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我国南北 东西跨度都比较大,气候差异很大,水文条件也不一样,这样各地就形成了独特的风光,比如东北的黑土地 沼泽地,内蒙的草原 西北的荒漠,云南贵州等地的自然山水美景 及喀斯特地貌 石林能,形成了各地的独特代名词 西北荒凉空旷 ,东部婉约温柔, 西南的秀丽与多彩,这些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人文地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不同的生存条件和独特的衣食住行文化。西北地区人口少 交通不便,就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没有太多的汉化色彩。草原的开阔赋予草原人的豁达热情,民族服饰和饮食的独特。西南地区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很多地方几乎与世隔绝,这也是这里的少数民族保持了比较多的自己的特色的一个很大原因,比如贵州的苗族 云南的傣族等。另外很多少数民族都是依靠当地的自然环境生存发展的 ,形成了很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节日,还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信仰。现在很多人想去更多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比如挑花刺绣之类的都回去贵州和云南。还有东南地区天气潮湿多雨 ,多季雨,他们的住房和饮食都与这有关。
2. 自然旅游景观由什么地理因素组成的啊
世界上美景无数,壮丽的高山,委婉的丘陵,无际的大海,广阔的草原,深邃的大峡谷,美妙而又迷人的湿地,神秘的大沙漠,传说中怪异的鬼城,令人叹为观止的溶洞,鬼斧神工的石林,海拔数千米高山顶上的天池……真是世界真奇妙,无不令人称奇。
人们不仅要问,那么美妙的景色是如何形成的?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地球的表面受了两种力,一是外力,二是内力。
何为外力?就是风霜雨雪,河水冲刷,地下水的作用,动植物的生化作用等地球外部力量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
何为内力?通俗来说,内力就是地球内部的作用力(可以表现为火山,地震等激烈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稳定的上升下降,大陆的漂移等等)使地表产生断裂、形成山脉裂谷等等。
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地球的外力与内力的联合作用对地球表面进行改造的,再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地层岩石特点,形成不同的地貌,不同的风景。
高山:大多数都是由两个地块相互挤压,硬是在其间挤出来个高高的山来,如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就是由印度大陆(地质学上称印度板块,下同)与欧亚大陆大约在七千万年前,相互碰撞挤压,硬是挤出个高高的青藏高原,一直延续至今,这个过程还在缓慢地进行,青藏高原也在不断地升高。它是一座最年青的山脉,比起我们的泰山来,它还是个年青的娃娃。泰山的形成要比喜马拉雅山早四千万年。
大峡谷,有山必有谷,那也是因为地壳的持续的断裂与水流长期的冲刷的联合作用而形成的深谷,如我国的西南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那就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文化独特,民风纯朴.森林茂密,在几十公里的水平距离上、垂直五千米的范围内,浓缩了从热带到北极的全部自然景观。河南省焦作市境内的云台山,也是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的峡谷地质地貌的美景,与位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的大峡谷极为相似。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有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等十大景点。
溶洞及石林:云贵高原风景如画,其溶洞更为迷人,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叹为观之,要知道这些地区在几亿年前,都是茫茫大海一片,形成了巨厚的碳酸盐岩(石灰岩),经历了多少次地壳运动,上升为陆地,形成了高山深沟,石灰岩易溶于水,地下水渐渐溶蚀淘空了山体,形成了空洞,洞内由于具有侵蚀性的流水(饱含碳酸盐岩的水)沿石灰岩洞内常有各类滴水石沉积物,石笋、石花、石莲、如柱,如山,如兽,如仙女下凡,如亭台楼阁,形状千变万化,引起人们的美感,而成为风景。再加上人工的改造布置及绚丽的灯光,塑造形象,调节色彩,美不胜收,观后令人啧啧称叹并具有重大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溶洞在中国的《易经》、《山海经》中均有记载,并从唐代始,就开始研究及旅游溶洞。
石林的形成原因与溶洞相似,只不过这种作用是在地上,而不是在地下。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世界着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地形险峻、风光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称着称于世,全长约200公里 ,它的形成与长江直接有关。滚滚长江奔流到重庆与湖北相邻处,遇到绵亘的巫山山脉,由于地层的上升和水流的切割的联合作用,千年万载,这才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巫峡山奇水秀,当为三峡美景之首。
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是众山中的一大奇观。共有石峰三千余座,峰林造型奇特,变化万千。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由于石英砂岩性硬而脆,在地壳运动中易形成了许多垂直裂缝,这就为地下水的侵蚀切割提供了条件,再加上倾斜、重力、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
张家界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形成时间不长,大致也是在七千万年左右。
3.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类型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由地质营力引起的,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它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淀作用和成岩作用。
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中主要是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旋转能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的作用,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二、地貌的形成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状,也称地形。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干旱风沙区地貌、冰川冰缘地貌、湖成地貌、熔岩地貌等;按其基本形态可分为平原、太低、丘陵和山地。按其规模可分为星体地貌、巨地貌、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微地貌。
一般认为,地貌是在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和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一)地质地貌影响旅游环境。
地质地貌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影响到自然环境,进而提供了不同的旅游环境。
(二)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景观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除部分气象气候景观外,自然景观总是孕育、诞生于特定的地质地貌环境中,并和富有一定特色的地质地貌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地质地貌对一个自然风景区的构成起着骨架作用。另一方面,地质地貌作用及形态,又是许多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必要条件。
(三)地质地貌可以单独够景,直接形成旅游资源
(四)在某些景区通过地质地貌的配景可以增加美感
(五)地质地貌条件对风景区意境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一定的旅游资源实体特征为旅游者所感受,使旅游者能获得一定的寓意和情趣,这就是意境。不同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征,能反映出不同景区的意境。这些意境的形成,主题旅游资源的特征固然很重要,但也需要一定的背景做为基础。而地质地貌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提供这样的作用。
地貌之所以能起到增加意境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立体形象感染力。地貌形态不同,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明晰的感受。
四、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1、雄伟美。可以使人产生仰慕、自豪之情,增加人们的豪情壮志,鼓励人们奋勇前进
2、奇特美。可以给人以特殊的愉快、高兴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3、险峻美。可以激励人们奋勇进取,全力拼搏,去争取胜利,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不畏艰险,顽强不屈。
4、幽静美。可以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幽境有利于养情怡性,是静养的好地方。
5、畅旷美。能给人以阔大无边、奔腾豪放的美感,置身于旷景之中,能使人心旷神怡,促进心胸开阔。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看站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五、地质旅游资源
1、岩石景观
2、化石
3、典型地层
4、构造形迹
5、地震
六、地貌旅游资源
1、山地 2、峡谷 3、岩溶地貌 4、干旱风沙 5、黄土风景 6、火山与熔岩风景
7、冰川地貌 8、丹霞地貌 9、海岸岛屿
七、山地的美学特征及其旅游意义
山地是对许多山的统称,它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山地美可以概括为:雄、奇、险、秀、幽、旷、野等。
意义:山地具有较高的高度,尤其是名山,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给游人以雄、奇、险、秀、幽、野等多种美感,又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是旅游观光、登山活动的场所,又是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科普活动的阵地。利用名山可以看站观光游览、科学研究、体育活动、求知等多种旅游活动。
八、峡谷的美学特征及其旅游意义
峡谷是指谷地深狭,两坡陡峭的河谷地貌景观。
峡谷风光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美学特征。
意义:峡谷虽然可以其体量、形象吸引游人,但其内在的造型景观意义也很大。峡谷的文化景观也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九、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主要的形态有哪些?
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流水的侵蚀、沉积、重力崩塌、坍陷和堆积等)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
它是以溶蚀为主形成的地貌。岩溶地貌常见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地标形态有石芽与溶沟、落水洞、竖井、漏斗、天生桥、峰林、峰丛、孤峰等,地下岩溶形态有溶洞、地下河、地下廊道、洞穴堆积等。
十、干旱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沙漠景观、戈壁景观、雅丹地貌
十一、黄土风景类型
黄土梁峁,水土流失形成的千沟万壑,形态各异的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塔、黄土墙、黄土洞、黄土林一级层层梯田、黄土窑洞
十二、火山与熔岩风景的类型
火山锥、火山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熔岩台地
十三、冰川地貌类型
围椅状冰斗、平直的U型谷、尖峭的角峰、单薄的刃脊、匍匐状的羊背石及波光粼粼的冰斗湖。鼓丘、蛇丘、冰积丘陵。
十四、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海岸、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滩。岛屿、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