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地图册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地图册

发布时间:2023-03-10 05:44:12

A. 作为中学的地理老师,如何教学生运用地图

1、先让学生熟悉有关教学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我们地理教学中运用教 学地图的前提。 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而且还要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地图的不同的用途,例如教学挂图中的地形图、政区图、气候 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 人口分布图、交通图、河流水系 分布图、 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等。其中的地形图是专门用于地形的、 交通图 是专门用于交通的等, 行政图主要是地理地界以及大的道路国道、高速公路、 铁路以便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图。
2、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 教学地图虽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媒体, 地 但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理教师必须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要尽可能的使用教学地图,能让学生直 接感知的, 都要通过地图争取让他们直接感知。 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 况选择和设计教学地图, 避免为使用地图而使用地图。当堂绘制地理板图、板画 时, 以简明、 清晰能表达教学意图即可, , 不可因过于讲究绘画技巧而占用时间。 如复习世界地理“东南亚”一节内容时,先把东南亚图展示在黑板上,开门见山 讲:“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周边国家重 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后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在此次海啸中的真实故 事,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昂,教师进而在图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 啸的影响地区, 接着开始讲东南亚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简短的开场白, 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饶有兴趣的倾听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3、注意将多种教学地图组合使用。 地理事物是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 把分别表示地理事物不同侧面的地理地 图组合起来使用, 不仅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而且会使学生对地理 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真实。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三级阶梯时,可以把中国的政区 图叠加进去, 就很明显的得出我国的哪些省份在第一阶梯、 哪些省份在第二阶梯、 哪些省份诘谌滋荩在中国轮廓的板图上, 按照实际分布画上表示地区气温和 降水量的统计图, 就能大体得出我国气候分布。
4、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所用地理地图进行解说,是地图教学的重要环节。解说可由教师进行,也 可由学生进行。 适当的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图的含义, 并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有些教学地图本身就有文字说明或与相应的课文呼应, 教师要充分运用 这些图文的结合,例如,人教版教材世界地理给出了“世界气候类型”景观图, 旁边并附有文字。教师在使用这幅时,以引导学生阅读这段文字,如果需要,还 可以展开讲解。要避免只是把地图拿来一晃,不做任何解说或引导的使用方法。
5、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析图、 读图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教学过程中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作用。 教学 地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从中获取地理信息也 许会错过很好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找出蕴涵其中 的地理知识、 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如果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同类地图,让学生进 行比较分析,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 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读图能力 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不少教材都给出了 读图指导, 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图指导来合理的安排学生 的活动, 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6、运用教学地图时,要善于联系。 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 点, 而且还要将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是新近知识形成网络。 如在《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讲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范围时, 应及时联系 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找出二者之间联系的必然性、规律性等。
7、注意教学地图的运用技巧。 在教学地图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常规,经常训练,养成良好的的教 学习惯。
(1)使用 教学挂图时教师在指图时要注意站在图的一侧, 以不影响学生看图为 宜; 如用图较多,要事先安排好出示的顺序和时间。指图时要用指图杆,指图要 有目的性,要和解说协调一致;指图时要准确,山脉按走向指,河流按流向指, 国家或地区范围要指轮廓,城市要指准位置,交通线要指起点和终点;指图的速 度要适当,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准;教师还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看图。指图时不要 用手指随便点划,那样既不严肃,又很难使学生获得准确的位置概念。
(2)、黑板略图的运用技巧:教师在使用黑板略图时,不须计较细节,目的在 于突出重点,节约时间,可以边画边讲或要求学生也笔记上画出, 随讲随填其他 内容, 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 眼、手、 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听、看而不动 笔要深刻多。板图多为单项内容陆续出现,比同时出现多项内容重点突出,可起 到化繁为简、切中要点的作用。可以板图与与教学挂图配合相互对照使用,效果 会更好。 教学过程中教师绘制板图时要注意组织学生活动,如让学生观察某地地 图轮廓,查阅相关地名、河流等。
(3)、地图册的运用技巧:地图册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 首先要使 学生会阅读地图, 即要求学生在了解地图基础知识后, 能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 行分析, 掌握地图的语言。只有能看懂地图,说出图上地理事物及其特征,能够 根据地图上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能作出正确的结论,才 算掌握了地图。
(4)、教科书中的地图使用技巧:教科书中的地图包括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 图、地理统计图和地理漫画等, 教师一定要按教科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要明确 使用目的, 计划好出示的时机。 最好安排在对讲授内容刚有了部分了解急于想知 道其具体情况的时候, 这样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使他们关注地图的 内容,感到新颖好奇。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用图机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重视 地图,抓住地理核心,养成读图、用图、画图的习惯。经常读图、用图,久而久 之,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观念,理解和巩固学过的 地理知识, 而且能使学生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地理图 象为主线, 指导学生去分析归纳地理图象,从中学会推理和探究地理知识,能用 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B. 谈谈如何发挥《地理填充图册》在教学中的

地理填充图册》
就显得很重要。
填充图亦称空白图或暗射图。它只绘有简略的地理轮廓(经纬网格、境界线等)和一些主要的地理事物(水系、地形、城市等)的符号,而没有地名注记,
通常要求学生不直接依赖地图填绘内容,而是在熟悉地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默填,因此,又叫暗射图。
利用填充图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
地理填充图册》
谈谈自己的看法:1、教学生明确填绘的目的。填充图练习要求学生在熟悉地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默填,故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看图例、明确地理事物的地图表示;再结合《地图册》和课本插图复习有关课文,熟悉填绘对象的名称、位置、范围和分布特点;然后独立完成填图作业,防止盲目乱填,或不假思索地机械抄图,力求所填内正确、位置准确,把填图练习真正作为学生巩固所学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的有效手段。2、注重规范化训练。规范化的填图练习是培养学生绘图技能的好办法,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方法:注记的写法要求字体端正、大小匀称、排列整齐,用大小不同的字体反映地理事物的级别、主次,使全图注记层次分明、易读易记。地理要素符号的描绘要规范统一,以课本图例为依据。此外,安排填图时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简单的填空、填图到复杂的绘图、析图都是如此,且还要求能够利用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绘图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填图习惯,提高填绘地图的能力。3、从美观的观点出发,力求整洁、美观。在学生做填图练习时,要求以《地图册》和课本插图为范例,填出的符号和注记清晰、工整,主次分明;渲染的色彩明快、淡雅,对比性强,能反映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整个图面要协调、美观、爽目。4、认真批改、分析、讲评。对每次填图作业,教师都应及时批改,按作业要求批出具体得分或等级,并进行分析讲评,肯定成绩和优点。对好的作业进行传阅,对填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以免加深错误印象;对个别不认真的同学予以批评,以端正学风。另外,通过对作业的认真分析,还可以检查教与学的效果,使教师深入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优选教法,并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C. 怎样进行初中地理的地图教学

我上学时,地图地形这块是学的最好的,地理课如果老师讲的我会我就看地图,英语课直接就不听了看地图,我就是喜欢,不是老师教的,所以上学时地理学的特别好,英语没及格过,现在已经快十年没学过地理了,但还是喜欢,我在网上帮你找了点内容,参考下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很快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在讲地图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讲解地图和一般图画的区别,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注记三个基本要素,并逐一讲解,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的方法,会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 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和分布的规律性。阅读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从表层的信息获取其内在的联系,找出其规律性。
2. 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是反映地理现象、数量分布情况的地图。阅读时,通过观察图上的数据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的走向特点。如看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度→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 地理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所占比重较大,运用较广。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应确定其观察和分析的重点。如看地形图,应重点看地势特点,重要地形单元及其分布以及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如对于某区域的海陆位置,应重点让学生辨认和评析该区域所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位于
大陆的相对位置等。对于某区域的纬度,应着重让学生观察该区域所跨的纬度范围,辨认该区域与特殊纬线的空间关系。
4. 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旨在用简单形象的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确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因此看这类图时,应重点注意各地理要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三. 教学地图时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出要求要从简单到复杂,
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教学中使用的挂图不应该太复杂,内容不要太多,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观察目标,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的主要目标,同时,过于复杂的地图,过多的读图目标,也增加了读图难度,容易挫伤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教学层次不明显,讲解问题的思路也不清晰。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如通过地图分析世界耕地的分布时,可先展示耕地分布图,利用幻灯投影叠加五带分布图,得出:耕地多分布于降水多的湿润地区;投影地形图得出:耕地多分布于平原地区。逐一观察后,再总结出耕地分布的特点。对于一个复杂的地图分解为几个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学生要读的地理事物突出,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分析问题,也利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这样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地图是平面的,展示地表平面信息较容易,也易于阅读。对于地表的立体事物展示较困难,也较复杂,如山地、高原等地形;山高、海深的程度,除了运用符号文字外还要用色彩色调来表达。给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不能不加以注意。如读地形图时可以先提问分层设色地图是如何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山地、高原、平原地形特点及平原、高原、山地在图中对应什么颜色。然后提出世界最长的山系是什么?世界最大的高原是什么?最大的平原地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一一找出。然后可以归纳南美洲的地形特点。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知识点与地图相互关联的一幅地图。
建立知识点和地图之间牢固的关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地理课上不断提出一些地理事物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反复练习,不断得复习巩固,加深印象,知识点与地图的联系才能巩固。
四. 要注意地图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比较,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它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才能正确认识,把握其实质。反映在地图的阅读上,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如在学习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可以把这两个地区的地图进行比较:找出两大地区的位置,主要地形单元,濒临的海洋等,从而让学生得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通过阅读我国的“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主要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学生不难想象出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依据。
五.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的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积极思维,找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中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人口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地图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重文轻图”的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建立地图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去借助地图工具,而不是首先翻阅课
本,将地图的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

D. 地理地图使用方法

对于地理的学习有别于其他学科,既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又具有理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只要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 方法 和技巧,学习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地图使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地图使用方法

1.善用地图,事半功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善于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形成空间观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图文结合,高效学习: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3.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培养观察力、 想象力 ,发展思维能力和 记忆力 。

4.学会读图,注意顺序:

(1)读图的主题,即图名;

(2)看清地图三要素:图例、比例尺和方向;

(3)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内容、范围;

(4)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

(5)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等。

5.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县等的空间分布及相对位置。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山川河流等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逐渐地在头脑中形成国家或地区的政区图。

6.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来学好地理这门课。在复习中要记忆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为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示意图,寓文于图就能在一张十分简单的示意图中,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

学好 高一地理 的技巧和方法:

1.从客观因素上来说,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2.从主观因素上来说,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这当然不能怪同学们,主要是中考不考地理,同学们只在初一社会课中学过地理,两年过后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些同学到了高中还不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不清“黄河、长江、珠江”。在这样的基础下,一下子要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地理事物当然是困难的。

3.是学法上的问题,很多同学还用初一时的方法来学地理,当然是学不好了,因为初一学的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比较浅显,很多地名、物名只需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往往是在考前“背地理”,效果也还可以。而高中地理是要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判断地理事物,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

4.是相关知识的联系问题。高一第一学期,学地理所需的相应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未学到,所以同学们在学地球这一单元时,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而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困难。在上述四种背景条件下,高一学生学地理确实是会遇到一定困难的。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况。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是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再加上课堂时间紧张,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 考试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是我们要抓住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1.“在哪里”,即是准确的区域定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培养读图、识图能力的 措施 :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国家、大洲、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和铁路的走向等。

(3)掌握海陆位置:了解海陆位置,更好地定位。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区域典型特征来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典型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在学习中应特别的重视。

2.“有什么”,即通过地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做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

(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范围(主要的地理界线)、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等。 (2)人文地理:人口、民族、宗教、历史 文化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等)、工业生产(区位条件、工业类型、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交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3.“为什么”,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难点所在。掌握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决了“有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决地理特征“为什么”的问题,如资源与工业生产;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气候、地形、河流、工农业与人口、城市的分布等,它们之间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影响。 “为什么”也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较难的一关。所谓“地理”,除了有“地”(地理位置—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还有其“理”(形成原因—为什么)。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其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经济、人文地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故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应该把这一思想贯穿全过程,如学习中亚地区时应将“干旱”这一特征贯穿其自然、工农业。

4.“怎么办”,即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要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了解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后,最终目的是探究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怎样的开发利用既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走向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该地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环境保护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例如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导致土地盐碱化和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当放牧,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

5.针对多数同学反映的知识点太多,记了就忘,上课提到的地理事物,一时半会找不到等问题,建议: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地图,做到脑中有图,脑中有网。这样不仅可以将纸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且可以恒久记忆。

6.学习单独的地理区域时,可以按照记忆把该区域的大体轮廓画下来,然后在地图上标注应重点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经纬度。世界地理学完后,也可以把各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综合在一起,画一张完整的地图来帮助复习巩固。在自己画图的过程中,势必要高清该区域的轮廓、位置和重要的地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已达到掌握区域特征的目的。


地理地图使用方法相关 文章 :

★ 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地理地图记忆方法

★ 高中地理地图学习方法

★ 高考地理4种方法记忆地图

★ 如何运用地图学地理

★ 初二会考地理复习策略与地图记忆方法

★ 高中地理的学习步骤

★ 高中如何有效的学习地理地图

★ 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E. 如何培养中学生运用地图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当前,虽然正在进行减负活动,但是我国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在地理学习中,教学内容大多图文分离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不但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图文分离,学生所学知识没有足够的空间概念加以支持,对具体问题难以实际分析,极大的影响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自2006年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也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也用了许多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经过粗略统计,初一刚进校的学生,有46%的同学在小学中没有接触过地图,家庭中也没有地图,日常生活中更没有利用地图的经历。经过一个月的地理学习,我发现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与没有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是--对应的,由于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形成上课听听有趣,而实际上没有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加强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际作用
2.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分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象化地图中的各种符号,并通过观察、分析与实际存在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等进行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系所在,通过对地理规律以及地图的发展,探索,能够帮助学生直觉思维的产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地理教学图文分离,大量的文字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图文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将地图引入到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形象的地图进行讲解,不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从而形成练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2.3引导学生理清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地图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额研究并判断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如在海南岛的自然环境一课中,通过对当地地形图及气候图的判断,让学生从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出发,推断出岛上的河水流向,并结合气候图对地形对岛上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岛上水资源的影响等进行推论。
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3.1“地理事物分布图”的讲解
地图一般载有较大的信息量,其种类繁多,内容较为重要,最为常见的是政区图和地形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不难理解,但内容庞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好一副地理教学图,不仅能有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还能融合多个知识点。如一副中国政区图,它里面不仅包括中国行政区划,还有长江和黄河的流程图。那么,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认读图中34个省级行政单位。然后,纵向联系中国河流,在这副图上分别找出长江、黄河流经的区域及流经的地势高低,一一地对应其行政单位。再进行对比,不难看出长江流经的区域广,而黄河流经的区域小一些,但是长江和黄河都源自青海省,都是自西向东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同时,又可将长江和黄河做一个横向对比,会发现除了以上的异同点之外,各自有其不同的独特之处,如黄河整个流程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而长江则支流众多,恰似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此,通过这个地理事物分布图,同学们在掌握了有关中国政区知识的同时,能较轻松的学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知识,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知识,很多学生觉得知识点太多、太乱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稍作思考便可理清楚这个思路,你立刻会发现知识点特别少。思路如下: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就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课后的活动还通过地图(如图)给大家教会了亚洲的分区,这其实已经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地理学习的蓝图。放眼望去,本册书后面的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章节,都离不开这张图。顺序上从东亚(日本)→东南亚→南亚(印度)→北亚(俄罗斯),按照顺时针顺序编排课本。学完这些章节以后,相信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根本不觉得陌生。再想知道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还是可以借助地图,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哪个分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亚洲地形图”和亚洲气候图”,推断出这些国家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实际教学中,分别讲每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时,只要用好了地图,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自己得出结论。
3.2恰如其分的利用“地理简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好挂图、版图和地图册之外,有时还需要在黑板上迅速勾画一副地理简图。地理简图通常取其神似,不计细节,抓住基本,突出特点,鲜明醒目。例如,在讲解中国地形分布

F.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篇1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几年的地理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析图、绘图等地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识别地图

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能够看懂地图并分清地图的类别和所表现的区域范围。认识地图是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能够在图中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图例和注记,这一阶段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地图》一章中做了专题介绍。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起点放低,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指导,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基础打牢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编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图的数量,各种不同类别的地图散布于教材的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整理归类,由计划的分类渗透,使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并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地图。第三步使学生熟练识别不同区域的地图。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是教材内容到重中之重,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分别讲述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区地图多而复杂,学生难记,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学中,利用形状观察法,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地图记住。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所表现的是哪个区域。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阅读地图是学生从图中直接获取某些信息点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重在教他们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地图表的标题或图名,因为图名是一幅图的主体和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有些学生看了半天图,还是不知该看什么,看的又是什么,很多时候因为忽略了图名,抓不住要点就降低了读图的效率。二看图例、注释,这是读图是基础。三看图表的内容,看时要细,要抓重点。一幅地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些信息是需要读出并牢记的,但有些信息是无需知道的。因此要求学生读图时一定要按课标要求和教师的设问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选择的读图,即抓重点。通过这些步骤,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阅读地图,就为下一步析图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分析地图

仅仅会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直接获取到某些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地图中往往隐含着好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需要在读图的基础上加以析图才能够获得。所谓析图,就是对读图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直观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归纳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及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是培养学生析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每一幅地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直至解决“怎么办”。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我在教学“辽中南工业基地”时,就利用《辽中南工业基地》图,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各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个工业城市?”“根据图中的信息说一说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等。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是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时,就选用了《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等多幅地图。学生通过多幅图的分析会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导致我国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特点。

教学中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地图教学,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会学生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动手操作的阶段。学生通过模仿、记忆、想象,做到脑想、眼看、手动,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巩固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地图实质的理解,是阅读地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简图,如轮廓图、水系图、等高线地型图等。

绘图训练需要经教师示范,学生由临摹发展到自绘,并养成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严格图例、相对准确的习惯。七年级的绘图,主要指导学生绘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分区国家的轮廓图,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单项地理要素。八年级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图技能,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再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铁路、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随着绘图能力的提高,之后要求学生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以上四个方面,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地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使学生看懂地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地图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地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用好地图。

2、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

3、要认识到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篇2

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地理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总结。

二、地理地图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地理地图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地理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三步,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读图训练的步骤,或者说是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图右书,边看(书)边读(图),图文结合。要反复读图,使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地图,然后再让地理知识重现,即让地图“活化”。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际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看穿看破的境界。所谓“深”、“透”是指不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到实质。所谓“穿”、“破”是指不是孤立地看各种地理要素,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地理综合体。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篇3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图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初中地理课堂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中国、了解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地图。如果没有用到地图,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地理课。

(1)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引领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专门来讲解地图知识。教师如果不对这节内容进行深挖细究,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在以后的章节中无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还是区域地理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地图。

(2)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无声老师”。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学生读懂地图、运用好地图就是学好地理的最佳方法。地图犹如无声的老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区地理概况,在讲到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东南亚地形图,并让其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山脉、河流、岛屿以及它们在东南亚的大概位置。学生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概况,比教师口述以及文字叙述印象更深。

(3)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调味剂”。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初中生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一开始对地理有很大兴趣,但最后就觉得地理学习高深、难懂。于是地理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作用。一读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画地图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三感知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诉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地图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实施我主要注意了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好的读图习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是地图的三大要素。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他们面对一幅地图时看见了线条、颜色、符号等地图元素,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方面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的河流”中,主要有四条河流,编制成口诀“伏尔加毕业了”,学生会很感兴趣,这分别是指什么呢,学生自己就会将这些名称对号入座,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

第三方面、培养学生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⑴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⑵重点突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⑶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不同气候图中降水和气温的比较,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和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对比,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第四方面、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景君梅认为,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应掌握使用方法,达到使用功效,培养读图习惯,真正理解和掌握地图语言。

⑵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⑷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在教学中多使用彩色地图,而实际应考中多是黑白色地图,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完彩色地图后应适当给出黑白色简图让学生加以辨认。课后练习也要找好相应内容的综合读图,加强学生对于该地区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认知。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

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图是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勾圈地图、绘制地图、填涂地图等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参考文献】

[1]黄煜。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地图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2]郑银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0(13);

[3]景君梅,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6);

[4]刘淑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文理导航,2011(8)

;

G. 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地图和地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和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在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插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利用起来,备课时精心设计,哪段文字应配合哪幅地图,是先讲文字让学生先了解结论,再看地图印证结论的正确性,还是先看地图,让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再归纳出结论,都应事先心中有数。

2.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地理教学图册

地理教学图册中的内容比教材中的更丰富、更醒目、也更详细。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左图右书,当用教材中的地图不能很好地解释、说明所讲的地理事物时,就可以让学生使用地理教学图册。或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或师生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学习绘制地理教学板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用简易的笔法,随着教学进程,配合口头讲授,迅速地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描绘成的黑板画。多用图解或写意的方式描绘,所以简明、醒目,具有突出的表现力。

4.培养学生经常用图的习惯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读图、用图活动中。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后,在讲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如果学生自己能独立读图完成的,就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可以给出必要的提示,或与学生共同完成。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完全由教师自己去做。

5.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绘制,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填充,学生会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更深,理解更好。

总之,对于地图的运用,不管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要注意图文结合,把地图和课本的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固着在地图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用图使文字具体、直观化;用文字去说明图上的地理对象,使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使死图变活图,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H. 如何运用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对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个地理爱好者,就个人认为,能够把地图看懂看透,学习地理其实超简单和有趣!书本讲的我认为都是学习方法,平时记在心上,再带到地图中去理解,你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而且你会永远记在心里不会轻忘记,不需死记硬背,学习异常轻松,我当年就是喜欢看地图,老师讲课,我看地图,书都不用看的,地理学起来好轻松,不用复习不用预习,考试都是前几名,我觉得这是种学习方法,就这样兴趣就培养起来了,我想你也会爱上地理的!

I. 地理课上如何教学生利用地图

一、识读地图——看图例和注记,懂含义,找分布 我们现在采用的中学地理教材、教学挂图及地图册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它们大多是用象征符号表示的,如点状符号表示矿产、城市、作物、工业部门等,线状符号表示洲界、国界、交通、河流、风向、海洋等直线等,面状符号表示地形区、气候类型、自然带、温度带、工业区、经济带等。在识别这些符号系统时,首先要看图中的图例说明,弄懂每个含义的性质和数量特征的差别,然后要注意其空间位置、轮廓、范围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分析地图中的理性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地图册》第10页的《主要工业区分析图》,是用点状表示工业中心,面状表示工业基地。在阅读地图时,首先要看地图所给的图例,然后再根据图例去阅读地图。图中点状的表示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如沈阳、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的位置,图中特别注明我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图时,可以先指导学生看图例,然后根据所给的图例去阅读地图,最后看看图中工业中心分布疏密状况,回归到课本内容所要说明——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分布密集,全国四个主要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绶慢,工业中心分布比较稀疏。 二、分析地图——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分析方法 一是综合性地图。要采用层层要素分离法。综合性地图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综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图中,具有内容复杂、不容易分析的特点。这种地图常见在某区域地图中,对待这样的地图应首先自然,再是经济,最后是人文要素,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农作物、矿产、旅游、交通线、城市。这种层层要素分离法,有利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如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93页的《西北地区》的教学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草原广布,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全国海拔最低的艾尔湖(-155米)位居这里,主要有塔里木河、黄河的中上河段流经这里。其次,这里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则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产品有肉、奶、皮、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等,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鲁番的葡萄最为着名。矿产资源丰富,有稀土矿、优质煤、石油、镍等。再次,交通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这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之地;现代有一条“亚欧大陆桥”大铁路经过这里,并且一直通到西欧地区,使得我国同欧洲国家交通联系更为便捷。最后,工业有毛纺织工业、畜产品加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石油工业等。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北地区的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的改善,新疆长绒棉、优质瓜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扩大等。为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内容图,要分析等值线的疏密,延伸方向,形状的凹凸,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地点和区域,进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征和空间递变趋势,从而进一步综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理》中的第62页和第6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过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欧大陆等温线密集且向南突出,海洋等温线向北突出,在中西部出现-40℃的极端低温区域,南北温差达到60℃以上,说明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下,以大气环流为主导因素;而南半球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这说明南半球以太阳辐射为主导因素。7月份的等温线北半球分布稀疏,大致与纬线平行,同时南半球仍以平行于纬线为主,说明太阳辐射成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1月、7月份等温线图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均匀、等温线变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气状况复杂,所以等温线变化大。 三是专题要素分布图。包括由各种点状符号构成的矿产、城市、旅游点、工业中心图,也包括各种面状图等构成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和资源分布图等。对于点状符号图,不但要在阅读完每个符号所在的地点的分布和性质的基础上,分析各个点地理事物的稠密区、稀疏区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而且要概括出某个要素的空间递变的趋势。比如,我国矿产资源中煤、铁、石油主要在北方,而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空间配置不协调就造成北煤南运,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对面状图要分析各种符号的分布范围,通过对比,归纳出同类符号在一定区域的分布规律。例如,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地带,北纬40°~60°之间。再如,世界小麦带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温带地区,而世界玉米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中国的东北、华北平原,欧洲南部平原,从而说明玉米带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三、培养学生填图、绘图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填图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填图可以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绘制有关的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技巧。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疏漏、错误和不扎实之处,及时补救,巩固学习成果。在历年的地理高考中,多数题目都与地图知识有关。

阅读全文

与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地图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