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教学目标是什么

地理教学目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0 09:00:51

1.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及要求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

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

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
向“会学地理”。
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
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
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

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

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

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

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

2.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离不开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地理技能。因而,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是“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自然地理。“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属于地球概论和天文学知识,“谈天说地”是必要的,但是“谈天”不是目的,“谈天”是为了“说地”,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环境内容的前提。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应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并且它是学习人文地理、人地关系有关知识的基础。这一条目标的完成重点通过必修模块“地理 1”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二条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这一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系统地理的重要分支之一,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系统地理的两大支柱。有关“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等知识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这对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等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并且,人地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是高中地理课程,而且是整个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所以,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仅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而且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体现。“知识与技能”第二条目标的完成重点通过必修模块“地理2” 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条是“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这一条目标和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阶段的目标是“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主要任务是了解地理概况,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而高中地理则要求从成因上认识区域差异,通过至少选择 3 个中国案例、 1 个外国案例来认识区域同人类的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实际上教学目标的归宿是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区域是作为教学的载体。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四条“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是一系列地理技能。这些技能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提高。例如:初中是“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 ……” ,而高中则是“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 ……” ;初中是“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 ……” ,而高中则是“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 ……” ;等等。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生活以及终身发展都极有裨益。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但不是惟一的、终极的课程目标,有了知识与技能但不去运用、不会应用,是毫无意义的。 以往的教学大纲中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方法等要求,如运用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根据地理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等,但由于把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孤立起来和割裂开来,使得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因缺乏载体而与过程脱节,导致目标难以实现;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阐述的一个领域,并且内容范围也有所扩大,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正确地、熟练地掌握“过程与方法”,不仅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而且它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都具有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一条是“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侧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相对说来这条目标属于初级水平目标,但作为高中学生来说,不会收集地理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学习过程就谈不上进一步的解决地理问题。所以它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二条是“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侧重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条目标属于在第一条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目标。其中,发现地理问题是前提,提出方案、对策是核心。至于途径和方法,则倡导与他人合作,强调开展调查研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三条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对于这一目标是忽视的。实际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正确表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属于比较高层次的能力。表达者要让听者听明白,首先必须把问题全部“消化”并能融会贯通,然后还应该做到表达的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还应尽力讲究语言的声调节奏。实际上,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此外交流也是一种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理念。
可以说,“过程与方法”这三条目标属于三个不同的层级,级别逐渐提高并且形成体系,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都是十分关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与情感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总是影响着学习者的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的不同反过来又会使学习者产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学习过程。新课程目标较之传统教学大纲一个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传统的地理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而思想教育目标并不能完全涵盖地理学科的人文价值,也不能完全发挥地理的德育功能。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他要求所不能替代的、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只是课程的一个必要目标,而且它还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确实,当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都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为意识、观念、责任、习惯,那末,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使受益无穷的。
情意领域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是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意领域目标的内涵比以往更充实、更丰富、更全面了。首先,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其次,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第三,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是“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动机,以往仅仅被理解为一种手段和策略而已,它不可能成为地理教学活动的目标。而这次地理课程标准将其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认为兴趣和动机本身就应该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一个目标。这是因为学生假如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那末,地理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运行,即使能短暂地运行但也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这次,《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列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可见对情意领域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视。此外,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二条是“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地理学科传统、经典的课程目标,地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被称为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双翼”。有关情意领域在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往已有很多剖析,这里不再赘述,这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继续强调这些方面情感的培养。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在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方面,这次特别强调“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三条是“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在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往往还强调国际主义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国际社会强调“阶级斗争”、强调“反对共同的阶级敌人”、强调“输出革命”的“国际主义”,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作为地理课程,如何在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则是地理学科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四条是“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已有目标要求,但是光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还不够,还必须在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上,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意识、形成观念、增强责任、养成习惯。从而使遵守“环境道德”、“资源道德”、“人口道德”蔚成风气,使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产生行动。

3.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惠来一中地理科组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高一级有22个班级,高二有7个文科班11个理科班,高三有9个文科班。学生人数较多,但是学生的基础较差,不同年级存在不同的学习问题。特别是区域地理方面,很多学生对于各大洲的轮廓和我国的行政区划都不了解。高三学生对备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较低。

二、教学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计划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考要求,以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目标。

1、 学生能主动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习地理的习惯

2、 学生能对各地理区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详细认识重点区域的地理条件,能对世界个区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 学会通过所学原理分析地理现象,具备分析区域条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制设备验证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地理终身学习的兴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

四、教学目标实施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教学中,第一,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选修六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应以系统性的知识为基础,着重于知识结构及联系的理解和掌握,读图解图能力的提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等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同时掌握好审题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使学生整体得到成长。

总之,我们要努力创设适于学生的学习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围绕地理教学三个领域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时段内,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地理素养都有所发展。

4. 请问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 一、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的
教学目标不是学生自然发展而达成的,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组织、有计划教学活动实现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作用的发挥是以教师角色转变为前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要多元化,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促进者,同时也应该是教材(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扮演好这些角色,才能真正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
学生学习目标是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的。不同的学习活动有不同的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学习为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目标领域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对各个领域提出了基本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谈谈如何制定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我们理解课程标准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技能;通过什么活动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得什么学习的方法;通过什么活动学生体验、感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研究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哪些是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现的,因此在制定好单元目标之后必须把单元目标分解和落实为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的设计是完成单元目标的关键.课时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要更具体,具体到可操作,可测量 .课时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教师往往容易照抄单元目标,而实际上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教学目标,下面以“亚洲复杂的气候(第六章七年级下册)这一课为例,如果把具体内容标准中的“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存在的环境,发展问题”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综合相关因素,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归纳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气候面积广,季风气候显着”的特点;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气候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亚洲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亚洲不同地区主要的气候差异及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分组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景观资料,并与亚洲进行对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资料分析亚洲由于气候差异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减少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方案,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本节课的目标侧重于“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总之,我们在充分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任务的预期结果的表述,是一个可供测定的指标体系,是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6. 请问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教学总目标是

加强教材、课标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

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相关专业:

地理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老百姓认为它是一个和旅游、问路有关的学科,专家把它定义为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地球规律的学科,高中生认为它是文科里面运用数学知识最多的学科,大学生了解到原来它属于理科的基础学科。

地理学属于理科,不仅具有其他理科所具备的理论性、重符号表达的特点,同时具备文科的描述性;不仅具备基础学科的系统性、知识性,同时也具备应用学科的实践性。

7. 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上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包含有四层意思:

l.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2.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的教学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最后部分,并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是因为这肘学生通过学习“地域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4.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太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适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地理的学习只能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因此,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实现上述教学目标也就能充分体现学习乡土地理的重大意义。

l.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象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

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2.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3.这样的地理实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象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4.通过这样的地理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8.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新的课改模式上课,努力做到高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8班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学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向学生讲述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环境,感受日新月异的地理环境变化,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四、本学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9、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0、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9. 2022年教资考试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是三维还是四维

三维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总体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总体目标: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2、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

阅读全文

与地理教学目标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