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云南省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常识
云南概况
地理位置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连。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15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
历史文化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是一个神奇、美丽、富饶的地方,相传汉武帝见彩云现于南中,遂指为云南。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向往彩云之南这块热土。云南边境贸易源远流长,着名的 “南方丝绸之路”可追溯到早于“北方丝绸之路”的西汉年代。
行政区划
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地级市:包括昆明、曲靖、玉溪、丽江、昭通、思茅、临沧、保山 ;地级自治州:包括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发展的步伐加速而稳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工商经贸活动活跃,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卓有成效,基础设施较大改善,以中国西南烂灶悄地区为依托,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为前沿,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世界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饥渣在形成。
人口民族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288万,少数民族人口近1300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左右,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发展史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形成了云南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旅游资源
多姿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秀丽的山川景物,悠久的历史名胜,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宜人的气候,使云南成为驰名中外,引人入辩昌胜的旅游和避署胜地。历史名城昆明、大理山水相映,风光旖旎;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浓郁,热带雨林原始、神秘;丽江玉龙雪山雄奇险峻;石林和众多溶洞多姿多彩,令人叫绝。
② 关于云南省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云或滇。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与邻国的边界线长达406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和高原覆盖全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省会昆明市。云南省现有人口4514万,是多民族省份,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省卷烟、有色金属工业在中国居显着地位。
地理概况
云南省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问盆地零星散布其中。东南部为低山和丘陵。怒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云岭、乌蒙山等为本省主要山脉。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高山深谷相间,省内最高峰为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6740米)。境内的600多条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有40多个天然湖泊,其中以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最为有名。
气候特点
云南省地处南亚热带季风、东亚季风及青藏高寒气候的结合部位,但大部分地区属亚热陪御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垂直变化大。最热月均温19~22℃,最冷月5~7℃以上,气温日差较大。此外,干湿季分明,年均降水量约1100毫米,5~10月为雨季,降水丰沛。
自然资源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为奇观。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
交通运输
云南已经御乱橘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飞机、汽车、火车都可以沟通外部世界。有11条国道。云南的主要铁路干线有成昆线、贵昆线、南昆线,并且都是电气化铁路干线,把云南与周边的四川、贵州、广西连接起来。云南昆明的巫家坝机场是我国五大航空港之一。此外,云南还有景洪、思茅、临沧、昭通、保山、潞西(芒市)、香格里拉、大理、丽江等9个机场,使它成为我国拥有最多省内航空站的省份。
经济概况
云南省全境为“九分山和原,一分坝和水”。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兼有农区和林牧区的畜牧业特色,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烤烟、茶叶等,甘蔗和蔗糖产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烤烟主要集中于滇中高原。仅次于河南,居中国第二位,是中国云烟的重要产区。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冶金、机械、煤炭、电力、化工等工业发展迅速。资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但旅游仍然为经济发展的龙头。
文化习俗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和阿昌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是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风俗习惯,其中以傣族泼水节和彝族火把节最为有名。
春城:昆明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三面环山。南濒滇池。自从公元前4世纪~前3世纪建立滇王国以来,滇国的活动中心始终在滇池周围昆明一带。此后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设立行政中心,明镇团清两代起称云南府城。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被人称为春城。是全国着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全国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磷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之一。云南白药、卷烟、云子围棋等驰名中国,是云南的特产。
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西部。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白、彝、回、傈僳、藏、苗等少数民族居住。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在此设叶榆县,宋时为大理国国都,明清两代为大理府治。1913年改大理县,1960年改大理市。大理气候温和,特产有大理石、茶花、大理雪梨、洱海弓鱼等。名胜古迹有崇圣寺三塔、蝴蝶泉、蛇骨塔、温泉、大理南诏古城遗址等。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为大理着名的城市四景。
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建水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建水古城建设历经12个世纪,最初为唐南诏时所筑的土城。明洪武时扩建为砖城。至今古城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古城中仍保留的着名建筑有始建于元代的全国最大的文庙、始建于明代的朝阳楼、民居的典型代表朱家花园、云南古桥中最大的双龙桥、明清两代的学政考棚等。建水民居从哈尼族的的平瓦房,风格各异。建水还是明、清时代滇南教育中心。建水设临安府学,当时科考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有一半是临安府生员。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语的意思为“十二行政区域”,是傣、汉、哈尼等多民族聚居地区。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终年无雪,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无四季之分,每年3~4月间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景区面积约为1202平方千米,以神秘的原始森林、稀有的地质景观出名,景区内还有犀牛、大象、长臂猿、孔雀、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见血封喉”箭毒木、望天树、1700年前的古茶树、1亿多年前的植物活化石等多种珍贵植物。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融合了纳西、白、藏、汉各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保存着大片明清时的民宅,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为三坊一照壁,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居民建筑布局灵活,精雕细刻,注重装饰,庭院中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以主要干道为脉络,整个城市皆是城依水存,水随街转,小巷临水,跨水筑楼。使这里别有一番水乡风情。官院巷里有一座明建木氏土司府,附近建有忠义石牌坊、议事厅、万卷楼、光碧楼、玉音楼、护法殿。
蝴蝶泉
距大理古城35千米,在苍山云弄峰下的绿树丛中,有一泓清泉。白族人传说。从前曾有一对恋人在此殉情并化为蝴蝶,所以给此泉起名为蝴蝶泉。蝴蝶泉泉池面积50平方米左右,泉底是卵石,泉水从白沙中涌出。清澈见底。泉池周围有大理石围栏,上方三块大理石上有郭沫若手书的“蝴蝶泉”3个字。泉旁有一棵古老的双香树。如同一把大伞覆盖在泉上。因为树叶形状也似蝴蝶,又称为蝴蝶树。每值夏天,这棵蝴蝶树开花,发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香味四溢,招来大量的蝴蝶在泉边飞舞,有的还成串吊挂在树枝上,形成蝴蝶泉奇观。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白族青年男女都要在泉边举行盛大的蝴蝶会。
天然地质博物馆:腾冲火山群
腾冲火山群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周围。是中国保存最完好、分布最广、多次喷发形成的新生代死火山群之一。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的腾冲县,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线上。地下断层充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十分剧烈,是我国最为着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火山群景观。区内火山类型多样。火山堰塞湖、火山口湖、熔岩堰塞瀑布、熔岩巨泉等景观十分丰富。火山群附近地区亦为地热富集区。约有泉群90多处。冬季由高空俯视,热气腾空,白雾弥漫,有热海之称。
“高原明珠。”滇池
滇池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有高原明珠之誉。位于云南昆明西南,滇池水系是全国13个重点保护水系之一。滇池四周,东西有金马、碧鸡二峰夹峙。南北有长虫、白鹤两山遥望,风景名胜较多。湖上烟波浩渺。景色迷人。滇池也是天然蓄水池。不仅可起到供水、防洪、航运、养鱼的作用,对调节昆明的气候也有帮助。
大理三塔
大理三塔为云南胜景之一。位于大理城北约1千米处。苍山峙其后,洱海嵌于前,三塔鼎峙,斜阳余晖中。撑天拄地,雄浑壮丽,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共有16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塔式之一。南、北二塔是在主塔修好后增修的,建于宋徽宗年问,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把秀美迷人的苍山洱海点缀得更加壮丽。
泸沽湖风景区
这里居住着云南纳西族的一个支系——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泸沽湖被摩梭人称作“谢纳米”,其意为“母海”。面积为48.45平方千米,海拔2685米。湖水清澈,青山环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鲤鱼、细鳞鱼等鱼类以及多种药材、奇花异草。湖中有三岛,最大的为阿侯岛,其次为木侯岛、左所岛。狮子山位于泸沽湖北岸,永宁坝在狮子山的西隅。永宁坝非常平整,盛产水稻和苞谷,被称为世界水稻屋脊。
云南石林风景区
在地理学上,石林属喀斯特地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石林总面积达2.6万多公顷。是由岩石组成的森林。大石林景区“林”密峰高,景观奇特,小石林景区与大石林景区紧密相连又自成一体。这里最令人神往的是阿诗玛石峰。另还有石簇擎天、咏梅石等景点。外石林景区在大、小石林之外,主要景点有望夫石、骆驼骑象、观音石、母子偕游等,是一座造型生动的天然雕塑博物馆。民族风情堪称石林一绝。“阿诗玛”的美丽传说、古老神奇的火把节、绚丽多彩的萨尼刺绣、热烈欢快的萨尼歌舞使石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陶醉其间,难以忘怀。
元谋文化
1965年,在云南元谋盆地上那蚌村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类人的牙齿化石。经地磁仪器等科学手段测定,这两颗牙齿化石为距今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所有,属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直立人元谋新亚种。元谋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元谋人牙齿出土的,还有仃件石制品和大量的碳屑以及一些烧焦的骨头,并且在有碳屑的地方都伴有动物化石。这说明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狩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了用火,烧食所猎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世博园
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后,世博园被辟为永久性游览区。占地218公顷,植被覆盖面积占767%,水域面积占10%~15%。园内布局将山、水、林有机融合在了—体,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园内各个功能区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室内展馆、室外展场和公共服务设施三部分。室内展馆主要有中国馆、国际馆、科技馆、人与自然馆和大温室,室外展场有国内展区、国外展区和企业展区,国内展区又包括14个专业园区。世博园的主要形式为室内外庭院和植物花卉展坛、室内园艺品展示,同时也吸纳与园林艺术、自然环境有关的文化展示活动。
苍山洱海
洱海是位居滇池之后的中国西南地区第二大湖,位于滇西古城——大理城边。湖形狭长弯曲如新月,又如耳状,故名洱海。洱海自古以来以月景闻名,平静的水面宛若一面镜子,每当皓月当空,泛舟洱海,那一轮圆月好似从洱海升起。波光中的点点白帆、三塔倒影,使人如同进入了仙境。苍山即点苍山,位于洱海之西,有19座山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山顶终年白雪皑皑,白雪映入洱海,形成“雪月相互辉映,天海倒悬眼底”的景观。
茶马古道
云南本是茶树的原产地,产茶极多。茶叶素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它成为食肉饮乳的藏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于是,一地产茶,一地需茶,联系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了。古道大体上是由云南的普洱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今香格里拉)、德钦到西藏的察隅或昌都、林芝、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到缅甸、尼泊尔、印度。这条路穿行于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的文明传播古道之一。由于地形的原因,只适合马帮徒步运输。数百年来,无数的神奇传说诞生于古道。?
③ 云南地理特征是怎么样的
云南省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省份,地形的类型极为多样化,包括高原、山原、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河谷等。其中大约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
云南省的地势跟中国整体的地势差不多,西北高而东南低。全省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红河河谷,海拔76.4米。
云南的地形大体上可以以元江河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云南省的东半部称为云南高原,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总体上地形呈波涛状起伏,高原上广泛呈现的是低山、丘陵景观,在小范围内可以表现为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这类地形相对平缓的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左右。
云南省的西半部是着名的横断山脉或称滇西纵谷区,特征是高山、峡谷相间。
全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线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
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
西北部为横断山脉,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河谷逐渐宽广;
在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江河水系
云南境内河网密布,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08条,主要河流达到180多条,为入海河流的上游,分属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珠江六大水系,其集水面积覆盖全省。
着名的河流有金沙江(长江上游干流)、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干流)、元江(红河上游)、南盘江(珠江正源)、怒江(萨尔温江上游)、伊洛瓦底江(瑞丽江和大盈江),七大河流集水总面积达到323,953平方千米,占云南总面积的82.22%。
其中金沙江干流云南境内河段1,560公里,集水面积105,614平方千米;澜沧江1,227公里,集水面积88,574公里。
云南处云贵高原地理位置,境内均系高原湖泊,其中水面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杞麓湖、阳宗海等九大湖泊。
④ 云南地理条件 最好从地形,气候,人文环境等方面答,
云南的地理位置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为1997公里,中老段为710公里,中越段为1353公里. 云南省气候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在我国,每个省的名称,都有独特的历史地理渊源.云南之名虽然出现得早,始于西汉,是全国省名中最早的一个, 但其最初为县名,后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云南”一词才成为较大地域的名称,元代正式设立了云南行省后,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今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属益州郡.县名来历有二:一因山得名,即县西北百数里有终日与云气相连的云山,县在其南,故名云南;二因祥瑞征兆得名.传说汉武帝梦见吉祥彩云现于白岩(今弥渡红岩),县在其南,故名云南.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三路进军南征,“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继而置祥云郡,治所在云南县(今祥云云南驿),以今祥云一带为中心,辖青岭(今大姚)、弄栋(今姚安)、邪龙(今巍山)、叶榆(今大理)、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西晋时又合并了永宁(今宁蒗)和云平(今宾川)两县.在300年里,云南县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937年,南诏亡,段思平建大理早乎国后设云南睑、品甸睑.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省,改云南睑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在今祥云米甸一带设土司世职12关长官司, 隶大理府.1914年, 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改云南县燃悄名为“祥云”. 虽然从“云南”改称“祥云”已有80年,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以有别于作为云南省的“陆段悉大云南”. 历史学家有充分理由称今天的祥云一带为 “古云南”.这不仅因为从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这片土地以云南称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1964年在祥云大波那出土的世界闻名的木椁铜棺说明,早在战国时代,这里的人们就过着定居生活、使用铜器且冶炼和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县城23公里的禾甸先后出土了铜钺、矛、钅尊、锄、鸡形杖头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遗物200余件,为研究云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还从距祥云县城3公里的清华古洞内发掘出了新石器时期古人类使用的石刀、石斧.这更说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这里就有了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云南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除在滇池周围的昆明、晋宁、安宁、 禄丰等地较为集中外,范围更广地集中在祥云、弥渡、宾川、大姚、大理、洱源、剑川、永胜、宁蒗等历史上云南县境内或相邻地区(史家与“滇池地区”相对应,称其为“洱海地区”).这说明,历史上的云南县和云南郡在云南历史上举足轻重. 从前109年汉武帝设云南县到1382年明太祖降云南州为云南县的1491年间,历史学家称为“古云南”和民间说的“小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云城15公里的云南驿.今祥云城旧称云南城.《蛮书》记载:“今云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睑,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驿,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国主段思平虽设品甸睑,但与其同“级”并存的云南睑仍以今云南驿为中心. 纵观祥云云南驿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中,其政治经济地位是越来越下降,但它的名称却越来越受重视,包容性越来越广,最终发展成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这一发展过程和演变现象,在整个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二、人口状况
1.人口规模与分布
据统计,1997年底云南省户籍人口为4158.9万人.云南省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东密西疏.中部纬向带密集,南部、北部稀疏;坝区密集,山区、半山区稀疏.区域人口以及各县人口分布也不平衡,城镇密集,乡村稀疏.
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类型也多种多样.造成以上特点的原因除了云南特有的地形地貌外,还有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口因素.此外,云南省还是一个多民族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云南境内共有51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千万的三个省(区)之一.
2.人口发展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云南省的人口过程既与全国有一致性,又具有山区、边疆、多民族特征,同时,不发达经济条件下的人口特征在云南表现得十分明显.从1949-1990年,除个别年份外,云南的人口总量一直处于递增状态,净增人口的绝对量逐年加大,到80年代初达到顶点.40多年间,其升降起伏的阶段性十分清晰,以人口总量增长速度描述,可概括为“高速-停滞-超速-高速-平稳”这样五个阶段.与全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相比较,云南人口过程则相对迟缓.其人口过程发生实质性的、有计划地发展是从1979年开始的.
此后,人口增长速度的升降跳跃随年代推移逐渐平缓,显示出政策的逐步稳定和人口发展的逐步适应,“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稳定型人口再生产格局已经确立.
3.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
从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四次人口普查,云南省的人口性别比一直呈逐渐升高之势,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超过100,以后一直在100以上并逐步上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云南省总人口性别比为105.67,其构成仍在正常范围内.但不同年龄组、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性别构成存在一定差异.1997年,云南省4158.9万人口中,0-14岁组人口有1133.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7.26%;15-64岁组人口有276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6.5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57.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19%.总负担系数为50.26%;少儿负担系数为40.96%;老年负担系数为9.29%.
4.人口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
云南省自80年代以来妇女生育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低龄组生育比重增大,分年龄组的峰值生育率从1981年的262.96‰下降为1989年的234.21‰,生育年龄相对集中.1997年,云南省人口出生率为20.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91‰.根据四种方案预测,云南省育龄妇女未来总和生育率还会下降,但下降速度将慢于80年代.由于60-70年代末长达17年的生育高峰的影响,未来出生人口还将受到育龄妇女人口群的极大冲击.但不论哪个方案,从90年代中期起,未来一个时期之后出生率也将呈下降走向.预计到2000年,云南省总人口将达到4240万人;2010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4613.08和4874.43万人,到2040年以后才逐步趋降.
5.人口死亡水平和预期寿命
从1953年起,云南省人口死亡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死亡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则与全国是一致的.1990年,云南省人口死亡率为7.92‰,1997年为7.91‰,可见近年来云南人口死亡率处于稳定中稍有波动.其特点是,死亡人口的年龄分布重心向高年龄组移动,婴幼儿死亡率迅速下降,分年龄死亡率曲线从“U”型向“J”型转变.但全省死亡率存在着地区、城乡、民族、性别等差异.其原因在于云南人口年龄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990年,云南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4.55岁,比1981年的61.62岁提高了2.93岁,主要是由于少儿死亡率下降引起的.但平均预期寿命同样存在着地区、城乡、民族以及性别差异.
6.人口婚姻状况及家庭规模与类型 从80年代以来,云南省15岁及以上人口的早婚现象已普遍减少,20岁以前未婚率普遍提高,分年龄的男女未婚状况变化不均衡,且男性未婚率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未婚人口均呈现男多女少,未婚人口性别比为两头低中间高,终生未婚率较低,且男性高于女性,全省总人口的未婚率有所下降.1997年,云南省3025.1万15岁及以上人口中,男性为1522.3万人,女性为1502.7万人,其中未婚男性为377.5万人,未婚女性为251.7万人;初婚有配偶男性为1024.8万人,女性为1055.6万人;再婚有配偶男性为46.7万人,女性为45.6万人,;离婚男性为16.4万人,女性为14.5万人;丧偶男性为57.0万人,女性为135.3万人.
从家庭规模和类型来看,近20年来,云南省总人口的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总户数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迅速分化并增长,因而家庭户户均人口规模也日趋缩小.但家庭户平均规模的存在城乡、地区、民族差异,少数民族家庭比汉族家庭规模大.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乡家庭平均规模和构成也将日趋接近.从家庭户类型来看,全省家庭以二代户居多,三代及以上崐户家庭仍占一定比重,且家庭户类型城乡差异显着.总之,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家庭逐渐增加.1997年,云南省家庭户规模为户均3.95人.
7.人口老龄化状况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云南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达到成年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67%,此后逐步向老年型迈进.随着人口控制的继续及长寿水平的提高,云南省老年人数量和比重还将增大,预计到2008年左右,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477.0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42%,届时云南省将进入老年型社会.
8.人口文化素质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表明,全省人口总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与1964年人口文化程度相比,26年来全省人口文化程度发展了巨大变化.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都有所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均有所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1997年统计,云南省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达46.5万人,高中文化的达220.9万人,初中文化的达799.0万人,小学文化的达1844.0万人.但是,云南省人口的文化素质还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应切实抓好15-44岁青壮年的扫盲工作以及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杜绝新文盲的产生.
9.人口迁移与流动
1990年普查结果,1985-1990年5年间,云南省际人口迁移量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按由多到少排列,仅占第20位,而云南省总人口排第14位,迁移人口量明显偏低.在全部迁移人口中,省际迁移为53.18万人,占总迁移量的42.07%,属于省际迁移比重较高的省区之一.其中外省迁入25.43万人,迁往省外27.74万人,迁出大于迁入,净迁出人口2.31万人.在省际迁移中,各个大的地区之间差别很大.西南地区是迁入云南人口最多的地区,其次是中南和华东,迁入人口最少的是东北地区.省内迁移仍是人口迁移的主体部分.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经济活动,男性更倾向于经济型迁移,而女性则更倾向于社会型迁移.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云南省流动人口为90.7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1%.云南省人口的迁移与流动表现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许多特征,与东南沿海及内地省区有较大差距.随着西部地区开放步伐的加快,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的扩大,云南省的人口迁移与流动必将加快扩展并表现出新的特征.
10.人口与资源环境
从耕地状况来看,云南省已成为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尽管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土资源组合不合理等关系,不少地区仍有“水荒”之患,加之近年来水资源污染范围扩大程度加重,进一步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草场退化,牧场日益缩小,自然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人为乱捕滥杀,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此外,尽管粮食总产持续上升,但人均占有量却徘徊不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粮矛盾十分尖锐.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植被和土地资源遭破坏,能源供应紧张,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许多地方水质、大气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趋于失调,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程度、受害面积都有增大趋势.
11.少数民族人口
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居中国第二位,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千万的三个省(区、市)之一.1990年普查结果,全省少数民族共52种,人口达1235.81万人.由于民族种类繁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宗教派别等也种类繁多.婚姻家庭形式多样,人口发展和人口类型的基础也迥然不同.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具有多样性和变化发展,其格局越来越向散居和交错杂居的方向发展.少数民族出生率和妇女生育率高于全省汉族以及全国平均水平,而整体文化素质却低于全省以及全国水平.家庭类型以二代户和三代户占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职业构成较汉族落后,但其向现代经济要求方向的转变则比汉族快. 云南气候特点 云南气候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的特征.省内各地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异悬殊,致使各地气候千差万别.省内从南到北出现北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高原气候区(北温带) 等七种气候带类型.云南有湿润、丰湿润、半干旱三种水份类型区.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受季风气候的制约,形成了云南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差异显着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较差小.冬干夏雨,雨热同季.冬干夏雨,雨热同季.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云南省气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悬殊,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幅较大,气象灾害频繁.光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大.热量资源充裕,作物生长季节长.雨量充沛,年内季节变化大.云南气候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多样性、有效性、多宜性等几个方面.云南气候类型复杂多宜性等几个方面.云南气候类型复杂多彩,气候资源丰富多样,为云南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环境.
⑤ 云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33.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4%;高原面积3.9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盆地面积2.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
全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线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南部为横断山脉,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河谷逐渐宽广;在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⑥ 云南省的地理知识
云南,简称云,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谨此属低纬度内陆地区,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塌晌拦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团胡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⑦ 云南地理特点
一、位置和面积
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 97°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东西最大横距 864.9 公里 ,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 ,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国境线长 4061 公里 ,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云南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 2001 年末,云南省总人口 4287.4 万人。除汉族外,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种,其中 15 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1/3 。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个少数民族中,有 13 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云南省辖 16 个地、州、市,其中 8 个民族自治州, 5 个省辖市, 3 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 128 个,其中 29 个民族自治县。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大理、楚雄、 保山、丽江、思茅、景洪、瑞丽等。 三、地形和地貌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 ;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 。两地直线距离为 900 公里 ,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 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 2200 米 ,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 1000 米 ,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 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有五个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 10% ,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滇西北有着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 1000 米 ,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 300 余公里,人称“东方大峡谷”。在 5000 米 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 3000 余米,为世界着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 12 公里 ,高差竟然达到 4760 米 ,在 10 余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这全国所罕见。三是地势 阶梯递降。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没公里递降 6 米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这种地貌云南随处可见。云南有面积在 1 平方公里的大小坝子 1442 个,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 49 个,最大的坝子是陆良坝子,其次是昆明坝子。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乌蒙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云南有大小河流 600 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这些河流分别注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具有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为国际河流。云南有 40 多个高原湖泊,较着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群山之间,显得格外瑰丽晶莹。 四、气候类型及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着。最突出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光被云层遮蔽,温度不够高,最热天一般在 19 - 22 摄氏度 之间。冬季,受干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最冷月均温度在 6 - 8 摄氏度 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 10 - 12 摄氏度 ,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从一天的温度变化看,早晚较凉,中午教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 12 - 20 摄氏度 。全省大部分地区水量在 1000 毫米 以上,但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 不均匀。 85 %的雨量集中在 5 - 10 月的雨季,尤其以 6 、 7 、 8 三个月最多。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降水只占全年 15 %。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 2200 - 2700 毫米 ,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 580 毫米 。由于水平方向纬度增加与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 8 个纬度间呈现出寒、温、热三带气候。一般来说,高度每上升 100 米 ,温度即降低 0. 6 ℃ 左右。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为云南气候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 300 - 330 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 250 天,比较冷的昭通和丽江也可达 210 - 220 天。此外,云南光照条件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 90 - 150 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 云南的上述气候特点,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为全省创新农业,开发生物资源和生产特色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⑧ 云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一、位置和面积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ཛྷ“-29°15Ǝ”,东经97°31ལ“-106°11ཫ”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4.1%,居全国第8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国境线长4061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云南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已开通11个国家级口岸、9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年末,云南省总人口4287.4万人。除汉族外,人口在5000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种,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1/3。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2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云南省辖16个地、州、市,其中8个民族自治州,5个省辖市,3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8个,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大理、楚雄、保山、丽江、思茅、景洪、瑞丽等。
三、地形和地貌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为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西北部一般在3000—4000米。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有五个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滇西北有着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300余公里,人称“东方大峡谷”。在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为世界着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12公里,高差竟然达到4760米,在10余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这全国所罕见。
三是地势阶梯递降。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没公里递降6米。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这种地貌云南随处可见。云南有面积在1平方公里的大小坝子1442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49个,最大的坝子是陆良坝子,其次是昆明坝子。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乌蒙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云南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这些河流分别注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具有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为国际河流。云南有40多个高原湖泊,较着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群山之间,显得格外瑰丽晶莹。
四、气候类型及特点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着。最突出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光被云层遮蔽,温度不够高,最热天一般在19-22摄氏度之间。冬季,受干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最冷月均温度在6-8摄氏度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摄氏度,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从一天的温度变化看,早晚较凉,中午教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摄氏度。全省大部分地区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但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不均匀。85%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尤其以6、7、8三个月最多。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只占全年15%。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毫米,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580毫米。由于水平方向纬度增加与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8个纬度间呈现出寒、温、热三带气候。一般来说,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即降低0.6℃左右。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为云南气候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250天,比较冷的昭通和丽江也可达210-220天。此外,云南光照条件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
云南的上述气候特点,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为全省创新农业,开发生物资源和生产特色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⑨ 云南是什么地形
问题一:云南的地形特点 云南处于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况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河流纵横。南低北高,相差6600米。所以,经常会出现那边酷热,北部寒冷的气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祝你愉快!
问题二:云南的地形特点 山地为主
地形较平缓的山地只占10%,其余起伏较大
地势由西向南递减
问题三:云南的地形和特点简短版 地形: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 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 *** 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 2200 米 ,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 1000 米 ,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 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特点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三是地势阶梯递降。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
问题四:云南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三是地势阶梯递降。四是断陷盆地错落。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
问题五:云南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山地,丘陵和小盆地。
问题六:云南临沧是什么地形 临沧市属横断山系怒山山脉的南延部份,系滇西纵谷区,境内有老别山、邦马山两大山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3429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2979米。
问题七:云南属于哪一种地形? 是多选题么?多选的话,选C和E,高原和山地。着名的有横断山脉和云粗兆贵高原云南部分。
如果是单选的话,选E,山地。云南大部分地区地形还是以山地为主的。
云南省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省份,地形的类型极为多样化,包括高原、山原、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河谷等。其中大约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
问题八:云南的地形特点 云南处于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况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河流纵横。南低北高,相差6600米。所以,经常会出现那边酷热,北部寒冷的气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祝你愉快!
问题九:云南是啥地貌 云南地处中国三大阶梯地形的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地带,其主体部分在第二级阶梯地带,属云贵高原区。西北部与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过度部分相接。从高空俯视39万多平方公里仿凳镇广袤的云南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台阶,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一级级下降,平均每公里大约下降6米,最高点是滇西北德钦县境内梅里、太子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终年白雪皑皑,云遮雾障。最低点是滇南河口县的南溪河口,海拔仅有76・4米,常年青翠葱郁,热浪滚滚。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840公里的直线距离,相对高差竟达6663・4米。云南的地势变化与中国全貌一致,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多样。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全省各类地形的百分比是:山地占84%,高原占10%,坝子(盆地)占6%。山区占了全省面积的94%,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地形以云贵高原和横断山纵谷为基础,形成了西部以山高谷深、风景奇险为特征,东部以高原湖光山色、喀斯特景观广泛分布为特色,构成了对照鲜明、独具一格的旅游资源优势
问题十:云南的地形和特点简短版 地形: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 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 *** 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备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 2200 米 ,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 1000 米 ,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 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特点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
三是地势阶梯递降。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