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原因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原因
一、浙江省主要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一)浙江省国土资源的现状、特点和利用情况
1. 国土面积小,人均国土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利用难度大
2. 农用地比例大,建设用地比例小,未利用土地少
3. 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缓慢,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但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二)浙江省水资源的自然特征及其供应情况和使用现状
1.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时空分布不均
2. 用水量稳中有升,基本保障现阶段发展,但部分发达地区缺水
3. 水源地水资源整体上能保障饮用水需求,但水功能区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部分不达标地区水质型缺水
4. 第一产业用水最多,工业次之,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较少
5. 居民生活人均年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值,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迅速下降,但仍高出先进省市不少
(三)浙江省能源供需情况、利用现状和新能源的发展形势
1. 能源消费量大,增长迅速,对外依存度高
2. 每万元GDP产值消耗能源在国内相对较低,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3. 能源消费结构中,第二产业能耗最大,单位能耗产值第三产业最高
4. 新能源发展迅猛,但整体规模仍然偏小
(四)浙江省海洋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情况
1. 海域辽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2. 整体上海洋资源开发程度不够高,不同资源开发程度参差不齐。
(五)浙江省矿产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情况及面临形势
1.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短缺
2.矿产采掘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年降低,矿产加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3. 多数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减少,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自然资源供需情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分析
(一)“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国土资源的供应情况、利用效率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1. 建设用地总量有限,增速缓慢
2. 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增幅有所放缓
3. 高昂的用地成本将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水资源供需情况,利用效率以及面临的问题
1. 供水基本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 现阶段粗放的用水方式将得到改观,每万元GDP用水量进一步下降
3. 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部分地区水质型缺水
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工程型缺水
(三)“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利用效率和新能源发展情况
1.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 能源自给率低,保障有待加强
3. 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形势不容乐观,每万元GDP消耗能源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三、关于提高主要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国土资源
1. 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和制度,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提高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透明度
2. 集约调控、节约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发未利用土地,清理闲置建设用地
3. 转型升级,通过信息化、科技化来节省土地,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水资源
1. 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全省统一规划,加强水资源监测
2. 加大民生水利工程投入,加快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规范水利建设市场
3. 保护水源、改善水环境和保持水土,并对地方政府进行相关的考核
搞好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保护城乡饮用水水源,科学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及修复。
4. 通过市场调节,科技支撑,提高人们节约意识和缺水地区分质供水,实现强化节水
(三)能源电力
1.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产品
2. 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3. 加强能源电力设施及其配套建设,保障能源安全
4. 强调节能意识,提倡节约理念
5. 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四)海洋资源
1. 加强海洋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2.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
(五)矿产资源
1.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2. 加强矿产资源储备,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能源、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8大类。各种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我们选取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并对能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土地、水、能源、海洋和矿产进行研究。
一、浙江省主要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一)浙江省国土资源的现状、特点和利用情况
1. 国土面积小,人均国土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地多平地少利用难度大
浙江省位于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人多地少:我省人口已超过5000万,但是土地面积只有10.54万平方千米,是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均国土面积甚至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我省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岛屿俱全,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7.4万平方千米,占70.4%;平原和盆地面积2.4万平方千米,占23.2%;河流、湖泊面积0.67万平方千米,占6.4%。山地多、平地少、地貌条件复杂,土地开发利用的难度大。
❷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
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
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
3、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
5、赤道雪山
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在赤道南侧的赤道带内,有几座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等。它们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
❸ 浙江省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是
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是高考中重点强调的能力之一。
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区位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旅游,交通等的区位特征。此外,还包括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地表环境特征,人文特征,资源特征,农业工业,生产特征,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地表点状,线状,面状的地物特征等等。在描述的过程中应该抓住题目中的主干信息,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描述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地理语言
❹ 浙江的地理情况
地理位置
浙江省位于东海之滨,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梯级下降。西南部为平均海拨
800
米
的山区,
1500
米
以上的山峰也大都集中在此,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
1929
米
,为本省最高峰。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河网密布。各山脉一直延伸到东海,露出水面的山峰构成半岛和岛屿。浙江沿海有
2000
多个岛屿,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广阔的海域构成浙江的海洋渔场。
❺ 浙江地理概况有哪些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海洋资源我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海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着,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水资源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8条主要河流,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浙江历来是洪涝台旱灾害的多发地区。一是洪涝台旱等灾害交替发生,每年5、6月份梅雨集中,易成洪涝,7、8月份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容易发生干旱,8~10月份沿海地区又常受台风袭击,建国以来有30次台风在浙江登陆,造成巨大损失;二是由于江河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河口受潮水顶托,排水不畅,洪涝台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三是由于人口密度高,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加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污染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浙江人民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史传大禹治水“大会诸候于会稽”,丽水通济堰、鄞县它山堰、钱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着名水利工程流传至今。
矿产资源截至2004年底,已发现固体矿产11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油气未列入),矿产地4730处(其中普通建筑用石、砂、粘土矿产3510处)。叶蜡石、明矾石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占11%。沸石第四,占10%。排列第五到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膨润土等。可以满足省内需求的矿产有叶蜡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萤石、硅灰石、膨润土、明矾石、沸石、电石灰岩和建筑石料等矿产;主要依托国内供应的有煤炭、天然气、磷、硫、铅、锌、稀土等矿产;主要依赖国外供应的有石油、铁、钾盐、铜、铝等矿产。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4606个,开发利用矿产共71种。全省各类矿山企业采掘矿石总量3.93亿吨,年产量列前五位的矿产分别为建筑用凝灰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岩和建筑用安山岩。
土地资源根据2004年度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土地利用构成中,农用地面积为12961.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0%,建设用地面积为1360.2万亩,占8.6%,未利用地面积为1488.2万亩,占9.4%。
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94.5万亩、增加46.8万亩,增减相抵净减少47.7万亩。全省减少耕地面积中,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50.3万亩,占53.2%;建设占用耕地36.7万亩,占38.8%;生态退耕6.0万亩,占6.4%;灾毁及其他减少耕地1.5万亩,占1.6%。全省新增耕地面积中,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7.2万亩,占79.5%;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新增耕地9.6万亩,占20.5%。
年末全省耕地面积2997.9万亩,比上年度净减少47.7万亩;可调整土地面积116.4万亩,比上年度净增加41.3万亩。二者合计3114.3万亩。扣除2004年度生态退耕和灾毁耕地面积,表明我省2004年度继续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资源特色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高。
❻ 浙江的地理环境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着,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旱涝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❼ 浙江省的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
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水文
浙江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7)浙江省地理现象有哪些扩展阅读:
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界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
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岛屿构成。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下辖11个省辖市,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37个市辖区。
❽ 浙江的地理特征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 浙江地形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
平原面积2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绍萧平原(绍兴、萧山)、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甬东平原(宁波);
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该省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浙江平方公里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编辑于 2016-12-23
查看全部2个回答
中专可以直接升本科吗_2020年招生简章
根据基础教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
2021中专可以直接升本科吗,报读院校/专业查询,985,211重点大学报名点。致学教育优势多!无需考高数英,0利息分期付款,O基础拿本科,学历社会认可,教育网可查!
www1.xuee.com.cn广告
2020建筑联盟学院_招生要求_申请攻略
根据文中提到的地理为您推荐
建筑联盟学院“ACG国际教育”详解建筑联盟学院,免费规划申请方案,全球25校区TOP5全职海归名师同步,1V1辅导作品集,冲刺建筑联盟学院
北京环球艺盟国际教育咨询股份...广告
❾ 浙江现象的介绍
在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浙江省从人均半亩地的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在“改革开放政策并无特殊、地理区位条件亦非独有、经济基础更无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目前,浙江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幅、外贸出口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❿ 浙江省地理位置特点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北纬27度12分-31度31分和东经118度-123度之间,东濒东海,南界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为浙。1996年统计,全省总人口为4343万,有畲、回、壮、苗等49个少数民族。全省辖杭州、宁波(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10市及丽水地区,39个县、25个县级市、24个市辖区,共置858个乡,983个镇。省人民政府驻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