下,科学界认为恐龙灭绝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恐龙自身的问题所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第2个原因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问题。但不管是因为何种问题,恐龙灭绝的过程相对比较急促,所以很多恐龙以化石的形式存在了下来。有人认为恐龙的灭绝很有可能跟气候的变化有关系,这确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这个原因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准确证实。
一、恐龙的灭绝很有可能跟气候变化有关系。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恐龙的灭绝会跟当时地球的大气环境有关系。因为当时的地球温度比较高,所以很多动植物的形态非常大。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因为很多恐龙属于食草恐龙,恐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直接影响到了气候,气候变化的问题最终导致恐龙灭绝。
② 恐龙的不可复生说明地球演化的什么性质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虫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一一恐龙。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几百种,这样一个主宰地球l.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 迄今为止,各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均不能自圆其说。近年来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备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上层时发现微量元素枣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合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于是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但是,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 2.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 3.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国地球内部呢?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的热核反应会不断积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壳承受不住时,内部压力便冲破地壳突然释放形成大爆发。铱枣这种主要存在于地核内的元素在大爆发时通过熔岩喷发从地球深处被带到地壳表层,而公认的标志白垩纪结束的黏土层正是由大量火山灰尘堆积形成。所以,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普遍增多证明当时地壳曾发生了普遍性剧烈喷发。 化石档案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恐龙的死亡时间和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的产出年代是在白垩纪末期,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铱的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这与地质学界认定的白垩纪末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等一系列全球性地壳构造剧烈变动的时间相吻合。 近年来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龙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其中还有整群的恐龙幼仔骨架。这一情景显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而且死后尸体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恐龙化石许多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征)。同时发现当地含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砖红色的粉沙岩层,这种由大量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层积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环境。可以推测那次环境剧变的过程相当突然和短暂。因为,如果地球的环境是在较长时间逐渐变化,恐龙种群是缓慢消亡的话,它们是不会留下这么大量埋没时间相对集中的恐龙蛋化石和整群恐农幼仔化石的。所以,大多数恐龙应是在生存环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因突然降临的毁灭性灾难而大批死亡。 大量体现当时地球环境特征的动植物化右均显示,白垩纪末期以前,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和厚度远远超过现在,地表较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那时极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以水衫为主的化石树林,林中还有鳄等动物化石,说明极地曾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是决定生命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地球大爆发后,当那些身躯硕大的恐龙赖以生存的湿热环境不复存在时,即使有一些幸存下来,也无法适应相对寒冷干燥、有冷暖季节区分的气候环境而继续生在。所以,大多数恐龙的绝迹便自然而然了。 还有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多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保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遵循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经过7000万年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鳄、蜴蝎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地球岩层中的生物遗迹揭示,在生物进化史上,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一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不是生物进化史上惟一的灾难,在更早的年代曾发生过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在很短时间突然出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现象。就像生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一样,它们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有1984年发现的我国云南澄江化石群为证)。 迄今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恐龙灭绝这种大规模生物灭绝是由小行星撞击引起的。但是,地球内部至今仍在继续的地质构造频繁变动的事实表明,周期性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的环境“灾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当然,小规模的物种逐渐进化也是贯穿于整个生命演变过程。周期性天体爆发(如新星爆发)是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在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些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海底矿藏就是解释恐龙时代因地壳剧烈变动而终结的最好说明
③ 恐龙的灭绝是由于环境吗
是的,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到白垩纪,并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灭绝。
科学家说,在白垩纪末期,地球气候和环境发生巨变,气候变冷,降水减少,造成森林大面积消失,草原和沙漠出现,恐龙无法适应变化后的气候和自然条件。
加之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大量灰尘进入大气层,遮蔽了阳光,气温急剧下降。同时还引发了大规模的地震、火山爆发,带来了大量有毒气体。于是,恐龙就迅速灭绝了。
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1、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2、火山爆发说
因 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3、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④ 恐龙灭绝与环境的关系。快!!!!!!!!!!!!!!!!!!!
最新研究显示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导致地球大气层变得非常湿润,潮湿度是之前的6.5倍。
依据最新3D模拟图像显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地球的大气要比之前科学家所想的更加潮湿。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与地球发生了碰撞,这颗小行星坠落在尤卡坦半岛海岸,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一事件是导致当时包括恐龙在内的70%地球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目前,地球物理学家建立了至今仍在淹没的尤卡坦半岛Chicxulub碰撞弹坑的3D地震图片,结果显示这颗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导致地球大气层变得非常湿润,潮湿度是之前的6.5倍。3D地震图片表明弹坑包含着富含硫磺的沉积物,这些硫磺沉积物与水汽发生反应能够形成硫酸气雾。大气层中富含的硫酸气雾将带来气候变冷和生成酸雨等对地球生物致命性的影响。
负责此项研究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肖恩?古利克说,“自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大量的水汽和随之形成的硫酸浮尘气雾是导致地球多数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这项发现发表在2008年2月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古利克称,单独的小行星碰撞地球事件很可能不是导致多数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该碰撞事件所形成的不同时期环境连锁性效应可能是导致恐龙等物种灭绝的真实原因。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大型陆地动物在碰撞之后的数小时或几天内遭受着大气中热浪浮尘和地面火灾的威胁很快会死亡。同时气候的变化是逐级的,碰撞所形成的硫磺尘埃会增加海水的酸性。如果当时出现超出科学家所预料的酸雨数量,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小行星碰撞地球后大量的小型海洋动物也受到了生命威胁,因为酸雨会使海水的酸度加大。这也将说明为什么现在的海洋生物能够承受一定PH值的环境,而其他陆地等生物却不能承受变化幅度变化较大的PH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