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地理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课文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作为问题研究的内容,本节课作为本章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具有概括性、综合性等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理想材料。
知识目标:以焦作市为例,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学会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相关地理信息应用的能力。
德育目标: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积极改造自己的地理观、世界观,用辨证发展的眼光正视事物的当前状态。
教学重点:以焦作市为例,综合分析其地理环境要素,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教材案例,分析其他不同类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并利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说教法
讲述法、对照法
多媒体电脑
三、说学法
本节课作为问题研究的内容,是整章知识的升华,将零碎的知识点和地理思想融汇在一个例子中。对于学生来说主要考查其对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要素的积累程度。首先,综合分析一地的地理概况需要学生对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在相关资料中提取必要的素材。除此以外还要学会读图,在地图中把握基本的地理概况。然后,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具备的潜在优势,在考量综合地理区位的情况下做出评估,对其经济转型给出合理化建议。学习本节内容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辨证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的当前状态。
四、说过程
作为问题研究课程,本节课首先具有一定高度,需要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掌握较为良好。在导入之前有必要对前三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主要针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集聚、分散的好处”、“传统工业区的改造治理以及新工业区的特征及发展条件”等三个问题提出疑问,帮助学生理清本章重点、难点及教学思路。具体的导入过程相对简单,只需介绍一下我国的工矿城市发展现状即可,期间如有必要可以简单复习一下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煤城焦作的经济转型,因而首先需要对焦作给予必要的介绍。教材中的材料1主要介绍了焦作市的产业状况,材料2主要介绍了焦作市的产业优势。通过两段材料的阅读,引导学生采集重要的地理要素,比如焦作的能源基地地位,拥有煤、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藏,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优良丰富,农业基础条件良好等等。这样做化繁为简,有利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日后学生处理相关地理资料的重要方法,当然这种筛选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加以配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搜集其他必要的资料,以期增加视野宽度和调节课堂气氛。另外,通过地图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仍旧是地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比如焦作市的绝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交通状况等等都是可以通过对相关地图的判读加以获取的。
分析过焦作市的地理概况和产业优势后,就需要针对由于资源枯竭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既然是谈经济转型,就应该将话题的范围明确在这一领域内。通过材料3的相关内容,我们了解到焦作市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等三个整改方针上下功夫。因而引导学生针对优势与不足提出建议,以三个整改方针为基准,衡量建议的可行性是锻炼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此我将教会学生的是解决问题方法而非案例的内容,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接下来针对学生的建议和教材资料分析所罗列的10点整改思路,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看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讨论,进而确定经济转型建议的具体方案。最后注意将建议与产业优势相对照,看建议是否都是围绕着产业优势而提出的,这样做会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建议和优势的对应关系,将不难找出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最后我将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再选取一相似案例,给出必要资料,引导学生解答,以期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一、教材分析:
《2.4全球性大气环流》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第二单元第四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整个说课共分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线。前几节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
确立三圈环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
确立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
(四)教材处理: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探究的全过程,先提醒学生紧紧抓住以前学过的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将前后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增加了一个内容——即单圈环流的形成;另外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分解为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四部分。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确立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确立依据:有位着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地理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
2.方法和手段:
①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三圈环流的形成;
②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
3.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引课,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一、三圈环流
1.成因
2.单圈环流的形成
3.三圈环流的形成
4.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或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
2.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或黑板上绘制的板图或多媒体动画)以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
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是一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由于在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不同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成因有什么差异?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影响范围有多大?
(探究活动)题目: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着名的鱼米之乡?而与之纬度相近的撒哈拉地区却是沙漠广布?
分析:本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内使用(最好放在已经讲授了全球大气环流还没有讲季风环流时进行。这样可以引入季风环流的教学。本探究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实际上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海陆分布和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板书)四、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成因
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成因
2.单圈环流的形成
3 三圈环流的形成
4.三圈环流的作用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
2.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
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
四、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成因
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设,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而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发现者,从而使创新的思想在他们身上得以闪光。
一、说教材
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问题研究,该节课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能够对于前面知识的运用,能够结合所学分析住房应考虑的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负效应,对于城市化我们应该如何冷静的分析面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知识目标:购房影响因素;
理解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含义及特点,能够分析材料现象。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身因素,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地选择住房
情感目标:树立对于城市化应有的情感态度,结合自身不要随意的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
如何综合各方面因素合理地选择住房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理解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理解
二、说教法
小组探讨、调查研究、对比归纳
课本资料、多媒体
三、说学法
1、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相关调查,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
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分析了住房选择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同学们的成果,总结出购房的原则性问题,合理地指导我们购房。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因为事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调查过了,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都期待展现成果,故直接表现同学们的内心节约时间。
2. 活动设计
课前活动:分成四组,对南京三个住房地段进行调查,新街口夫子庙、板仓、仙林,对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该地段的房价要求,居民的要求,居民为何要在该地段购买住房,基础设施设置等等其它与居民购房有关的因素。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小组探究形式对所学问题进行相关调查,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知识来源于社会还能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交际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问题设计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在调查过程中是否发现一个问题,郊区的房子,特别是别墅,都是些高档居所,许多有钱人的居住场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居民都往城里挤,为什么还会有许多有钱人往郊区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逆城市化。
◆设计意图:承转过渡知识,从购房选择因素的学习过渡到郊区化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以启迪。
五、说板书设计
无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本节课标解读:
1.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内容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难点:
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二.说教法:
设问教学、案例探究和对比归纳
多媒体电脑,教学地图
2课时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进而认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通过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形成的区位因素,学习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区位因素,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巩固对两种农业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用已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来引出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析。
2.新课讲授: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设问,引出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初步认识,然后通过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认识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接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水稻种植业的特点,通过读我国水稻种植景观,认识我国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阅读49页阅读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了解我国的水稻种植业现状。
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自学为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经营方式、生产特点以及形成的区位因素;然后通过案例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和“我国南方水稻种植”,比较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巩固对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认识。
3.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适当作业,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季风区
2.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人口、人均耕地、习惯
3.特点:
1. 小农经营;
2.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4.水利工程量大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区位条件:地广人稀、市场、交通、自然条件、机械化水平、农业科学技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 “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根据课标要求,讲本节课细化为以下几个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说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说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不易理解。 四、说教法
1.创设情景 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说学法
1、学会用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学会合作: 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1】: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佳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它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们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而且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
【板书】: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水圈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图片】:
多媒体展示课本上图2—3—2“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总结: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26%,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Ⅱ 地理教科书是毋庸置疑的吗
当然不是了!
教科书是起科普作用的,高中之前当做兴趣培养,或者完成扫盲,那就是目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很深的道理学问,你根本知识准备不足,那你觉得一本那么薄的,而且还被贴心地大量留白的,美其名曰让你方便笔记的小册子能讲得完吗?!
Ⅲ 现在高三了,地理是严重拖了我文综的后腿。 我发现文综的三科即使背书了也很难去回答大题。
1. 晨昏线判定极其特点口诀.
晨昏线圈过地心,昼夜跨度断晨昏。(断晨线还是昏线)
地球自转西向东,晨昏反转要记清。(判断晨昏线运动方向)
冬夏两至极圈切,与经重合春秋分。(断节气)
赤道交点很重要,6点18指示清。(断时辰)穗携宽
经线平分昼夜球,晨昏转折纬最高,正午子夜在此经。(晨昏线、经纬线与时辰关系)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同侧相减异侧加,准确计算经度差。
相差一度四分钟,东早西晚算时空。
若遇值大或为负,加减24推天数。
3. 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星绕外边。 冥王降级只因小,未将轨道障碍扫。
4.记特殊经纬线:
北回归线穿过地区:沙漠尼罗阿拉伯,印度河口恒三角。 孟湾北侧广台湾,古岛墨中回归穿。
北纬三十度线穿过地区:开罗运河波斯湾,伊朗高原长青川,杭州加洲夏威夷,墨湾北侧佛罗里。
北纬45度穿过地区:阿尔卑斯黑里咸,北疆蒙古千岛寒。西部海岸中平原,五湖渥太加美连。
赤道穿过地区:几内刚果维多湖,东非高原马代夫。印尼基多哥伦比,亚马河注赤道里。
南回归线穿过地区:南非马达澳洲沙,拉普平原河两巴,巴西首城圣保罗,南回归线脚下过。
北纬六十度穿过:北海波罗东欧平,西伯利亚连白令。阿拉斯加落基山,拉布拉多哈得湾。
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地理解读:
巴山地区受地形影响,夜间盆地气温比较高,形成低压而两侧的山脉尤其是青藏高原东侧的山脉气温低,形成高压,导致晚上形成山风,当冷的山风吹到盆地将使原来的暖气团台升,上升过程中降温,冷凝成雨.故多夜雨.
“西窗”: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地区,在以前流行四合院式的建筑分东南西北四厢,北厢向光性最好,而且多住老人长者,而东厢多住儿子,西厢住女儿,而儿子结婚后,其妻子也自然住在了东厢,而东厢房的窗户自然就朝向了西边。故而说共剪西窗烛。
6. 我国东部雨带时空特点:
4.5登陆在东南,5.6移至江淮岸, 7月8月去“三北”(华北、东北和西北), 9月南撤10月退,北上缓慢南撤快。
7.东部季风分界:
大兴阴山贺兰山,巴颜岗底季风圈。
8.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穿过的主要城市:
京广线-京哈线:京石郑汉长株广,郑交陇海株交湘,北通辽吉黑龙江(哈尔滨)。
京九线隐乱:北京霸任(人)交陇商,荷(喝)麻九南(男)赣圳香。
京沪线:京津济徐蚌,南京镇苏上。
陇海线:连云徐郑洛阳西,要达兰新过宝鸡。
浙赣湘黔线:沪杭金鹰株怀贵,贵昆中陷六盘水。
15. 中国的陆上邻国与海上邻国:
陆邻俄蒙和朝鲜,珠峰处在中尼边.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度越南不老缅.海上邻国又六员,印尼马文菲日韩。
16.昼夜长短的时空规律:
夏半年里白昼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里白昼短,纬度越高昼越短。
17. 秦淮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湿半,800mm降水线.温带亚热被分开,恰是冬季0°温线 。
18.微地貌判断:
远望俯瞰赏高山,地貌造型定点看.
山水交映乘船赏,仰望瀑布赛神仙.
峡谷溶洞一线天,身临其境好近观.
江河湖海借楼阁,登高远望好河川.
19.日期变更线:
向东跨过180, 日期倒退称人文.向东跨过0时经,日期必定往前增。
20.四川盆地地形:
川西横断在西边,东北大巴连巫山,南有云贵崎岖险,四条大河汇入川.(雅砻江起源于青藏高原,嘉陵江起源大巴山于重庆汇入长江,乌江起源云贵高原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岷江起源川西岷山流经成都在宜宾汇入长江)
21.我国主要铁矿地:
内蒙白云冀迁安,辽宁本溪和鞍山,海南石碌皖马鞍,湖北大冶攀枝川.
22. 我国有色金属产地:
水口铅锌金昌镍,白云鄂博稀土铁.
广西平果盛产铝,大余钨矿赣南侧.
铜仁无铜偏产汞,锡矿无锡锑味浓,
招远金德兴铜,个旧锡矿天下雄.
23.太阳能安装倾角:
安装倾角阿尔发,恰好等于纬度差.
24.等值线问题:
等大内大,等小内小(等值线通常情况满足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等的特点,但特殊的封闭区域要注意的是,如果封闭线上的值等于小的,封闭区域内的值会更小。反之更大。);高低高,低高低猜亮(高值弯向低值该处值高,低值弯向高值该处值低。)
25.地球上最近走法:
北北南南(北半球向更北走,即近北极走;南半球向更南走,即近南极走。即要沿地球大圆走为最近走法,南北方向可能转折)。
26.根据地形特点寻找地下水:
掌心地,最有利;两山夹沟,沟谷水流;两沟相交,泉水滔滔;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两山夹一嘴,下面有泉水;大山低嘴下,挖井水量大;山扭头,有水流;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大山突一嘴,打井多有水;湾对湾,水不干;两山相接头,下面泉水流;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大河沿岸古河道,沙砾岩下有潜水。
27.根据地质构造寻找地下水:
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断层一线天,有水在里面;岩层像个坡,地下水很多;河流两旁河漫滩,阶地普遍有水源;山口以远冲积扇;地下普遍有水源;滑坡半个圆,有水在里面;石灰岩溶洞听声响,水口地下有水源。
☆常用的地理口诀在解题中的应用
1.在地球侧视图中晨昏线的判读: “左夜晨,右夜昏”
即在地球侧视图中,晨昏线的左侧为夜半球,则该线为晨线;晨昏线的右侧为夜半球,则该线为昏线。
2.在地球公转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左斜左冬,右斜右冬” 侧为冬至日。只要判读出冬至日,就可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出春分、夏至、秋分三个节气。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时刻要更早一些。计算的方法分两步:(1)根据经度每隔 15°时间相差1 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 分钟,求出两地的时间差;(2)未知时间=已知时间±时差。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西面,则相减。
4.气压高低的比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5.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 8 字,上逆下顺”
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6.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 p 冬 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表示季风的风向,用弧线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7.等高线图的判读:“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凸高则低”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低处凸向数值高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低,为山谷:“凸低则高”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高处凸向数值停薪留职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高,为山脊。
8.在等温线图中气温高低的判读: “高低低高”
即与同纬度相比,等温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高。运用“高低低高”的口诀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山脊、山谷时同样也可实用。即: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向高处(数值大)的方向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数值向低处(数值小)的方向凸出的为山脊。
9.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数值的判读: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即闭合等值线数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大值,则其内侧数值大于大值;若数值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小值,则其内侧数值应小于小值。
10.洋流对等温线影响的判读:“寒低暖高”(低、高指纬度而言)
即寒流使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使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Ⅳ 高中地理怎么这么难学完全听不懂地理老师在说什么图我又不会看。生物就挺好学的
担任高中地理教学已经有十五年了,十五年来重复地认识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高中地理怎么就这么难?
其实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并不是很难的,学生总体认为难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初中没有学好地理,初中的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脱节了。初中的地理学习方法使高中的地理学习也进入了死胡同。
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在初中一、二年级,初中三年级是不开设地理课程的。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客观现象。这种课程设置虽然可能多少减轻了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却大大加重了高中地理课学习的难度。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好多地方初中升高中是不考试地理课程的。因此有好多地方甚至连地理课程也不开设了,即使开设地理课程,教授地理的老师多半是非专业地理老师。他们不讲究学习方法,一味地让学生背书。使得不少学生不喜欢地理,这些学生到了高中同样重复着初中的习惯。高中地理自然就觉得难学了。有不少学生在初中的时候连经纬网知识都没有掌握,更有不少学生连方向都不会辨认,这样的学生自然没有空间想象能力,高中地理的学习也就自然觉得十分困难了。
假期辅导一个高三文科毕业生,竟然连上了三年的学校的大门朝向都不知道。更严重的是竟然连小麦和玉米是什么也不知道。真为这所学校的地理老师悲哀,如果连学生辨认方向都没有教会,那还能给学生教会什么地理呀?当然这里边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老师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把地理看做是一门高考考试科目,只当作一门对生活有用的科目来对待,也许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高了,地理自然也就学好了。我多年来不断实践着这个观点,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普遍都喜欢地理课。
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关键还要靠高中地理老师的科学教学方法,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改造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已经两年了。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几学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普遍感到地理难学。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做为地理教师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1. 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新教材地理的学科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 存在不良学习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的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 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如地形和地势,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类型、天气和气候、岩溶和熔岩、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地域结构等。
(3) 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平时未必会答错,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4) 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3. 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认为“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4.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而同学们大多初中地理基础薄弱,甚至一些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
5.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
“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总体上看,在教学中普遍得到了重视,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及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有的教师未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又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比如,必修一新课标第一条中“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属于地球概论和天文知识,“谈天说地”是必要的,但是“谈天”不是目的,“谈天”只是为了“说地”。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受旧教材的影响,挖掘得过深,拓展得过宽,使学生在起始阶段就感觉困难。
二、新课程理论下的教学对策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教学要有新思路。
(1) 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
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弘扬,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2) 推广学法指导。
“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的关键目标,也是新课程目标中的“亮点”。高中阶段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研究及实践,能够运用一些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学生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3)增强实践活动。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问题”。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那么,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必将大大消除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有利于克服学习的困难。只有当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最终升华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使学生的终身发展受益。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
3. 努力挖掘本学科在学校中的作用,使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地理学科在学校(特别在重点中学)中常常被认为是副课,出现学校不重视、学生不主动的不良局面。地理教师教得很辛苦,却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或肯定,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力量在于我们地理教师本身。我们地理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外,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也至关重要。有效的途径依然是要把握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地理品牌,营造浓厚的学习地理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有带领学生进行地理野外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要加强与新课程改革关系密切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魅力。
地理学科应该是一门能够吸引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学习地理的困难固然有来自各方的因素,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丰富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难是可以消除的。
Ⅳ 小学生地理书籍推荐
小学生地理书记推荐。
《地理学 科学地位与社会功能》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美)
《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美)
《重新发现地理学》(中文版)
《所有可能的世界 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美)
————————————————————————分界线
这些书籍都是老师推荐我们看的,希望给你带来有用之处外国名着名作有以下5本:
以上几本书里有一些世界地理的知识,有世界各国的国家名、城市名、地形地貌、海洋环境等地理知识。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到更加丰富、全面的地理知识,就要让孩子阅读一些专业的地理书籍了,下面7本是我之前给孩子们推荐过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纯地理书籍,读完下面的书籍,孩子们地理知识大涨,能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地理知识讲得头头是道,一个个都化身地理小博士。好了,不多说,先推荐,上图:
1.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的《手绘中国地理地图》
2.中信出版社的《中国国家地理少儿网络:地球》
3.江西高校出版社的《手绘儿童地理大网络》
4.北京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地理网络》
5.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去旅行》
6.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的《儿童地理网络全书》
7.新世界出版社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
专业地理书籍中的部分地理知识对于小学的孩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些难度,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地理基础和程度确定先为孩子读哪一本。
在孩子的地理兴趣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在孩子还不能独立阅读这些书籍之前,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做亲子阅读,首先确保家中要有一些学习地理知识必备的工具,比如:大幅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地形地貌地图、大地球仪,阅读书籍时,结合着地图和地球仪,以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
Ⅵ 看历史书和地理书对人类的作用
呵呵~`大话偶就不讲了~`偶不是学校老师~
但是你想呀~如果一个成年人连基本的史实都不知道~连基本的地理常识都不懂,那岂不是太丢人了呢~?
历史和地理都是作为对人们的人文常识的熏陶。不过我觉得日本的孩子就蛮课可怜的~他们的历史书。。。都是些什么呀~篡改事实后的历史书...所以他们也就永远不会了解真正是史实了。
Ⅶ 地理怎么学好,高三最后一学期了
你好!
首先,不要有畏惧心理;其次,应该多看地球仪和地图;再次,多做题,再把同类型的题归纳一下,形成体系,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要有做笔记的习惯,题记结合;最后,再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历年高考真题,做到学以致用。
下面我总结一下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能为楼主找到一个提高成绩的捷径:
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三、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Ⅷ 地理真的是太恶心了!比数学都难!
我觉得你应该做好如下几点(虽然可能是老生常谈):
首先,你要做好预习工作,在老师上课之前把明天要学的内容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听讲更有效率,更能听懂,更有针对性。
其次,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多动脑筋,多提问,尽量把问题当堂弄懂。
再次,要多做练习,除了老师布置的练习,还自己可以找些习题做做或买几本相关的书看看。如遇不懂,可以翻书找依据,或问同学老师。
另外,在学习和复习时,要善于把文字和地图结合起来,重视地图上的文字和把文字转化为地图。
最后,要及时的反复的复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胸有成竹,才不会临时抱拂脚,越抱越急。
Ⅸ 高一新生马上开学了,孩子初中的地理学的不好,高中老师推荐了教材帮,只买这一本就可以了吗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高中地理辅导书大全
1、《高考实用地图册》《北斗地图》都差不多,学高中地理一本就够了;
2、《地理填充图册》———区域地理相关训练,不过高中地理现在对于这方面的能力要求弱化了;
3、文综:《试题调研》的各类小册子都是非常不错的。特别对于文科来说;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图是高中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大量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高中地理课本是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用好地理课本呢?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其次还要注意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学习地理应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最后还要学会梳理知识。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程标准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Ⅹ 地理成绩不好的原因分析
地理成绩不好的原因分析
一是高一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尽管地理课本开篇《致同学们》很有新意地介绍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编写体例,学习方法等内容,但要真正领会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的精神实质还有一个过程,许多学生心目中的地理还是停留在讲述地名、物产加数字的认知水平上,认为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很多学生学习地理重记忆,轻理解;忽视理性思考和推理,对地理学科形成了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感受。
二是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学科内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等。从一些省编初中教材看,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教材已大大简化了原人教版初中地理内容,再加上现实的中考制度对《地理》(或《社会》、《科学》)学科大大淡化,一些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上高中后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同时,高一地理与有关的一些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要在高二才能学到,这种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三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思想,由于现实的高考科目设置导向,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学地理浪费时间,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从教方面分析,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抑制情绪,这是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困难的主要症结。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很多教师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对老教材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现在仍然普遍采用以感知、理解教材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严重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感到老师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