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的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交通、城市)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自然地理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
主要城市
孟买 英语:Mum;印度西岸大城市和全国最大海港和印
印度国花——莲花
度棉纺织中心。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 德里印度前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新德里位于南部,与旧城隔着一座德里门。新、旧德里的总人口为1130万(1997)。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最大城市,也是印度的第二大港口城市,和麻纺织中心。 金奈(泰米尔语:''Chennai'' )以前称为马德拉斯(英文 ''Madras''),南印度东岸的一座城市。 班加罗尔(Bangalore) 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首府。人口连郊区291.4万(1981)。也是印度高科技工业区。 艾哈迈达巴德(Ahmadabad) 一译“阿默达巴德”。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纺织中心。人口连郊区251.5万(1981)。 海得拉巴(Hyderābād),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人口连郊区252.8万(1981 )。 坎普尔(Kānpur) 印度北部北方邦南部城市,临恒河,加尔各答以西970千米。市区面积262平方千米。人口约168.8万(含郊区)。 浦那(Pune) 印度西部城市,在孟买东南140公里。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第二大城。人口连郊区168万(1981)。 那格浦尔(Nagpur) 印度中部城市。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北部。濒临纳格河,几乎位于印度的地理中心。人口129.8万(1981)。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但是,印度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开发利用不高。据统计为15-30%左右。(主要是煤炭,铁矿)
更多请见: http://ke..com/view/2174.htm
Ⅱ 印度洋有什么地理特征
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下:
第一,印度洋呈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印度洋北部的海岸线较为曲折,而且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在印度洋底,展布着较为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而且有着特殊的东经90°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主要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因而称被为热带海洋。
第四,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交互作用,就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在印度洋上,属海较少。主要内海有红海和波斯湾;边缘海有西北部的阿拉伯海,东北部的安达曼海,东部的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大海湾有西北部的亚丁湾和阿曼湾,东北部的孟加拉湾,澳大利亚北面的卡奔塔利亚湾、南面的大澳大利亚湾。此外,南极洲海域也有一部分属海。
印度洋上的海岸线除了北部比较曲折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平直,少岛屿的。大岛有马达加斯加岛、索科特拉岛、斯里兰卡岛,还有塞席尔群岛;火山岛有科摩罗群岛、马斯克林群岛和凯尔盖朗群岛;珊瑚岛有马尔地夫群岛。大陆边缘地带包括大陆棚和大陆坡。大陆棚一般比较狭窄,大陆棚较宽的海域有阿拉伯海、安达曼海、孟加拉湾和大澳大利亚湾,最宽处在澳大利亚至新几内亚岛之间约965公里。大陆坡陡峻的地方其坡度大约在10°~30°间,一般坡度都较小。在印度河、恒河的入海口处,有面积宽广的水下冲积扇,被水下峡谷所切割。
印度洋的岛弧带,是从缅甸直到澳大利亚延伸达5150公里。印度洋的岛弧带可分为两列平行的岛链:内弧属火山岛,有大、小巽他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帝汶岛等);外弧为非火山岛,有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等。在印度洋的岛弧外缘,其中爪哇海沟是印度洋最深的水域,最深点为7450公尺。
印度洋中央的海岭可分为3支:其一,北支的阿拉伯-印度海岭;其二,西南支的印度洋西南海岭,它与大西洋-印度洋海岭相连;其三,东南支的中印度洋海岭,它与印度洋东南海岭相接。北支海岭和西南支海岭是结构复杂的海底山脉,宽度400~970公里,相对高度1830~3050公尺,海岭的中脊为裂谷带,地貌极为崎岖险峻;东南支海岭从中印度洋海岭至阿姆斯特丹岛的宽度达1450公里,裂谷很少。然而,印度洋中央的这些海岭总被大小不一的断裂带所切割。
那么,在印度洋中,海岭被哪些断裂带切割呢?比如欧文断裂带,即延伸至阿拉伯海盆和索马利海盆,海底岩层位移达320公里。印度洋东部海域1962年发现的东印度洋海岭(或称“东经九十度海岭”),南北直线延伸约4990公里,为印度洋中最长最直的海岭。由于海岭被断裂带所切割,进而形成一系列海盆。
印度洋上一系列的海盆有:北部和西北部有阿拉伯海盆、索马利海盆;中部自西而东,有马达加斯加海盆、中印度洋海盆、科科斯海盆和北澳大利亚海盆;南部最重要的是克罗泽海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印度洋是在中生代(距今6500万~22500万年前)南半球贡德瓦纳古陆解体的。正在此时,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发生了漂移现象,进而形成了现在的第三大洋——印度洋。
Ⅲ 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主要气候类型以及特点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印度地形北部最高,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中部地势低,以恒河平原为主;南部地势比较高,是德干高原。
印度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降水量丰富,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印度的河流主要是恒河,受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河流没有结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