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原理规律包括什么

地理原理规律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05 02:26:50

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涉及哪三个循环规律

涉及:季节循环,空气循环,生物循环。

Ⅱ 高考地理要求原理有哪些啊

首先,要找出图上的所有信息,高考是不会给你没用的东西的
纬度相差一度,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一度=111km*cosa(a是纬度数)
经度差15度,时间差一小时,经度差一度,时间差4分钟
太阳高度角:
对于北半球而言,h=90°-(φ-δ);
对于南半球而方,h=90°-(δ-φ)。
或者括号内的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太阳直射纬度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
例如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即夏至日时,南纬60度的太阳高度h?
δ=23°27',φ=-60°
h=90°-(δ-φ)
=90°-[23°27'-(-60°)]
=6°33'
201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你自己网络一下题,这个图不知为什么复制不过来)
图4为某地某日内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该日太阳高度最大时物影朝向正南,完成1~2题。
1.当该地一日内物影最短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26n
30。w
b.17。s
l50。w
c.23。26s
30。e
d.17。n
150。w
解答:由图可得,该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为北京时间6点,高度为23.26'
23.26'=90-(δ-φ)(此处先不管南北半球,由图可知,该地处于极昼,所以是同半球相减)
由图得午夜的高度为10.34'所以该地纬度为90-10.34'。所以为直射点的纬度17度,又因为该日太阳高度最大时物影朝向正南,所以朝为17's
因为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6点,差6个小时,6*15=90度,120加60度后满180,再过去就变成减所以是150’w
答案为b
解答过程是我自己做的,有什么不懂追问吧,我现在大一,应该还记得,当年地理还是不错的

Ⅲ 地理规律

同学们好!今天利用这次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还剩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文中科目考试中的地理部分应该怎么复习?我在这儿提点建议供大家参考。那么大家看在以前相当长时间,做了复习了。复习中有同学说我的成绩怎么能再提高一点?有些同学很认真,拿书本,按照书的顺序,怎么样做。这个应该肯定大家学习态度,但是如果光按书的顺序看书,而不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那么,很难适应文综考试的效率。
那我建议在后边两个月的时间里,你们做一件事,按照专题对于知识重新组合。比如说自然资源,那这个内容咱们在高中高一地理的下册开始讲一章,你好好琢磨琢磨,自然资源里边是不是高中上册也有?比如说气候资源,在上册,在气候圈里;另外还有呢,是水资源,那儿缺少应该知道,世界地理中,中国地理中,必然讲到一些国家资源的情况,那么这种跨章节的东西,你能不能够给它串起来,给它综合起来,这是我们一个需要做的事情。
下边我以自然资源来举例子,那么资源有这么一块,基础知识这块,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分类。自然资源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性质分,一种是按地理要素。自然要素分,分五类。然后又讲到,自然资源的共同的特点,三大特征,基本特征,那么这是一个总的概括。实际上,书上又讲到什么,讲到资源的问题,那么资源问题,在高中课本仅仅是做了一个总结和概括,实际渗透到中国地理中和世界地理中,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请按照专题进行知识重新组合。比如环境问题,你可以自己试一试,能源问题,能源能源的概念,能源的分类,能源利用中存在的消费结构等等,然后能源的分布,这些都可以打乱,进行按专题式的整理,这也就不再细说了。
第二,以某一个区域为案例,以某一个区域为案例,中心发散,纵横联系。那么区域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区域是指什么呢,指一块点,那这个区域点的话,可有各种分类。比如说就中国来说,省一级算一区,比如河北省,算一个区吧?我们也可以按地形分类,中国有四大盆地,三大平原,这可以按一个平原算个区,咱们中国这两类就可以了。那我们以一个例子,比如说,2002年的有一道高考题,第36题,那么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区要掌握什么内容,通过它咱们解剖一下。
我想第一部分,首先是应该把这个区域的空间位置加以定位,我给同学提点思路,这思路是不是这样的:第一,每个区域有它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概括这么几方面,一个就是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这几个方面,有没有一种内在联系呀?那么气候有什么气候?应该有相应的植被,咱们在自然学过吧?那么在气候和位置的影响下,是不是可以想到河流水纹的情况?然后又有地形,地形加上大气环流,可以对降水起到影响,那么这种相互间的关系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内在联系,这是我说的第一步。
第二个,知识怎么整理,按照区域进行内在联系的整理。
第三,是以社会热点为案例,以社会热点为案例。那我们举个例子,西部开发热点吧?那西部开发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呢?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西部的范围和位置吧?那我们都知道,西部至少掌握十个省,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还有有时候也把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义壮族自治区算在里边,因为它的经济水平发展比较慢,相差不多,那么起码十个应该知道。再想想既然西部有了以后,范围位置知道以后,你还因此了解什么?它的自然环境,那这又有差异出现了,西北地区是刚才说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那里位置气候从地形来说,西北有两个平地吧?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那块有高原,甘肃那块有河西走廊,这块地形搞清楚,气候搞清楚。
我们开发西部,要有两个重要的措施,一个就是刚才说了,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各种通讯管道,包括石油天然气管道,这是基础设施;另外呢,我们知道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能源,当然还有水能等等,那么这些资源怎么样的开发,怎么样合理调配呀?那么必然使你想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刚才铁路,让我想到青藏铁路的建设吧?你把这类知识,能不能以西部开发来一个专题、热点进行串联,进行综合了?那么我们对于西部开发包括它的意义上,还可以继续分析
比如说在西部开发,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对于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的水平,民族的问题,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国防的稳固,这些都有共性的东西,那这些你都掌握了。好了,我有知识储备了,我是个综合的东西了,那部分都准备好了,你是考云南,我考准噶尔也会了,我考新疆也会了,当然这是共性。当然你再找找差别的东西,那行了。所以我们想,如果能不能以这种专利的方式,以区域的这种案例的方式,以某些热点的这种案例的方式,进行知识的重组,打乱你的生活顺序,你能得到你的知识储备,还有新的知识结构了,就能适应考试的需要。那么我想我给同学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对在你以前的基础上,以前的基础上,以前书本的顺序,这个顺序应该做。但是我们到后期,到今天开始,肯定有同学没做,如果没做你能不能以综合的知识成果的方式,来对你知识加以整理,这样整理,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重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重视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什么要提这个建议呢?我是有根据的:首先,由于我们初中这部分知识是早在几年前学过的,当时学的很好的同学,可能也忘掉不少,何况当时不是以高考的那种程度复习学习的,那么在文综考试中,对于区域地理的考试中,它起到一些很重要的作用在分值上也占了相当的比重。一般来说,区域地理,首先对我们地理学科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识。在文综考试中,以某一个地区做切入点。另外呢,好多高中的原理和概念规律,它是提炼出来的东西,需要落在区域上,需要落在中国这块,需要落在世界那块,来看你掌握的程度,你会分析,你会理解和应用。考察这个怎么办?要落实在其余部分,那么,所以我想在后面时间,虽然你前面学了一段时间,中国和世界复习,我建议,你再后边一段时间,还要加强这部分复习。
那咱们怎么复习呢?我提出几点建议来。第一,准确判断地理事物所出现的地区,掌握它的空间位置,特别是要掌握空间定位的方法。我觉得我们把中国按纬线这么几条:从北往南,北50,40,30,还有一个重要的北回归线这几道线得记住;那么这东经135度,然后你就把120度这一般能记得住,按10度递减,120,110,100,90,80,这么按十度递减。这样我们从土壤里看出来,它是这么一个经纬网的格在里边。另外呢,还要会分析在图上分析这个图中有那些我认为在环境上的问题,有时候是比较重视自然的、气候的,也重视工业农业的,恰恰忽视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我们高地理非常重要的主线。那比如说华北这块地方,作为我们的开发国土来说,不利的条件是水资源的紧缺;另一块华北平原有时候也叫做黄淮海平原吧?黄淮海平原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叫做开发,那么它的土壤的质量比较差的部分其中一个原因是盐碱地,那么盐碱地的情况,原因是什么,就在这区域复习中,要重视这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和采取什么对策,这部分希望大家重视。
第二点要用地图来辅助区域地理的学习,要落实地图。
第三,我们对这个区域最好能形成它的知识结构。你看我们以青藏高原为例,由于海拔高、寒冷,那么有些在高山多冰平川,有了冰川,地势又高,就想到是亚洲很多大河出来了,你看雅鲁藏布江,包括咱们说的澜沧江江,还有长江、黄河,发源都在青藏高原,高没水不行,有冰川啊,这是一个路子。然后由于地形地势高,会比较复杂,再加上地质灾害,因此在发展交通上来说呢,有诸多不便,这时候可以联系到青藏铁路,遇到什么复杂的地形,还有冻土问题,就想得很多了。高寒了,冻土怎么解决呢?就出来了。那么由于高寒气候下,必然影响它的农牧业,它那么高的地方,气温很低,有优势的地方,比如说太阳辐射还很丰富,因此,对它当地农作物的产量上还可以。但是种在那儿呢,就是问题,同样是寒冷的地方,土壤也比较贫瘠。我们就知道,找到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地区,土质比较好一些,热量相对好一些,又有矿产,这样形成当地的河谷农业,可以联系起来,那么它高的地方还有一些比较面积大的草原地区,比如藏北高原草场丰富,那是我国重要的牧区,那么通过这个位置地势高,寒冷的气候,高山气候而联想出来。
我想这么一个知识结构连起来,就相当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对于某个区域的知识的综合,再进一步进行。那么我对同学第三个建议,在我们后一段时间,在思维上在动脑筋上,总不能光整理,光会读点图,还要会思考。因此我建议大家用多种方式进行地理思维的训练。那么那些思维呢,我给列了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比较的方法,一般来说有这么一种情况,同类地理书,同一类的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加以一比较,比如我们学到地下水,潜水,水,这叫同类事物的比较;第二,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的比较,不同地区,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这叫不同地区农作物种类也不一样,农业的类型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作为商品性基地,比如到珠江三角洲,应该是既有商品,又有甘蔗,还有出口的商品基地那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可能它比较大了,包括几个商品基地,都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那么这细分一下,对于不同地区的地理事物加以比较,这是我说的国内的。
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同样是农业在世界具有重要地位的印度,农作物的分布不一样,你看印度主要是水稻,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是黄麻,棉花等。你要到巴西,主要是经济作物,这就不细说了。另外再有,在分布上不一样,印度农业这些农作物区的分布,主要在两大片,一个是高原上,一个是在黄河平原,而巴西往往容易误认为是平原。其实主要是哪儿呢?巴西高原的东北和东南,那你要琢磨为什么平原是一个原始林地区呀?那么这个可以比较,然后条件不一样,另外印度的农业的条件中,特别要提到它耕地的比重,数目很大的,所以这叫不同地区的比较,我想这个通过比较以后,很多事情就深刻了,这是我说的第一种比较思维。
第二运用联想思维,有一种联想是联想同类事物,相关的,联想同类事物有关的。比如我们学了鲁尔工业区了,鲁尔工业区的中心条件,最后确认它应该是第二次技术革命时候出现的,它应该属于煤田。到这个时候你就想想,类似煤田在那些国家出现了,比如中国的辽东南,工业区,美国的五大州,宾夕法尼亚州,对不对?像英国中南部等等,这叫对同类事物的联想。那太多了,你就想吧,是不是?这方法挺好,大家整理好,这是一种,这叫同类事物的联想。
第二,一个联想是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联想。你整体有了,比如我学了知道火山地震带,两大带:一类叫地中海至喜马拉雅带,然后什么原因,是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这整体,然后再联想,哪一些国家,你可以推测不可以?比如环太平洋日本国,我国东部,然后菲律宾,新西兰,太平洋东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出现过大地震,墨西哥有吧,那个智利大地震学过吧?整体联想到局部,联想到局部。
第三综合性的思维。什么叫综合性?从多角度,多个因素分析,别一个心眼,就这个意思。那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分析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中心,那你分析时候,肯定不可能,一般先找最主要的吧?位置,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进出方便,另外又是东部海岸线,中间的位置,最优越的位置;然后呢,还有一个发展工业,向农业做基础,农业做基础,那儿附近有生态园基地,你得提供原料,那关于农业问题;还有交通、原料,还有工业产品的输入输出,没有便利交通不行,上海本身就是港口,还有其他港口配合,然后还有铁路线,京沪线和沪杭线;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力量,上海科技力量雄厚,诸多因素分析,上海工业中心,全国最大的中心。
咱们再举个例子,自然例子,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特别典型,对吧?那你想想用什么因素分析呢?最主导的是地处大陆的中纬度西风所影响,这两个是关键,对吧?还有其他因素没有?有,有配合的,有人说,刚才讲到,海岸线曲折,海岸曲折什么意思?距海较近,容易受到海洋影响。另外,山脉东西排列,平原东西横穿,这个东西延伸,正好有利西方的深入,然后就是还提到刚刚海岸线全提到了,那么诸多因素,我想分析一下。还有一个什么,很重要的?洋流,北大西洋,这就叫什么综合分析。我看咱们文综题里边大家在答题时候,分析时候,多几分思路,多几个心眼,然后当然分析说了,最好能找到主要的因素,你说清楚,比如刚才上海位置,是吧?
第四个辨识的方法,用辨识的方法进行思维。这个考试原理就那些,概念就那些,地图你也复习了,那我怎么还考不好啊?咱们得适应高考命题辨识,在它变的情况下,我也会掌握,那怎么办呀,我们在这段时间应该给自己智力测验中辨识方法训练一下,我举些例子,比如说改变地理条件,改变了地理条件,比如说刚才我说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假若那个山脉和平原不是东西贯穿,琢磨吧,那么西欧的海洋性气候能有那样典型?想想为什么?假如这个山脉变成南北走向了,那就很可能阻挡着西风的进入,就有点像北美洲的西海岸了,北美洲西海岸有南北走向的,如果没有这个山系,我看北美洲西部的气候应该跟欧洲相似了,应该是个海洋性气候的环境吧?你变化一下,这是一个,改善条件。
比如我们过去有同学练过,度数现在23度2,六分,有个这样的题,假如变大,假如变小,变,这种条件的变化,还有一种形式的变化。2002年春季考试有道题,什么题啊,考公转轨道,太阳在这个轨道的位置,咱们一般都是一个轨道然后太阳在咱们右边,公转方向你也会,很熟悉的图形,春季考试的时候它变了,但是它把太阳挪了,左边来了,又蒙了,人家给咱们的常规那个图,是为了你们看,实际上我们老是看这个图正好掉个个儿,是方向交叉。你画这个圈,到对面看,换个角度,这种换个角度的,变化形式,比如城市化,咱们说讲到几个标准,城市化的过程,有什么首先一个城市人口比重增大了,城市用地范围由孤立变成面,文字叙述吧?它给变成一个图,读图识字,这比较容易,你先做了,当时考试不一定怎么想呢,你要辨识的思维的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再比如说平面图你会,变成宽面图,这是变吗?另外还可以,比如说,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非常具有明显的纬度线,对不对呀,自然带也好,气候类型好,在沿着南北方向出现更替,沿着东西方向或者纬线方向是延伸的吧?非洲非常明显,以赤道为轴,南北热带草原气候,再往南北,再往南北地中海气候吧?但是有没有同学练过,到了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穿过东非高原,本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是它变了,变成热带草原气候。这种非地带性的你要掌握,除了掌握共性的,那么对于那些个性的,非地带性的东西要注意整理。还比如说,整体和局部的变化等等。我想,有了这些思维的训练,做了心里准备和具体的准备。我想,考试时候应该是有了准备,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建议。
就是在后一段时间里边,我建议同学们以高考例题为范例,高考例题为范例,突出对咱们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认为这部分是我们能够符合考试要求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说通俗话是拔高的。考试就看你能力,有了基础还要看能力,我想提些建议,我们同学提炼了不少,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要善于抓住特别是跟高考题,你看我今天讲这些题都是高考题,它带有典范。当然你们觉得比较好的题,也可以释放一下,要总结,这道题命题中给了什么条件,需要我们获取什么信息,考察我们什么能力,来总结这个,然后举一反三。目的呢,能力提高,而且不必陷入题海,我想是这样做,用精炼的高考例题和一些不错的题,加强能力的训练。
刚才已经讲了一个例子,就是刚才新疆和中亚那个区域图,大家想那道题实际上要考你这么几个能力:第一,区域的定位能力,现在考这个题;第二,获取信息的能力,人家给你假定是六百多毫米,这个信息一共你知道这个地方已经是干旱气候,它干旱气候六百多毫米,是吧?这个信息然后通过这个图,通过你的联想和想象在空间中想象,有北冰洋的气流,还有大西洋来的水气,加上等高线的出现,读图能力吧?判断地形图,三千米还不是高山吗?它这个地方正好在那个坡度,从风向来看,是实际考察能力,从图上有悬起相应信息,甚至推导的能力/往后,分析一些地理事物的现象和成因的关系,要找原因,这道题揉在一起,你有这个能力,差一个不成,你总结一下。
我们下边举一道题,好了,下边咱们看这道题,1781年,西班牙航海者,在图式地区创建洛杉矶镇,这里每年有多天出现现象,在人口不多的时候,是宁静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请读图回答下面的题,那么,给了文字资料,还给了图,我想,关于洛杉矶的建筑,这个是不考的定位能力,空间位置,第一能力出来了吧?这没问题了吧?第二当地应该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人家你知道洛杉矶经纬度了,对吧?如果你在前边将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掌握了,那么,咱们想一想,三十四,三十五,又知道是洛杉矶,告诉你的,应该是被大陆的什么岸,东岸线,在正常情况下,推导出地中海地形,那么,判断气候联想的方法,你会先判断。你是把气候类型模式图你记住了,对不对?你如果不掌握整个地图,很难推导,就是刚才说的,局部的联想吧,是不是整体到局部联想?用上了。
但是,判断气候类型仅仅这么一招,有没有别的地形?有,给你数据,给你气温数据,给你降水数据,能不能判断出气候类型了?能。那么,判断给你气候一些数据数值,能够判断出气候类型的方法,我们肯定学过:第一步,将这个该地点是南半球,北半球搞清楚那么要看气温的最热月份,和最冷月份,最热月份如果是7月,那肯定是北半球,为什么要从这部分考虑呢?因为不少气温北半球有,南半球也好,南北半球同一月份,不一样啊。所以要必须考虑判定南北半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根据它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就是最冷月份,最热月份的数值,属于哪个温度带,或者热量带,那咱们得会吧?比如说热带标准,要考虑最冷月,一般不低22度,最冷月份不低22,20度,终年高寒,那就热带,依此类推,那我提醒同学,数字的记忆,那些数字跟标准有关的数据,你不记,考试时候怎么办呢,那建议同学,你把图中有关判断一些标准的数据应该整理一下。比如说噪音,在50分贝以下是安静的,室内,那么类似其他的标准,一个一个整理好,到时候可以看,然后再根据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然后推导出气温,这是根据数据,还有根据图表,其实是个辨识,图表,柱状图,曲线图,等等。我想,这道题判断气候类型能力,你具备了没有,有你就会了。
再看第三问,经常出现逆温现象,什么是逆温?我们说过在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类,大气的热量或者是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递减,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现象,到了一定高度时,它气温应该降低到什么温度,没有,不变了,甚至反而还高点了。那么这种现象就是逆温,逆温现象的成因有很多了,起码有地形的影响,比如盆地,盆地容易逆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盆地地形闭塞,聚集了热量比较多,但是它盆地的高处,有可能有冷空气,冷空气怎么样,顺风往下滚落下来,顺着这个盆地的坡往下滚落下来后,它就聚集在盆地的底部,而把盆地原来底部较暖的空气给挤了上来了,挤上来以后,在垂直方向看起来,低下稍微冷点,上边温度高了,逆温出来了,是不是?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辐射有关,跟空间流动有关,跟氛围有关,这个不细讲,这里边出现逆温的原因要知道,那么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空气还能像以前出现对流吗?下边热,上边冷,容易对流,现在你相反,上边热,下边冷,空气就不受冻了,空气不爱冻,你这个空气不容易形成队列,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还容易跑走吗?是不是加重了污染啊?这个原理出来了,那么你这套原理你得会,对于现象这个知识的概念和这一套的知识群,否则这题不好办。
那么这道题大家要看它下边地形剖面图,考察我们地形剖面图的判断能力,它给了一条炎热洛杉矶剖面线,然后你能看出来来洛杉矶镇,所在的位置,不是118吗,是118吗,那地处什么地形啊,盆地呀,你又学过跟地形有关,那么答案出来了吧,盆地。因此,下边一问,在上述地形条件下,是大气扩散的条件是变容易了,还是变差了,很明显,差了。
我想,这道题考了什么能力?一,定位;二,气候类型判断;三,气温的现象分析;四,地形剖面图判断能力。四种能力融在一体,这种题就是我们高考题学科综合能力的综合。
同学们你们要把这个典型题总结以后,分析它什么能力,那你自己整理去。我地形剖面图能力判断题还行吗,我定位能力还行吗?等等等等,。你自己的总结。我在地理复习中学过那里能力了,太多了,是不是?我这几天就考这么几个能力,还有别的能力,比如计算能力,太阳高度公式的计算能力;还比如说,在提到一些等值线,判断能力。就这些能力应该在后一段加把油,总结出来,提拔提拔。这是我们在最后建议中的一个做法:通过高考题的范例对于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的加强和总结,你做了不少,你总结一下,希望同学总结总结。
那么最后再占我一点时间,再提点细节的事。建议我们在后段复习的时候,应该多列一些题目。但是呢,精选精炼;第二点提示,要对做题时不要满足答案,我对了,分多少?精力放在考什么知识,考什么能力的总结上。对于有关知识的结构上总结,对于考题能力的总结。
另外在复习中老师复习他主要针对全体的,整体的,你自己要根据你的学科,那部分要有自己相应的东西,时间有限,老师根据整体讲授,而你应该定义在自己的复习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安排。你的学习能力,那个读图能力还不够,你抓紧时间练习,是吧?好,
最后我给同学把今天的课总结为这么几个字:加强基础,落实地图,提高能力。今天我的课就讲到这里。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涵和外延比较接近的地理概念。许多学生由于对这类概念没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题时经常出现模棱两可、莫衷一是的现象。为帮助大家在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此类概念,现将高中地理中,一些学生常见的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较如下:
1.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2.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3.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Ⅳ 请问自然地理学原理通常有哪些

自然地理学原理通常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自然地理学原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能量传输和物质循环两方面展开,贯通有关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圈层的基本概念与重要理论。 在内容组织方面,改变按自然地理要素或圈层分别叙述,罗列现象的体系,强调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稳定性、自组织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内容叙述方面,吸收物理学、化学、气象学、地质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生态学,以及全球变化学说最新的科学概念和研究成果来论述地球表层系统中各种自然现象与过程的机理,以反映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交叉学科的特点。

Ⅳ 地理的原理是什么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属于自然科学。所以地理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人与自然永远是分不开的,地理学主要讲述了人与自然他们相互的关系。从浩瀚宇宙到一个村落,从人口到语言、从文化到宗教,等等。到处都是地理研究的范围,它的定义很广泛,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是研究人地关系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更加了解大自然、与它和谐相处。

Ⅵ 地理教学规律有哪几种

地理教学主要的教学规律:

1. 文图结合律。区域性和空间性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特点之一,地理学与地图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地理科学的表述,除了文字以外,还必须用图像。地图被认为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经常运用地图。“文图结合”,这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规律。地理教材作为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媒体,是教与学两个系统的双重工具,它由文字、图像和活动三部分组成。文字为学生提供了逻辑思维的可能性,图像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形象思维的条件,而活动则给予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将三者结合,并

且有效地利用地图,这样才能有助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的多种方法中,地图教学是最简便、直观的地理环境表现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将地理环境客体展现于师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的可能性。然而,要将地图语言转化为有联系的地理知识,还有赖于结合文字和图表。因此,重视“文图结合,以图释文”,即用地图和图表与文字相结合,能使地理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是地理教学过程应遵循的规律之一。

2. 区域差异律。区域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本质属性之一。地理环境具有区域性,它是由不同层次的区域构成的,由于影响各区域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不同,因而导致各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差异,呈现出各地区所特有的区域特征。地理教学必须使学生了解各区域的差异性,掌握各地区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与其形成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必须经常运用比较法,指出各地区的区域差异,掌握各地区的区域特征。学习地理科学,必须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3. 综合联系律。各种地理事物、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综合发展着的。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综合体。这些综合体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及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综合联系的体现。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综合分析法和联系图表法,揭示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广泛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综合联系的观

点,才能获得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综合体的知识,掌握认识地理事物综合联系的方法。地理事物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综合思维和比较思维为主。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是针对地理空间要素和地理环境要素的,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这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分析不同之处。地理学习中的综合分析十分复杂,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和条件,尤其要注意主导因素。对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比较,主要是综合性区域比较,并非单因素的比较。横向的比较是建立在纵向分析综合基础上的,分析综合有赖于通过比较找出主导因素。地理学习中的观察、想象、记忆、判断和推理都要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遵循综合联系律。

4. 人地相关律。地理科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人地相关性是地理环境的一大特性。在地理教学中科学地论述人地关系,既要反对环境决定论,又要反对唯意志论,将科学的人地观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人地相关规律,它不仅影响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从目的和任务方面看,根据人地关系理论,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而且要使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全球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念,提高适应、保护和改造环境的自觉性和能力。从内容方面看,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

地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选择与安排,都应纳入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的教学体系中。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方面看,必须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加强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5.“地”“理”结合律。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演变等,属感性知识,即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地理原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属于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知识。由于区域差异的存在,在地理教学中不能空谈地理原理,应以地理事实为基础。在演绎地理原理时,应注意区域差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知识结构有效迁移地理知识时要分清矛盾的主次,突出区域特征。地理事实与地理原理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而且也反映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地理感性知识是基础,是建立地理表象过程和进行地理思维的前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遵循此规律是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即地理感性知识,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即地理理性知识,要做到“地”与“理”的结合。

Ⅶ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地理学习方法

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粗此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样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抓“一般”推“特殊”

抓“对比”找“异同”

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垂直气温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学习要掌握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过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的基本原理。

一、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漏凳哪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它可分为返码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 。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记忆层次的地理概念借谐音巧记。理解层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图表与举例加深理解。

二、地理事物演变过程

可将事物演变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列,如地壳演化史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中生代→新生代序列。 还可用复合图去表象抓实质, 如下褶皱与断层构造剖面图,分析:①从地质构造上 看属背斜的,②从地形上看属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岭,③钻煤井、找泉水,④修建水库、铁路要注意的问题等。这样,就能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抓住了地理事物结构演变的实质。还可将地理事物量变的文字陈述转换成图表,揭示地理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趋势)。

三、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需要熟练掌握。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四、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地理中有学多要记忆的知识。如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重点能源基地、矿产资源、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工业中心、特大城市等地理事物,需要学生不断背诵,并做填充图册,发现错误后改正,才能将这些知识掌握好。

Ⅷ 有关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原理应用问题

“能力立意”始终是地理命题的核心,“能力”的基础恰恰是建立在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原理应用上,概念和原理应是二轮复习的不容忽视的一点。地理概念是地理知识表述的词汇,地理概念的理解是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础;地理原理包括地理过程、地理规律、地理分布、地理因果等,是地理知识表述的语法。

■答题中的常见问题

例1: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会对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学生答:砍伐森林会造成颂轮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次生盐碱化,从而造成气候变坏,环境恶化。

解析:回答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植被主要包括森林和草原,学生把“植被”简单地理解为“森林”,没有把握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次,学生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的次生盐碱化混答在一起是错误的。其实,这是在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是指降水量较大、地形坡度也较大的地区植被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沙漠化”是指降水量较小、风力较大的地区植被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次生盐碱化”一般是由于较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的。

例2:法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较英国优越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法国在英国的南面,气温高,光照强。

解析:回答中存在的误区与漏洞是:用“气温高”来描述法国发展农业的气候优势不科学、不准确;纬度低不是光照强的原因。光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海拔高度、天气状况、昼夜长短、大气污染状况。影响热量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高低的影响)。

例3:大兴安岭西面是什么地形区?北京国庆节时昼夜长短变化?

学生答:西侧高原(或:地形平坦);北京昼短夜长。

解析:说明该学生不能区别地形类型、地形特点、地形区三个“地形”扩展概念。该学生也不能区别昼夜状况、昼夜长短状况、昼夜长短变化状况三个概念。

例4:背斜构造为何地形倒置,在地貌上形成盆地或谷地?

学生答:背斜部分,由于受到拉力作用而使岩石破裂,容易被风、水、冰川等外部作用风化、侵蚀,再带到其他的地方,从而形成谷地。

解析:“背斜部分”范围太广,不准确,应为“背斜顶部”;“岩层破碎”而非“岩石破碎”,岩层与岩石两个概念在此不可通用;背斜构造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形成的,背斜顶部岩层受拉张作用,而非“背斜部分,受到拉力作用”;风化作用在这里不是主要的。

例5: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气温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太阳辐射把热量传给大地,大地再把热能传给大气,所以离地面越远得到地面的热量越少,温度越低。

解析:学生的回答中有以下不妥或错误:有的地方用“热量”,有的地方用“热能”,概念运用不当;太阳辐射把热量传递给大气的过程是: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低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谈袜热量传递给高层大气。此外,学生在此不必回答能量传递的过程。

■概念和原理应用问题

以上教学和考试中学生答题的表现反映出:前三例是对地理概念的认识不到位,一些知识点上存在误区。后两例是学生对基本原理含樱激有一个大概理解,但回答问题时往往用生活语言代替地理学科语言,答得越多,越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答非所问的现象。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表述是最精练、最简洁、最准确。因此,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按照课本上的表述记忆是必须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性地记忆其中的关键词。记住了概念和原理的教材表述,我们就掌握了地理术语。在描述某种地理现象或阐述有关问题时,才能运用地理学科语言简明扼要地准确地答题。备考中应注意三点:1、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含义,理解重于死记硬背。2、学会运用地理学科语言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特征。3、文字图表相结合,变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为形象的联系。

Ⅸ 高考地理要求的原理有哪些比如水循环等,详细点,谢谢啊~~急!!

呵,老师说的那些都是重要的原理,相信你的老师就可以了。。

Ⅹ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什么

1、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⑴、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⑵、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⑶、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地理环境差异性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着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我们每个人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过程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

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着差异。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地理环境

阅读全文

与地理原理规律包括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