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地理知识解释旅游点的地理现象
松花江的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
北方
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
自然现象
,是一种冰雪
美景
。是由于
雾中
无数
零摄氏度以下
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
物体
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
粒状结构
沉积物
。因此雾凇现象在
我国
北方是很普遍的,
在南方
高山
地区
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
冻结温度
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
冰粒
构成,在它们之间有
气孔
,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
山顶上
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飞机上常见的冰冻
形式
,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
河流
、
湖泊
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
自然美景
,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
树木
压断,造成损失。
㈡ 有哪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时刻都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了昼夜之分。
2、重庆一带吃辣。原因是西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可以去潮。
3、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更主要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环境中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5、重雾三日,必有大雨。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
㈢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
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
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但是,这一带并非到处都少雨。
3、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
5、赤道雪山
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在赤道南侧的赤道带内,有几座海拔超过5000m的高山,例如非洲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上的查亚峰等。它们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
㈣ 外出旅游会遇到哪些地理问题
旅游地的位置与交通条件;
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背景;
旅游过程中的旅游线路和方式;
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旅游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㈤ 地理现象有哪些
地理现象有: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赤道雪山,极圈花园,飞地,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等。具体如下:
1.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
海洋是水汽的源地,云雨的故乡。大陆沿海地区一般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比较丰富,多属于气候湿润地区。但是,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却形成了荒漠环境。因为这里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干燥;同时,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很少,云雨难以形成。此外,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程度,使荒漠区一直延伸到海岸边。其中最典型的是南美洲的智利北部和秘鲁沿海地区,这里不仅是世界上降水最少、气候最干旱的地区,而且荒漠区随强大的秘鲁寒流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成为一大自然奇观。
2.“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地球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所以气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这里,故称为“回归沙漠带”。
3.纬度较“高”的炎热中心。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但是,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而是出现在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其中利比亚的阿济济亚曾出现过58℃的绝对最高气温,是有名的世界“热极”。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大渔场几乎都位于这些海区。例如大西洋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等。
㈥ 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科包含的内容丰富而繁多。那么关于旅游的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高中学生整理的旅游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一)1.分析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一方面要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另一方面应注意不能超过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如果规模超过环境的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产生破坏,使环境恶化。
①旅游活动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包括交通工具排放出来的废气,各种旅游设施排出的污水,旅游者乱抛的垃圾等。
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指当地居民为从事商业旅游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旅游资源。
③对背景环境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指各种旅游服务性设施设计建设不当,对风景造成的破坏。
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指旅游活动对当地生产、交通、公共设施生活供应带来的影响。
2.全面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从人为方面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 措施 。
3.辩证和综合地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包括: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
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二)1.旅游业是为旅行、观光、游览服务的一项综合性行业,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旅游既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又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资金,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因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部门之一。
2.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
3.旅游业具有能够提高人们素质和促进民族 文化 的交流,扩大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
4.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它是服务性行业,对能源、矿产资源利用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又被称为“无烟工业”。
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三)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2)提高环境质量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1)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
(2)破坏生态系统
(3)损毁文物古迹
(4)扰乱社会秩序
3.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 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㈦ 世界十大地理现象
1.阿联酋的“世界岛”
世界岛是一个人工岛,占地5.5平方公里,当中包括约1平方公里的沙滩,位于阿联酋迪拜附近的海域,由300个面积从2.3万至8.4万平方米不等的小岛组成。这些小岛的形状经过精心设计,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形状,整体看像是一幅世界地图。
2.菲律宾的巴拿威梯田
巴拿威梯田也被一些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果从头到尾测量的话,巴拿威梯田的总长度有2.227万公里。而且,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是使用原始工具修建的。当地人靠修建巨大的梯田来增加农田面积的历史已经有2000年了。
3.直布罗陀岩山
雄伟壮观的直布罗陀岩山是大约5500万年前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猛烈碰撞的产物。多年以来,这座岩山一直被英国人用作防御工事,修建了复杂的地下出口与隧道系统。人们经常用“如直布罗陀岩山般固若金汤”来形容这一地区的军事基地。
4新西兰约瑟夫冰河
新西兰独特的冰雪环境造就了弗兰兹·约瑟夫冰河这个自然奇观,冰河的长度仍不断增加。根据2005年科学家的记录,弗兰兹·约瑟夫冰河每天增长29.718米。约瑟夫冰河从形成到现在已有7000多年历史了;算上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冰河的总长度至少有11英里。
5.卡尔斯巴德巨穴
很早以前的卡尔斯巴德巨穴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深洞,无数的海洋生物在这里栖息。2.5亿年后,由于大量水分蒸发,一度是海洋乐园的巨穴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令人着迷的岩石暗礁集中营。在这里,旅游者仍可以发现含有石灰石的钟乳石和石笋,除此之外,100万只墨西哥无尾蝙蝠也在巨穴安家落户。卡尔斯巴德巨穴深480公里,人眼所能看到的部分只占整个巨穴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