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北洪湖有什么美丽的传说
在洪湖渔民当中,流传着一个《泥马驮知县》的传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文泉县突然地陷沉没到湖底。一个县老爷逃过了这场劫难,他是被一匹泥马驮出困境的。
在避灾时,知县的夫人也抓住了马尾,但知县始终无法将她拉上马背,后来马尾断了,夫人就沉入泥潭。
到东方渐渐发白,知县看了一眼身后,他逃过来的地方,浊浪翻滚,一片汪洋。湖水还在上涨,知县两眼泪水,转身想去牵那匹救了他性命的宝马,不料马的四啼已经僵直,就如同泥塑石雕的一样,站在地上一动不动了。原来它是一匹泥马。经水一泡,泥马就一块一块的往水中脱落。泥马掉下的泥土,就变成了一个高高的土墩子。
知县后来投入洪湖岸边的一处龙王庙出家。青灯古佛,祷求洪湖百姓不再受灾难。
后来,当地人把泥马变成的土墩子叫做“官墩,”官墩上陆陆续续有了渔民居住,并且成了洪湖渔民卖鱼贩鲜的交易场所。
史海捞针溯根源
在洪湖渔民口中,有关湖底废墟的传说多种多样。但《泥马驮知县》的故事,却是渔民们讲得最多的一个。而传说中的古文泉县,唯一能找到的蛛丝马迹,就是《沔阳历史》记述:“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康熙三十年(1691年),废文泉县并与沔阳州。”
经考证,清代以前,几乎没有洪湖这个名称,据《水经注。沔水》记载:“沔水又东得浐口,其水承浐口、马骨诸湖,洪潭巨浪,萦连江沔。”
另据《监利县志》载:“明成化年间,长江泛洪,洞庭湖暴汛,沔水西南多次溃决,两水相攻,大量泥沙致监、沔境内数个小湖淤高,并形成南北两个大湖(即上湖和下湖)。”由此可见,在明代,洪湖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大湖泊,也根本没有洪湖这个名称。清朝康熙中期,新设立不久的文泉县废除,这可能与上湖、下湖融为一体后形成洪湖有关。
赖晓平大致判定,方圆百里的小县——古文泉县地理位置东接今螺山、界牌、石码头,西至福田寺、瞿家湾、周老嘴。南面有文南湖、白螺湖、大蚌湖。北面有马骨湖、青草湖、大沙(浐)湖等。古文泉县曾是连通湘岳、荆沔的主要交通要地。
他还推测,文泉县沉没在湖底的可能性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传说中因地陷所造成的,但这一推测的可能性不大,一个县的地方突然地陷沉没了,这在古代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发生了这样大面积的地沉,地方官员一定要上奏朝廷,朝廷和地方史志上也一定会有记载的。
第二种推测的可能性要现实些,文泉县地处长江、洞庭湖的东北面,汉水、沔水和夏水(东荆河)的西南面。由于这几大水系每年汛期,都要从上游搬运来大量的泥沙,并且逐年将文泉县两边的湖泊淤高,久而久之,两边的湖泊被长江和汉水泛滥的泥沙越抬越高,从而使文泉县漫漫变成了湖泊。虽然文泉县从历史上消失了很久,但洪湖渔民世世代代流传着各种有关文泉县的传说与故事。那些传说与故事,不会被洪湖浪花淘尽。
现在,洪湖渔民们把湖底出水的每一件遗物,都当成宝物,哪怕是破烂残缺,他们捡拾到后,都会一一珍藏起来。
洞庭湖原本没有这么小,洪湖原本没有今天这么大,今天的洪湖也因围湖萎缩变小。从洪湖沧海桑田的变迁,我们可以瞥见云梦泽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