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上说的“雪线”是指什么
雪线是指该地区是否降雪的一个分界线。
中国领土辽阔,南北跨度大,最北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在南海曾母暗沙。冬季北方气温可降至零下20度甚至更低,经常降雪。而南方气温则维持在零度以上,海南省和南海地区气温更是能能达到20摄氏度以上,不会降雪。
B. 地理雪线
雪线就是高山或者冰原的有积雪的边缘连成一条线,就是雪线,影响雪线一是纬度,纬度越低,雪线越高,这个好理解,就是纬度越低天越热,而越高空天越冷,在低纬天热,低地不能有雪,高空冷,所以雪线高,高纬和低纬对比更好记,高纬雪线是低都知道,如南极都是冰雪,高纬雪线低,低纬雪线自然就是高。二是降水,这里的降水是广义的降水,包括降雪,所以自然下雪越多的地方雪就越多,越不爱融化,雪线也就越低了。至于前几位说的地形~~~~~雪线是海拔要求的,太低的地方也没有常年积雪啊,所以个人认为是废话
C. 什么是雪线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寡。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D. 地理 雪线是什么意思
雪线是一个高度值,指终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高度。雪线以下,消融量大于降雪量,没有终年积雪;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融量,有终年积雪。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两个:气温和降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