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城的地理位置,
中国北方在中国北方,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长城(TheGreat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茄族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稿做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颤敬弊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长城地理概念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以北京地区为核心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从西周初期分封到北京地区的燕国开始说起。商朝灭亡后,西周的宗室召公_的儿子克被分封到当时遥远寒冷的北京小平原,建立了燕国,作为周朝北方的屏藩,抵御东北方向商朝同姓国孤竹国和山戎部落的进攻。
不过,因为地处偏远,直到春秋时代,有关燕国的历史记载并不多。这一时期的燕国为了防御,是否曾在燕山修筑过烽燧或是边墙,现在还不清楚。
到战国初期,燕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强的国家,位列七雄之一。燕昭王时,燕国达到了鼎盛时代,这一时期,燕国征发百姓修筑了燕北长城。
燕北长城西起造阳,一种说法就是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北部,向东经过今河北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一带,延伸到了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再向东一直跨过鸭绿江,到达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清川江畔。这道长城远在燕山山脉的外围。
2. 长城的人文地理意义
长城的人文地理意义
长城以北泛指我国北方,即通常所说的塞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及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少数民族集居地区之一.主要有汉、满、回、蒙古、裕固、哈萨克等民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地和畜牧业基地.
长城以南就很难定义.可以指河北.甘肃,宁夏南部等地! 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中原地区!因为历史上还把长城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的分界线.
中国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依据全国各地在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和人文地理(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旦孝不同特点,可将全国分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区域.
北方地区是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大兴安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西到祁连山东端的乌鞘岭,东临渤海和黄海,北面与俄罗斯、东面与朝鲜为邻.主要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黄河中下游的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的全部和河南、宁夏、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地区.面积占全国1/5,人口却占了近40%.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二个大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主要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东面濒临海洋.华北平原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备缓用形成的冲积平原.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之间的地区.这里的黄土是地质历史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堆积而成的.那时,强劲的偏北风吹扬起沙尘南下.随着风力减弱、沙土沉积、形成了平坦高耸的黄土源.后来随着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疏松的黄土容易遭受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仿迟模了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黄土沟谷、黄土梁、峁).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被称为是“黄土地”.
3. 长城运用地理知识解释
战国秦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反映键败了秦国军事家深谋远虑的军事思想,折塌消射出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区别和联系,对民族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战国秦长城也是一条团亮知自然地理环境分界线,农业和牧业在这一地带交错发展,互相促进,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长城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长城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北方,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雹帆肃省的嘉峪关。万里长城有长喊段、坚固、历史悠久、施工精湛、工程量大等特点。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源渗雹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着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5. 有关长城的资料(地理)
长城( 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着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公里。经过壕堑359.7公里,自然天险2232.5公里。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2009年测定的明长城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