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开展好区域地理教学

如何开展好区域地理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13 11:20:29

1.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区域地理的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是结合地图和有关资料,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具体要掌握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 图表研究法。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学科,文字只能恰当地表达地理概念和观念的一部分,而不能形象地表达空间的概念。有形的图表既是地理学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文字与图表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 其中,地图是地理学展示空间信息的传统工具,是地理学习的工具。


地理学裤顷雀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全球、国家、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区域内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必须乎梁对地理综合体各方面进行剖 析,认清各部门的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该地区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

2. 怎样学好高中区域地理

我说些通俗的吧
1、多画图,熟悉区域位置和小地形区,分析区域的位置特点、描述区域特征。一定要自己动手画,才能全面掌握细节。另外可以注意一下几条着名经纬线周围地理事物,便于相对定位(如北回归线)
2、掌握分析方法,比如地理分析气候形成原因,所有的答案一定会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分析。
又比如描述区域特征,一定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气候、地形、地质、资源、地势、地貌、水文、工农等
掌握方法,多做题总结,你会发现分析类大题分可以拿得很高,甚至接近满分。
3、对于楼上总结的知识点,《地理基础知识手册》上全都有,没事翻着看看,掌握基本常识就行了。
4、关注热点。高考从来不回避热点,比如最近你可以研究研究黑瞎子岛,探究黑龙江里为什么多岛屿以及黑瞎子岛的区位重要性。

最后祝你成功

3. 学好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初中

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
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象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一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世界自然带分布。并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伸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了解发展变化,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三、掌握图像要领熟悉判读技能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复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学具。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如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图可分综合图与专题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单项或综合、自然或人文、各种等值线图、各种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模式图成因、过程、分布、系统联系框图等。它们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说明了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或展现了地理事物的具体情况,或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反映它们的数量特征,或从多个侧面显示它们的内部状况、成因剖析、阶段特征、分布规律、结构关系等,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分析、比较,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要图像的组成要素、绘图要领,并进而熟悉判读技能。
在众多图像的判读技能中,尤其要注意等值线图的判读。以等高线图的判读为例,先要阅读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数据,然后看高度递增或递减的方向,最关键的是观察线间点和线上点高度的差异,如线间点高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反之,如线间点低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集水线,地形为山谷。
由以上判读要领可迁移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上。如等高线图中的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脊线,因而可判断为高压脊;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暖流经过。同理,等高线图中的集水线地形为山谷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槽线,因而可判断为低压槽;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寒流经过。
此外,两条等值线之间如有一闭合曲线,其数值的判定要领是: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低值相同,则表示其内部比周围数值低;反之,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高值相同,则表示其内部比周围数值高。据此可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或说明该项等值线所显示的特征。
对于各种统计图表的判读,要掌握绘图的要领,知道纵横坐标的含义,了解不同形式的图表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如柱状、折线、曲线、饼状、扇状、三角形、金字塔形等,经过判读,可说明特征、比较差异、分析原因、预测趋势、根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也是常用来分析气候特征或判断气候类型的图表。要注意先根据气温曲线的走势来判断所在半球,波峰式为北半球7月气温高,波谷式为南半球1月气温高;再看月平均气温数值高低来判断所在温度带,同时计算年较差来分析气温变化;根据降水的月份分配看雨季的长短和迟早,还可大致计算一下年降水总量;最后把气温和降水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气候特征如终年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夏干冬雨、温凉湿润、降水均匀、炎热干早等,从而判断气候类型。
四、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是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复习区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并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对中国区域地理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四大分区,还要外延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以北与秦岭一淮河以南、外流区与内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以及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特区等。世界地理也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出现的13个分区和8个国家,也应外延至:大洲、大洋、重要海域、世界气候区、全球地形分布、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等。
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区域差异是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了解认识并综合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国土开发整治或改造措施,并进而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及有关政策法规。这是复习中国地理应该注意的。世界地理则应注意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并了解资源分布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当前世界中的地缘政治敏感区、民族矛盾尖锐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应掌握一二案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学会方法,切忌堆砌大量所谓热点焦点,进行猜题押宝,那是与“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背道而驰的。

4. 新教师如何上好区域地理

如何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

要上好地理课,确实不容易的。我上地理课,多是按传统的方法上。后来我上了一节地理公开课《黄河的治理》,用“综合法”和“比较法”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比较成功。同时有一些感想和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那是在去年的县下校听课,我接到学校的通知要我上一节地理公开课,通知还特别强调要制作课件,要用多媒体教学。那段时间,我除了自己大量的查找资料、上网、下载、制作课件外,还要求学生也查找一些资料和图片,忙了半个月才做好准备工作。
那天上八年级的课,有二十几位老师来听课。听课老师的阵容比较大,学生起初比较紧张,以至于我在进行导入新课的环节比较困难。具体情形是:我在音乐声中提出第一个问题“人们在自己受了冤屈的时候喜欢说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这句话在我们的地理里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哪位同学明白这个道理?”问题提出来了,学生却没有反应,我只好鼓励他们:同学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让这么多的老师感受一下我们八(5)班的风采。地理科代表才站起来说:“那是因为黄河水本身就不清,所以无论怎样洗都洗不清。”我及时的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同学们的情绪才慢慢被调动起来。
趁热打铁,我点名要一位同学上来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指出课件上的闪烁动画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流入的海洋、以及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此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更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自由讨论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归纳出以下几点:一、黄河的奉献包括: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二、黄河的忧患包括: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危险。再通过播放黄河上、中、下游的一些图片和录象让学生比较,从而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再讨论出黄河的治理方法。最后,我播放了一些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情景录象,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
这节课获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本人课后反思这堂课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外,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综合法和比较法用得比较成功。通过反思,我发现: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综合法和比较法是用的最普遍的两种方法。
区域地理是探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形成不是由某一地理要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运用综合法,从整体认识分析该地区突出特征,而区域特征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所以我们不能将区域地理特征割裂开来一个一个地讲,那样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而是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将教学变成学生“感知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上述课例里黄河的奉献和忧患以及治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其次,是要善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比较法的种类可以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比同”和“比异”“比同”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比异”能使学生理解区域地理的差异性。这两种方法都能够体现比较的层次性和鲜明性。在教学效果上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黄河的讲述中通过黄河上、中、下游的植被、地形、水质的比较,学生就加深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对“地上河“的形成的理解。教师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构成知识网络,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所以说有比较就要有综合,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常要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 高中新课程区域地理教学的思考: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随着四川省新课程的全面实行,结好迅合对其他省区新课程高考的研究发现,地理樱袜物学科实施新课程后命题同样注重对区域地理的考查。在命题中,通常也是系统地将理和区域地理结合在一起考查,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所以区域地理在新课程高考中也占有一定比例,不容忽视。
四川新课程地理高考包含五个模块,必修的三个模块和选修五、选修六在考查内容上,也会涉及区域地理。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向以前一样处理区域地理,所以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对新课程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有以下思考。
一、高考中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
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四川的选修模块以及其他新课程省区的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主要是区域经纬网、地形图、区域海陆轮廓图、景观图等,一般难度不大,但是往往要与等值线及其他地理知识相结合考查。
2.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如对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区域人文地理知识,主要体现在对某一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及变化的分析,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旅游等区位因素及变化的分析。
3.考查区域国土整治,包括对已学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还包括该区域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开发利用,如河流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等。考查考生利用以上知识,评价和分析其他区域类似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考越来越重视时政热点区域和省区周围地区的考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乡土地理和高中地理中学过的知识。
二、教学实践中转变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有所变化。尽量多给予学生学法指导,课堂上让学生的活动多一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探索和落实知识。比如在空间定位上,可以先让学生明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其他相关位置如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等的定位,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练习中要多一些归类训练、思维训练;在答题语言上,多进行规范性指导。
三、关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
1.让学生明确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习区域地理关键要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哪里”——区域空间定位,首先要让学生头脑中有空间概念,着重落实在图上,可以制作 导学案 ,对教材中要求重点掌握的图设置填图训练,并在填图的过程中设置一两个思维训练。脊液同时,在空间定位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多种空间定位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定位。将图落实,从读图、说图、记图、换图、填图和绘图等方面来建立空间概念。
(2)“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也就是事物的分布、区域特征、人地关系、区域差异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导,指导学生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根据地理位置分析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分析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运用整体性思想和联系的观点,教会学生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以非洲为例,大陆部分南纬34°到北纬37°,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使得该州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的控制,加上大陆东西两岸的洋流,使得非洲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由于大陆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所以气候类型也南北对称,在这样的气候对应一定的降水和气温,就形成了一定的植被和水文及土壤。同时,气候与地形之间也存在联系,一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就对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有很大影响。
(3)在教学中更注重自然地理特征的教学,在明确地理位置的情况下,自然地理特征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基础。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进行,在分区地理时,运用比较法学习各个区域的差异。首先根据“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其次是选择比较的方法——“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2.系统运用地理知识,对区域地理特征描述做以下方面建模: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等。
(2)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在进行特征描述时如地形——海拔高低及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
(3)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旅游、商业,主要对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如分析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气温、降水、昼夜温差、光照、气象灾害等角度去思考。
(4)区域发展问题:主要从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虑。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区域地理教学更多的是在教学方式、情境设置以及问题设置上变化大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

6. 区域地理:教什么 怎么教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可以说一切地理事像都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一定的时期里存在着和发展着的。因此,关于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内容是地理学的基础性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区域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落实在区域上,这是我尘改掘们地理教师都有的基本认识。然而,我们对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特别是针对高考地理复习,老师们问得最多是如何把握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问题。因此,区域地理教什么、怎么教成为地理高考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本人认为老师们之所以在区域地理教学上有此困惑,可能由于以下两个因素:(1)《高考说明》中对区域地理的具体内容没有明示,只笼统一句“不同尺度区域(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中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理单元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确实让人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2)新课程高考试题中,没有发现直接考查区域地理知识的试题内容,区域仅仅作为试题素材或问题背景出现在试题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涉及了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教育原理上分析,“教什么”关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属于课程范畴;“怎么教”关涉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属于教学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两者哪个更重要?取决于不同的考量。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些,因为,属于课程内容和目标的“教什么”具有“价值引导”作用。从教学效率角度看,怎么教显得更重要些,因为,涉及教学方法和效率的“怎么教”具有“效率优先”的意义。对教师而言,通常会更多的注重和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的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设置和学校规定的,特别是在统一高考这样的制度下,中国教师对课程的自主权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头脑中的课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是缺失的。我相信这是中国大多数教师的现状,因为不需要、也没必要、更没可能自主地创编课程——选择教学内容,留给我们唯一值得和需要研究的就是怎么教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头脑中,所谓教学研究一般就是指教法研究或研究教法,如此一来,我们的教育科研视野就“降格为一种技术”,我们的教学行为就沦为一种“狭隘和肤浅”技术性操作,这就是我们现今的一种教学生态。回到区域地理教学。你会发现,所谓的困惑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同时面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而且“教什么”的问题成为更迫切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大量庞杂的区域地理知识内容患得患失、莫衷如一:如何选择、怎样取舍?面临时间紧、要求高、考试难的现实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如何教、怎样学?这就是我们面对区域地理教学的心理困境和教学迷罔。怎么办?问题就是研究的向导。区域地理的高考复习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需要我们作出认真的思考和艰辛的探究。对此,我曾经提出过本人的两个基本观点,这就是“以高中地理的知识视野看区域,从高考试题的能力导向教区域”。前一句重在“看”,歼喊是给区域地理一个确当的定位,明确应当给学生哪些区域地理知识,即明白区域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后一句重在“教”,是给区域地理一个教学方法论的导向,知道高中学生“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的路径和方向,即解决一个“怎么教”的问题。这两句话是原则性的提示,不具有操作性,做起来还是不好把握,借今天的话题稍作展开,以期引起讨论。“以高中地理的知识视野看区域”。让我们先看看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关于“区域”的内容,教材《必修III》是围绕区域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个主题来组织的,其核心思想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下面我们对《必修III》中有关区域的内容进行梳理如下:地理区域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结构空间结构 产业结构 从上面的结构体派核系中,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的知识视野内,关于“区域”的地理主要不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地理事实和知识,而是区域的特征、结构、差异、联系和发展,尤其关注区域的发展问题(区域发展是与区域问题紧密相关,是针对区域问题解决而发生的,这里的“发展”意味着对环境的改造和治理,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前景),这给我们区域地理教学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向度和一个合理的内容参照。那么区域地理的基本的事实性知识还要不要?当然要,而且很必要。但这里有两点要强调:(1)区域的事实性知识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所以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要超越教材、教学立意要高于教材,因此区域复习不能停留在对事实性知识的低层次重复,要与高中地理知识发生联系,初高中地理知识整合成紧密相连的整体;(2)对区域地理的事实性知识有所选择,即恰当取、舍、增、减。因为没有可能也没必要要求学生都去掌握,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上面的分析能让我们大致明白“教什么”的问题。“从高考试题的能力导向教区域”。掌握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但不是唯一的任务,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更重要的目标。就应对高考而言,学会知识信息的解读和处理、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学会问题的论述和表述,是一种学力表现,也是应试要求。这就涉及“怎么教”——如何有效复习的问题。怎么教,不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形式或教学形式问题,在我看来首先是一个教学的指导思想问题。它与教学内容和目标密切相关,不能撇开教学目标和内容,单纯地谈论教学方法。根据区域地理的教材编排体系,一般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基于高中学生复习区域是直接为高考服务这样的基本实情,应当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地理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根据我的课堂观察和实践经验,区域复习中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可供参考。第一种,区域模块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写“地理事实+区域”,这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多采用这种模式。因为,它与教材的结构基本相似,教与学都显得相对容易,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较为顺手,教学进度和内容呈现,基本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一致,易于把握,各类辅导资料也容易找到,省力省心。这种结构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从突出某一区域的主要地理事实知识入手,展开课堂叙述,教学体现区域整体性原理,以掌握区域基本事实知识和地理特征为主要目标。第二种,知识要素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写为“地理要素+区域”。这种模式是区域地理教材的总论部分采用的形式,因为没有在分区中采用,分区仍以区域模块结构方式。教学中,老师们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区域总论与分区采用不同模式,在有些内容上难免重复。如果我们大胆一点,能否设想对整个初中区域地理进行整体设计,分要素按区域进行“一次性”集成,用要素贯穿整个区域教学。如:用“位置”要素认识各区域的空间分布,按“气候”要素认识各区域气候分布、特点和气候成因分析,按“地形”要素对不同区域进行地形地势分析比较,就“经济活动”、“产业结构”、“环境问题”。。。。等按知识要素对各区域进行系统扫描、知识梳理和特征概括,不再按各分区进行模块学习。第三种,教学主题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写为“教学主题+区域”。这种模式不再系统地讲区域知识,而是以主题带区域背景知识的形式展开。区域的地理事实性知识作为主题背景被提示和发现,这里区域知识不是目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才是目的,主题才是关键。每一个区域设计一个(最多两个)教学主题,以此为纽带将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和人文历史)整合起来,综合性强,要求高。这种教学结构虽更符合高考的要求,但执行起来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有第二论复习安排的话,对大多数普通中学而言,适宜于第二论复习。关于主题的确定,可以结合高中地理《必修III》,采用类似区域案例的方式,以区域为案例作主题解剖。以上提供的三种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老师们摸索和创造出来的。“模式没有好坏,教学没有模式”,模式只提供一种结构框架,一种教学意向,把模式固化就会走向僵死,灵活运用,因时因人而宜才是唯一正道。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对它的探究没有终结。

7. 如何学好区域地理

问题一:如何快速学好区域地理 首先学好分区地理,把每个位置中国的世界的分土地生气水,市政交劳科几个要素弄清楚,记明白,之后背地图每个地方的经纬度要张嘴就来,之后多练题,先模拟题,再高考题,应该就没问题啦。

问题二:区域地理该怎么学好 1、 要对区域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最重要。如多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一切免谈!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2、有了兴趣还要付出行动,学好区域地理一定要经常拿起笔和纸,对着地图经常去画图(要努力画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记忆,才能将其学好。
3、 画图时不要将图画死,要学会找窍门,如:意大利就像一个马靴,它的西西里岛就像个足球,如果你要是爱看足球的话就很容能记住意大利了;中国像雄鸡;日本像虫子等。
4、中国地图也是一样的,很多省都很好记,山东像乌龟,山西是平行四边形,云南像孔雀,陕西像秦兵马俑,甘肃像哑铃,青海像兔子,黑龙江像菜刀,湖北像警察的帽子等。
5、 画图时要学会用脑,你的大脑像个照相机,那么眼睛就是镜头,这样将你画的图进行拍照存进大脑。这样当老师说的时候你就会很快的反映出这是哪。
6、还要经常的做题,(尤其是高考题)并多向老师问题。这样会把你本已很坚固的城墙变得更加坚固。

问题三:高中怎么学好区域地理? 一、抓轮廓的特征,强化读图训练与空间定位 “无图不成题”成为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一大特色。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知识载体,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而区域地图又是高考地理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只有掌握地图,才能把握地理脉络。所以备考复习中不妨把《考试大纲》中所有与地图有关的内容均落实在地图上,成为“大脑中的图”,在大脑中始终有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随时可以从中进行知识提取。
二、抓知识体系的重组、构建,强调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的内容不仅涉及初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而且还涉及到高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必修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必修三),所以备考复习中一定要整合初中、高中地理内容,用高中地理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和方法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形成区域综合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应对突出主题(中心问题)的文科综合考试。
三、抓“有用的地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要立足于地理学科,分析热点问题,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将热点落实在发生的区域上,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问题的思路,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四、抓科学训练,讲求实效 地理高考命题已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因此区域地理备考复习中要重视学科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注意精选能体现知识重点的有思维价值的典型习题,例如近年阀特别是课改区的高考试题,有针对性的训练,少一些机械重复,多一些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做题时要多联系,多琢磨,寻思路,找规律;在思考、领会、反思、总结上下功夫,增强答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促进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问题四:高中区域地理怎么学好? 呵 介绍一下我的经验给你吧 蛮简单的 你可以剪下两张地图贴在课桌的桌面上 推荐是世界行政图和世界地形图这两张 这样你会慢慢的熟悉这两张图 能记住很多的轮廓 对很多的看图题来说 你很容易一眼就看出来是在哪里 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 我很喜欢和我同学玩的 就是一个人在地图上说一个名称什么的 然后看谁在最快的时间里可以找到 这是一种趣味性很足的学习方法 而且效果很好 中学的时候 我的地图册都被我翻烂掉 每一页我都可以在30秒之内找到任意一个名词 当然有一些地图是属于数据型的 这样的图要多多联系书上的内容 再有就是书上的一些理论知识 其实你只要分好项目 把每个方面都联系起来 就有很多答案了 再根据具体的情况 选择性的挑出一些针对性的答案作答就可以了 比如说到某一个地区 无非考究的就是地形 气候 人种 语言 习俗 特产 交通这些东西 像书上一些总结归纳性的表格 要背下来 你只要记住一两页 就基本掌握整本书的这一类知识了 然后再把表格中的每一项的一些细节内容在心里考究一下自己 不会的就看一下 上课的时候多配合老师的讲课 老师说上半句你就接下半句 这样既可以增加对知识的记忆又可以紧跟老师的思路 上课不容易开小差 我自己就是这样子学的 课堂外我几乎从来都不看地理书 作业也不写 因为有点丢三落四 所以从没考过一百 但是从初一到高三都90+ 相信你能比我做的更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五:怎样学好高中区域地理 我说些通俗的吧
1、多画图,熟悉区域位置和小地形区,分析区域的位置特点、描述区域特征。一定要自己动手画,才能全面掌握细节。另外可以注意一下几条着名经纬线周围地理事物,便于相对定位(如北回归线)
2、掌握分析方法,比如地理分析气候形成原因,所有的答案一定会从太阳辐射\大气穿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分析。
又比如描述区域特征,一定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气候、地形、地质、资源、地势、地貌、水文、工农等
掌握方法,多做题总结,你会发现分析类大题分可以拿得很高,甚至接近满分。
3、对于楼上总结的知识点,《地理基础知识手册》上全都有,没事翻着看看,掌握基本常识就行了。
4、关注热点。高考从来不回避热点,比如最近你可以研究研究黑瞎子岛,探究黑龙江里为什么多岛屿以及黑瞎子岛的区位重要性。
最后祝你成功

问题六:如何学好高中区域地理? 10分 刚开始都这样的,你得要去理解他为何这样,然后套用,多看答案的解释

问题七:怎么学好高中区域地理?好难啊! 1.报出经纬度,要马上说出国家:其实不是很难做到的。只要大致位置熟悉就好了啊,老师不可能考你那些偏僻的国家,连她都不见得知道呢2.如何记忆经纬度:先把几个典型国家记住大致的范围即可呀。比如中国的一定要知道吧??考试要求的哪几个重要国家记住,然后大致周围有什么国家。老师一说,先想到典型国家,再考虑周围看看。3.典型国家:中国、日本(30-35N 130-135E)、新加坡在赤道附近、0°经线穿过英国、德法、美国、澳大利亚,足够了!4.地理杂志没什么用啦!5.看图不要光盯着呀,自己做填图题玩。把几个典型国家的大致位置把在纸上,开始默写经纬度。6.还有不要太着急,关于国家位置判断的题高考不会出很多。2道题最多了。不是非常重要的。都是我的独家秘诀心得。要珍惜呀

问题八: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区域地理求解答 一、首先应教会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
二、在具体区域教学中,把区域定位放在首位
地理小区域辨识、定位几乎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因此对空间定位技能的训练切莫大意。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这类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的、图表的、图像的、文字的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某一区域教学中,我最善于板图法。首先都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区域的轮廓图,特别用色笔描粗最有区域识别价值的经纬线,然后用另一种色笔描绘出该经纬线所穿过的重要地理事物,如某一岛屿或某一山脉等。目的是便于教学,也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形成深刻的视觉记忆。当老师的最清楚自己经常画,水平会提高,记忆深刻,原因就是“动手”了。所以,在我画的同时,学生也在下面画,但要告诉学生画的技巧。比如,复杂轮廓可以直接用白纸蒙在地图册上描下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然后自己画出经纬线,同样的用色笔描出最重要的地理事物。此外,在教学或作业讲评中,时时提醒学生找到地图中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定位,如河流、湖泊、山脉和特别的一些轮廓等等,要求学生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状要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如长江和黄河就是很重要的定位要素:长江的“W”形干流是缠绕在北纬30度线上的,黄河“几”字形的中游河段贴近东经110度的东侧,接着拐向东贴近北纬35度线。再如,意大利轮廓图形似一只漂亮的长筒靴,构成这只“靴子”的骨架山脉:北为阿尔卑斯山脉,南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亚平宁山脉。这只“靴子”是欧洲的一个大半岛――亚平宁半岛伸进了地中海。
四、善于运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地理特征.
比较法是我复习区域地理最经常采用的方法。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掌握区域地理特征,主要是掌握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各大要素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特征,各个区域大致都从这些方面来表述。因此,比较法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例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可从自然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和人文地理(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两大方面进行整体比较,明确各个分区的整体特征,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然,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由于区域地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知识点多而零散,加上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掌握的基础较差,故在教学课堂中很难展开,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平时勤于积累,才能在分析区域时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成绩。

问题九:怎么学好区域地理啊,感觉好难每次大题总感觉没学过那个地方它又老不问课内学的然后就写不来怎么回事啊 学生经验之谈: 1地理有理科的成分,所以你做题一定要有逻辑思维,尤其是时间计算 2区域地理题和时间计算题,一定要图题结合。 方法:先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按经线纬线,大致轮廓,地形区(如山地,高原,盆地,河流)画一遍。――在往上填详细信息(重要城市,气候类型,植被,工业,农作物) 3以上是基本的。能力培养――首先书上的知识一定得懂,必要时要背,最好能理解.做题从基础起,在自己总结大体规律,如(问气温降水,就要考虑地形,气候,海陆位置,是迎风还是背风呢?!,洋流性质;所以一定要积累和联想。再做能力题,开放题。一道题想出不同的解释。 4读图,看地图,分析。很重要 5听课不懂,一定要先思考。想不明白再问。――这样你才能印象深刻! 落实学习常规 就地理科的学习而言,学习常规应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六个方面: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地理笔记,我认为有些最好是记在地图册上,以便在看地图时复习。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知道,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包括: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重视考后分析,将每一次考试作为检查自己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的机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尤其是地理学科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话题联系密切,所以适当进行课外学习,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

问题十:如何学好区域地理,我对区域地理一窍不通 我以前也苦恼过啊
有次终于受不了去看医生,他叫我涂下红霉素眼膏就好了,就在发红的地方抹
不过我不知道这对你有没有用
我想你去问下医生吧

8. 如何学习区域地理

区域性是地理环境三大本质特征之一。区域地理特征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相互联系及区别的主要依据。在各区域,不论地理事物多么繁多、内部联系多么复杂,但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结构体系。初中地理教学要利用地理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引导、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以下是我对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几种看法。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任何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是建立在学生有着充沛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选取一些该区域内的实效性强、意义重大、社会关注的地理材料,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又满足学生“欲望”的情境氛围,以激发地理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内在规律 区域地理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地理位置是一个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以北京为例,要认识北京,就要先知道他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这些位置基本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而这些特征从历史到现代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通过北京的学习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归纳出台湾的地理位置,进而知道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再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三、区域比较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任意两个区域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存在。对比学习,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他们产生的原因;也能比较两者的差异,引起学生探索不同产生原因。例如,在讲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时,先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性,每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不一样吗,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不同的气候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生活习性,形成不同的地方文化。通过比较学习,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也能完成课标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四、紧扣“人—地”关系这条主线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例如西北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这些差异性就是这些区域的典型特征,而这些差异性往往是由该区域所处的位置和范围造成的。“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化包括民居、习俗、艺术、服饰、建筑、宗教等。“人—地”发展关系的结构使区域地理的教学上升到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而不是停留在掌握区域特征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学,更要突出“人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增强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首先应帮助学生领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主动分析、综合并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然后进行适当的表达。

9. 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精确恰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精确恰当,全面贯穿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控制、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认清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充分发挥目标的各种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的40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课标要求为“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湘教版教材选择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作为例子,如果教师只把课堂重点放在田纳西河,那是绝对不能“达标”的。通过解读课标可知,课标并没有明确要求具体掌握哪一条河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后,总结出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分析流域的思路,对伏尔加河流域以及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开发的异同进行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得精确得当与否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要紧密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识结构变成教学结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上面提到,在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流域开发的总体分析思路。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每一条河流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学生的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美国的田纳西河较为陌生,我在实际教学中就曾用长江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替换田纳西河的案例。学生通过分析长江各河段的地理特征,得出河流各河段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

10. 浅析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能力培养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试题命题的背景和基础,也是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的综合体现,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历年高考中,也成为失分较严重的部分。其中,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但又是学生昀薄弱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很难将试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和地图与某一具体区域准确的联系起来。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帮助学生有效定位的方法,大致概括为以下三方面,这些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增强识图能力,构建心理地图
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着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复习区域地理,昀重要的是建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各区域的空间观念。把区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地图上。要运用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
地图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的内容,但因为中间间隔的时间较长,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因此,每届学生在复习区域地理之前,我都会先复习地图知识,尤其是经纬网地图,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扎实的地图基础。
例如:在讲到中国地理概况时,我先将自己设计好的空白的经纬网地图发给学生,通常情况下,我将经纬线以 5°为间隔,画出经纬网网格,特别注意经线间的间距要大于纬线间的间距,这样画出的中国轮廓与平时看到的更接近。让学生自己在图中画出中国轮廓,以及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同时让学生自己将北回归线这条纬线画出,这样,学生对我国的范围以及各省的位置清楚掌握。在接下来的地形区带运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这张图的基础上完成各地形区和重要山脉的绘制;在学习中国气候类型,还在这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河湖等地理要素也是如此。这样,在一张图中就完成了中国基本地理要素的绘制,学生因此也脑中生成了自己建构的中国地图。学生印象深刻,长久不忘!
二、提供有效资料,根据信息定位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之一,然而这项能力也成为学生的软肋,大多数学生很难将提供的信息有效提取,甚至与某一具体区域相联系。建构主义学习观还主张:学习是个人通过同其他社会成员(教师、同学、家庭成员、朋友等)相互作用获得关于世界的全面解释。因而,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建构活动,也是学习共同体合作建构的过程。互动交流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讲到区域地理时,不再常规性按顺序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讲,而是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进而对这个区域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中国的云贵高原时,蠢做梁先出示一段“云南十八怪”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资料分析这里指的地区是哪里?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通过讨论自主总结出这一区域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这些信息将区域特征与本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出自己知识体系,进而达到能够根据信息有效定位的目的。
三、学生自主命题,“竞赛”巩固“定位”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出现的学习行为可以采取奖赏、赞扬、评分、竞赛等各种强化手段,鼓励学生相应学习行为的出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胡颤。学生面对单一的考试形式,只是机械被动的应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每届学生复习到区域地理时,我都会采用“地理知识竞赛”的形式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开学初我都会先布置一项作业给学生,即搜集地理区域定位竞赛试题,要求联系所学和生活实际,以及热点事件,每人准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各五道试题,作为竞赛题库,但不能抄袭原题,必须自创。学生们绞尽脑汁,出的题五花八门,其中很多还非常有深度。
例如:某个学生在世界杯举行期间,截取了一段当时展现意大利球星巴洛特利的视频,出了下面一组题:
视频中所介绍人物,在世界杯开幕前一周在本国参加集训,他在训练中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训练因暴雨而中断
B.训练场上铺满落叶
C.因高温而出现中暑症状
D.气温较低,训练中应增加衣服以适应比赛
这道题立足于世界杯中意大利球星巴洛特利热点人物为背景,将区域定位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进而对其位置、气候和自然带进行考核。虽然题目稍显稚嫩,例如加纳的位置并不在高考要求的范围内,但立意新颖,考点明确,被收为比赛题目。
学生通过自主命题,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更好。
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良好的识图能力是建立在对各区域的准确认识上,因此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区域定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永远是昀好的老师”,通过以上几种不同形式的区域定位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浓厚,课堂气氛也生动起来,随着区域定位练习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应试能力不仅有了一个质地飞跃,在日常生活及外出旅游时,更能主动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应用到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来。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开展好区域地理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