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海拔怎么计算公式

地理海拔怎么计算公式

发布时间:2023-03-15 13:37:27

㈠ 海拔高度怎么计算 方法是什么

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

海拔是怎么计算的

先选取某海岸做常年的海平面观察,取常年平均位为基准海平面(海拔0米)。袜孙逗据此埋设基准点。我国现在用的是黄海海平面,基准点在青岛附近。由此海拔标高就利用精密布置、测量、计算得出的水准网就可以将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统一。为获得精确的高度,要用各级精度的水准仪或是精确修正过的GPS高程测量。差一些的还可以用三角测量法。气压计法是用于野外勘探、考古、登山之用;超声波是测较深的海湖深度的。

无论怎么测,都要利用前面说的水准网做为参考,是一个相对的高度。如要测珠峰高度,一直以来的做法就是先通过漫长的水准网和水准线路将标高引到喜马拉雅山下,登山队员在山顶插标志,用三角函数计算而得,所以会有50厘米的中误差(也就是精确到1米范围内的样子吧)。当前测珠峰高程大多使用GPS测高,精度会有提高

海拔高度水平原点

不同的海域的海平面高度是不一样的,如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侧海平面比大西洋侧海平面高20厘米。

中国大陆:海拔采用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零高程面)。

台湾:以基隆港东岸设置“台湾水平原点”作为测量基准点。

日本:以东京湾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实际测量的基准点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旧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国会前庭的“日本水平原点告卖”。

英国:1915年5月至1921年4月英国西南岸康沃尔郡纽林的平均海面“Ordnance Datum Newlyn”。

荷兰:阿凯敏姆斯特丹的平均海面“Normaal Amsterdams Peil”。

海拔高度测量方法

计算标准

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铅直距离。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

测量方法

当大地水准面在陆地下面,这段距离实际上是不能直接测定的。假设从海平面(可认为是大地水准面,其高程为零)起测,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到陆上某待定高程点,那么利用位差等于常数的原理,将水准路线每小段高差乘以该高差段的重力值的结果(位差),应等于待测点严格海拔高程乘以它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平均值。

因此,严格的海拔高等于沿水准路线测得的位差除以该重力平均值。但这个沿地下垂线上的重力平均值是不可能准确求得的,只能采用某种地壳密度模型的假定下推算的粗略近似值。为克服这种不可测性,同时避免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工作,所有的重力值都用已知的正常重力公式计算得到,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海拔高称为近似海拔高。

为了克服上述严格海拔高程的不可测性,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重力平均值换成正常重力值的平均值,后者可以精确计算,水准路线上的重力仍采用实测重力值。用这种方法定义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系统。由于平均重力值的改变,其效果相当于高程起算面的改变,即不再是大地水准面,而称为似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同大地水准面一致,在陆地则有差别。目前,我国的法定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

㈡ 初一地理海拔高度温差计算公式

两地温差=(两地的 相对高度÷ 1000)×6℃
拓展: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上升1米温度下降0.006度 。

计算方法:

15-(2000-500)÷1000×6=6℃;(2)y=-0.006x+18;(3)当x=3000时,y=0℃。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m,最高温度会降低0.65℃,平均温度也会降低0.6℃。大气密度(atmosphericdensity)单位容积的大气质量。

㈢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虽然是文科的科目之一,但是却被称为文科当中的理科,原因就是也有不少的计算题,我整理了地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 /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25个地理计算公式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13.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14.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15.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1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20.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22.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

25.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㈣ 初一地理如何计算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因此,海拔高度又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绝对高程。

测绘专家们通过在沿海设置验潮站的办法。选择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位置适中、外海海面开阔、海底平坦、地质结构稳定、有代表性和规律性的半日潮等特点的港区建立一个长期使用的验潮站,根据长期验潮资料来确定一个平均海水面,把它作为零高程面。

然后用精密水准测量联测到陆地上预先设置好的水准原点,测定出这个点的海拔高度作为一个国家或整个地区的起算高程。

海拔零点标志位于新疆吐鲁番亚尔乡巴村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2度56分,东经89度11分。“零点”西至交河故城13公里,东至高昌故城50公里,北至苏公塔2公里,南至艾丁湖最低点30公里。“零点”属特殊地理位置

多高算是海拔高

高原是指海拔超过l000米,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周围形成陡坡的高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可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素质,故其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

另外高原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高原区水的沸点低于100℃,如用普通饭锅煮饭,则会夹生.按高原面的形态可将高原分几种类型:一种是顶面较平坦的高原,如中国的内蒙古高原;一种是地面起伏较大,顶面仍相当宽广的高原,如中国青藏高原;一种是分割高原,如中国的云贵高原,流水切割较深,起伏大,顶面仍较宽广。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陕西黄土高原地层出露完整,地貌形态多样,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最典型地区。

㈤ 地理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及算法

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即选某一指定参考平面为基准面,物体重心在空中距离指定参考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相对高度是什么及怎么算

相对高度算法

绝对高度就是从最高点到海平面的距离 例如海拔3000M 绝对高度就是3000米

相对高度就是改变了比较的参照物 例如a地海拔2000 b地3000 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1000米

专业解释: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相对高度最大值如何求

首先确定图中绝对高度(海拔)的两个极值,即最高海拔区域和最低海拔区域。最高海拔为500~600。最低海拔为200~300。交叉相减得出图中最高与最低的相对高度范围为200~400。也就是说: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无限接近400(但不能等于400)。只要在200~400之间,且接近400的区间,如399~400、390~400...都可以属于“相对高度最大值”。当然,要看选项如何给。

陡崖的相对高度算法

三条等高线重叠(看陡崖,两侧各有三条,到陡崖处成一条),所以n=3;等高距d=100

所以(n-1)×d≤△H<(n+1)×d即(3-1)×100≤△H<(3+1)×100

200≤△H<400

地理相对高度计算方法

例如山峰高出邻近河谷的高度,相对高度是地势起伏大小的指标:

例如甲山低于乙山的高度,(如:甲山100米,乙山50米,则乙山低于甲山50米)

相对高度是相邻两个地点的海拔差 。相对高度是指选某一指定参考平面为基准面,物体重心在空中距离指定参考平面的垂直距离;

常用领域:

在建筑规范中,相对高度指计算处的高度z与建筑物总高度H的比值,即z/H。

在地图中,人们观察两山之间的高度,人们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㈥ 中学地理平均海拔高度怎么计算

中学地理中不要求计算平均海拔高度,一般得到的平均海拔要么是通过计算,要么是通过估算得到的。
初中一年级地理只要求计算相对高度。即:相对高度=高地海拔-低地海拔

㈦ 产品的海拔高度怎么计算公式

公式:海拔高度=地球表面到海平面的距离-地面到海平面的距离
海拔高度可以通过地球表面到海平面的实际距离和地面到海平面的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值来计算。海拔高度的计算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数字地形图、激光测距仪、测高仪等技术手段进行测量和弯高计算。
GPS定位系统可脊握以精确测量地球表面的高度,同时GPS定位系统还可以测量地面到海平面的距离,从而可以计算出海拔高度。
数字地形图可以根据多普勒反射法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高度,从而可以计算出海拔高度。
激光测距埋野尺仪可以测量出地面到海平面的距离,从而可以计算出海拔高度。
测高仪也可以用来测量地面到海平面的距离,从而可以计算出海拔高度。

㈧ 海拔是怎么计算的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
我国1987年规定将青岛验潮站1952年1月1日~1979年12月31日所测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面。并推测得青岛观象山上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m。根据该高程起算面建立起来的高程系统,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我国各地面点的海拔,均指由黄海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度。


(8)地理海拔怎么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根据地表的海拔高低、起伏状况来判别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海域的海平面高度是不一样的,如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侧海平面比大西洋侧海平面高20厘米。
特殊的海拔高度:
1、地球表面海拔最高的地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2、地球表面海拔最低的地点:死海(-416米)。
3、地球海拔最低的地点: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4、海拔最低的国家:荷兰(平均海拔-11米)。
5、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莱索托(位于非洲南部是一个山川秀丽、风物独特的小国)(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拔
阅读全文

与地理海拔怎么计算公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