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怎么写区域地理报告

怎么写区域地理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10 22:08:37

❶ 如何描述一个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平原、山区、沙漠、深林、草原、湿地、戈壁、丘陵、高原等等;
河流、山川 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及山川;
气候 常年气候状况,降雨、降雪、温度情况、气候特点等等;

❷ 地质报告怎么写

一般都是“八股文”
套格式 不过不简慧铅同阶段的报告要求不一样碧蠢
看看别人怎么拦好写 组织一下就行

❸ :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

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要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和工作调整批复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成果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春启果,应力求文字简练、流畅,附必要的图表、图册、附件,附图要清晰、美观。成果报告完成编写并通过初审后,报告编写单位应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应以现代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图幅丰富详实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实事求是地总结客观地质规律。报告编写必须在各种资料高度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要求全面、重点突出,既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图幅地质研究水平,又要敢于从地球科学国际先进领域的高度和深度揭示深层次规律问题。因此,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既是实际工作成果的总结,同时又是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区调报告编写要有综合性、逻辑性和艺术性,应做到内容真实、文字准确通顺、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图文并茂、插图美观、图例齐全、各章节观点统一。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按项目联测图幅片区编写。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应根据各项目的具体任务要求和联测区图幅实际地质素材进行编写,鼓励在地质报告中应用新理论、新观点总结归纳各类地质资料。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内容如下,本提纲和附表概括了各类地质景观的图幅,不同的图幅根据具体情况,其内容可以有所增减。

第一章 绪论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项目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起止时间。

简要说明调查区范围、地质地理位置及其坐标、地形地貌、交通、气候、覆盖程度、经济地理概况等。

简要说明调查区的地质研究史及其主要成果(表9.1)。

简述调查区或图幅任务完成情况及其工作量(表9.2)。

(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第二章 地层

按时代由老至新,介绍调查区地层系统,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基本层序特征及规模和横向变化规律,简述沉积作用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模型,进而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结合其他地质作用,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区内发育较好、研究详细的时代附区域地层格架图、相模式图、综合区域层序地层柱状图、盆地演化模式图,视需要可附有关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图解等)。

说明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以及其他地层单位的关系(表9.3),新建地层单位应说明其历史沿革和建立依据(表9.4)。

对火山岩地层除按地层学进行论述外,还应对其火山岩石学、火山喷发旋回、火山构造和古火山机构进行叙述(表9.5)。火山岩发育地区可单列一章火山岩,提纲参照侵入岩。

第三章 岩浆岩

概述各类侵入岩填图单位成分、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叙手罩述各侵入体的接触关系、矿物成分(表9.6)、岩石化学成分(表9.7)、微量元素(表9.8)、稀土元素(表9.9)及有关参数(表9.10)等特征和同位素年龄测定成果(表9.11)。叙述典型岩体的组构特征和就位机制。论述岩浆侵入活动时空演化规律及其与成矿关系。

具体内容及编排可参考以下内容。

第一节 超基性-基性侵入岩

按时代从老到新,并按超基性岩、基性岩顺序,分述各时代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岩体(群)数量产出部位、产状、形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不同岩相不同侵入体间的接触关系;岩石类型、矿物组合及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变化;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岩性岩相划分等。并以研究较详细的岩体为例,反映岩浆岩特点。不同侵入体单元的同位素年龄及其特征。综合各种资料,结合野外客观特征,探讨与岩扒薯如浆岩活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测区内如仅有极少量“蛇绿岩”产出,可编入此节内;如有蛇绿构造混杂岩可单独编写成章,置于第四章,原第四章及其后章节编号顺延)。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

应包括上述内容。全面反映调查区花岗岩类的野外地质特点和室内分析鉴定综合特征,可按概述、各论和综合特征对比研究等三部分编写。

一、概述部分

主要简述调查区花岗岩类活动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以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填图单位划分。

二、各论部分

一般以填图单位划分从早到晚依次叙述。首先简述每个单位(或独立单元)出露地理位置、面积、单位划分、岩体数量等。然后分节或分段详细叙述每一单位的下列特征:

1.地质特征;

2.岩石学特征;

3.组构、节理、岩脉岩墙及包裹体发育情况和产状变化规律;

4.蚀变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

5.岩体的侵入深度、剥蚀程度及形成物理化学环境、侵位机制等。

三、综合对比

综合对比各时代、各岩浆岩序列特征,对各论部分具共同性的问题统一综述,不能肯定属于哪个序列的一些问题,如隐伏岩体的预测等可在此部分叙述。可按下列内容:

1.各时代、各超单元或序列花岗岩类的特征对比和演化特点;

2.各岩类成因;

3.各岩类的就位机制;

4.隐伏岩体的预测;

5.综合上述特征建立区内中-酸性岩类岩浆活动形成演化环境的认识,为区域地质发展史的重塑提供依据。

附:侵入岩分布图、主要岩体剖面图、岩体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等鉴定、对比资料和接触关系资料等。

第三节 火山岩

火山岩产出层位时代,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地质体的产出分布状态和火山岩相划分)、岩石地层、岩石单位(填图单位划分)、岩石-地层层序特点、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特点;总结区域各时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研究较详的火山机构为典型,详细总结区域火山岩浆喷发活动特点,结合其他地质作用,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用。

第四章 变质岩

包括如下方面:

1.概述区内变质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变质侵入体原则可按侵入岩填图单位叙述)。

2.叙述区内各类变质岩岩石学特征以及不同岩石类型间的接触关系和序次关系(表9.6~表9.11),探讨变质原岩特征。

3.叙述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变质带特征,总结变质作用特点,探讨变质时代及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

4.叙述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火山-沉积建造、深成侵入作用的关系(表9.12)。

具体内容为:在全面论述变质地质体特点的常规内容(岩石学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带、变质相系、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及特征、原岩恢复、变质期次划分及其时代等)的基础上,以地质事件(包括建造事件、构造变形事件、变质作用事件、岩浆作用事件等)演化的观点,合理划分构造变形相、构造层次,根据变质变形叠加改造关系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建立构造变形序列。将变质与构造变形相结合,分析各种事件的时、空关系,划分地质事件的演化阶段,归纳总结演化趋势,探讨随着地质事件演化所反映出的构造环境的变迁,尽可能使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能反映地质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附简要变质地质图,突出表示测区变质岩地质特征;有条件时可附变质变形构造序列表等。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1.概述调查区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在区域上所处构造位置;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划分构造单元,叙述各构造单元间界线特征及性质,归纳总结各构造单元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特征等;

2.描述各单元主要构造形迹(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区域性面理发育及置换特点、节理等)的形态、类型、产状、规模及展布范围、性质与组合关系、运动学特征(构造组合样式、构造群落特征)和总体构造特点。论述各种构造之间的序次、级次关系(表9.13,表9.14);

3.对区内发育的推覆构造、滑脱构造、拉伸构造以及叠加褶皱等,应阐明其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的初步分析。

叙述各构造层次、构造变形相的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构造运动体制构造变形变质和构造运动时间,综合反映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特点等,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模式,重塑区域地质发展史。造山带地区,应确定造山带类型。叙述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特点,逆冲-推覆构造、伸展剥离断层、平移剪切带等的产状、性质和运动学特征等。叙述造山带总体构造特征,结合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等,建立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结合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盆地沉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重塑盆、山转变演化历史。对造山带“混杂岩”,需分别按基质和外来岩片(块)详细描述其物质组成、时代依据、岩相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变质历程分析,并阐述其在造山带区域地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演化过程。

4.论述构造旋回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控矿作用的关系,阐明新构造特征及其影响。如条件允许,都应详细收集有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地表地质归纳总结区域深部构造特点,探讨深部和浅表构造关系;叙述新构造运动特点,在地震和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应根据实际资料,分析其发生的构造背景,推论今后发展趋势。

5.按地质发展阶段和区域地质事件简述地质演化的特征(表9.15)。

附:构造纲要或地质构造图,构造剖面、断面图,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图,造山带演化模式图等。

第六章 遥感影像特征及应用

简述图区的数据源,针对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图像及图像特征;简述遥感地质解译工作方法及程序;简述图像处理及遥感影像图制作过程(包括彩色合成处理、卫星数据纠正和配准、数据融合、图像镶嵌、整饰与注记等);简介解译方法,解译程度分区;系统建立岩石地层单元、侵入体、线形构造、环形构造的解译标志;解译成果评述与讨论。

第七章 经济地质及灾害地质概况

简述区内矿产情况及主要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对建筑材料的“砂、石、土”资源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要有所说明。

简述区内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危害的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滑坡、活动断层、地震等,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简述区内有开发远景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及保护措施的建议。

第八章 地质空间数据库

按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结合测区地质实际,全面建立图区的空间数据库。简述建库流程;说明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包括基本要素数据集、综合要素数据集、对象数据集和独立要素类;单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文件物理储存路径结构;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各数据项定义等。

第九章 专项调查与专项研究

根据任务要求,针对测区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如超高压榴辉岩带组成及形成机制等),或针对重大科学发现与进展(如珍稀生物群、国际地质层型剖面等)进行专项调研,或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的专项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应在区域地质报告中增加此章(或以专报形式)进行叙述。

第十章 结论

简述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特别是新进展、新发现、新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测区实际提出今后工作意见,使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具有特色。(附最终验收决议书)。

附:参考文献;图版。

表9.1 调查区地质研究史

表9.2 调查区完成工作量

表9.3 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表9.4 地层名称和术语解释的变化

表9.5 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表9.6 岩浆岩(××岩石(层))岩石矿物成分

表9.7 岩浆岩(××岩石(层))岩石化学成分

说明:依不同岩石类型、不同目的可适当增补项目,如火山岩、变质岩增加CO2等。

表9.8 ××岩岩石微量元素含量

说明:依据研究目的不同可适当增加或减少项目。

表9.9 ××岩岩石稀土元素含量

说明:依研究目的不同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分析项目。

表9.10 ××岩岩石地球化学有关参数

表9.11 同位素年龄测定成果

表9.12 构造变形序次表

表9.13 主要断裂特征简表

表9.14 主要褶皱特征简表

表9.15 区域地质事件表

❹ 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

一、地质实习报告

(一)地质实习报告编写要求

在野外填图工作结束以后,就转入室内整理阶段。

首先要整理野外的所有原始资料,完成野外实际材料图;审阅野外记录本;清理和核对标本;对化石标本详细研究,准确确定地层的时代;整理各项鉴定、化验成果等。其次要清绘地质图,对图面进行整饰,出露不好的推测地段用虚线表示。图面上的界线、符号、数据都要清绘得整洁、美观、匀称。画好图廓,写好图名、图例、比例尺等。

最终成果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编写报告。编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所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并以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是系统化地认识实习内容的过程,也是进行地质思维训练、熟悉地质研究成果及科研报告编写程序的过程。实习报告内容要真实、丰富,图文并茂,有理有据。因此衡量地质报告质量的标准就是地质报告的完整性、报告中资料的真实性、精确性以及报告组织的合理性和流畅性等。具体要求如下:

(1)每位同学编写一份,归纳、分析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综合成文;

(2)资料应主要来自野外观察,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可参考教师讲课及实习指导书上的内容;

(3)使用地质术语,重点突出,有理有据,概念正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字迹工整。

(4)文字叙述与图件相配合。图件要求: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整洁美观,要素齐全。

(5)字数要求在5000~10000字之间。报告要有封面、目录和章节。

(二)地质实习报告内容

地质报告的主要章节有:前言;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区域地质发展史;结束语。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手段可增加一些专门性的章节,如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各章节的一般内容简述如下:

1.前言

实习区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图幅编号、名称、范围和总面积;自然地理特征,山川形势,地形的特征,山岭及河谷的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露头情况,植被覆盖程度,气候特征等。

实习区的经济和交通概况,工业、农业的发展情况,人口密度,资源开发及交通路线等。

实习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的最主要特征,以往地质研究的历史及研究程度简述及评价。

本次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主要解决哪些地质问题,实习的组织情况,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手段,最终提交的成果等。

最好附有“测区交通位置图”、“地质研究程度图”和“大地构造位置图”等。

2.地层

概述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所有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概貌等,然后应该根据地层时代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详细叙述地层各组、段的分布特征,出露情况,岩性特征,所含化石的种属、时代划分及其依据、接触关系、厚度等。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根据实测剖面及实测填图时的野外记录综合叙述,并附上实测或路线地质剖面图、素描图等。

3.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和分布规律。可按照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说明各类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地质时代等。

对于岩浆岩的叙述首先应该进行分类,按照基性、中性、酸性,或者按照侵入岩、喷发岩,或按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命名。综述区内的岩浆岩发育的特征之后,应该逐一描述该区出露的各个岩体的特征,包括岩体出露的位置、规模,所处的构造部位,岩体的形状,与围岩接触关系及产状特征,岩体内的分相情况,岩石类型及名称,岩体内外接触带的蚀变特征等。然后要叙述岩石的物质组成,包括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岩石所经受变化及改造等。说明岩石类型、形成时代,与围岩的关系、含矿性等。

沉积岩主要按照物质来源分为外源沉积岩和内源沉积岩。外源沉积岩主要包括陆源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前者为主;内源沉积岩在实习区主要是碳酸盐岩。分别就各类岩石的岩性特征及其产状、成因、形成过程等进行分析、描述。

变质岩在实习区出露较少,可简单描述。

岩石学的研究除在野外详细收集第一手资料外,还需进行镜下鉴定及各种化学分析测试工作。通过这些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其内在的规律性。

4.构造

首先概述实习区构造的总体面貌及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然后分别描述具体的构造单元。

对于褶皱的描述要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先叙述褶皱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后叙述组成褶皱的地层,包括褶曲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褶曲翼部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等。进一步应该详细地描述褶皱的形态,如褶皱轴的方向、褶皱轴面和枢纽的产状,将褶皱进行形态分类,讨论褶皱形成时期,褶皱的形成机制等。

对于断裂构造要侧重区域性断裂的描述。如断层的位置、规模(一般用断层所经过的两个或几个地名来命名);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以及构造变动。断层的构造现象,如构造角砾、片理化、断层泥、透镜体、拖曳褶皱、伴生节理、地层的牵引现象;断层面的形态变化、断面上的擦痕及其产状。推测断层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历史,断层产生的力学机制等。

构造分析,要将褶皱、断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不同时期分析它们的形变特征,推断地壳活动的规律性。更重要的是论述构造与矿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地质的关系。

构造形态特征和空间关系往往用图能够更明确和直观地表达,因此要尽量用各种图件帮助叙述,如各种比例尺的剖面图、素描图、照片、录像等。

5.区域地质发展史

根据地层、岩石、构造等综合分析,反映出当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以及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地质变迁过程,恢复实习区地质发展历史。简明扼要地、由老到新地按地质时代连续陈述各地质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本区太古界以后地史时期中地层缺失O2、O3、S、D、C1、T1、T2、T3、K及R。出现4次角度不整合(不考虑孙家梁组与第四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3个平行不整合,1个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些是重要的讨论线索。可按这些基本地质事实恢复该区的地质发展史,进而了解华北地区的地质演化史。

6.矿产

从最主要矿产开始,说明矿产所在位置、矿种、矿床类型、规模,各种化验分析数据,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各种工程揭露的实际资料,各种经济指标,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等。目的是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依据。

分别叙述金属矿产(如铁、铜、铅、锌等)和非金属矿产,尤其是煤和石油等。根据区内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

地质报告中除以上必不可少的章节外,还可有些专门性章节内容,如“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但要经过专门性工作之后,才能单独列章节。

7.结束语

结束语是对整个地质测量工作的结论和评价,要明确而简练。概括性地肯定工作的主要成果,新的发现,新的认识等;简明叙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哪些问题需待解决;对进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议。

结语要实事求是,对工作要正确评价,认真负责。地质测量工作的质量反映在全部工作的成果中,而不在于结论写得冠冕堂皇。也不必过于谦虚,埋没成绩。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要准确而中肯。

需要指出的是,工作中所使用的地质符号与图例应符合国土资源部门规定的图式图例。本次实习可用实习指导书中所提供的图例和符号。

二、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的评定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纪律的情况及所编写实习报告的质量。实习总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小测验成绩和实习报告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侧重于学生在野外和室内学习的认真程度,野外记录簿记录的质量,遵守纪律的情况等。

小测验成绩包含野外现场提问,室内讲课提问和室内考核,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地质基础知识的程度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报告成绩应考虑资料选用、章节安排、内容取舍、专业术语的应用等是否得当,论述是否有据、合理,图件内容、要素是否齐全,文笔是否通顺等。

实习总成绩采用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❺ 怎样写专题地图编辑设计书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 、 分析研究编图资料,确定资料的使用程度和加工处理的方法
2 、 研究专题内容与区域地理的联系与特点
3 、 根据编图目的进行初步的地图设计工作,经过一些试验,把设计中的有关项目
给予明确
4 、 将初步设计研究卜睁脊的成果,写出地图编辑设计书。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 1 )地图的主题、内容、用途
( 2 )图幅范围、比例尺、投影、开本
( 3 )使用的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参考资料
( 4 )资料加工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资料的统计方法及分类、分级的规定;图
像资料的运用
( 5 )专题内容在图上的表现形式。选择表示方法,设计符号系统及制作图例
( 6 )专题内容的地图概括。根据所设计地图的内容作具体规定,对点、线、面素
的选择、简化、分类、合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等
( 7 )选择编稿底图,确定成图底图的内容型渗和综合取舍的程度,设计底图各要素的
表示方法及符号系统
( 8 )设计图面早局配置方案:在图幅面上如何安排图名、图例、主图、附图、附表、
比例尺、图廓,做到既合理使用幅面,又能突出主题。

❻ 写一篇关于介绍某国或某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知识的文章(400)字

东亚

自然地理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气候以温带季风性和亚热带季风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东亚以西高东低,阶梯形分布。 人文地理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日本人口总量也位于前十位。国家有:中国,韩国,蒙古,日本,朝鲜。 2东南亚 自然地理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常年高温多雨,没有冬季,这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岛屿分布极多,是世界岛屿最多的地区。仅印度尼西亚就有13667个。也是火山多发区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 人文地理 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这里的佛教非常着名。(以泰国为最)旅游业十分发达。近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家有: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 3南亚 自然地理 南亚位于亚洲南部,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沟通了亚洲东部和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冷,热,雨三季更替变换。这里的河流主要有印度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其中孟加拉国被称为“千河之国”。沿海岛屿,沙洲众多。 人文地理 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主要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国————印度。孟加拉国人口也位于前十位。经济以农业为主。人们信奉佛教。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不丹,锡金,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 4中亚 自然地理 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是最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一年四季温差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地区,部分国家以沙漠和半沙漠为主。 人文地理 中亚农牧业比较发达。信奉伊斯兰教,以采矿业,食品加工为主。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5西亚和北非 自然地理 西亚位于亚洲西部,这里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塞。气候以地中海式气候为主,矿产丰富。尤其是石油资源,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农业比较发达,土耳其安哥拉山羊很有名,信奉伊斯兰教。 人文地理 西亚各国领土都比较峡小,经济以石油为主。这里是世界上战争至今还在上演的地区。国家有: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也门,阿曼,伊朗,阿富汗,阿联酋,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巴林,卡塔尔。 北非 自然地理 北非位于非洲北部。这里北靠地中海,西部是大西洋,东部是红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特别是埃及,被世界称为“咽喉位置”,气候干燥,经济以农业为主。苏伊士运河为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 人文地理 埃及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辉煌,有金字塔,旅游业十分发达。国家有: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 6撒哈拉以南非洲 自然地理 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燥,(刚果除外)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动物学家把这里称为“动物乐园”。沿海地区以热带海洋性气候。人口比较稀疏。这里有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世界着名非洲大裂谷。 人文地理 这里多为非洲黑人。英语为官方语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公路,铁路是这里的主要交通方式。国家有:刚果,安哥拉,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赞比亚。 7西欧 自然地理 西欧位于欧洲西部,这里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岛屿分布不多,以平原为主。只有法国境有部分高山。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欧洲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 人文地理 西欧以白人为主,文化发达,有以香水,服装为代表的法国,也有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英国。荷兰的鲜花和木鞋很有名,比利时被称作欧洲的总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中心就是布鲁塞尔。国家有: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安道尔。 8东欧 自然地理 东欧位于欧洲东部。这里是欧洲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土地以平原为主,气候呈区域特征,由西向东,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过渡。河网稠密,湖泊众多。煤,铜,铅,储藏较大。 人文地理 国家有: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工业农业都比较发达,钢铁,有色冶金,纺织轻工业也相当规模,农业以粮食为主,波兰首都有“绿色之都”美誉。 9北亚 自然地理 北亚位于亚洲北部 ,这一地区主要是俄罗斯的东部和北部,以平原和苔原为主。冬季特别漫长,寒冷,干燥,资源丰富,特别是煤和石油,这里是俄罗斯主要生产石油地区。北部岛屿分布较广。 人文地理 不详。 10北美 自然地理 北美位于美洲北部,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有高山,气候多样,既有寒带和温带针叶林气候,又有南部的热带气候,这里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世界闻名。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区。 人文地理 北美是世界上经济的中心,主要以美国,加拿大为主,城市化很高,机械化生产闻名,渔业,农业,工业,信息产业,都极为发达。美国工农业生产规模。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首位,工业以汽车和建筑业为重要支柱,电子,电力,机械,化工,航天能源都极为发达。交通体系完备,有全球高度的航空运输网,和发达的公路交通。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古巴,巴哈马,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格林纳达,巴巴多斯,多米尼加国共和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1拉美 自然地理 拉美位于美洲的南部,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的以南地区。这里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地区,仅巴西就占到3/4,气候以雨林气候为主,南部以高山气候,沿海也有海洋性气候,这里的资源丰富,特别是水资源,森林资源。 人文地理 拉美自摆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西方统治,经济发展很快,农业为主,但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其土地和经济总量占到整个拉美的一半以上,阿根廷的畜牧业世界闻名,其中以牛肉的生产出口世界第一。巴西和阿根廷还是世界足球之乡。国家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苏里南,圭亚那,法属圭亚那,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智利,玻利维亚。 12大洋洲 自然地理 大洋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最干燥的一个洲,这里分布着广大的沙漠,只有沿海少部分地区是适合人类居住,气候以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人口稀少。以矿石为最,澳大利亚的铝土,铁,铀,铅,镍,锌含量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 大洋洲以澳大利亚为典型的国家,这里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动植物珍稀独特。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带。澳大利亚的游泳很有名,旅游业十分发达。公路,海运和航空有很大的规模。新西兰主要有南北二岛,旅游业较为发达,以陆路交通为主,畜牧业发达。 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瓦努阿图,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西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斐济。 13南极 自然地理 南极洲是目前没有受到破坏的唯一一块大洲,这里虽然有许多冰山,可以说水资源非富,因为是常年不化的冰山。所以却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洲,也是海拔最高的洲,常年积雪,冰川,狂风,农作物皆不能生长。 人文地理 很少,只有部分科学家在此考察,目前有许多国家加大了开发的力度,以淡水和渔业为主,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有中山站,长城站。

❼ 如何描述一个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从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地质地貌、主要的生物种类、主产什么农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或者其他独有的资源,这些方面进行描述。

比如: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占地面积达到48万平方公里,盆地地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最低海拔300-700米,最高海拔4000-4500米,是最典型的盆地地形。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产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毛竹等作物。同时,四川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等均有分布。

四川还是国宝熊猫的栖息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丰富的植被种类,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着名的卧龙熊猫基地就位于四川。

同时四川的是我国的气象灾害多发地之一,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同时地壳活动比较频繁,是近现代地震多发区之一。

不是很严谨,也不是特别全面,仅供参考。其实描述的语句尽量简单,易于阅读。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周围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现象)

现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热点:1)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因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未来,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能源资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面对以上挑战,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发展。鉴于国情,我国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一阶段国际市场超过50美元/桶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楼主,看我粘贴的这么辛苦,采纳我吧 ——czh制作。

阅读全文

与怎么写区域地理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