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学目标有哪些表述方法

地理教学目标有哪些表述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3 06:23:40

Ⅰ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

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

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
向“会学地理”。
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
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
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

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

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

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

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

Ⅱ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意味着应将全面性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全面性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教学的知识点要全面,并不是说知识体系要全面,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列出所要讲的知识点,以防讲遗漏。其次,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现在大多数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重要性依次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认知,还要在认知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且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经历,故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使它们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差异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往往只是针对大部分的学生,故而也就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又吃不了的局面。这也是我们老师经常说的教学只可能面向大多数的学生,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受益而一部分学生陪读的现象。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为前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要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只有我们老师先了解学生的差异,比如: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商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再根据这种差异,设计出具有一定差异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有了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3.适度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适度,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太高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是达不到的,太低的话,又达不到教学的要求。那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这也是我们在备课时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即要备课本,也要备学生,再结合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定位适当的教学目标。如对于高一地理中地球的运动,这块知识抽象、难懂、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很差,若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解答高考题的难度,这样的目标就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是达不到。
4.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解后设计出来的三维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地理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也要体现这种变化。
5.生活化原则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崇尚的是“维科学主义”

Ⅲ 谈谈如何制定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我们理解课程标准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技能;通过什么活动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得什么学习的方法;通过什么活动学生体验、感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研究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哪些是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现的,因此在制定好单元目标之后必须把单元目标分解和落实为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的设计是完成单元目标的关键.课时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要更具体,具体到可操作,可测量 .课时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教师往往容易照抄单元目标,而实际上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教学目标,下面以“亚洲复杂的气候(第六章七年级下册)这一课为例,如果把具体内容标准中的“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存在的环境,发展问题”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综合相关因素,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归纳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气候面积广,季风气候显着”的特点;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气候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亚洲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亚洲不同地区主要的气候差异及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分组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景观资料,并与亚洲进行对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资料分析亚洲由于气候差异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减少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方案,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本节课的目标侧重于“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总之,我们在充分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任务的预期结果的表述,是一个可供测定的指标体系,是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Ⅳ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学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2. 地图法。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 纲要法。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5. 生活教学法。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资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Ⅳ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离不开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地理技能。因而,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是“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自然地理。“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属于地球概论和天文学知识,“谈天说地”是必要的,但是“谈天”不是目的,“谈天”是为了“说地”,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环境内容的前提。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应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并且它是学习人文地理、人地关系有关知识的基础。这一条目标的完成重点通过必修模块“地理 1”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二条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这一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系统地理的重要分支之一,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系统地理的两大支柱。有关“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等知识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这对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等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并且,人地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是高中地理课程,而且是整个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所以,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仅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而且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体现。“知识与技能”第二条目标的完成重点通过必修模块“地理2” 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条是“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这一条目标和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阶段的目标是“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主要任务是了解地理概况,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而高中地理则要求从成因上认识区域差异,通过至少选择 3 个中国案例、 1 个外国案例来认识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实际上教学目标的归宿是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区域是作为教学的载体。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四条“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是一系列地理技能。这些技能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提高。例如:初中是“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 ……” ,而高中则是“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 ……” ;初中是“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 ……” ,而高中则是“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 ……” ;等等。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生活以及终身发展都极有裨益。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但不是惟一的、终极的课程目标,有了知识与技能但不去运用、不会应用,是毫无意义的。 以往的教学大纲中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方法等要求,如运用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根据地理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等,但由于把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孤立起来和割裂开来,使得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因缺乏载体而与过程脱节,导致目标难以实现;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阐述的一个领域,并且内容范围也有所扩大,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正确地、熟练地掌握“过程与方法”,不仅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而且它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都具有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一条是“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侧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相对说来这条目标属于初级水平目标,但作为高中学生来说,不会收集地理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学习过程就谈不上进一步的解决地理问题。所以它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二条是“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侧重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条目标属于在第一条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目标。其中,发现地理问题是前提,提出方案、对策是核心。至于途径和方法,则倡导与他人合作,强调开展调查研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三条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对于这一目标是忽视的。实际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正确表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属于比较高层次的能力。表达者要让听者听明白,首先必须把问题全部“消化”并能融会贯通,然后还应该做到表达的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还应尽力讲究语言的声调节奏。实际上,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此外交流也是一种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理念。
可以说,“过程与方法”这三条目标属于三个不同的层级,级别逐渐提高并且形成体系,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都是十分关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与情感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总是影响着学习者的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的不同反过来又会使学习者产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学习过程。新课程目标较之传统教学大纲一个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传统的地理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而思想教育目标并不能完全涵盖地理学科的人文价值,也不能完全发挥地理的德育功能。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他要求所不能替代的、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只是课程的一个必要目标,而且它还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确实,当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都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为意识、观念、责任、习惯,那末,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使受益无穷的。
情意领域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是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意领域目标的内涵比以往更充实、更丰富、更全面了。首先,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其次,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第三,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是“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动机,以往仅仅被理解为一种手段和策略而已,它不可能成为地理教学活动的目标。而这次地理课程标准将其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认为兴趣和动机本身就应该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一个目标。这是因为学生假如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那末,地理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运行,即使能短暂地运行但也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这次,《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列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可见对情意领域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视。此外,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二条是“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地理学科传统、经典的课程目标,地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被称为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双翼”。有关情意领域在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往已有很多剖析,这里不再赘述,这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继续强调这些方面情感的培养。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在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方面,这次特别强调“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三条是“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在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往往还强调国际主义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国际社会强调“阶级斗争”、强调“反对共同的阶级敌人”、强调“输出革命”的“国际主义”,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作为地理课程,如何在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则是地理学科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四条是“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已有目标要求,但是光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还不够,还必须在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上,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意识、形成观念、增强责任、养成习惯。从而使遵守“环境道德”、“资源道德”、“人口道德”蔚成风气,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产生行动。

Ⅵ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惠来一中地理科组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高一级有22个班级,高二有7个文科班11个理科班,高三有9个文科班。学生人数较多,但是学生的基础较差,不同年级存在不同的学习问题。特别是区域地理方面,很多学生对于各大洲的轮廓和我国的行政区划都不了解。高三学生对备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较低。

二、教学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计划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考要求,以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目标。

1、 学生能主动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习地理的习惯

2、 学生能对各地理区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详细认识重点区域的地理条件,能对世界个区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 学会通过所学原理分析地理现象,具备分析区域条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制设备验证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地理终身学习的兴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

四、教学目标实施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教学中,第一,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选修六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应以系统性的知识为基础,着重于知识结构及联系的理解和掌握,读图解图能力的提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等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同时掌握好审题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使学生整体得到成长。

总之,我们要努力创设适于学生的学习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围绕地理教学三个领域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时段内,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地理素养都有所发展。

Ⅶ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地理教学涉及众多的地理现象以及地图知识,传统的教师单纯讲课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学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使用现代技术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同时又不能摒弃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如课前预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学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地理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直观教具(如模型)、示范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供展示的对象有很多,而且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范围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2、地图法。地图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运用各种地图,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成为地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纲要法。纲要法,又可以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由字母、文字、数字或者其他符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简单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4、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关原理或结论的教学方法。

5、生活教学法。活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地理教学感悟与看法

一、加强课前预习

  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效率意味着学生需要将教师上课所讲内容完全吃透,不影响下一节课教师继续讲授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格外重要。比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同一经度但不同的气候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种气候与别的气候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这个纬度其他地区的气候是什么?海洋在这种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自发寻找资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留下自己的疑问,留待课堂上同教师、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合作解决。这样的预习活动往往能显着增强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课前预习是优秀的学习手段,所以想要切实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必不可少。

  二、加强教学多媒体的使用

  科技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多媒体便是其中的一种。多媒体能将图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等直接表现出来,再加上课堂上教师与多媒体、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课上,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本知识。如“地球的地貌”这一节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复杂,仅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无法全面地想象到地球的演变过程,此时多媒体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用一个动图来演示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海洋变成了大陆,绿树成荫演化成了戈壁荒漠……这样的教学形象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堂所学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进行合理想象

  中学生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加以合理的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如在学习“中国的版图”时,让学生想象中国地图的样子像什么,陕西省的轮廓像不像是一个坐着的兵马俑,就像西安旅游景点中秦兵马俑坑中坐着的那个?内蒙古自治区的轮廓像不像一只在内蒙古大草原展翅高飞的雄鹰?甘肃省的轮廓像不像一只锻炼身体的哑铃?至于东南各省的轮廓并不怎么分明,那样就可以连起来想象,比如湖南和江西两个省份像不像一对情侣在接吻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进行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教师进行纠正,这样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记忆得更加深刻。都说语文应进行合理想象,其实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应该进行合理想象。

  四、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想,如果生活在某个朝代,那么就可以完整地掌握那个朝代的整个历史脉络了。同理,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也会想如果生活在那个地方,那么就能清楚当地的气候、当地的地理环境对自身生活状态产生的影响。由于学生有这样的诉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如在学习“世界的居民世界的聚落”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需要了解的聚落的相关图片,如展示东南亚高脚屋的图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其次,设想东南亚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假如学生生活在潮湿闷热的地方该如何生存?最后,教师可以讲一个与东南亚聚落民居形成的原因与过程相关的故事来更好地展现这节课的内容。唐代杜牧有一首诗中写道:“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这说明学习不能只顾着表面热闹,更要将知识内容融入进去,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或活泼多样的操作活动,其必须暗含着学生必须明白的课堂知识,能激发学生思考,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

地理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不能因为地理在中考中的地位不高就忽视地理知识的教学。初中是连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环上任何一点的缺失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与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让地理学习成为学生日后更好发展的奠基石。为此,地理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新课改所大力倡导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其进行恰当、灵活的实践运用,相信每一个地理教师都会钻研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与地理教学目标有哪些表述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