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节气是什么意思

地理节气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3-23 15:36:24

⑴ 节气是什么意思

中国二十四节气都是指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饥野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丹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二十四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简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烂握喊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皮搜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厂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有节气是什么意思 节气是坚持正义,有所不为的操守.在命运的颠沛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现代汉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下面是解释举例:
1.志气.
《史记・汲郑列传》:“z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e,好直谏.”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唐甄《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节气;节令.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陶潜《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元好问《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参见“ 二十四节气 ”.
(注:气节和节气其实是不一样的,节气指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处暑、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节气,与中气相对.)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是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揣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还不到最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

节气是什么意思?.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⑵ 节气是什么意思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闷模、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镇罩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⑶ 24节气蕴藏的地理知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
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
通过观察天体运行,
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
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
甚至是文化观念。

⑷ 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什么含义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裤含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培颤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配纯败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字数太多
详解
http://www.zshyqx.com/qxzl/jq.htm

⑸ 二十四节气的地理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地理知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⑹ 节气是指什么意思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陪扮、小满、芒种、夏芦旅灶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镇毕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⑺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各对应几月几号以及它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日期分别如下:

一、春天

(1)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十一。

(2)雨水就是每年降雨的开始,雨量渐增。日期是农历的正月十五。

(3)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日期。日期是农历的正月三十。

(4)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日期是农历的二月十五。

(5)清明指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日期是农历的三月初一。

(6)谷雨意为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日期是农历的三月十六。

二、夏天

(1)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日期是农历的四月初二。

(2)小满代表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日期是农历的四月十七。

(3)芒种的意思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初四。

(4)夏至代表夏天要开始热了。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十九。

(5)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日期是农历的六月初五。

(6)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日期是农历的六月二十一。

三、秋天

(1)立秋就是秋季的开始。日期是农历的七月初八。

(2)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日期是农历的七月二十三。

(3)白露就是天气转凉,露凝而白。日期是农历的八月初十。

(4)秋分代表昼夜平分。日期是农历的八月二十五。

(5)寒露意为露水以寒,将要结冰了。日期是农历的九月初十。

(6)霜降意思是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了。日期是农历的九月二十六。

四、冬天

(1)立冬就是冬季的开始。日期是农历的十月十二。

(2)小雪意味开始下雪。日期是农历的十月二十六。

(3)大雪意味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日期是农历的十一月十二。

(4)冬至就是寒冷的冬天要来临了。日期是农历的腊月初一。

(5)小寒代表气候开始寒冷。日期是农历的腊月十二。

(6)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日期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六。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阅读全文

与地理节气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