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文地理如何分析自然资源,还有环境问题,应该从哪些角度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地域,人均占有量,总占有野族量,未来变化趋势
环境问题:宏观,微观颂袜弊好余,成因,危害,解决方案
Ⅱ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要素。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
(2)如何研究人文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最重要的常态地貌类型以外,我国还有类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缘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缘地貌,仅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北段,类型就有45种以上,成为世界上冰缘地貌类型最多的国家。
如此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多元化和中华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地处地球的北温带,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气候宜人,众多的江河湖泊,使广阔的土地可垦可耕,供人们衣食。
因此,与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华文化产生和延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同埃及文化囿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文化囿于两河流域相异,中华文化滋生地不是依托一个江河流域,而是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大的区段。
Ⅲ 人文地理学如何开展文化研究
具体如下: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各地区的差异,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是重点,区域研究最为典型,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1)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2)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的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3)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加强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在历史地理学方面,人本主义地理学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在文化地理学方面,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方面,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1)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2)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
Ⅳ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人文环境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
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也有人简称为“人口容量”,这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此可见,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环境要素、技术水平、人类的消费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等。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它们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同的资源对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不同。
Ⅳ 谈谈你对人文地理的认识
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人文地理学是地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人文地理学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达内涵。
Ⅵ 人文地理的研究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Ⅶ 人文地理六个要素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地理的六要素是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贸易,产业,人口。
定义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研究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启仔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销旁码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亏哪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自然地理研究的因素包括气候(光照、降水、热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湖泊,土壤,植被等。
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Ⅷ 怎样分析人文
一. 人文地理考试与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人文地理内容在文科综合测试中的特点是:(1)试题分数比重越来越大;(2)多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综合在一起正告考查,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3)人文地理内容变化大,试题多比较新颖,选材为最新的国内外素材;(4)考查发散思维,答案不惟一性(半开放式题);(5)紧密联系蔽清答国内外热点问题、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6)文综跨学科切入点多为人文地理内容;(7)都能得点分但得分率不高,人文地理试题考试得分差异不明显;(8)强调态度、价值观和基本文学艺术修养的考查。 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感觉是:“自然地理较难,但规律性强;人文地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人文地理复习要注意解决目前的几个问题:教师与学生人文地理基础素养较差;人文地理的经典试题和练习少;人文地理比较空泛;人文地理回答不会结合自然和区域实际。 通过对地理进行学法研究发现,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区域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 人文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 根据上述特点,人文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构建人文地理知识结构,突出中心主题;结合自然地理,落实在区域上,注意对比分析;适当拓宽知识,形散而神不散;辩证认识,科学表述。 1. 建立人文地理知识结构 从总体来看,人文地理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其内容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与影响因素 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布局、聚落形成、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交通建设、通信与商贸联系、文化和旅游发展等。 (2)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①自然资源的类型、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能源利用与保护问题。 ②环境问题现状、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③可持续发展概念、历史发展、原则、模式、案例等。 (3)人口和城市 ①包括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及分布,人口数量、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人口问题与解决办法。 ②聚落的形成、城市化进程及带来的问题。 (4)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与综合国力 主要包括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域合作与冲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综合国力分析等。 建立人文地理知识结构要把握人文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体系。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农业结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传统工业、技术、交通枢纽、电信通信、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素质、城市化、聚落、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国土整治、文化、文化景观、文化传播、旅游活动、政治多极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区域、国家、国际组织、经济组织等等。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可以建立人文地理概念群体系。 地理规律主要分为空间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三类。从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来看,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变化规律、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布局原理、生态平衡原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布局原理、
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原理、工业布局原理、文化发展与传播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从技能和能力要求宏慧来看,人文地理内容更重视图表阅读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归纳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2. 归纳人文地理核心主题 2004 年全国及地方高考试题主要考过的人文地理中心主题有:乡村城市人口变化、粮食产量人均耕地变化、耕地减少原因、畜牧业发展条件、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选择(炼铝工业、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工业基地条件分析、陆路交通数据表、铁路沿线环境与土地利用图分析、城市化与人均GDP、文化、宗教、旅游、人类社会演进与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等等。可以说,人文地理的主要因素如人口、资源、交通、技术、经济贸易、工业农业、城市、文化、旅游、环境都有所考查。 根据高考大纲和教材内容,分析过去的高考试题,可以确定人文地理内容的中心主题主要有:通过人文特征进行空间定位问题、从图表中提取人文地理信息、分析区域人文特征、人口问题、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化问题、旅游地理问题、文化景观问题、大型工程问题、资源的跨地区调配、综合国力问题、交通方式与条件分析、商业贸易问题、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现代农业选择、工业布局分析、工业基地与工业带问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综合国力、海洋国土、资源能源条件分析、城市规划与布局、环境问题等等。 结合人文地理中心主题,应重点分析和关注新知识点,分析基本思路和方法,基本观点和结论。在结合区域进行分析 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主导因素,推导结论。 3. 反思人地关系现状,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强调反思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会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例如: 围湖造田、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垦荒扩种、破坏湿地、生态退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保护湿地等; 滥采资源能源、占用耕地、兴修大型工程、破坏性旅游、合理开采资源能源、保护耕地、科学建设工程、生态旅游; 人口过快增长、城区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限制污染工业、重视环保、重视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判断标志有三个方面:经济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经济发展时,例如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要注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 人文地理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解答有关工业、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工业问题要注意:原料产地、加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要联系实际思考不同工业部门的布局特点;农业问题要注意: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与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带来的变化。在分析环境问题时,要注意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环境问题、污染条件分析); (2)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生物、水、矿产); (3)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 归类分析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思路包括分析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 不能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是学生答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要结合经典试题的解题训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的逻辑一致性和准确性。在遇到考查发散思维,答案不惟一性的半开放式题时,要注意思维的周密性和多角度回答问题。 5. 人文地理练习 通过人文地理练习整理知识体系也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人文地理案例分析式的精讲精练是非常必要的, 选取高考原题和好的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农业、工业、商业、城市等布局的基本原理需要灵活运用,即要求思路完整,分析全面,又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生搬硬套答题。人文地理练习最好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情境,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图表、文字资料的处理方法。 三. 几点注意事项 1. 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往往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紧密结合。例如高考文综第36 题的基本模式为:提供空间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提取自然和人文信息,进行提取信息的技能考查,概括当地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 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 人文地理复习的时间安排宜放在偏后阶段。一般先复习地图和经纬网、世界地理、区域地理(含选修二)、自然地理,然后复习人文地理。这是由于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是综合性决定的。 3. 提高人文地理的得分率除了要加强解题指导外,拓宽人文地理的知识范围,增加人文修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和政治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训练。 4. 地理教师人文地理知识欠缺,应该早作准备。多搜集一些新的统计资料和新图,作为学生的练习材料。文化地理和旅游地理是比较新的知识点,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要加强指导。 5.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和热点,这些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尤其是涉及到西部大开发的相关问题时。
Ⅸ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
人文地理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经济, 交通,军事,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智慧圈,技术圈。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的重要方面,人类是引起以上各类地理分布及变化的主要载体,民族又是人类中具有特色的群体,于是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为历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Ⅹ 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许多的大学地理课是由历史学者讲授的,他们十分强调地理学研究,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学关系密切,而且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也长期囿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历史地理学曾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学者达比等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也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变迁,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门独立分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人地关系理论方面,已由过去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以及适应论转变为和谐论。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影响下,分析并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 在观察和分析方法方面,数学方法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6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教授加里森开设研究班,用数学统计方法培养了一批地理学者。其中的英国学者乔利和哈格特在1960年以后把数量方法引进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系,使得这种革新很快在各国地理学者中传播开来,对地理现象分布差异的表述开始从定性向定量阶段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使地理学者能够处理多种变量的复杂计算,对一些空间规律的研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度量,并用数字形式表达人地关系,说明区域差异及其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系统论创立以后,美国地理学家阿克曼于1966年提出:地理学者应当探索许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的变量的一种系统的概念,从时空角度处理人与环境的系统。6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在研究生态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地域系统方面作出贡献。定量计算和系统论思想的引进,使地理学开始采用模型来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现象。
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出现了行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十分盛行,通过研究不同人类社会集团、阶层、阶级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决策这一过程,使地理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对于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游地理学发展很快,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人类以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形式存在,各集团的不同文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行为制约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的社会文化地理学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时,许多国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逐渐居于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人文地理学以小区域研究、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类型为其主要论题,现在则转向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涉及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贫穷和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向社会问题,从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学科人为界线,出现新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