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将高中地理新课标融入课堂

如何将高中地理新课标融入课堂

发布时间:2023-02-05 23:46:18

㈠ 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1]。地理是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它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地理教师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进行好新课改的实践,扎扎实实地搞好新课改工作。
地理新课改必然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地理课堂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地理教学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完成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神圣使命。
一“创设情境”式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运用试验和演示
通过演示一些小实验,来创设一个新颖生动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例如讲到海陆热力差异知识时,可以在夏日的中午准备一盆水和一盆土,在相同的时间内体验温度的不同,然后讨论海陆热力差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想象
在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大家都很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来进行分析。“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天为什么呈灰白色,日出日落时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些都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造成的。提问为什么在交通信号中以红灯作为停车信号,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利用直观的多媒体演示
媒体展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直观刺激能力,再加上展示手段的多样性与高效性,很容易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思考氛围,如演示火山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等,可以直接的引发学生的学习趣。
(四)结合时事
实际在地理课堂上引入时事性的内容,不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许多学科的老师们也都有这万面的实践。可以就热门的时事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与实际问题结合,灵活运用并掌握地理知识。
二 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高中各科目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每个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培养学科思维,地理教学也不利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行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意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
(一)“地图式”阅读法——培养区域思维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地理课本上有很多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还应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这样长期坚持,在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形成区域性思维方式。例如在讲《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与图两相对比,这样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幅图上把各个圈层都标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地画出地球的圈层图,以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个圈层,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培养综合思维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凌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通过整理,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关的各类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社会实践思维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基于此点的重要性,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有关地理问题,提出探究的方案,与他人展开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文素养[3]。
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和全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又可以与实际紧密结合,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顺应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模式。
三 建立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老师—学生”、“学生—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地理课堂上无论是探究还是讨论,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真实而有效的交流,交流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个潜在的学习资源,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重要。比如说,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地理现象的解释可能会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之间充分地交流,以比较各自的观点,直至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有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研讨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4],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研讨的动力,这种课堂学习将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二)合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技术推动地理课堂教学
现代多媒体及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且在支持学生进行研讨--探究学习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最深刻影响就是,它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地理新课程强调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并依据学校的条件来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新课堂。对于地理教学而言,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 ,能较好地解决地理教学的难题,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实体化[5]。比如在讲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将它动画化,方便学生理解。例如讲解“四季更替”时,可以将地球自转、公转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模拟演示,不断分解其运动过程,直观立体地展示阳光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等运动过程,然后出示字幕,供学生思考。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思想研究。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同时要控制信息提供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选择是否需要运用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怎样在45分钟的地理课堂中有效的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可盲目追求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结合,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学内容和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地理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于地理新课程改革。同时,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每个地理教师都应在教学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跟上地理新课改的步伐,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㈡ 高中地理新课程应如何改革

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闽东的地理教师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品尝新课程改革给师生带来的诸多成功喜悦,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失落和顾虑。下面我们就结合2007年3月在柘荣召开的宁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地理指导组会议上高中地理课改交流,谈谈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思考。

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优点

1.图片多,直观性强,体现了地理学中“图”的优势

据粗略统计,“地理1”的五章内容中,各种图片达150多幅;“地理2”的六章内容中,各种图片达190多幅;“地理3”的五章内容中,各种图片达160多幅,最多的章有58幅,最少的章也有17幅图之多,图文新颖,充分体现了地理学中“图”的优势。以图为本,学生易学,教师易教。

这些阅读材料和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说明性,内容丰富、详实,涉及到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教材较好地作了补充和说明。虽然新教材与旧版教材比较,章节、内容减少了许多,但由于补充材料的增加,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亦比较广。

4.每章节后都设有一个“问题研究",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可以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问题研究"应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月球资料的收集分析,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的探究及建议,让学生表述论证自己的想法,评价别的同学的观点等,鼓励学生将知识外化。这些都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过程”和“经历”,学生从中体验到以下三方面的过程与方法:①获得、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②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③表达、交流、反思学习与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与方法。

5.注重“过程与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地理l”中的活动中,安排有学生讲解、制作学具、绘图、观察、实验、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料、设计、调查访问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地理l”的“问题研究”更需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些学习情境中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很强的团体合作意识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闽东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实施情况

新课改实施一学年来,我们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课改精神,围绕实验的组织推进、排课、选课、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学分管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宣传和校本研训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推进课改实验的进行。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新课改实施前我们积极参加了学校召开的高中地理新课程课改实验工作会议,参加校教研室举办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新课程知识培训班,参加市教师进修校组织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新课改的学习。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福州一中、连江一中和宁德一中的考察学习与交流研讨。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我们对新课改精神的认识逐步提高。

2.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根本就不重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5、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例如在学习气旋与低压的有关知识后,我们把教材进行了整合,直接引入了学生比较熟悉、本年对福鼎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一桑美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台风云图引导学生分析台风的形成、结构、以及台风影响下的天气等知识,接着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气旋知识对台风影响下风向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6、开展考试评价和学分认定方案的研究

根据实验的进程,学生的每个学习模块的学分是由学校负责认定的,结合学分认定,积极开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新课程标准实验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我们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的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我们学习了省教育厅下发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学生学分管理暂行规定》,按《福鼎一中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学生学分管理方案》(试行)的学分认定方案包括下面的内容:模块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学习课时。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90%方为合格。(2)学习过程反映。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完成作业及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等。(3)模块考试成绩。阶段测试按30%、终结测试按70%计入模块考试成绩,模块考试成绩达到60分(包括)为合格。以上三方面均为合格,才能给予相应模块学分。

认定学分的模块考核,主要采用纸笔测验的方法,但根据不同模块的具体内容,倡导运用非纸笔测验的一些质性评价的方法评价学生,例如实验考查、提交活动的作业、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学生的这一类表现性评价的结果应该按一定的比例反映在学分中,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三、我们的团惑

困惑之一:对课标,不同教材版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知识点的取舍和教学要求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差异,应如何把握知识点的取舍和确定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与高考的关系如何?

困惑之二: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应如何掌握“度”。现在的教材有许多删减,若不补充~些知识,三年后,学生能否达到应有的标准;若按旧教材要求作一定程度拓展深挖,是否会拔高了教学要求,反而“欲速不达”?

困惑之三:教辅材料的选用十分困难:现在,学校为我们订的教辅材料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清单选购的。结果发现,还是旧教材的内容,许多题目是超出课标要求的;而若要自己选用好一点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则因各种的限制不能订购;同时即使现在较好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许多题目的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不太适合我们这一类学校学生,需要精选。因为编写的人在都没有教过或者没有很好的研读教材与课标。

困惑之四: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在一些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或普通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困惑之五: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许多学校采用按学期安排课程的模式,每周2学时,一个学期两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而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必修模块1知识难度大且内容繁多,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思考活动时间,空间较少,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存在困难。

困惑之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差距较大,同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出现较大“真空”,教师课堂得补充一定的基础知识。

困惑之五:学生学习条件简单,加上各科的学习压力,对问题探究的作业难以完成,如需要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困惑之七: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为了赶进度,又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现象。

困惑之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目前,我校的班额较大,大多在56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不少学生懒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困惑之九:“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很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积极探讨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困惑之十: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

四、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1.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高、初中地理知识衔接。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地理1”,在学时上要求用36课时完成。其依据是: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初一地理的知识。但实际上,学生初中地理的知识严重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既不参加统考(即使参加也较易蒙混过关),更不属中考科目,家长和学生基本不重视。这种情况对于课改和非课改区均存在,而尤其对于非课改区,由于师资缺乏和办学条件较差,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普遍较差,加之初三地理学习又中断了一整年,因此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多数学生只有在地理考前才多少花点时间背一背地理,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就是背背就能考好。试题的考核目标是以考查对知识的掌握为主。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既属会考科目,还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很大,与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又十分密切,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与初中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往往经常“卡壳”,特别是咱们学生在地球基础知识(像基本的经纬线、经纬度划分等)、地图知识、区域地理方面的常识匮乏,更是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学习。所以必须帮学生补充这些知识,但会占用大量的课时,以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理l”的教学,同时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这情况,当然虽要地理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解决,但新课程的设置,能否充分考虑:通过增加课时解决;或调整初中的课程设置,在初三开设地理课程,授课内容以与高中教学密切联系的知识为主,使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得更好。

2.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我们在提倡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同时,教师自身就应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拨动学习的心弦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3.师生地位的变化

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4.教学方法创新与继承相结合

新课改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改变传统的传递一一接受式教学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发现式、探究式的过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学中重要的是坚持这样的理念,鼓励教师勇于尝试施行新的教学方式,但要避免流于形式以及忽视和抛弃传统教学方式走极端,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积极稳妥地探索新教法,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求知和成长。

通过新课改实践,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如“宇宙中的地球”、“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等,如教材P32的探索“热力环流实验”等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还有教材中的“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案例研究的内容,就可以把它设计成一节地理网络教学课,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进行资料查找、研究等(当然教师要进行调控)。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如在学完第一章“行星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宇宙、太阳系、地球等的了解,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观看VCD《宇宙与人》(或其它与宇宙探索相关的内容)。

5.教学由课堂向课前、课外延伸

新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开放式地学,加之我们班生数多,要在课堂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照顾每个学生是几乎不可能的,另外我们每周只有两节课,两节课间时间相隔长,知识学过容易淡忘。为此我们针对必修二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特点确定以新教法为教学主基调并在学生中推行“课前小组自学讨论式"学习作为辅助将教学从课堂中延伸到课前,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座位位置每四个或三个做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长轮流当,老师每节课布置好下节课要学的内容,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讨论新课,梳理知识脉络、讨论教材相关问题形成小组结论、初步完成相应练习,这样课堂上教师即可组织让学生整理知识、发表见解。经过两周的尝试,我们认为这样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学和课堂师生互动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和学生数多的问题。

6.严格常规管理,保证教学成效:

新课程周课时少,采用新教学方式课堂热闹生动,但学生对知识掌握可能会淡化弱化,从应试角度教学成效可能会降低,从必修一教学来看学生普通感觉到课堂是有意思了,但练习不好做,考试不好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除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上述的调整外,还必须严格抓好作业布置、讲评、交缴及订正,知识的复习和检测等常规工作,从而保证教学不落空,学生知识掌握牢固扎实,训练有素。

7.加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及学校资源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要求师生的收集参考丰富的资料,第一轮课改教师手头资料缺乏,靠自己从零开始积累,每备一节课每制作一个课件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人不仅时间有限、知识技能和思维都是有限的,所以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为教师间紧密合作、资源共享、群策群力的团队作战的工作方式,从而高效地丰富教学资源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我市的教研氛围比较薄弱,今后应由市进修学院或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牵头多开展高中新课程教学的研讨,各校间互相沟通,组织对高中新课程的观摩或课件交流。

8.教师必须写好教学后记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有许多好处。写好教学法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面对的学生不同,如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后记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写好地理后记为撰写地理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因此,教师的教学后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坚持“记”上,而应该将这些零散的看似互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撰写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为地理教学服务。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㈢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灌输式课堂、表演式课堂、放羊式课堂等教学旧模式。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是一个科学体系,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去全面落实三个目标的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重中之重。
一、精准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课堂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选例题练习。因此,认真研究教材、精准把握课标要求是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要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就必须注意:细心研读教材,准确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如果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会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内容不当,甚至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组织混乱。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要认真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条件
1.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信任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威信、教育教学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你更加尊敬和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平等、民主、和谐气氛,通过学生结对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互帮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3.相互评价关系。可以通过找学生谈话、学生测评来了解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及存在问题,并且能促使教师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而做出改进。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学生做出合理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相互评价对课堂有效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师生之间信任与尊重的体现。
三、选择最优的学习方式,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不是在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学生怎么学。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较大的变化,从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与初中学生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更适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分组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利用人际交往对认识发展的促进功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给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多媒体课件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微课、地理教学资源网站、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金太阳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来广泛。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教师若能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组合运用,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堂地理课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都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方法,并辅以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方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㈣ 新课标理念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标理念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如下:

1、实施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要想迎合新课标,将新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得改变旧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接受新理念。首先我们在行为上要有一定的转变。

3、作好合理的、科学的评价。

有人说“人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间的。被人肯定、认可、欣赏所带来的成功,满足了他被尊重的需求,就像枯萎的庄稼遇到了雨水,迅速引爆了他的潜能。”

㈤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1. 加强理论学习, 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 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 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 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 新课程注重 “师 生互动” 、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 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 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 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 " 按照课标 的目的要求、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 " 。 根据教 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 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 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 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 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 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 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 进行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力量。 加强信息收集, 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 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 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㈥ 如何将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一、根据学习需求增加适合知识,拓展课堂宽度 。教师要认真研读单元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各课时文本,明确教学目标,依托学情,更好地修正和完善教学活动内容。

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我们应当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依据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组织学生的学习单元;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让“自主、合作、探究真正体现学科的实践元素,实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㈦ 如何应对高中地理的新课标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又迎来了一次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把教学还给学生,如何有效地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些问题是新课标最主要的特点,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理念更新的基本标尺。
1 新课标理念下对如何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1.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学习的有效性。地理教学涉及广阔的人文景观、自然天地和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因此,地理教学有趣味性的知识点和雄厚的直观性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或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例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单从课本文字和课本的插图上看,学生根本不能深刻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让学生从中观察到地球运动的整个变化过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原本较抽象的知识。
1.2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应该切实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更应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仅仅是为了讲授课本内容而上课,那只能使地理课程教学陷入僵化模式。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1.3 改变过去灌输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这是新课标给我们带来的新鲜理念。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凭借,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少问简单的“是什么”之类问题,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思维,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同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例如月相知识的学习,先制作表,要求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相,填出月球出没的时间、方位,并绘出大致的形状等,由他们分析总结规律。上课的时候再由老师分析这些规律的原理,用“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上半月,出现在上半夜,切东西边亮。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下半月,出现在下半夜,切西东边亮”等通俗的语言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再例如在让学生在爬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气温的高低、观察植被的变化来学习垂直地带性以及植被分布的特征。把教师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拷贝”给学生,使教师有预见性地把握教学全局,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1.4 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科学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宏观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等等。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如教学过程中必须精神焕发、富有激情;学生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插嘴。学生发言后及时与以评价和指点;课堂上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下课前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本课的学习活动;必须准时下课,不得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等。同时,严格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新编地理教学大纲,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法律”性文件。认真贯彻执行新大纲是推动高中地理改革的关键。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实质,并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其次,每位教师除了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和任务外,还应该根据大纲的规定发挥学科优势,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1.5 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
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天气系统》教学中,将近期卫星云图动画编入课件,展示近两天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的真实性、现实性。
2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要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西安市临潼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实施进行了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有关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地理科目的社会价值
地理科目在中学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被称为“副科”,在大学里被称为“小科”,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普遍对地理科目不重视,导致地理科目地位不高,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阻碍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所以,笔者认为,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对策就是要明确地理科目的社会价值。
1、向学生介绍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一门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通过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成为“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从而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参与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具备迎接21世纪挑战的素质。
2、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宣传地理
向社会宣传地理是依靠地理研究专业部门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按照社会分工的不同,通过各种媒体广泛介绍地理,让人们亲身体验地理。[1]地理研究专业部门可以通过各类地理刊物向社会各界宣传地理,例如,美国的《大众科学》、《国家地理杂志》、《地球》;日本的《牛顿》;澳大利亚的《国家地理》;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我国的《中国国家地理》、《人与自然》等地理杂志都是很好的宣传地理的工具资料,只是有的杂志价格太高,目前只是被少数的高收入人群所接受。此外,我国的地理杂志,如《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地理科学》等指导地理教育教学的刊物比较多,学术性太强,很难让社会其他非地理教育工作者接受。所以,建议地理研究专业部门多办一些有关地理趣味性比较强的,又价格比较合适的地理杂志,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地理知识的需求。
3、尝试现有考试制度的改革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都知道,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在初中只学习了两年,初三没有开设地理课,导致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欠缺;高一没有文理分科,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学习地理,高二第一学期文理分科,只为理科学生开设一节地理课,到了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以后,只有文科学生学习地理,文科学生经过三年的地理学习,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却不能报地理专业,地理专业在大学分属于理科,只有理科学生才可以填报地理专业,这显然可以看出我们现有的考试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这次新课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地位,但在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中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和语文、数学、英语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地理学科无论是对文科学生还是对理科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尝试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有效提升地理学科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
4、加大对地理教学的财政投入
在临潼区的初高中学校中,地理教具普遍很少,而且是老化严重,很多教具是破烂不堪,不能再用,有的教具只是学校为了应付有关部们的检查,临时添设的,有的根本就不能用。有的有责任心的高中地理教师为了搞好地理教学,自己花钱去买地图、地球仪等教学用具,由此可见,学校对高中地理的投资很少,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需求。所以,笔者建议,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要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财政投入,比如,建设地理教室、建设地理园地、建设地理实验室、配备地理实验仪器、购买新的地理教学用具等,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求,为更好的实施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做好硬件上的保证。
二、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1、有效研读课标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我们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如何研读课程标准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前言”,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了地理新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思路。
(2) 注意“课程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首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课程目标直接指导着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确保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行,必须熟读熟记,向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学习,经常翻看课程标准。
(3) 注意“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的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高中地理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是我们教学行动的航标、教学的指南。
2、有效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础的资料,是最根本的课程资源,是一个课程核心的教学材料,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4]关于如何有效地熟悉教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有效地把握好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西安市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3个模块,每个模块36课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选修模块7选3,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必修3个模块分别使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3(必修)》三本教材;选修选择的是“旅游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这三个模块,教材也采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
三个必修模块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三个选修模块之间是相互并列的,而且各模块自成体系,彼此之间没有先后顺序。三个选修模块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和三个必修模块一样共同承担着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在课时的设置上,给出了相同的教学课时,每个模块都是36课时,2学分,体现了共同的教学价值。
(2)有效合理重组、优化地理教材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教师要遵循这一理念就要对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模块内容”重新进行组合,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地理问题、选择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的内容进行模块内的重新组合。另外,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适时重组课时内容,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切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的改组教材、拓展教材、为有效备课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3)有效呈现教材内容
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地理教科书具有所有教科书的普遍属性——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只有符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才是有效地,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提倡高中地理教师使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要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提倡多使用地图;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地理教师只有有效地呈现地理教材内容,才能使有效的熟悉教材落到实处。
3、有效地备学生
备课时要备学生,就像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斯贝尔所说的,“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4]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如何有效地了解、分析学生呢?
(1)有效地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特点
地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特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尊重学生的特点,才能做到有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提高备课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备课时,教师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见图2)
问题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有关新的知识结构
哪些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点拨
哪些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图2 教师思考的问题[4]
对于上面几个问题,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及时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组织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才能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使有效的备课落到实处。
(2)有效地把握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具有不同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学生对社会不同的认识观点,都对学生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地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并不为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观念。
(3)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例如,可以考虑教材中什么内容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标的,对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理解、分析、归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少讲或者是不讲,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而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不会分析的问题可以进行点拨并细细的讲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有效地为学困生提供特殊的服务
地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考虑到少部分的学困生,要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服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的问题:[4](见图3)
教师都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思考、设计。只有这样,学困生才会逐渐地增强学习的信心,不断地取得进步。
① 对于相同的一篇课文,学困生应该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内容、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问题
② 对于同样的练习,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怎样的指导;
③ 课堂提问,哪些是针对学困生而提的问题;
④ 课堂教学,哪些时间是为学困生安排的。
图3 备课时思考的问题
四、灵活实施课堂教学
1、有效地进行提问
曾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提问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提问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提问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提问有很多的目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5](见图4):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提问的目的
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新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
图4 提问的目的
(2)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问题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问题如果设计得太容易,那么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不用去认真的思考,这样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如果设计得太难,学生就会不知道怎样去解答,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造成对地理科目恐惧害怕的心理,制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进行。
(3)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简单,要给学生留有可以思考的空间,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能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好学的思维品质。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单纯判断性的提问,多用疑问性的提问,注意运用开拓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自己去探究。
(4)设计提问角度要新颖,要具有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这样问,就会出现“一石激起千重浪”,如果那样问,则会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设计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出发,切记问题设计的太过于平淡,老调重弹。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自己设计的问题精巧、新颖,可以不妨试着采用一些曲问、逆问等方式,使学生顿时有了一种新鲜感,继而会对本节课的地理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5)提问要注意适当的停顿
如果教师在提问之前作适当的停顿,并配以适当的引导语,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注意,下面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停顿)……”,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做好回答问题的心理准备。如果教师在提问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引导,也没有任何的停顿,就有可能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听清楚教师所提得问题,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导入
课堂导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一个经过地理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导入是地理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那么,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教学导入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导入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巧用歌曲进行导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将歌曲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地理科学的情感。
例如,在讲《大气环境》一节中“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个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师生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来导入“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个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巧用诗词进行导入
我国文学宝库中拥有很多丰富的、优秀的诗词,其中有很多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上恰当地引用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这节课的时候,可以恰当地引用毛主席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导入
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导入,就是要求地理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地理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设计课堂教学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大气的温室效应”时,可这样导入:“冬季,我们西安地区气温低,热量不足,满足不了花卉、蔬菜等作物生长对热量的需求,当地很多农民采用了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种植花卉、蔬菜,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4)巧用地理新闻进行导入
现代社会,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高度发达,能很快将国内、国际的各种新闻在第一时间传播到人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对地理教学有用的新闻资料或新闻视频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对学生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巧用地理新闻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导入,这不仅是地理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讲必修一《大气环境》中“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内容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采用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的学习。
(5)巧用谜语进行导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谜语是中国古代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巧借谜语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 在讲必修一《大气环境》第一课时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个谜语:“看不见来摸不到,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全靠它,人没有它就活不了”,打一自然物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大气。很自然就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巧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所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具有色彩鲜明、动态视觉效果很强的特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把教学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能够使高中地理教学能在学生愉快的视觉享受中学习,使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成轻松愉快的试听过程,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3、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效率的源泉。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中,作为地理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试着从下面几点去做:
(1)有效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课堂导入就像一个故事的开端,如果一开始就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对这节课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新课的导入上,地理教师可以采用歌曲、诗词、生活实例、地理新闻、谜语、多媒体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有效利用地理图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将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地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地理图画表示出来,尽量使抽象难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地理图画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地理教师利用地理图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3)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采用谈话法、辩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实践活动法、直观演示法、比较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动机。
(4)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变得形象、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化慢为快[7],这样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既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作用。
4、有效地布置作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封闭的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的课程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地理作业的布置也应该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的不同地理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作业布置:地理探究性作业、地理绘图作业、分层次的地理作业(见表2)、适量的地理作业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作业不仅能够起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还能起到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的作用。

㈨ 地理课教学怎样把握新课标理念

一、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确立,师生关系角色的扮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讲者,教师在讲台把知识点说得头头是道,学生在课堂听得津津有味,一动也不动,学生不能有提问或发表见解的机会。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突出,旧的师生关系就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冲破师生之间“管理--服从”的单向关系,变为双向关系。如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是严父;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是医生,为学生开良方;学生碰到挫折而垂头丧气时,教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指导者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出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课“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节课上,我就设计了:①什么是临空型工业布局?②临空型工业布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地区有哪些?我国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与临空型工业布局有什么关系?③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就上述某个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④学习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分析小组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虚心倾听,并可与之进行辩论。⑤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由于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贴近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既学到了新的知识,又使师生关系在交流中更加融洽,教师的角色也由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了。
三、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要把握其在社会地理生活中的规律,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亲身实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经历去领略社会生活的内涵。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得到发现的乐趣。

阅读全文

与如何将高中地理新课标融入课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