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课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1.综合性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整个体系是一个内在联系完整的有规律的综合体.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地理学研究范围如此之广,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此之密切,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及的.因此,学习地理时,务必先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研究各个要素本身,然后再用综合的联系的观点去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区域性
地理综合体千差万别,地理学科的内容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我们在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
3.空间性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非常广阔,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空间是一个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空间性指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三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位置;继而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4.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我们得随时留心它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例如,华北被称作干渴的大地,到2010年,这里需要多少水?从何而来?都需要作出预测.地球上地理现象十分宏大,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如上所述,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去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掌握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是我们学习好地理学科的重要前提.
‘贰’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现在的地理并不象过去地理那么简单,现在的地理难度加深,容量变大,所以我们的 学习 方法 也要随着改变,以下是我整理的《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一)
理解地理学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
1.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图和图像图表,其突出的规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质是批判性和战略性。
2.高考会考对地理考查要点
地理高考和会考都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强调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思想,选材广泛,材料新颖,创设全新情境,体现公平,联系实际,解答现实问题,具有时代气息,关注 热点 问题,考查人文素养,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3.不同的地理内容,学习方法有不同的要求
地理学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 反思 。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二)
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着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学好高中地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三)
培养空间概念,正确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工具。
学会阅读课本,掌握科学方法。
地理课本是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用好地理课本呢?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其次还要注意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
学习地理应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最后还要学会梳理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学会科学记忆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义务 教育 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程标准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学好地理的方法和技巧相关 文章 :
1.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2. 学好地理的几个好方法
3.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4. 学好高中地理的有效技巧及方法
5. 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6.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7. 应该怎样去学习好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推荐
8.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叁’ 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
(1)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2)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象,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象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象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肆’ 地理学科特性有哪些
1.综合性.地理学科不只是反映组成客观世界的某个单一要素,也不只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某种单一过程,而是从整体反映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地理环境.2.地域性.地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
‘伍’ 高中地理学科特点
关于高中地理学科,其实主要的东西还是背下来的,但你背下来的一些基本理论的时候,你就会得心应手。
‘陆’ 地理课程是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兼具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在教学中运用区域地理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讲述华北地区环境问题时,结合淮北地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及整改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家乡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果树种植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地理的学科特色,重视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利用区域地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对题目负载信息的提取、认定、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以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地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顺利、有效、正确地解答区域类综合题,教师必须做好针对性的复习,重视对学生进行该类题目解题策略的培养。在学习中,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达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一面要鼓励学生多读报,多关心国家的时事政治之外,也要将知识向生活中延伸。如在复习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渗透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铁路工程,如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昆铁路的修建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边境贸易、联系珠三角等方面作用;在复习农业问题时结合世界粮食问题等。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对任何题目的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反映,而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判断也只能借助单一的文字来完成。近年来,学习地理的综合题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地理简述题能够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答题的空间,能够加大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自由度,可见学习地理试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 “进行文字准确、条例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实际上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视,往往出现答案思维方向正确,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或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等情况。在复习中,教师要耐心、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锤炼、答题的层次,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提高得分率。 新课程标准下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更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地理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学中利用区域地理中的材料和知识作为地理综合学习的载体,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地理素养和人地和谐观念。 区域地理教学是用区域地理知识培养教育中学生的教学活动 。它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实践活动 ,让中学生直接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为学生提供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并在实践与探究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能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区域地理进入课堂会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发起的原动力,是思维培养和理论提高的最好“诱饵”。并且,培养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中学地理对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爱追问,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当加入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之时,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例如,在讲述不同地形类型的不同利用——山地的利用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因为我们区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区的95%以上,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山地的利用特点(优点和缺点),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小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而且将身边的事物和理论相连接,同时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效果。初中的孩子在理性认识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时存在困难,而教材所选择的事例往往离学生比较疏远。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搜集资料,而在我们周围就有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地理材料,把它们作为事例讲解,学生就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垂直地带性分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海拔高度对自然环境及其成分的影响,我就以我们相山为例,给出大家熟悉的图片景观,从现象讲到本质,这样就有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此内容,并且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具备了理论依据。 区域地理的教学和材料运用,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然后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地理规律,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获得更多具体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讲解“华北地区的气候”时,给学生讲解了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种、收的时间为何时,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年四季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怎样,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最后通过学生汇总,知识点基本全面,因为是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所以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另外,通过区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这些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还面。这就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因后果,并明了家乡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继而热爱自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地理材料综合地进行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变得丰满而具有趣味性。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的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继而唤起学生对祖国和世界环境的热爱,从内心深处产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柒’ 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1.区域性;2.综合性;3.空间性。
‘捌’ 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个层圈或某一个层圈中部分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研究大气的大气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质学、研究人类圈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地理学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与其它现象间联系的知识。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 区域性的特点 。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地理区域性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域内部结构和区际关系两个方面。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三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及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随意性的;有长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就要求把现代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现在现代地理学已经有可能对于某些区域的未来发展提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满足人们对区域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