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位置对当地的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方面,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归根结底还是辐射因素。不同的地理纬度,接受不同的热量,造成不同的气候;由于海洋和大陆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性,如体积热容、热导率等,海洋和大陆的气候差异很大。
贫困年份的气温是区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重要指标,而大陆夏季是热源,冬季是海源,热源有利于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加强,而冷源则有利于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加强,海陆的分布使行星风带可分为若干高低压活动中心,这些高低压活动中心对气候形成有重要影响。此外,海陆分布的不同也影响到天气的变化。地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在于,随着海拔的升高,太阳直接辐射增加,散射辐射减少,温度下降,湿度降低。海洋是地球表面热量的重要储存地。有许多例子表明地理对气候的影响。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B.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地理的学习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我们在学习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积累,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重点 总结 ,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重点: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①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②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③五带中,热带气温变化最小,温带寒带较大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重点: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
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青藏高原
2、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语言和宗教
1、 语言:
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____: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产生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 、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重点:土地资源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猜你感兴趣的:
1.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2. 初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3. 初二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4.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5.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C. 初中地理知识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2.2海陆的变迁【人教版】
文章摘要: 海陆的变迁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方面。
《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汇总
1、沧海桑田
现象: 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中考知识扩展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其中地壳的变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陆);海平面的升降(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人填海造陆:海→陆)。
海陆变迁的深层原因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①“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中考知识扩展
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的两种形式:碰撞挤压、张裂拉伸),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①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洋底的板块,为唯一的大洋版块,其余均为大陆板块;
②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地理现象: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4.1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人教版】[1]
文章摘要: 人口与人种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小节主要包括世界语言的种类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
知识框架
知识点汇总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① 人口的增长速度 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 出生率 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死亡率 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自然增长率 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用公式表示为: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 :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的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分布的稀疏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人口少→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城市化问题 :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解决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不同人种类型 :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不同人种分布 :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文章摘要: 人口与人种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小节主要包括世界语言的种类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中考知识扩展
如何计算一些人口统计指标
注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二是用自然增长人口除以总人口(总人口应是增长前的人口数),具体用哪种计算方法要根据题目而定;
②计算人口密度要注意单位:人/平方千米及万、亿等数量词的转换,另外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世界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地区
如何巧计人口与人种
自然优越经济兴,人口稠密要记清;
恶劣自然人稀少,世人分布不均匀。
三色都浅白种人,高高鼻梁薄嘴唇;
肤黄发黑黄种人,体毛中等面庞平;
皮黑发卷黑种人,体毛较少厚嘴唇。
欧北大洋多白人,非大美国有黑人;
东亚分布黄人种,世界各地多华人。
人种没有优劣分,各个人种应平等。
《居民与聚落》——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知识框架
知识点汇总
1、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主要语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三大宗教的对比
注: 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作“清真教”或“回教”;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
高考化学知识点:溶液与胶体
文章摘要: 溶液和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有这不同性质,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有者特殊的性质。溶液则更多的是侧重与考查计算。
一、考纲有求
1、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知识点分析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胶体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现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②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③受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胶体能均一、较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胶粒在胶体溶液内对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胶粒带电规律
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3)胶体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①加热——加速胶体粒子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
②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
④应用: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
2.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
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4世界的气候【人教版】[1]
文章摘要: 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天气与气候》——世界的气候
知识点汇总
1、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 :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
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位置、地形因素、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中考知识扩展: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
文章摘要: 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根据各种气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将世界气候的成因分类如下 :
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注: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C,气温变化特点为冬温夏凉
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原因
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后两处虽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或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几种相似气候类型的比较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不同点:①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5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在500毫米-1000毫米之间;②最热月气温,热带季风气候为5月,热带草原气候在3、4月。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最冷月均温都大于0℃;干湿季不很明显。
不同点:①年降水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大于1000毫米;②最热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小于20℃,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大于 25℃;③最热月气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8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7月(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都有明显的干湿季;最热月均温都在 20℃-30℃之间。
不同点: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两月,年降水在500-700毫米之间,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大于0℃,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小于0℃。
文章摘要: 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
气候类型及判断
先根据纬度或气温定气候带——再根据降水或海陆位置定气候类型——同时注意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人教版】
文章摘要: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降水、降水的分布、降水类型等方面。
《天气与气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汇总
1、降水与我们
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的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水的测量 :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 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降水分布的表示: 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因素);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海陆因素);④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中考知识扩展:
降水的形成过程 :
注: 悬浮在空中的云、雾不是降水只有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才为降水。
三种主要降水类型直观图
三种降水类型的比较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识图: 柱状图由三部分组成1) 在一个方块图中画横线若干条,纵线若干条(均为等距离);2) 横坐标表示时间,即12个月;3) 纵坐标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用图: 根据各月柱体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季节分配和季节变化情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人教版】[1]
文章摘要: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有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等温线图判读、气温分布规律等知识。
《天气与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汇总
1、气温与生活
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其中: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气温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南北半球气温年变化
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其中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气温分布的表示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 :在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温线的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等温线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注: 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文章摘要: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有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等温线图判读、气温分布规律等知识。
中考知识扩展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功能 :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着;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地势高低影响。
②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③从等温线图的排列状况判断南北半球,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位于北半球。
④若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月份应是1月份前后几个月,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若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气温分布规律 :
纬度影响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②纬度位置越高(纬度数越大)气温越低;反之越高北半球气温向北降低往南升高;南半球相反。
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影响 :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即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人为的地影响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气温与高度的计算:
甲(乙)气温=乙(甲)地气温±甲乙两地的温差 甲乙两地的温差=两地的相对高度×0.6°C/100米
(已知低处气温计算高处气温用“-”,计算低处用“+”)
例: 如图,①如果B地气温是6℃,C地气温是多少度,A地气温是多少?②如果C地海拔1200米,BC两地温差6℃,则B地的海拔是多少米?
解:①C地气温=6℃-(400×0.6/100)=3.6℃②A地气温=6℃+(1000×0.6/100)=12℃③B地海拔=1200-(6℃÷0.6℃/100)=200米
等温线弯曲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
文章摘要: 多变的天气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空气质量等方面。
《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
知识点汇总
1、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 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天气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即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天气影响: 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考知识扩展
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 :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 :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 一般是阴雨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
注 :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如下图所示)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