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学如何研究人地系统

地理学如何研究人地系统

发布时间:2023-04-27 17:24:42

‘壹’ 地域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地域系统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有着一定的定论的。那么对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来说,每个人的看法都是非常不同的。对于有一些科学家或者是一些地理学家,他们在研究的这样的一个地球表层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时候,都会感觉人与自然是有一定的反馈作用的。人在保护自然也会反馈给人一些比较好的生活环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正式的认识,人类和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不一般。

主要探索的目的就是能够看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而且这样的一个关系也是会影响我们自己在地理学当中的一些探究的。并且对于这样的一个研究的核心来说,也是会让我们感觉到,如果我们自己的研究没有取得一定的发展的话,就会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情,让我们自己失去一定的成就。

‘贰’ 谁知道《经济地理》中“人地关系”的定义啊谢谢

1.人地系统(即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理论《形成过程》
人地系统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人地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为此要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协同互补等方面去认识和寻求全球的、全国的或区域的人地关系的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及系统调控的机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决策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其中心目标是协调人地关系,重点研究人地系统的优化,并落实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上。在人地关系协调中,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反馈作用并相互交织在一起。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促进与抑控作用;人类对自然系统投入可控资源、治理自然灾害、改善环境质量、开发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产出并予以优化。任何区域开发、区域规划和区域管理都必须以改善区域人地相互作用结构、开发人地相互作用潜力和加快人地相互作用在地域系统中的良性循环为目标。
吴传钧 广州 认为人地关系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人地关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发展趋向的理论;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的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与风险分析;两大关系间相互作用和物质传递与转换的极力、功能和结构、整体调整的途径与对策;地域的人口承载里分析;根据一定地域人地关系系统的动态仿镇模型以及系统内各个要素间相互作用结构潜力,预测特定的地域系统演变趋势;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型。
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是拉采尔
2.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纲领《21世纪议程》。随着《21世纪议程》在全球范围内的贯彻实施,中国政府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被纳入全国、各省区和一些大城市的国民经济计划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实践工作的开展,地理学者也展开了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而人地关系的协调需要从全球、国家和地区等不同尺度和层次上进行。人口、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无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地球上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以人类和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为一方,以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为主体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另一方,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即人地系统。人地系统包括人对地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作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历史经验表明,人和地之间应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应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利用和改造“地”,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古典经济学一开始就注意到地域分工的经济效益,并将其应用到国际贸易方面,随后,区域经济又将其发展和推广,作为引导地域分工,促进区域专业化的理论基础;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原则;+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俄林的价格差异说。这三个是权威学说,但昂惕夫发展俄林模式并不成立,叫昂惕夫之迷。巴朗司机将地理分工分为两种:一是自然条件根本不能生产,二是成本高;随着技术进步,运费减少,劳动地域分工的广度加大,而关税是超经济因素。其他学说:list主张用贸易政策扶持弱小的德国工业,“扶持幼小产业说”日本学者认为暂时的劣势可以变成优势,不应该放弃,应该扶持,“动态的比较生产费用学说”
4.经济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佩兰德、胡佛、艾萨德的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研究学派:成本—市场学派(成本与市场相依存的关系);行为学派(以人为主题的发展目标);社会学派(政府干预迂曲经济发展);历史学派(空间区位发展的阶段性);计量学派(定量研究的可能性和准确性))

2.人地关系的含义
“人地关系”是一概括用语,它并非仅指一般的人口与土地关系,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内涵,它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人们用它来泛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地关系这一名词现在已逐渐为人们熟悉、关心和使用。不仅是地理学,在环境学、土地学、人口学、经济学、农学、社会学等学科中也已日益引起重视和研究,所不同的是,地理学是从空间观点出发去研究人地关系的。
人地关系属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但是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它又不同于一般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般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人与空气,人与动、植物,人与矿产,人与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之间的关系。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的“人地关系”应当是:“人”,是指社会性的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是指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的人,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上活动着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是指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也是指在人的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就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①
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出发点,或侧重于人;或侧重于地;或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或强调自然对人类的控制。
人地关系的探讨一直是地理学的主题之一,许多地理学者把人类的居住地(人的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地理学的古老传统。
近代地理学产生以来,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赖关系就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着重点,可以说,一直到本世纪20年代,人地观点一直在地理学中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人文地理学中,不管是环境控制或环境影响的论点,还是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论点,其着重点是相同的,都在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接着,地区差异和空间结构的研究在地理学中先后受到重视。到了70年代,地理学研究中的人地观点令人注目地复兴了,并与空间观点密切地结合起来,也与地区研究的观点结合并相互补充。
人地关系研究复兴是因为:第一,由于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是无法割裂开来研究的,脱离了人类活动的纯自然或脱离了自然环境的社会生产既不真实,这种研究也不利于地理学科的前进;第二,由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心日益增强,这种关心掀起一种强大的声势,使得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发展方向;第三,由于地理学更趋于深入到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中。1970年英国的费希尔(C.A.Fisher)在“区域地理学往何处去”一文(载英国《地理学》杂志55卷373—389页)中,极力呼吁要恢复以人与环境为主旨的区域地理学,并认为它当然是地理学的核心。但70年代的人地关系已不同于30年代的人地关系,过去讲的是因果关系,现在侧重于函数关系。目前,人与环境的关系已用空间系统来研究,即用数学模型来探索位置、距离、方向、范围、密度、演替等人地空间要素在函数上的重要关系。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人与环境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这也说明了新的人地观点是如何与区域观点和空间观点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的。

‘叁’ 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

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地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那么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说一说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详细内容

  • 01

    在古代人地关系的认识中,中国有以“天命论”为基础的神怪论和不可知论,也有以“人定胜天,天定胜人”为代表的朴素的人地相关思想。西方既有埃拉托色尼等为代表的把地球作为人类家乡的观点,也有神的干预和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出现以后,J.博丹和孟德斯鸠等学者开始提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思想。随着欧洲18~19世纪包括近代地理学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地关系论逐渐系统化,成为地理学重要的理论概念。

  • 02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A.von洪堡和C.李特尔对人地关系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洪堡认为,人是地球这个自然统一体的一部分,地理学是研究各培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域结合。李特尔把自然现象的研究与人文现象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地球看作人类活动的舞台,认为地理学的中心配中唤原理是自然的一切现象和形态对人类的关系。这些思想对后来环境决定论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F.拉采尔详细探讨了地球表面居民分布、人类迁移和民族特性等对于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并将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引入人文地理学,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决定于各地地理环境的性质。以后这种思想被E.C.森普尔和E.亨廷顿等学者片面地夸张,进一步发展成为环境决定论,也有人称之为“决定论”或“必然论”。

  • 03

    20世纪初,以法国的P.维达尔-白兰士为代表的法国地理学派,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提出异议,主张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完全是由于人类方面的诸条件所决定。他认为自然界对于人类没有必然,只不过提供机遇或阻难,人类是选择或支配这种机遇的主宰。这种观点被称为可能论,是对人地关系论的重要发展。他的学生培凯J.白吕纳进一步发展了人地相关思想,并提出人地关系认识中的“心理因素”,为以后出现的行为地理和感应地理提供了认识来源。1952年,英国地理学家O.H.K.斯帕特将环境决定论和可能论折衷,提出或然论的观点。20世纪上半叶,欧美地理学界还出现了适应论、生态调节论、文化景观论等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 04

    60年代以来,地理学数量化的发展,方法手段的革新,使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更深入到人地关系的微观领域,进行人文与自然统一的综合性研究,人地关系论又有新的发展。在文化景观论和生态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系统论,强调地理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的动态联系。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人地关系论各种学说的发展,就是这种认识过程的反映。

‘肆’ 为什么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一、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看。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涉及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和事物,但其核心内容都离不开人地关系的研究。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3、现代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由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开放的系统。 二、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看 1、从近代地理学产生到20世纪20年代,人地关系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在拉采尔、白兰士等学者的着作中表现十分明显。 2、后来重视地区差异和空间结构,使人们一度忽视了人地关系的研究。 3、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人类面临日益突出的人口加速增长、环境恶化、资源供求失调等全球性问题,使地理学的研究重心又转到人地关系研究上来,把人地关系作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部门研究和区域研究。 1、部门研究的对象是各种人文地理要素,即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2、它不同于相应的社会科学之处在于,它所揭示的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地理特征,必须分析人文地理要素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3、区域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特定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即一定空间各种人文现象和事物所构成的地域系统。 4、对该系统特征的认识,要考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地域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伍’ 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许多的大学地理课是由历史学者讲授的,他们十分强调地理学研究,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学关系密切,而且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也长期囿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历史地理学曾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学者达比等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也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变迁,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门独立分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人地关系理论方面,已由过去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以及适应论转变为和谐论。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影响下,分析并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 在观察和分析方法方面,数学方法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6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教授加里森开设研究班,用数学统计方法培养了一批地理学者。其中的英国学者乔利和哈格特在1960年以后把数量方法引进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系,使得这种革新很快在各国地理学者中传播开来,对地理现象分布差异的表述开始从定性向定量阶段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使地理学者能够处理多种变量的复杂计算,对一些空间规律的研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度量,并用数字形式表达人地关系,说明区域差异及其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系统论创立以后,美国地理学家阿克曼于1966年提出:地理学者应当探索许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的变量的一种系统的概念,从时空角度处理人与环境的系统。6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在研究生态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地域系统方面作出贡献。定量计算和系统论思想的引进,使地理学开始采用模型来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现象。
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出现了行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十分盛行,通过研究不同人类社会集团、阶层、阶级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决策这一过程,使地理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对于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游地理学发展很快,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人类以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形式存在,各集团的不同文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行为制约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的社会文化地理学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时,许多国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逐渐居于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人文地理学以小区域研究、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类型为其主要论题,现在则转向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涉及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贫穷和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向社会问题,从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学科人为界线,出现新的综合。

‘陆’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征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征如下: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昌激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粗滑研究方法)。

‘柒’ 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在人地关系中,“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来说,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体而言,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经济、人文复合系统。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所谓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自然环境在文化(包括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要素,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论,当前应突出研究如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人的文化适应中,可以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反映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如果将这三种文化及其相互间与环境的关系做深入研究,也就会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全面了解。与人地关系论相比,文化景观论与行为论虽然有着各自的理论价值和独到之处,但各自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文化景观只是过去人文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文活动的动力和原因。行为论只能说明人在某种环境中的一些行为。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长期以来它左右着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到20世纪初,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曾经是地理学界最热衷的话题,当时兴盛一阵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曾经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做过理论上的辩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过“左”批判,曾经导致这些国家除经济地理以外的人文地理学大衰退;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现代地理学、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论题。关于人与自然共生的社会生态学思想已经为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地理学从以往的形态学方法向生态学方法转化,体系性更强了,它给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和各个分支领域的学术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捌’ 人文地理学分析方法有哪些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地理社会调查
科技文献资料
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数学模型
统计分析模型规划与管理模型系统分析模型
(二)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分布型分析相互关系分析类型研究 网络分析 趋势面分析 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系统仿真研究 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 空间扩散研究 空间行为研究 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
(二)时间地理学方法
(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

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系统的组织、结构、状态和可能的变化,通过综合处理,建立模型,反复验证,以作出判断,并提出抉择方案。

‘玖’ 论述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1.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

  2. 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3.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长期以来它左右着地理学的发展。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现代地理学、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论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拾’ 人文地理学人地关系

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社会的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从事保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人。人地关系的地指的是地理环境,即与人类各项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要素,通过空间相互结合的整体。地理环境表现为一个以人为中心事物的系统。

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该关系是以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到作用为基础,以人地之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为纽带建立起来的。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关系都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生产关系,血缘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对于这些,你可以自己举例加以说明)

自然环境处于永恒不断、合乎规律的变化和发展中,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都以不同的速度变化着,而人文环境比自然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更大的变动性,所以,人地关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中,其人地关系的特征并不相同,人地关系的平衡只是一定状态下的平衡,这种平衡过程就是不断打破各种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自然环境所建立的某种平衡,未必有利人类的长远发展,在人地的对象性关系中,人是主体,在人地构成的调控体系中,人是控制者,她不仅能调节人地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而且还能跳出这个系统,有目的、有意识干预和管理人地关系,通过植树造林、设立自然保护区、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消除自然的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适度管理和干预下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高度统一,使各种平衡能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持续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人地关系协调实质上是一种有序化过程,是对无序、混乱的不断克服,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

与地理学如何研究人地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