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横沟是什么意思

地理横沟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2-13 05:26:36

‘壹’ 库尔德宁特殊地形是怎样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自然形成的。库尔德宁位于天山山脉。特殊地形是由于天山山脉的独特地理构造形成的。天山属于比较年轻的山系,形成于距今约1200~200万年前。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呈东西走向,绵延中国境内1700千米,包括伊犁草原风景区都是处在东西走向的河谷地带,唯独伊犁巩留县东部山区的库尔德宁是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长约14公里,最宽处约1公里,谷底平均海拨1500米,库尔德宁便是哈萨克语“横沟”的意思。特殊的南北走向,使得库尔德宁冬暖夏凉,四季气候宜人,所以库尔德宁既是伊犁着名的风景区,又是旅游避暑的胜地,兼具江南山乡的妩媚清秀和草原景色的博大粗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贰’ 横沟乡的地理环境

该乡地处丘陵地带,地势高低起伏,海拔高程一般在30米左右。龙梁河流经乡北部、境内有横沟水库、西连湾水库、东连湾水库、羽山水库、黄洼水库等中小型水库五座。主要矿产有石英石、水晶石、碳化硅、石墨产品。

‘叁’ 地理沟壑纵横黄土地哪里

在黄土高原上(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肆’ 横折沟用拼音怎么读

héng、zhé、gōu

横héng,声母是h,韵母是éng,声调是二声。

折zhé,声母是zh,韵母是é,声调是二声。

沟gōu,声母是g,韵母是ōu,声调是一声。

横拼音héng

1、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横梁。

2、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横写。

3、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

(4)地理横沟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横渡[héng dù]

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

2、横卧[héng wò]

横躺着。

3、纵横[zòng héng]

竖和横;横一条竖一条的。

4、横笛[héng dí]

笛子

5、横波[héng bō]

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伍’ 问一道高三地理题,看图片的第10题

选A,从图一看出位于凉亭左下角,排除c、b,另外在横沟的后方,排除d,希望可以帮到你。

‘陆’ 地理河谷与沟谷有什么区别

河谷是指因为有水的缘故,冲刷形成的谷地;沟谷一方面也是由水的冲刷形成的现在没有水,也可能是因为火山,地震原因等的发生形成。

‘柒’ 八年级下册地理要点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因素分界线大至通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青藏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分界线大至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相似。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 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 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 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着自然特征是"寒 ".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 细毛羊,青藏的牦牛 ,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着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8、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9、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10、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1、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2、香港人多地狭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下海"―― 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13、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采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4、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5、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 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6、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红底白色的紫荆花,澳门行政区区旗是绿底白色的荷花.
17、与香港相邻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经济特区,与澳门相邻的经济特区是珠海经济特区。
18、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岛, 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9、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着名的树种, 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0、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台湾"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是指新竹科学园区.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的地形特点.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新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22、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23、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24、新疆预测 ,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 ,大力发展 "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25、西气东输工程就是把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气 (矿产)输送到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26、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7、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28、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
29、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0、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31、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32、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33、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34、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35、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36,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 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37、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38、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9、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40、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物质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41、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42、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43、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
44、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 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 .
45、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污染和酸雨。
46、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47、长江沿江地带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特别是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
48、长江沿江地带是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49、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 华东沿海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50、国土辽阔, 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51、人口众多,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52、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 一年两次或三次
传统运输方式 陆运为主(汽车、马车) 水运为主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气候
传统娱乐方式 滑雪 游泳、赛龙船

‘捌’ 高中地理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一、人类知识的宇宙
(一)人类观测到的宇宙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日心说”、星系、光年
2.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由各种物质组成,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
3.天体系统天体概念: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
形成: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层次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
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日地距离:1.496亿千米
2. 地球的普通性:(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运动特征介于九大行星之间
地球的特殊性:拥有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物
3.地球上拥有
生命的条件 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地球自身
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宜→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 平均温度为15℃)体积质量适中→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大洋形成、孕育生命
二、太阳、月球与地球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氢、氦表面温度6000K
2.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反应式 4H 高温高压 He+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向地球输送能量,维持地表温度 ②促进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变化 ③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活、生产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概念:太阳表面大气的变化主要类型黑子(强弱标志)耀斑(最激烈显示) 平均周期:11年
2.太阳活动对
地球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概念: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2.成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能反射太阳光 ②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3.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4.意义:计量时间的尺度。农历月: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星期:以半月望两弦四相为单元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卫星探测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10月,原苏联
成果:发现磁层和宇宙射线,测量许多行星表面的理化性质
2.载人航天探测
3.意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善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神舟”五号发射升空
(二)开发宇宙
空间资源特点: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开发利用: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在卫星上进行科学实验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月岩中含有丰富的矿产和地球上没有的能源 3 He
(三)保护宇宙环境
1.空间垃圾
的来源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意外或有意义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的垃圾
2.空间垃圾产生的危害:造成航天器损坏
3.措施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其他轨道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四、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活动
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顺时针方向旋转
4.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地球自转360°)时间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地球自转360°59′)时间24小时, 通常所说的一天
5.速度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O
其他各地相同,即15°/小时或1°/4分钟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规律两极点为O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路线又称黄道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
影响:太阳位于其中焦点之一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
4.周期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360°的周期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概念: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
5.速度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线速度:平均30km/秒,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自转→赤道平面
公转→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的周年变化→回归年
五、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球面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晨线昏线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
4.意义: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15°/小时
2.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4.特别的计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半区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应用: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沉积左岸(北岸),冲刷右岸(南岸)
六、地球运动的地球意义(二)
(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地表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高度为90°
2.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周期:1回归年,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
影响:使地表获得的辐射能具有回归年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秋分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 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2.秋分—次年春分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 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递减
2.随季节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太阳高度最 大为90度,每年直射两次。
(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我国传统:以四立为四季起点西方: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起点
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月
意义:对生产、生活、有指示、预告作用
2.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着;天气现 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
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 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气压低,空气密度小
在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消弱作用 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CO 2 吸收红外线O 3 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光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效应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3.意义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二)全球热量平衡
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热量相等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燃烧、毁林)→热量失衡→全球变暖
三、大气的运动
(一)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二)原因: 根本原因: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大气运动的方式: 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水平运动:风
(四)运动基本类型
1.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 概念: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形成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 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城市风:市区上空流向郊区,郊区近地面流向市区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 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等压线由 高压指向低压
近地面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 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概念: 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①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水热交换②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③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二)三圈环流
1.组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表现:在近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规律:1月:向南移 7月:向北移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北半球气压
呈块状分布1月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7月 亚洲低压 夏成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四)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南亚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主要原因)及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风向: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水平范围,几百米到几千米
2.分类冷锋快行冷锋:狂风暴雨、大风沙暴
慢行冷锋: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使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后) 暖锋:可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使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
(二)气旋和反气旋系统
1.气旋:①气压状况:低气压 ②中心气流:上升③水平气流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2.反气旋:①气压状况:高气压 ②中心气流:下沉③水平气流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
1.概念: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气候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②下垫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③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调整全球热量和水量的分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④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改变大气成分,
导致气候变化 CO 2 →温室气体
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性气体→酸雨
(二)气候类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2.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不同纬度地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一纬度地带海陆分布不同地势高低不同洋流影响3.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回归线与30°之间:常年干旱少雨大陆西岸亚热带:冬雨夏干
温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大陆东岸亚热带
温带 季风影响,夏雨为主大陆内部 降水较少两极地区 以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
(三)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历史时期:经历过四次温暖和四次寒冷期十九世纪以来:气候有变暖趋势
七、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与其他自然资源相同的特点为人类活动供原料、能源
开发需依靠技术资金的投入
2.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
①普遍存在性 ②具有数值特征 ③较大的变率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气候资源与农业不同温度带积温不同,耕作制度、作物种类不同干湿状况不同,植被、农业类型不同
2.气候资源与建筑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风与城市规划:居民区处在盛行风向上风向,工业 区处在下风向
3.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设计、航空机场的布局
4.气候资源的旅游价值:哈尔滨→冰雕,松花江沿岸—雾淞
八、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一)气象灾害概念: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二)台风
成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形成的强 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分布:亚洲东部沿海及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成灾原因: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减灾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三)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分布:全球范围内程度不同,亚洲洪水发生最多
防御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水库、建分洪区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洪水警报系统等。
(四)干旱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结构、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五)寒潮: 我国冬半年主要气象灾害
灾害: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及大雪、冻雨危害。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一、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热量收支:收入:太阳辐射 支出:蒸发2.表层水温的分布:
(1)空间分布:水平分布:纬度低水温度,高纬海区水温低
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保持低温状态
(2)时间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平均盐度:3.5%
2.分布规律:全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局部海区:最高:红海4.1%,最低:波罗的海不超1%
3.影响因素:气候:蒸发量>降水量 盐度高。洋流:暖流经过海区 盐度高(同一纬度)
径流:有无淡水注入,有淡水汇入海区盐变低
二、海水的运动
(一)运动形式: 波浪、潮汐、洋流
(二)洋流
1.定义:海洋中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类型:(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性质):寒流、暖流
3.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大洋环流(只存在北半球—逆时针)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4)南纬40°附近海区西风漂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 (2)对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 (3)对海洋污染:利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4)对航海事业影响
三、海洋开发
(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资源主要类型: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河能源
2.海洋渔业生产: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营养盐类丰富),世界主要渔场
3.海洋油气开发:海上钻井平台
(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海洋环境复杂性、特殊性。
海洋空间利用:交通运输、生产空间、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
2.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世界主要海运航线及港口。
(三)中国海洋资源
1.中国的海域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洋资源丰富
2.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舟山渔场—最大渔场 海洋水产:鱼、虾、海带
3.海盐和海底石油,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长芦盐场为最大盐场
四、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一)主要的海洋问题
1.海洋污染
2.海洋生态破坏
3.石油污染
(二)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权益:沿海国12海里领海权,外延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第四单元 陆地环境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一)岩石
1.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2.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岩浆 上升冷却 岩浆岩 侵蚀、搬运、堆积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垂熔 岩浆
2.物质循环对地表影响:与地表岩石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发育密切相关
二、陆地环境组成—地貌
(一)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同时进行,内力作用为主
(二)板块运动与板块构造
1.板块运动水平运动(主)相撞、挤压→山脉张裂→裂谷、海洋
垂直运动(辅)→地表起伏、海陆变迁
2.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 海岭海沟 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三)板块构造与地貌
1.褶皱:背斜、向斜
2.断层→裂谷→陡崖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1.流水作用—沟谷、峡谷、瀑布
2.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三、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一)陆地水体类型
1.空间分布(1)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固态、冰川水 (2)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2.水资源循环周期:静态水、动态水源(开发利用重点)
(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水体间相互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补给类型:湖泊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补给
(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水资源再生)、陆地循环、海上内循环
2.水循环意义:联系四大圈层、海陆间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塑造地表形态促使水体更新
四、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
(一)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植物指示作用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中作用
1.生物作用中主要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2.生物对大气成分改变
3.生物对陆地水体影响
4.生物对岩石作用,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五、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作用
1.土壤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本质屈性:有肥力,能生长植物
3.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4.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中心环节
(二)土壤的形成
1.成土过程:原始土壤—有机质积累—养分富集
2.人类参与成土过程
六、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一)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整体性
(二)地域差异
1.地带性因素
(1)水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2)垂直地带性
2.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七、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一)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1.有限性
2.潜力无限
3.分布有一定规律
4.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整体
(二)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和发展动力,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三)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多,人均不足
1.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修水库 (2)水能的开发
2.土地资源分布及作用
3.矿产资源 特点及分布
(四)地质灾害及防御
1.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火山喷发 (3)滑坡和泥石流;
2.地质灾害的防御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管理;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第五单元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
(一)地球
1.形状:两极略扁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纬线:特点:形状都是圆圈,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划分:0°(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高、中、低纬分界:30°、60° 南北极点90°回归线23°20′ 极圈66°34′
3.经线:特点:形状都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4.经度:划分:本初子午线(0°经线)—东西线分界线 180°东西经分界(以东为西经)东西半球分界:20°W、160°E 20°W-160°E为东半球 160°E-20°W为西半球
二、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表示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3)大小比较及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关系
2.方向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 (3)经纬网
3.图例和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2)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3.地形刻面图的判读

阅读全文

与地理横沟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