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大学地理如何科技创新

大学地理如何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06 23:37:05

Ⅰ 地理在大学是文科还是理科

地理学在大学是属于理学的,在地理学下面再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学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和物理能力,因为在学习期间要学习的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计量地理等需要强大的数学能力、物理能力做支撑。

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即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

(1)大学地理如何科技创新扩展阅读

地理学设置背景:

全面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及其相关专业的后备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Ⅱ 《自然地理》科学家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科技创新工作者。你的工作就是让你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找到你

不分发图

Ⅲ 《自然地理》不是中国没有零到一的科技创新,而是中国的学术权威从来就不敢认可零到一的科技创新,你看我

对的,你说的没有错,我和你观点一样

Ⅳ 地理科学项目的创新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体现在:

一、动力意识。

总有一种推动的力量,这就是创新的动力问题。创新动力意识在创新意识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思想根本上没有想到要创新或者把创新看成可有可无,当然不会有创新行动或者不会有强烈的创新行动。

二、质疑意识。

谁不敢或不善于求异与质疑,谁就无法创新。“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提问就是质疑,它是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必经环节和必经过程。

学科体系

“地理科学”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多师范类学校开设。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层次(技术科学)、技术层次(工程科学)。

一般认为,基础理论层次包括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

Ⅳ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近年中学地理教学经验及对创新、创新思维概念的理解,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创设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黄赤交角”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讨论,大胆发言。很快就有学生发现黄赤交角的度数同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联系初中的知识,也很快能发现极圈的度数与之是互余的。在初步肯定学生的发现后,教师设置问题:如果黄赤交角为20°,将会有什么其他要素的改变。学生通过演示地球仪、思考讨论后,很快也能得出结论:回归线、极圈度数相应变为20°、70°,紧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中是否还有进一步的发现,这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得学生能总结出黄赤交角决定了极圈、回归线存在的规律。最后教师再进行拓展性的引导:这是否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这样,整个课堂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讨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能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运用地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新性
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如,以同一纬度不同地区作比较,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阅读各专题地图,进行以下思维活动:赤道、南回归线、南纬40°纬线通过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各处在什么气压带风带?沿海有哪些洋流?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对气候有何影响?各大陆分别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哪些反映出地带性分布、哪些属于非地带性?最后得出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师继续运用地图提出假设:若安第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美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移,沙漠面积、气候将怎样变化?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何非洲东部却是萨瓦纳气候?若马达加斯加岛移至南纬30°—50°之间,岛上气候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从这类具体事例中受到启迪,激发出思维的创造性。
三、合理选材,丰富学生想象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选取充分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事想做。比如在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组讨论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地理特征和发展优势。接着就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回答解决的措施。顿时,教室里是热火朝天,此起彼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完全放开了。在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又安排学生为对方所代表的地区地理特征进行总结,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印象深刻,加强了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同时,很多同学打开了创新思维的闸门,新思想、新观念不时涌现,让教师和学生都大有收获。 四、巧“问”互动,引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造思维的开始,也是创造思维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情景,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例如在地球运动一节关于地转偏向力的'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了一般规律后,话锋一转,设问“北半球的河流河岸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吗?”,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给出肯定的回答并说明河流右更易受水侵蚀时,继续提问,如果你是长江大堤防洪总指挥,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南岸还是北岸的防洪兵力?要求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有很高的热情,经过研讨,南岸为防洪重点的观点很快就达成共识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南半球的情况,除了河流以外,看看大气运动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果有,在北半球向北运动的风将如何变化?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后,教师又请学生将教材翻到后面大气运动部分,让学生自己感受思维创新的成果,享受学习的乐趣。一节课下来,知识学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思考,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加强集中思维训练,强化思维的综合性
集中思维是通过观察、找资料、找规律,将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分析和综合是矛盾的统一体。分析就是把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联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和结果。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功能就是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要搞好地理创新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这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顺应科技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和造就有用人才。 ;

Ⅵ 关于地理方面的科技创新可以起什么题目呢

你们学了土壤学了吧,可以搞一个土壤改良啊!结合实际,利用当地废物。

Ⅶ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

一、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的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地理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地理学科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使地理教学不但要考虑科学性、抽象性、还要经常考虑艺术性、直观性。 数字化的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从事地理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教师应该做到:(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再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手段上改变了现行地理教学,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水平和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地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应从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改变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加速知识传播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地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其本身就是教师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显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感悟、对学生背景的了解。地理教师应该以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理论。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它的快速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为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对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一场革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介入地理教学活动后,其固有的超文本阅读,信息量丰富,交互性强,反响快速,贮存量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使教学内容由虚变实、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明,极大的丰富了地理教与学的活动,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和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地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为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提供条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
3、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现行考试制度,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①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③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基于以往我们学习知识的特点是范围专一的,结构组合是线性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即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广大地理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尤其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为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 (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 (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 随着课程整合实践的深入、必将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

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理部分)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

(1)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乙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塔里木盆地因位于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
(2)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利用其地形的海拔差异发展立体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发展了多种经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冬季滑雪)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安排农闲时间.
故答案为:
(1)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Ⅸ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

四川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路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把四川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区的创新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把科技园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我校的技术优势和国家的需要,在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及机电一体化等五大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集团;依靠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面向社会,扩大开放,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我校的社会影响和信誉,推动同企业合作创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度较好、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孵化,使科技园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强化科技园的资本运作,利用证券市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的优良融资环境,与上市企业合作,利用其壳资源借壳上市,或运作园内企业在创业板或主板上市,募集充裕的资金,以用于科技园建设和科技企业的孵化。 四川大学科技园按统筹规划、全面开放、以人为本、市场驱动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市场机制与企业运作相结合,引入社会资金和中介机构,构筑完善的创新平台,使科技园真正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的辐射源。
科技园按实体园区和虚拟园区建设。实体园区分主园区和分园区。
主园区按三区五村规划建设,即科技成果孵化区、企业孵化区、科技产业区。科技产业区按产业群,分为五个产业村,即电子信息技术村、生物技术及制品村、新材料及精细化工村、环保技术及工程村和机电一体化村。
川大华西药业、 川大鲁能产业区将入驻成都高新区。
智胜软件公司、力腾软件公司等入驻武侯科技园。
川大科技园以分园区的方式向外辐射,以点带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川大科技园第一个分园区在绵阳国家科技城高新区建设。川大绵阳科技园由新材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和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组成。虚拟园区:不以地理边界为纽带,而以资源共享资格为纽带,联合周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形成项目源,为虚拟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共享资源。
2008年8月19日上午,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奠基仪式在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隆重举行。[6]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项目是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城的核心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新的具有标志性的科技园区。为建设该项目,四川川大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四川川大科技园(南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平台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448.28万元。按照规划,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将分别建成院士科技园、企业研发中心、创业中心以及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2亿元,容积率为3.81,停车位设置 1682个,预计2011年12月前竣工。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区)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国际金融服务区的核心区,占地135.5197亩。项目由四幢高标准甲级写字楼组成。其中,A座100米,B座130米,C座100米,D座200米。高层塔楼两两成组,分为两个办公单元,每组办公单元由底层共享大堂联结,形成互相分区又互为联系的群体关系。见右图册。

Ⅹ 《自然地理》人工控制气候属于科研创新还是属于科技创新

人工降雨你觉得是科幻吗?虽然只是改变天气所以人工控制气候不是科幻,大胆想象,小心求证

阅读全文

与大学地理如何科技创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