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线、边境线是怎么确定测量的地理大师快点
殖民地独立国.由于先前各个殖民地宗主国之间都拿殖民地做交易.所以为了方便边界直接按着经纬线走都比较直.独立后继承原殖民地边界就一直这样下来了.
不光国境线,美国的州之间的界线也是如此
‘贰’ ppt制作 我想制作一个地理板块构造的课件,用鼠标点击哪个“边界”,就可出来出来哪个解释,不用可以回去
是要画板块边界的?还是整个板块?下面我说的是画边界的额。
1.点击左下角的自选图形,选择“线条”→"自由曲线”,出现一支笔之后,就把你要的板换轮廓用那支笔描出来,线条太小的话可以在“自选图形”同一行的工具栏点击“线型”,选择你要的线条的粗细,如果你想要把线条弄成其他颜色,也在同一行的工具栏点击“线条颜色”,选择你要的颜色。
2.描好线条后选中该线条,再在顶部的工具栏点击“幻灯片放映”,选择“自定义动画”,这时候在右边会弹出工具模板,在那里找到“添加效果”,选择“进入”→“擦除”,什么时候出现,方向和速度可以自己设置的,就在“添加效果”下面那里。“速度”下面那里会出现“任意多变形”,在那右边点击那三角形,选择“效果选项”,弹出一个对话框之后,找到“动画播放后”点击在其右边的三角形,选择“下次单击后隐藏”。
这样设计的话,它播放完了,你单击,它就这样就会隐藏起来了,但是要想下次让它出现你只能重新放映该张幻灯片,或者是再添加一次“添加效果',,排列好出现顺序就完成了,完成后播放看一下哪里还需要修改再该。
可能说得比较乱,自己摸索下,不懂可以继续问
‘叁’ 高中地理中有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二)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
(1).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三)水文界线:
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
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
④.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
⑤.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
(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韩国济州岛西南角。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五)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
2. 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
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二、地理界线综合归纳:
1.秦岭——淮河一线:
(1).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秦岭
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
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
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2. 长城:
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
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
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
⑤.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
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
3.大兴安岭:
①. 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
②. 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 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
④.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
⑤.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⑥. 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
⑦. 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
⑧. 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
⑨. 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4.太行山:
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④.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
5.巫山:
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省区:四川省(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
6.横断山:
①.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
③.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④.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
7.武夷山:
①.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
②.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
8.天山:
①.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噶尔盆地(北)的分界线。
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
③.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
9.昆仑山:
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
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0.阴山: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③.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南岭:
①.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
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
12.祁连山:
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
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13.大娄山:
①.地形:云贵高原(南)与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线。
14.雪峰山:
①.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
15.巴颜喀拉山:
①.河流流域:长江水系(南)与黄河水系(北)的分界线。
16.贺兰山:
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
③.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⑥.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7. 冈底斯山: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④.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肆’ ArcGIS如何获取地理要素的几何边界
可以用底图矢量化的办法来获取
‘伍’ 地理边界:你的地盘是你做主吗
❤今日重点:
1.地理边界更直接的表达是地盘意识,有清晰的地理边界,虽然看上去距离远了,但其实关系更和谐。
2.尊重地理边界的存在,家庭关系会清晰很多、好相处很多
3.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地理空间,这意味着在给孩子一种感觉:你是你地盘上的主人。这会有助于孩子形成边界意识,在被入侵时捍卫自己的权益。
❤今日思考🤔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定空间,这不仅是尊重彼此的一个表现,也是自我内在空间得以生长的关键。在我的成长回忆中,小时候喜欢没事一个人偷偷写✍日记,甚至还和每天见面较好的小伙伴书信来往,表达内心的想法,比起现在通讯这么快捷的手机,那时笔与纸之间的触感,信的香味与信封折叠的开心和小心翼翼,真的是回味悠长。虽然有时老妈会好奇当面会跑来想看看我写了什么,收到什么,我就会马上收起来说不要偷窥我的隐私,我妈就不会再追问了。也正是因为爸妈在这块对自己管控相对没那么强硬,所以自己的小空间被保护的很好。但是呢,毕竟一家人住的太近,隔音效果也不咋滴,老爸与老妈之间的相处模式很多时候就会干扰到另一个房间的自己,那会有“逃离”不了这个家的生活方式,所以成长之后的自己就特别想享受自己的独处空间,甚至太久没有一个人独处还会心生不安。每个人生活方式太不一样就很难生活在一起,我想这也是离婚率这么高的原因之一吧
话说回来,工作这几年每次回家总是喜欢给家里清理想把老妈“珍藏”过多的浇花瓶子其他什么的给扔掉,老妈就是不准自己动,我想着怎么需要这么多空瓶子现在想想,这是自己在尝试入侵老妈的空间意识,去干扰她的喜好,毕竟自己也不在家里住嘛。倒是在彼此平静的沟通之下一起清理了一些相对占空间的杂物,这也变相的在说明一点,有效的沟通与表达是维系每个人空间感的关键。
为什么结婚夫妻更希望单独有一个新家,而不是和父母住在一块,现在很多婆媳关系问题其实都是因为彼此的空间感没有得到尊重,每个人的边界意识不清,总是容易出现父母的一方到新婚家庭的一方“指手画脚”,对于每一个成家的家庭来说,这就是一份打扰,因为这座房子的主人更应该是这对夫妻而不再是父母了,而这个时候,其实夫妻双方如何处理父母管控自己新家的言行就很关键了,这真的是一个家庭普遍现象,多比较就会发现,没有这种情况的婚姻家庭都会更加有高幸福指数,这也是为什么说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的根本原因吧。
‘陆’ 如何让看待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可以根据环境主体特征划分,有单类环境和综合环境之分,单类可分为气候、水体、植被、土壤等等,其边界可以根据各理化指标确定,如大气根据温度变化可分为对流、平流、中间、暖层和散逸层,划分标准各不相同,范围差异也比较大。综合的称之为自然区划,是根据各因素综合差异进行区分的,比如中国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就是根据气候、地貌、生态系统类型等来划分的,其边界通常由大的山脉、河流充当。以上两类环境的边界,因为自然环境的渐变特征,通常都比较模糊,如中国南北分界——秦岭,就宽达几十上百公里,所以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通常具有宏观和中观特性,在小尺度上不能非常精确。
‘柒’ 地层界线怎么画的
地层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特别是各系、各阶之间界线的划分与确定,历来是地层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届国际地层委员会都把发展和完善全球地层表、交流各系主要划分 标准、建立各地层单位的界线和对比作为该会的宗旨和关键任务。它要求各地层分会在完 善和对比全球标准的系、统、阶的工作中,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界线为主要任务,各国地层 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国际界线层型的确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关于地层之间的界线划分原则和方法,自地层学产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传统 的观点在地层界线的划分上往往强调地层自然特性的变化和物理间断,许多界线根据构造 不整合关系来确定,如传统的寒武系下界、志留系—泥盆系之间的界线等。不整合是岩体 之间的一个侵蚀面,代表地层序列中一个重要的间断和缺失。不整合是由于不整合之下的 岩石经历地表或水下暴露,遭受剥蚀,而缺失一部分较老岩石所致。不整合或假整合作为 地层界线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它标志着岩石、生物和其他地质现象的自然间断。不整合 或假整合在野外易于识别,但在多数情况下是穿时的。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球界 线资料的大量积累,人们认识到物理界面所确定的界线,横向延伸到其他地区时很难对比 和应用。由A. 萨尔瓦多主编的修改后的 《国际地层指南》(Salvador,1994)也指出:将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选在—个不整合面上可能是最糟的选择,这不但不能代表一个精 确的时间点,而且还有横向穿时的可能性。
从现代地层学观点来看,划分地层界线应该基于两个要素:一是具有可以识别的地质 事件;二是证明不同地点的同一事件的同时性。目前,地层学家们都把地层连续,避开间 断作为识别、划分界线的原则。杨遵仪等(1981)在研究我国南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时就曾指出,目前界线层型的建立是地层学中的主要课题,而地层连续是界线层型的必要 条件,所以寻找连续地层剖面成为地层学家划分地质界线时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国际地层单位的定义范畴中,“阶”是年代地层的基本单位,是根据全球界线层型 剖面和点(GSSP)定义的。目前,显生宙以来的阶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主要是根据生物 带定义的。《国际地层指南》(Hedberg,1976)指出,一个阶的界线层型必须在连续沉积 (最好是海相)的序列之内,界线层型应当与作为等时面、易于识别和能够远距离追索的 生物带等标志相符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Salvador,1994)重申了相同的观点。
近20年来,地层学家们在研究划分地层界线时,尤其是界与界、系与系之间的界线 时,引入了事件地层学的概念。这是一个新兴的地层学研究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 迅速发展。它从综合的角度、多学科联合的角度,在确定地层界线、地层划分与对比、研 究生物演化和地球发展历史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有希望在传统地质学难以解释 和解决的一些重大地质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事件地层界线是事件地层学的核心 (徐道一,1989),它在解决大的地质界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件界线是由地质事 件造成的一种地层界线,它具有反映地质事件的特殊沉积标志,使它成为岩系中独特的自 然分界面,它代表无机界和有机界演变过程的变革点,具有自然界线的性质(侯鸿飞,1989;齐文同,1990)。寻求和论证全球以及大区域内等时事件界线或自然界线,提供大 范围内地层对比的工具,是事件地层学的一个主攻目标。
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界线的划分。近年来,国际、国内使用层序地层学的 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地层界线的划分和厘定,并促进了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沉积 学、沉积古地理学的发展。其根本就是用层序地层优化年代地层单元,即在地层沉积连续 地区,寻找与地层内部不整合相对应的各类标志,包括生物标志、层序关键界面标志、具 体剖面的岩性标志等,使以生物带定义的阶的界线更易于识别和精确对比,更符合地球演 化自然节律(陈建强等,2001)。
因此,当本课题组开展西藏南部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时,注重吸收现代地质学新 颖的、有价值的观念,对原有的划分方案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厘定,使之更接近地层界线的 标准。
‘捌’ 如何写地理分界线
http://wenku..com/view/7f134bfe910ef12d2af9e797.html这里有很多的地理分界线的内容。
各洲的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界大洋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http://ke..com/view/1058827.htm这里有很详细的。
我建议你可以从大的分界线写到小的分界线。比如先写各洲的,然后写各国的,最后写地区的(比如秦岭淮河是我们国家的南北分界线)。这样条理清晰,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