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小学地理的读书笔记是什么

小学地理的读书笔记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8 01:34:45

❶ 《自然地理学》读书笔记2000字

读书笔记记录方法

我自己比较喜欢用手写的方式,不太喜欢用电子笔记类的工具。我并不反对用这样的工具
只是我认为手写图解效率更高,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更好。
用拍照和扫描的方式记录书的内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样记忆不深刻,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
除非你在拍照和扫描的同时完成内容归类,便于后续检索。

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我才会考虑做读书笔记。

大部分书我不做读书笔记,因为没有什么必要,几句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核心提炼完。

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灵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录精华,对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加一句话点评。

2.针对书的内容、价值写书评。

3.写读书心得笔记。我这里说的读书心得笔记和书评有一点不同,类似我们小时候读书做举一反三的功课。
把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考框架拿出来反复练习,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
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

❷ 地理读书笔记

地理读书笔记(精选8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着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地理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读书笔记 篇1

这是一本20xx年买的中英双语版《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初买的原因一是因为觉得想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二是想通过这本书学英文。但是,正如我书橱中的大多数书一样,他始终未被我完整翻牌过。也许这里面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点太广博了,实在无法吸收,又可能是因为读书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实在打不起兴趣,又或者是因为当时的英语水平实在hold不住这本书。总之,结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一样,这本书一直被我放在橱里裱门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于是便想着拿基本厚点的书不辜负这段难得时间,于是便看到了这本书。

拿起来,读了几章,觉得对于一个地理小白来说,这是一本普及地理常识很好的书,也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需要好好记笔记,所以,想做个跟着房龙学地理的系列,内容包含书中提到的各种常识以及自己的手绘地图。

我想,经过这一轮,至少在地理这方面能成为入门级选手吧。

首先,作者简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着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着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所以,他的特点在杂和通俗上面,并不在学术和精准上面,受众是普罗大众而非专业人士。这个特点,在本书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查了下豆瓣书评,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读者发现了书中的技术性问题。

但是,毕竟作者是20世纪早期的美国作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认识多少囿于当时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将这本书定义为通俗的地理读本,跟着房龙去构建一个基本的地理架构,忽略一些细节的东西。顺便学习一点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着名城市、河流、山脉的英文,如果能做到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会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从第八章希腊开始。

从第八章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前面几章都在重复一些初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识,有些索然无味,所以,从第八章开始他会讲一个国家,这些东西对我比较有吸引力。如果有兴趣,也许会在通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去把前面几张读完求个心里完整吧。

最后,本书的翻译正如大多数人诟病的那样,完全属于直译。所以,直接通读中文版,基本会神游出去,最佳的阅读方法是读英文版,把中文版当做译文去寻找单词的意思,幸而,这样的版本比较适合我这种阅读方式。

地理读书笔记 篇2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国家?它们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我们不能一起去环游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中去了解那奇妙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非常好看,一个个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脉都融入在趣味盎然的旅游故事中,让我读来爱不释手。希利尔说:“欧洲就像一个矮小的婆婆,她有着大大的头,驼驼的背,伸出一条长长的腿,要把一只足球踢到海里去。”看得我捧腹大笑,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查看世界地图。真像书中继续描述的那样:“老婆婆的头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脉是她的衣领,法国在她的衣领下面,长长的脚是意大利。”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将这些地名和位置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并且让我想象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

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还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介绍了很多雄伟壮观的建筑。我一直以为美国的白宫就是白色的宫殿,但希利尔告诉我们:白宫原来是一栋灰色的建筑,1814年美国和英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白宫被烧了,后来为了掩盖烧焦的痕迹,就把它刷成白色的了。原来一个简单的名称包含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还有那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巨人堤也十分神奇,让我连连赞叹,我真想到爱尔兰去看一看那连绵起伏的“巨人之路”啊!

看完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认识了华盛顿纪念碑、比萨斜塔、罗马斗兽场等令人赞叹的建筑,让我知道了北极光、肯塔基州猛犸洞、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壮观的自然景观,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我还明白了地球在远古的时候是个大火球,后来冷却后逐渐缩小并出现了山脉、河流,有时出现地震,是因为地下移动的岩石发生了剧烈地碰撞而产生的。我暗暗下定决心,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去环游世界,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去体验旅途中那无尽的乐趣。

地理读书笔记 篇3

在这次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和上课过程中,我认真阅读和分析了《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的'教材内容,感触颇深:

1、《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对学生 和老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有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所以,在备课前认真拜读了这本教材。教材特色之处有两个:一、图片多文字少。这样的设计更加突出了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特色。这本教材如果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那学生一定需要阅读大量的图片,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要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文字材料,则不容易,需要学生课外寻找了。对于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说,这种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更容易偷懒。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多图是优势,教师上课的自由度和发挥更大,思路更开阔。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掌握知识点,而且不需要另外准备更多的图片,用图方面是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文字材料多,要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己准备更多的知识和文字材料,才能满足课程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岗学习的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上,各自的上课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每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备课,展示了不同的构思和教学方法。

2、课后的活动难度较大,但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课本74页活动第二题,题目是这样的“读图4-11,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学生读图读出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是没问题,因为可以通过等温线来判断,但说明原因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很多内容和学科都没有学习,而地理科的内容跨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点,所以,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这个活动题与初二物理学科的知识有关,但我们地理课上不可能详细解释,所以,学生说明原因是很难的,只能教师简单扼要地解释,最好结合冬季和夏季游泳的感觉来分析,学生听起来可能好理解一些。不过,这个问题在这里设计也有道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力比较强,这个题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通过这次对湘教版教材的阅读和分析,我觉得自己以后有必要多看其他版本的教材,了解不同教材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地理读书笔记 篇4

对于迈克·克朗所着的《文化地理学》这本书,我是近期才读的,时间有些仓促,对一些问题看的也不是那么深,但其中有些问题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下面笔者将加以评述,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1.地理景观与文化

地理景观既可以被看成是文化产物,也可以看成历经不同时期文化的再生。地理景观它首先作为一个相对的客观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下事物的各种变化,作为文中所说的“历史重写本”,以展示区域文化的演进过程;而新的文化现象或过程往往又是通过各种地理景观的变化而展现给了人们,例如在开放耕种制地理景观上留下痕迹的封建雇农制,它记录下那是人们用牛拉犁进行耕种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农耕文明。

2.文化之权力和排外性

在本书中提到,中世纪的上层社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独有的狩猎权等权力,制订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以约束别人的行为,禁止别人对自己领地的侵犯,充分维护自己的产权,这一上层社会的景观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排他性。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对于人的约束其实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在秦始皇时期,嬴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下令焚书坑儒。我们知道,儒家一直强调“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历代统治者希望以文化的形式操控人们的思想,进而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永远臣服于自己,以确保自己权力的永恒。

所以说文化与政治权力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经常听到“地缘政治”这个词,它是指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式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例如一些国家将自己首都迁至一个地区往往就会带有某些政治色彩,各个国家也会通过某些特定的象征物来树立一个民族的形象,以实现政治利益。

3.地方性的缺失

对于地区,人们并不单纯地给自己划一个地方范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区的意识来定义自己,因为每个地方代表的是一整套的文化。例如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拥有自己的聚居地,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语言、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都饱含浓厚的情意或者说是一种依恋吧。

而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楼林立,这种地区性遭到破坏,人的归属感逐渐减弱。当前,对效率和控制的追求所产生的压力、快餐食品、城郊的发展,他们以冷冰冰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现代景观的形成,可是人的情感被否定,道德遭忽视,个人的对其生活环境的责任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现代社会存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在同一幢公寓中,邻居与邻居之间互不认识,不打交道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十分冷漠,互不关心。拿书上的话来说就是““公寓景观”或非地方性景观提高了存在的表象作用,是人们感觉不到归属感,因此他们对环境漠不关心”,而地区的文化是团结人们的重要媒介,例如共同的语言、习俗、行为和思维习惯等总是能给人以归属感。

笔者认为,人性的冷漠与社会过于理性化的科学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科学要求人们总是从事物的外部去分析,去感受它,而并非从其内部感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无暇进行感性思考,激发不了人内心的情感,就不会有独特的地区感受,使人物质化和利益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常常带有某种目的性。而一个地区并不仅仅是等同于某些事实的集合体,它还包含另外一些东西,如地方特殊的精神,所以地方性的缺失着实让人痛心。

4.全球化中的文化

全球化的局面给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革新,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消费需求的增加,大众媒体的兴起,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开始从本土化走向全球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一些本土文化造成了冲击。如工艺产品的机械化批量生产使得一些工艺品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但笔者认为不论哪种影响占主导地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

地理读书笔记 篇5

我从教至今12年,地理科的书籍除了教材、地图册,还有一本填充图册,这次到顺德参加跟岗学习,发现这里的《地理图册》教材七年级上(湘教版)很特别,它是把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二合为一,让我感到很新鲜,于是,我认真地翻看了《地理图册》的设计和内容,有以下感受:

1、《地理图册》的封面和底页均用与教材相同的光面纸质设计。以往包括现在,《地理图册》的封面和底页都是纯纸质,这样学生翻看多了,容易破损,不便于携带和保存。《地理图册》(湘教版)的用材考虑得很周到,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翻书的机会,还考虑让学生保存完整的书,哪怕是水滴到封面也不怕。这种设计和处理美观、实用,真的很好!

2、《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二合为一,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有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是学生学习地理并且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工具,分为单独的两本,有些学生可能嫌麻烦,在做《地理填充图册》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不想去翻书,所以,部分内容可能就掌握不好了。但湘教版的《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二全为一,在做相关题目时,直接能找到对应的图片或地图,就解除了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和方便,一边做练习,一边找图和读图,读图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提高。

(2)方便携带。在学生书包里,书籍越少越好。上了初中后,学生的科目一下子多了起来,各科的资料和练习都很多。如果我们这一科就有三四本书,学生的负担来加重,而且有可能出现遗留书籍或忘记带书的情况。湘教版一本教材和一本地理图册(内含填充作业),这样的安排很好,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翻书也容易。的确不错!

地理读书笔记 篇6

“从有效性视角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有效的提问应该引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水循环教学中,就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提问,没有思考的价值。如果变换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一番景象(1)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正确吗?(2)长江水参与的水循环是那一种?三峡大坝改变了水循环的那些环节?

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想问,指导学生会问。注意倾听,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资源。

2、触摸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风景和观赏风景的心情。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的话,终点是三维目标。教师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且善于发现意外风景的导游。让你的团队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满激情和快乐、体验和收获的行程,并顺利抵达三维的目的地。

如等高线地形图学习时的寻宝游戏,我军攻击线路选择。

4、合作探究的问题具有适度的思维含量,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设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讨论问题事半功倍。如就世界的人种,仅就人种类型、分布、差异等现成知识,没有探究的必要。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种族杰出代表背景材料,讨论种族优劣问题;提供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背景资料,探讨人种与地理环境。

5、寻找失落的情感

对学生满怀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帮助成功。

不仅教知识,更重视传播人生理念。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漫画,幽默辛辣、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因素,让学生去领会,感悟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学习环境保护后可以就某一方面环境问题创作漫画)

合理评价与善待学生的错误。

地理读书笔记 篇7

南亚

自然地理特征

经纬度:0-35°N60°E-95°E(23°26N,80°E主体)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三条大河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

3、三种主要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风;旱季:10-2月,盛行东南风;热季:3-5月,盛行东南风

特点:

1、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2、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严重

3、1月温度比同纬度高

4、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热带沙漠气候:

西北部(热带沙漠);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

一、农业概况

印度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耕地比重达50%以上,是世界第三大粮食生产国。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奶国。印度是主要的产棉国、产麻国。

农业生产条件的利弊:有利条件:

自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社会:耕地面积,世界第二;人口稠密,精耕细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因素:

水旱灾害频繁,庞大的人口压力

二、工业状况

铁矿石、煤、锰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主要工业部门包括纺织、钢铁、采矿、机械等;近年来,电子工业、核能、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分布及区位优势

优势

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2、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3、注重培养科技人员

4、讲英语的科技人员仅少于美国

劣势

1、旱涝灾害严重

2、庞大的人口压力

3、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4、种姓制度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

5、民族冲突造成社会不稳定

地理读书笔记 篇8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内容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对比和区域对比,运用案例和图表,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素材取自地理、景观、规划、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专业选作教科书或参考读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领域和海内外人士选作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读物……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读后感,本书是经他人推荐购买,为第三版。改版之后对许多处尤其是建筑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此书举例翔实、旁征博引。与一般关于文化地理的教学书籍不同,其切入点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对初次接触文化地理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读物。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学者,此书则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显不足。虽然此书标榜为教学用书,但个人觉得此书总体而言,是一部的入门级读物,如何作为社会科学的一般读物可能更有市场……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的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凝练、概括、点到为止的读本,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并通过各个载体,语言、文字、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等,从形象和抽象两方面来反映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我们如今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不违背,相反具有辅助和推动的作用。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坚实了,才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通过此书,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往的选择,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据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与此书作了比较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如服饰、建筑、园林、戏曲、国画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古建筑与园林,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许多本源的东西,甚至觉着自己要往建筑这方面发展了;又有一段时间特钟情于各地方戏曲,京剧脸谱,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秦腔、梆子、越剧、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学习;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方块字的起源和传承又有了兴趣。总之,这些阶段性的学习与兴趣没,让我一次次领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同时也看到它的部分局限性,通过哲学读本的解析,能够正确地对待。但是更应该明确的是,对于自由的文化应该有敬畏之心,它是无数先贤和百姓的共同结晶,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怎能忘却怎能鄙薄。综合的了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必能对我们的灵魂、躯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❸ 《趣味地理》读书笔记

《趣味地理》读后感
“你知道瀑布是怎么形成的吗?”“你知道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吗?”“你知道大自然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那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吗?”欲知答案,就请翻开《趣味地理》细细阅读吧!
《趣味地理》是大陆作家王肇和编写的,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这本书里面包含了“气象气候”,“生物与环境”,“产业布局”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四大板块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
看了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地理环境,还知道了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在看了《自然资源与环境》中的“比重小、用处大的金属”这一篇文章之后。我明白了:铝能令人衰老,中国含有丰富的钠与锂,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看完《趣味地理》后我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地理知识,但也为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深感担忧。
就在我国首都北京的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那里排列着近300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名单,每一块墓碑都代表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上面记载着灭绝的年代和灭绝的地方。据世界《红皮书》统计,仅20世纪就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这个消息如同一道炸雷,轰进了我的心中,这些动物几乎都因人类而死,或许有一天,人类也会就这样消失……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未来的自己。

❹ 地理·角‖《地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地图·读书笔记

前面提到,地图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有了地图,地理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而地图上我们常见的经纬度网格系统,是地理学家们为了定位而假想的网格系统。

那么,问题来了。

假想一下,现在给你一个梨,梨表面有一个人像,我想把梨上的人像摄影到平面图上,在没有电子技术的情况下,该如何操作呢?

很期待读到文章的你,思考一下。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地图,基本上都是平面图,可地球是球形的,该如何把地球表面的事物投影到平面图上呢?

也就是要把三维的地球面貌绘制到二维平面上,该怎么办?

利用地图投影。

所谓地图投影是将地球曲面描绘到平面地图上的方法,包括等积投影、正行投影、等距投影、方位投影等。

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平面图,大部分都不是单一用一种投影方式描绘出来的,而是综合几种投影方式,选择折中的方式。

因此,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地图,只有地球仪能够精确的表现地球面貌。

其他大部分平面图,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真是地球表面下面的面积、形状,距离和方向。

在认识和思考地球面貌绘制到平面图上的多种方法之后,想想还是有些惭愧。

除了绘制方法复杂多样外,地图上的比例尺,每一个符号符号,都是经过深入研究,反复推敲而选用的最适合某个区域要反应的地理事物而确定的。

所以你所看到的每一幅地图,背后都有很多复杂的知识系统。

学了这么多年地理,看过、使用过那么多的地图,怀疑地图所传达信息的事情是少有发生的。

阅读全文

与小学地理的读书笔记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