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人类地理环境的发现有哪些

人类地理环境的发现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08 03:08:21

A.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
一、降水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二、台风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
三、龙卷风

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 。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常见的发生时间是春季和夏季。
龙卷风的产生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风切变和显着的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雷暴是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环境,也是引发龙卷风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级单体引发的龙卷被称为超级单体龙卷,其它情形被称为非超级单体龙卷 。超级单体龙卷强度的强度和规模通常大于非超级单体龙卷。四、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 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五、霜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B.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地理环境是人类出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对人类出现和生存适宜的地理环境,就没有人类。地球具有太阳系其他星体所没有的适合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上之所以有人类出现,人类之所以能够继续生存、繁衍,地理环境是根本的前提。

地理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适当的气候条件。地球总面积为5.1×108 km2,其中海洋为3.61×108 km2,陆地为1.49×108 km2,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场所。尽管世界人口已达60亿,尽管在一部分地区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而使地理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目前地球上仍有大片的陆地没有人类居住。地理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空间,而且还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各种能源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2.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形式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城市和区域发展、工农业布局等方面都有反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山地环境对四川交通的直接影响。重叠的险峰、陡峻的峭壁、凶猛的山洪、泥石流和塌方等,是古代交通巨大的障碍。山区和平原修建运力相同的铁路,造价相差三倍以上。甘泉酿美酒,名酒产地大都有优质水源。由于油田自然状况的差别,长庆、四川、延长和江汉油田的开采成本等于大庆油田的两倍以上。京汉铁路沿线位于太行山冲积扇地带,地下水丰富,地表有一定坡度,可灌可排,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活跃的地区。

(2)地理环境的间接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多数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媒介来体现。第一类间接影响是“自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型连锁反应。我国东南沿海盛产柑橘、菠萝等水果和水产,罐头工业原料丰富,成为我国罐头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美国芝加哥在附近农牧业基础上,发展肉类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业。它们的背景都是适宜的农业地理环境。第二类间接影响是“自然—上层建筑—经济”型连锁反应。地理环境通过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要素对经济活动产生间接反应,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际上这类间接影响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在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不少国界与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体一致。如以山为界的有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喜马拉雅山等,以河为界的有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格兰德河等,以湖为界的有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四个大湖等。这些自然体,一旦成为政治边界,对于边界两侧的社会经济分异就会产生间接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阶段性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断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采集和狩猎经济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的气候、地形和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人类的生息才比较活跃。

(2)农业社会阶段

在该阶段,栽培的作物、驯化的家畜、家禽是主要的生活来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供灌溉的河水、温暖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亚热带和暖温带中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如我国的黄河与长江、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

(3)工业社会阶段

煤、石油、水力等能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航道、港口等交通要道,是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包含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自然条件可以从经济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丰富的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地、富有鱼类的水等;另一类是丰富的劳动手段自然资源,如可航行的河道、树木、金属、煤炭等。在人类文化初期即相当于农业社会阶段,前一类自然资源有决定作用;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后一类自然资源起决定作用。

(4)后工业化阶段

新技术产业兴起,自然资源对社会的整体影响相对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上升。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在环境质量优异的地区落脚,如日本九州、德国南部都是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新技术产业区必然是知识密集区,优异的环境才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此外,环境优异有利于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规模越来越大,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刻,特别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在人类诞生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仅仅是为了生存而适应和利用环境,进行采集和狩猎,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学会了栽种植物和驯化动物,从而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集市贸易、城镇和手工业。人类利用自然的规模有所扩大,程度逐步加深,改造环境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人类以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为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产工具简单,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而没有考虑对它们的保护,从而产生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盲目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这些都会促使土地退化,甚至产生荒漠化。有些古代经济、文化很发达的地区也因此而沦为废墟或荒漠。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现代化工业,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在生产中,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剧增,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类通过工农业活动,使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食品和其他物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现代化工业的生产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矿产资源与能源以空前的规模被开采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和废料等“三废”又以空前的规模被排放出去,主要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空中烟雾笼罩,地面污水横流,工业垃圾和废物堆积如山,工厂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在空中回响。有些“三废”对生物和人类有很大的毒性,给人们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常常造成人员死亡。

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继续加剧。人类更大规模地开采和耗用自然资源,发明并大量使用内燃机,大规模地发展有机化学工业,这些都使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新技术和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地球上过去未受严重污染的区域也受到很大影响。世界上发生了许多致使人员伤亡的事件,如着名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因吸入含SO3 和H2 SO4 的气体,导致5天内4000人死亡。众多巨型油轮在海洋上航行,海上钻井设施投入普遍使用,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高空大气的污染日益加剧。就连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和两极地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今,地球上已经很难发现洁净的、未受污染的地区。

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最强烈的影响形式之一。其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把可燃性矿物转变为CO2和碳酸盐类,消耗、分散经地质作用积聚而形成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形成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新的地理环境;②通过挖掘和堆积作用而破坏土地,在露天或井下开采矿石、建筑材料和煤,会造成大量的地表堆积物和许多地下空洞;③岩土体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容易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④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文网状态,影响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⑥污染大气,在开采和堆积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尘埃,在加工冶炼矿石(特别是含硫化物矿石)和烧燃料时都会对大气产生污染;⑦含硫和其他元素的重金属矿周围的土地极易受到污染;⑧海洋受到污染,运输石油、矿石,从海底开采矿产(特别是石油),从陆地向海洋排放矿渣,这些活动都会造成海洋污染。此外,开采和加工矿石有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矿井塌方造成的伤亡事故、吸入粉尘导致的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等。

C. “地理大发现”开始于哪个世纪又有哪些主要事件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新航路的发现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新大陆的发现

在葡萄牙组织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力图寻求前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即古都塞维尔,今称塞维利亚)出发,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新大陆的发现”。
第一次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即后来所称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终于到达了“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中的哈马黑拉岛。之后,满载香料又经小巽他群岛,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开创了欧洲主导世界的世纪,但是其主要的诱导动因确是由于原来的传统东西方经济交流道路被当时强悍的奥斯曼帝国阻碍而被迫进行的。通常改革都是因为现有的社会形态不能进一步前进成为了桎梏而进行的,这是很有趣的一点。即便是在被纪念的哥伦布也是怀着寻找东方的梦想经过了偶然的巧合才发现了美洲的,他在登陆了古巴后就认为自己到了日本附近。历史的巧合就是这样。
同时期亚洲航海发展

中国人进行了世界航海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壮举,郑和下西洋,同样性质的封建国家的不同性质的航海壮举产生了不同的后果。当今的中国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假设,如果当年郑和像西方殖民侵略扩张一样,那么当今的中国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D. 考古学者发现的古人居住生活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征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水源地等物质要素组成,规模越大,物质要素构成越复杂。聚落的建筑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异。例如,婆罗洲伊班人的大型长屋,中国闽西地区的土圆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中亚、北非等干燥区的地下或半地下住所,某些江河沿岸的水上住所,游牧地区的帐幕等,都是比较特殊的聚落外貌。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捕猎(考古发现被捕猎的动物种类就有42种)。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热带、温带逐渐扩展至寒带,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着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中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中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除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城市化村和集镇等聚落类型。

E.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日出日落、昼夜长短、阴晴雨雪、四季变换、草木枯荣、动物南迁北回、猫狗冬天长毛春夏脱毛等自然现象。这都是由于地理因素影响造成的。还有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商业布局、交通形势以及走向、农业生产的分布、自然景区的形成、人文景点的地理环境限制等,这些都是地理现象。

日出日落、昼夜长短、阴晴雨雪、四季变换、草木枯荣、动物南迁北回、猫狗冬天长毛春夏脱毛等自然现象。这都是由于地理因素影响造成的。还有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商业布局、交通形势以及走向、农业生产的分布、自然景区的形成、人文景点的地理环境限制等,这些都是地理现象。

F. 人类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人类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古代阶段是人类地理知识的积累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不过中国古代 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着作来。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着作中对各地的人类地理现象作过论述。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类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着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着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类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类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在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德和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类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从此,人类地理学出现一系列理论,各分支学科陆续建立并形成了体系。

G. 世界上的地理大发现有哪些

‍‍

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

H. 世界上一些奇妙的地理环境、风俗人情

世界上奇妙的地理环境、风俗人情:

1、在四川省和云南省边界两侧,住着4万摩梭族人,主要集中在美丽的泸沽湖畔。泸沽湖是中国最高的内陆湖之一,海拔2685米,巍峨矗立在泸沽湖北岸的狮山是摩梭族,主要神祇嘎莫女神的住地。1982年以前,没有公路通往泸沽湖。

2、摩梭族,这个素有“女儿国”之称的民族,这里仍保留母系社会制度,摩梭族的一切都有女性支配。摩梭族有一种独特的婚姻方式--走婚,走婚在摩挲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地表现出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不结婚,只在晚上男子到女人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劳动。

3、安大略省是河流、湖泊、森林、岩石、矿藏和肥沃土地的奇妙组合。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总占地 246,050 面积平方公里,是安大略省最显着的地理特征。 18000 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冰原,在冰川的推进和消融 的作用下改变了这里的地貌,形成了五大湖区和安大略省的不尽相同的风景。

4、在拥有肥沃土地的安大略南部地区,因为盛产酒和农产品而闻名天下。 这里适人的气候使安大略南部成为了动物、鸟和蝴蝶的繁衍地,每年大量的鸟类和蝴蝶迁徙到这里进行繁衍。

5、品种有云杉、红杉、冷杉、高山松、红豆杉、香榧、云南松、扁柏、红椿、洪桐、华山松、山揪、金丝、杜肿、栓皮栎、樟、油桐及品种繁多的杜鹃等。 迪庆由于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明显,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阅读全文

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发现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