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地理 为什么城镇规模与数量成反比
这里指的是同等规模的城市,比如一个地区面积是1000KM²,每个城市服务范围是10KM²的话该地区最多可以有100个同等规模的城市,但是每个城市服务范围是100KM²的话那就只能有10个同等规模的城市了。
Ⅱ 地理城市用地规模主要依据是
考点: 地理常识 专题: 分析: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城市等级高低是以城市人口规模为依据划分的;大于100万人口为特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为大城市;20-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小于20万人口为小城镇.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要理解记忆.
Ⅲ 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的区别地理
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的区别地理如下。
1、空间结构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
2、规模结构是指各层次的经济规模之间和每个层次内部的不同规模之间的构成,即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比例。
Ⅳ 城市经济学中怎样定义城市规模的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区分城市规模大小,各国的具体分级标准不尽一致。联合国将2万人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10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100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这种分类反映了部分国家的惯例。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由于城市的地理界线和行政界线的不一致,以及城市可能有的不同空间尺度的概念,因此一个城市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城市规模。例如纽约,就有市区、纽约都市细分区、纽约—北纽泽西—长岛都市统计区等几个相关城市人口规模统计数字。
中国的城市规模统计,同样存在若干口径:包括辖县的市行政区人口、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其中前两个根本无法反映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小,如果引用这两个数据进行城市人口的判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例如判断重庆市是一个3000多万人的城市。第3个是中国城乡户籍分离制下的统计口径,是当前衡量城市规模最为合理的一个统计口径,但问题在于,1,有理论认为城市人口应当也包括城市周围参与城市生活的从事农业的人口,但这个统计口径将所有农业人口排除。2,不反映流动人口状况,因为按户籍人口统计,所以常年外出的人口亦统计进原户籍所在城市的人口,而一些大城市中大量的常住且参与城市生活的外来流动人口(包括户籍在农村的人口)被排除在外。3,其范围仍是行政市区,对于某些行政市区远远大于地理市区的城市,尤其对于中国某些由原来的县整体转为市区的市来说,这个统计地域远远大于实际城市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上所作的统计,尽管是对非农业人口的统计,对于城市人口规模来说,仍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目前中国尚无能够正确反映城市规模的地域概念和统计标准。
城市规模包括两个内容:城市总规模和单个城市规模。
城市总规模是指一个国家城市的数量,城市人口总量及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单个城市规模是指每个城市的人口数量、用地面积和社会经济实力。
城市总规模与单个城市规模之间的密切关系可用以下函数表示:城市总规模=城市数量×单个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但因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故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人口总数)来表示。关于制约城市发展规模的因素,松巴特(W.Som- bort)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进程时,运用递进分析方法研究了决定城市发展规模的因素为:①取决于生活资料供给区域产品数量和剩余产品数量;②若生活资料供给区域大小和总产品数量一定,则取决于剩余产品所占的比率;③若生活资料供应区域大小和剩余产品比率一定,则受土地肥沃程度和农业技术水平制约;④若剩余产品比率和土地条件一定,则受生活资料供给区域广度的制约;⑤生活资料供给区域的广度受交通技术条件制约。该理论的核心是:农村区域所能提供剩余农产品的数量,是城市人口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农村能养活多少非农业人口,城市就可能发展到多大规模。在现代生产水平下,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类的食品结构更加复杂,食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再完全依赖于农村所能提供的农产品数量。即使世界上某个城市发生粮食短缺,现代市场信息和运输手段也会很快从其它地区运来进行调剂。故松巴特的理论失去了现实意义。以后又有人用“门槛”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规模。近年西方和苏联一些学者从经济效益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出发,认为城市规模越大,效果愈佳,主张发展大城市,从根本上否定城市合理规模的存在。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城市合理规模是客观存在的,是指有利于发挥城市职能作用,便于安排生产、生活及各项设施,并能收到最佳效果的城市人口规模。从技术经济角度(如城市市政设施基建投资或建设造价与经营费用)以及行为心理和社会学因素考虑,人口为5~7万和10~20万是中小城市两个最佳规模。世界各国提出的城市合理规模的人口指标为:5~7万人到20~30万人(苏联),25~35万人(美国),15~30万人(日本),25万人左右(英国),30~50万人(法国)。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也有所反映。但从中国具体情况看,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控制(或限制)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发展,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基本国策。
Ⅳ 中国城市规模是否取决于地理位置
城市规模一般有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就是建成面积,另外一个就是常住人口。这两个指标其实也是相互影响的,人口越多,就要求城市规模越大。
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城市规模的影响越来越小,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作用在逐渐增大。
Ⅵ 地理比例尺大小怎么判断
地理比例尺大小判断方法:
比例尺就是一个分数,且分子为一的分数。它的大小通过分母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大。
Ⅶ 怎么判断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
按划分标准来分有以下两大类:
1、自然地理位置: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
(1)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比如海陆位置,就属于这一种(例子: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而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纬度位置。
2、人文地理位置: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文化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7)规模怎么判断地理扩展阅读:
地理位置从另一个方面可反应出地形地貌的大致分布格局。陇县是一个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少数县之一,它位于关山和渭北高原西部的千山之间,其县城坐落在千河谷地的中部,总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
看其地貌大势,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上,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黄土高原地区的一分子。这种背景决定其地形地貌不会脱离这种格局的影响。而这种表现也在某种程度上由中国大致格局第二极阶梯的地形位置特征所概括。
地理位置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建设,这在很多国家都有先例。以中国为例,自古以来,很多当政者都非常看重地理位置的选择。政治中心,是一个国家的工作心脏,是国家的大脑。因此,选好政治中心非同小可。
中国把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其主要因素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北京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属于雄鸡的咽喉地带(中国形状像一只雄鸡,故有此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同时,它靠近俄罗斯,蒙古两国,无战争之忧。东有渤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此外,北京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经受了历史的严格考验。
Ⅷ 地理中"规模"的概念
规模指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具有一定的范围。
Ⅸ 高中地理: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结构具有规模越大城市数量越少的城市金字塔规律。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统计图
1990年是当前情况,>700万的城市增加了一个,即左边1980年时的城市400-700万的少了一个,而此时右边是2个,∴左边200-400万的城市就得增加一个,此时左边200-400万城市变为4,右边为6,又需要从左边100-200万的城市中增加2个;此时左边变为6,而右边是22,继续从左边50-100万的城市中增加16个才能补齐。
看懂了吗,亲?
Ⅹ 地理中承载规模的区别
基于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土地资源、水资源为约束,缺水地区重点考虑水平衡,分别评价各评价单元可承载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