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求教
首先我们看到两条纬线,这两条纬线是东西走向的,因此两条10°就是纬线,而这两圆弊条的数值是一样的,说明一条是北纬,一条是南纬,根据上北下南,上面那条是北纬,下面这条是南纬,南北为以赤道为对称轴向南北两极递增,因此两条10°之间是赤侍腔卜道0°;再来看经线(剩下这两条就是经线了),一条是东经170°,一条是西经170°,那么那条是东经呢,根据比例尺,我们可以看到纬线差二十度与经线相差的距离基本相等,因此经线也很有可能是相差20°,西经180°和东经180°是重合的,说明东经170°经180°到西经170°刚好相差20°,根据0°经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18°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的原理,可知左侧那条为东经170°,右侧那条为西经170°,再因为东经160°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赤道北侧为北半老穗球,南侧为南半球,因此解题,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乙和甲一样;丙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丁和丙一样,因此判断B为正解。
㈡ 有关地理方位求答
乙位于甲的东北,乙位于丙的西北。乙位于西半球,丙属于西半球。从乙地向西100度是东经155度。
㈢ 有关丙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半球南半球东半球b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c西
B 本题考查经纬掘扮坦度。10°S,说明位于缺历南半球,低纬度;165°E说明其位于西半球,故判桐B项正确。
㈣ 有关丙地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东半球北半球
应该是有图的吧?
如果它是A,嫌燃只看槐毕它的经度,只要它是铅者芹西经20度向西,到东经160之间,就是A.
……
㈤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南北山弯腊半球的分闹源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位于北半球的是乙地和丙地;
纬度划分逗滑,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位于中纬度的是乙地.根据题意.
故选:B.
㈥ 初一地理,详细解答。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
A选项。首先看经线从左到右依次为40E、60E 说明是东半球,纬线从下到上依次为0度、3度 越来越高,说明是在北半球。那么四个点的位子很好判断:甲在乙的西北,丙在丁的东北。排除
B选项。首先这张图你要倒过来看,那么从上到下依次为50S、60S、70S,所以是在南半球。经线从左到右依次为130、120、110(130到110之间隔了一条经线 所以经线是按10度一划拍备分的)越来越小,说明在西半球。在南半球甲的纬度比乙的低又在乙的左边(倒过来看的)所以甲在乙的西北
丙的维度比丁的高又在丁的左边(还是倒过来看)所以丙在丁的东南。所以B正确 ,这张图关键就是要倒过来看。
C选项。首先袭尘毁判断维度从下到上越来越高而且是北纬,所明是在北半球。经线从左到右越来越低所以是在西半球。乙所在维度为北纬80度,甲在80度这条纬线之内,所以甲的纬度比兄行乙的高,甲在乙的北方。又因为乙在120度经线,甲在90度经线(从图上看出每条经线之间相隔10度),两地上的经度差小于180度,所以甲在乙的东面。因此甲在乙的东北。丙的判断方法也一样,因此丙在丁的东南。排除。
D选项。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以判断此图是从北极点的俯瞰图,又因为最外圈的纬线为0度,所以此图为北半球。乙在赤道,甲在北纬45度,甲比乙的纬度高 ,在乙的北方,又因为甲在乙的右边,所以甲在乙的东面。综上甲在乙的东北。丙和丁的判断方法同上,丙在丁的西北。排除。
所以答案为B。纯手打,花了半小时 ,累死了,望采纳,谢谢。^_^
㈦ 甲乙丙三地位于南半球的什么地方
(1)甲、乙碰枣、丙三地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地,该地野岁最冷月在7月;
(2)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丙地;
(3)乙地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故颂吵睁答案为:
(1)甲;
(2)丙;
(3)北温.
㈧ 甲乙丙三地与北半球的是 判断依据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判断依据是
甲乙均在北半球。甲唤凳虽然没有明显起伏但也可以睁段看出最热月在八月,是北半球的热带。乙八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温带气候。丙和早旅为南半球。八月为最寒月
㈨ 地理题(还要原因)
1、D
丁地纬度在极圈至极点
2、D
丙120°W,40°S
㈩ 怎样判断南北半球
一共十种方法,
一.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依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例1:下面两幅图中,甲为_____半球,乙为________半球。
甲 乙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甲图为顺时针,则为南半球;乙图为逆时针,则为北半球。
二. 根据纬度的变化判断
依据:纬度的排列,由南向北数值增大为北纬;由南向北数值减小为南纬。
例2:下图中,丙地位于______(南、北)半球。
解析:该图纬度排列由南向北数值增大,所以丙地位于北半球。
三. 根据经度的变化判断
依据:从经度排列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解题时,常常是先判断东西经,再通过东西经推断地球自转方向,最后确定南北半球。
例3:读图判断,下图是______(南、北)半球的一部分。
解析:上图中,135°E至180°为东经度,地球自转方向由135°E指向180°,为逆时针方向,则该图是北半球的一部分。
四. 根据昼夜长短判断
依据:北半球春分至秋分,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秋分至春分,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
例4: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在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_________。
解析:该题最终的结果虽然不是判断南北半球,但是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却是要判断南北半球。从材料中知道时间为“3月22日到4月3日”,此时为春分日以后,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此图所示为北半球。②附近为昏线,其地方时应在日落后1小时之内;①离昏线较远,地方时约为19时30分,日落已超过1小时;③④在晨线附近,故答案为②地。
五.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
依据:夏至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例5:如下图所示,某校安置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能,提高利用效率,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2)。夏至日这天正午,热水器放置的角度调到一年中最小值。判断该校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解析:夏至日正午热水器放置的角度(∠2)调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则∠1(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那么该地必然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在北半球。
六. 根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判断
依据: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倒6:下图表示某地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c表示等高线,阴影部分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严重的一岸,根据图判断该地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解析:河流常发育于山谷中,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沿等高线凸出的方向海拔越来越高,据此可以判断三条等高线的高程是c>b>a,进而可以推断河流是自南向北流。由图可知,该河左岸受侵蚀严重,说明水流向左偏,故为南半球的河流。
七. 根据温度(气温、水温)判断
依据: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那么北半球温度的水平分布是由南向北降低,南半球温度的水平分布是由南向北升高。此外,还可以依据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来判断南北半球。
例7: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判断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所处的季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气温的水平分布由南向北升高,应为南半球。同纬度海洋上气温比陆地高,应为冬季。
八. 根据大洋环流的分布判断
依据: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北半球海区,季风洋流只存在于北印度洋。
例8:读下图判断,图中所示为______(南、北)半球海区的大洋环流。
解析:依据图示的纬度位置,该海区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海区。该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是北半球的海区。
九. 根据海水表层盐度判断
依据: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也就是说,北半球低纬度海洋表面盐度由南向北递增,中高纬度海洋表面盐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低纬度海洋表面盐度由南向北递减;中高纬度海洋表面盐度由南向北递增。
例9:下图表示某海区受洋流影响的海洋表面盐度等值线,其数值a<b<c<d。已知该海区位于低纬度,那么该海区必然在_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大洋的________(东或西)岸。
解析:由图可知,该海区表面盐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又知该海区位于低纬度,所以属南半球。因为等盐度线发生弯曲是洋流影响所致,由同纬度盐度高低比较可知,该洋流必定是暖流。根据南半球大洋洋流的分布规律,该海区必然在大洋的西岸。
十. 根据特殊的地理事象判断
依据:很多自然地理事象和人文地理事象只分布在北半球或南半球,这就可以成为判断南北半球的重要依据。
例10:2005年7月,我国的一个探险队到某群岛进行探险。队员发现这里冰天雪地,却生活着白熊、海豹等数十种动物。请判断:该群岛是位于北极地区,还是南极地区?
解析:该题判断的关键在于抓住“白熊”这种动物,因为白熊又叫北极熊,这是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因而该群岛必定在北极地区。
http://res.tongyi.com/resources/article/student/others/zt090712/xf/gz/dl/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