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位置对权力有什么影响

地理位置对权力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5 01:24:59

Ⅰ 唐朝三省权力旁落的因素是什么

唐朝时期,三省(京畿、江南东道、西川道)是中央政权的重要行政区域,但在唐朝后期,三省的权力逐渐被其他地区所取代,成为了权力旁落的地区。以下是我认为的原因:

一、内部腐败

唐朝后期,官僚腐败严重,不少官员贪污受贿,导致三省地区的行政管理混乱,政策执行不力,影响了三省的发展和稳定。同时,官员的腐败也导致了对三省地区的投资减少,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滞缓。

二、外部侵略

唐朝后期,由于战争频繁和政治动荡,北方的契丹和南销闷纤方的吴越等地区开始崛起,并逐渐占据了中央罩嫌政府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三省地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逐渐被削弱,失去了在中央政府中的话语权。

三、地理位置不利

三省地区虽然地处中央,但相对于其他地区,其地理位置并不具有优势。京畿地区虽然接近中央政府,但距离大规模的农业和商业中心较远,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缓。江南东道和西川道地区虽然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但由于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和水乡,经济发展也相对缓慢。

四、自然灾害

唐朝后期,自然灾害频繁,地方政府经常需要调度人力物力应对自然灾害。由于三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该地区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唐朝三省权力旁落的原因是多方亏仿面的。内部腐败、外部侵略、地理位置不利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对三省地区的发展和政治地位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些因素的作用相互交织,导致了三省的衰落,使其在唐朝后期逐渐失去了在中央政府中的话语权。

Ⅱ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对它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不清楚。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

西方有记载的文学、帆虚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

古希腊不是一兆轿启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族如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Ⅲ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对国家的影响

共同的地域培世作为民族划分的必备条件至关重要,同时对民族的产生及民族的特性有着极大作用。我认为世界范围内按地理环境可主要区分配族肢为草原民族、大河流域民族、山地沿海民族三类。 草原民族依赖游牧,逐水草穗缓而生,例如蒙古。当本民族控制区水草丰茂时其与同类民族及其它类民族间很少发生冲突,但当遭遇天灾、水竭草枯时则与同类民族及其它类民族间经常发生冲突乃至战争。一个例外是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其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动因前期时是掠夺,后期则是征服。这些草原民族闲时游牧、战时掠夺,生活形态单一,其发动的掠夺和征服战争带来的是对其它民族的灭绝和对文明的破坏。草原民族是历史发展的破坏力量。 大河流域民族围绕大河流域形成,例如历史上围绕黄河长江的汉民族、围绕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围绕中东地区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人。这些流域的民族往往从原始氏族时期就有着较为严密的等级制度,本人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大河的治理。不管是黄河还是尼罗河都会有泛滥和洪水的问题,而居住在这些大河流域的民族只有通过并且接受一个有力的首领和阶层的指挥和领导才能治理好大河。而伴随着对大河的治理,特殊权力阶级出现了,他们作为民族首领享有极高声望并逐渐演变为帝王。中国的大禹及其建立的夏就是例子。大河流域民族因为有充足的水和丰腴的土地而主要从事农耕和粮食生产,在辛勤的农业劳动中创造财富,同时接受特权阶级的管理,此类民族大都顺从,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在政治上即便一个王朝倒台还是会有另一个同样性质的王朝替代,而生产生活方式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大河流域民族是历史发展的迟滞力量。 山地沿海民族居住在陆上交通不便的沿海地区,这类民族既没有可供游牧的草场也没有可供耕作的土地,例如希腊的雅典城邦。这类民族主要依赖渔业、手工业和从事商业交易,航海业发达于其它类民族,并且富于探险精神,在制度上则很少有集权统治,多为较为民主的公民会议或元老院制度。这类民族逐渐通过与其它类民族的交易积累财富,积极对外扩张贸易圈,对世界各地的联系也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有着对新科技和新思想的渴望,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力量。 这三类民族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因此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性。匈奴、蒙古等草原民族国家在历史上除了对外侵伐造成破坏没有贡献,这些国家大多成为当今世界的边缘国家。中国、埃及等大河流域民族国家则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因农业需要而确立的先进天文历法,这些国家大多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高山沿海民族国家则通过贸易逐步扩大势力,有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并且对当今的民主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这类民族及受这类民族特性影响的民族国家大多成为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 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到,上述由于地理环境差异而分出的三类民族及其建立的民族国家在世界形成一体前是很有解释力的。在地球正日渐成为一个村落的今天,上述的地理环境作为一个解释变量虽然仍然能够比较准确地解释民族特性,但很难解释这些民族国家的行为模式和发展走向。因为世界变小了,原来由于地理和技术而相对隔绝的几大区域已经没有了界限,各种民族文化和特性彼此冲突、交融,各个国家基本都有或者即将有相似的社会阶层,这使得上述三大类民族的界限变得模糊了。总的来说,地理环境造就民族特性和国家行为的论点在古代和近代历史上是有解释力的,但是对于现在,我们只能通过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来比较有力地解释民族国家的行为及其之间的关系,而地理环境只是作为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解释的一个重要因素

Ⅳ 地理位置的功用

揭示自然要素
前面已经论述,自然地理位置能很好的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地理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延期要素。
气候
以中国陇县为例,它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兰州--冈底斯山线以西,在非季风区内,属于过渡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也会伴随着季风强弱的因素,有时也显示出季风性的特点。境内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北到南,大致可分三个气候区:
Ⅰ、北部半干旱温和气候区;
因本地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区,远离海洋,加上重重山岭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大量到达。这种位置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气候。
Ⅱ、中南部浅山温凉半湿润区;其地形因素因海拔较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会产生一些影响,导致本区相对气候温暖湿润些。
Ⅲ、南部中山湿润寒冷区。
另外,县城所在的川道地区,因处于我国暖温带位置,常年年平均气温10.7℃,≥0℃的平均积温4000℃,≥10℃的平均积温3400℃;年平均降雨量600.1毫米;无霜期为200天;年平均日照2033.3小时,日照百分率46%,≥0℃期间的平均日照1605.5小时,≥10℃期间的平均日照1103.8小时。表现出温带季风性气候的特征。总体而言,本区的气候状况我们是可以从所处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僮大致归纳出其气候表现的。
地貌
地理位置从另一个方面可反应出地形地貌的大致分布格局。陇县是一个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少数县之一,它位于关山和渭北高原西部的千山之间,其县城坐落在千河谷地的中部,总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看其地貌大势,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上,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黄土高原地区的一分子。这种背景决定其地形地貌不会脱离这种格局的影响。而这种表现也在某种程度上由中国大致格局第二极阶梯的地形位置特征所概括。全县有大小山头3429座,大小沟道1746条,主要河流四条,四条河的主要支流64条,其中最大的千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斜贯县境中部,其余三条分别流向南、北,交错切割,自然形成山岭重叠,沟壑纵横,梁峁谷坡,彼起此伏的复杂地形。这些复杂多样类型的形成,是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是气候及其它外营力作用所致等。
地质
陇县按照世界所公认的板块构造学说来判断,应该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断裂地带,地壳较为活跃。因此,其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系统代表着不同的构造形式。境内可分为五个地貌单元:
1、 千山低山丘陵、黄土梁沟壑区;
2、合谷阶地区;
3、关山山区;
4、六盘山丘陵山地区;
5、景福山区。
当然,自然地理位置不只是揭示出这些要素,比如还可大致显示其他气象现象发生的情况。例如,台风多发地,梅雨发生地等,都需要用到其自然地理位置来刻画。
表征人文功能
地理位置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地方,它能先天地与人们的主观需要发生不谋而合的结合,从而表征出独特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影响交通发展
地理位置对于交通事业的发展不容怀疑。例如,中国的海洋运输事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首先归功于中国拥有东部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为发展海洋运输带来奠定基础。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物流量人流量的增多,其交通价值更是明显。这个功能也主要显示出强烈的地理位置优势,向东可到日本,美洲等国家,向南可到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另外,中国大陆又背靠亚欧大陆,为建设陆上发达交通提供可能。中国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可以一直从连云港向西到达欧洲荷兰国家境内。这充分显示出我国海陆位置的天然区位优势。这是从大尺度考察功能性位置的方面。当然,它首先是以自然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又如,欧洲各国的发达,也无不得益于便利的海运。海运的发达首先是离不开天然的曲折通幽的海岸线条件,有利于成就像早先发达的海运大国--英国。
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开发
优良的地理位置,可以形成世界的集散中心。人流与物流会异常的兴盛。这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中国的香港,虽然在早期只是个小小的转运码头,但是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却是得天独厚的。不仅是太平洋与亚洲边线的完美结合点,也是大西洋尤其是东岸英国与大西泮洋西岸尤其是美国连线的反向延长线的时区中点位置。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香港可以不受时差的限制而24小时全程全球性地开展业务工作。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地理位置影响政治中心选择
地理位置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建设,这在很多国家都有先例。以中国为例,自古以来,很多当政者都非常看重地理位置的选择。政治中心,是一个国家的工作心脏,是国家的大脑。因此,选好政治中心非同小可。中国把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其主要因素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北京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属于雄鸡的咽喉地带(中国形状像一只雄鸡,故有此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它靠近俄罗斯,蒙古两国,无战争之忧。东有渤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此外,北京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经受了历史的严格考验。
当然,地理位置还可以影响其它功能,如对外贸易功能,文化源地形成等。

Ⅳ 我国地理位置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影响的资料 谢谢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中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对外交往与合作方面,可以通过陆地同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地直接往来,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也可以通过海洋同海外各国往来,如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等。在发展海洋事业方面,可以发展海上航运、海水养殖、开发海洋资源等等。其他方面还有像修建港口、码头,建设海上娱乐设施等等。

从纬度位置看:
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全国大部地区位于北纬20—50。从南向北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拥有复杂多样的气候,气候差异显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加之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成为世界上亚热带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从海陆位置看
我国国土辽阔,海岸线漫长,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东部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所以既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从海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友好往来。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西部深入内陆,陆上邻国较多,这也有利于和邻国进行边境贸易和友好交。
分析了这么多位置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分为二的,有优越性,就一定有不足之处。我国地理位置的不足之处,东部地区由于受海洋水汽和夏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台风灾害也比较严重,西部地区大陆性较强,地势较高,距海太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于是我国东西差异非常明显,东部的上海已经与发达国家没有什么两样,而西部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区,还近似于原始社会。
充分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同时注意克服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才能在祖国的建设中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

Ⅵ 地理位置有哪些类型它们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
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而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地理位置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建设,还可以影响其它功能,如对外贸易功能,文化源地形成等。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5-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中国的地理是怎样影响中国的政治关系

地理环境对政治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封建时代的中国。相对独立(东面、南面环海,北面是苦寒之地,西面是崇山峻岭和大漠),气候温润,幅员辽阔、物产丰饶。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会采取中央集权制和相对保守的对外政策(没有进攻他国的欲望,事实也是如此),海权思维、进取意识、民主思想很难在中国发芽、生根。

Ⅷ 我国的地理位置对我国的政治有何影响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成为大陆性国家,东南与东部沿海频临太平洋,是我国具备海洋性国家特征,所以,中国地理决定了我国是陆海兼备型国家。对国家政治典型的影响就是陆权与海权兼备,清代的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及1840鸦片战争最具代表性。

Ⅸ 我国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和外交的影响

一、知识结构

经济上: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将亚、非、美、澳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开始成为潮流, 自由资本主义成为主流特征;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霸主、世界经济中心。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出现,列强倾销工业品和搜购廉价原料使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半殖民化开始。

政治上:

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英、法、美等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俄、德、意、日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中国两次被外国打败,丧失一系列国家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学习西方,大规模近代化运动开始;民间反封建反殖民化运动发展,出现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潮局面。

国际关系上: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新式扩张,争夺世界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供应基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式扩张和旧式扩张形成尖锐冲突,爆发局部战争;“东方”国家出现反抗“西方”国家新式扩张的高潮,即“亚洲革命风暴”。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同外国交往,两次鸦片战争后才展开主动外交,但清政府并未完全放弃“天朝上国”的外交思想。

文化上:

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典科学体系正式形成;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美等国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英、法、美在中国的侵略活动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意识形态;以林则徐、魏源和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运用外国科学技术、宗教、资本主义制度等提出改造中国的新方案。

二、重要问题分析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经济发展或者滞后的原因,主要从制度、资本、原料、劳动力、科技、市场、环境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先用这七个因素来分析英国为什么首先发生工业革命。

制度:英国比美国和法国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很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政局稳定。而更早的是荷兰之所以滞后,就要从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分析:荷兰以商业立国,政策上多倾向于促进国际贸易;英国也注重商业,但政策更倾向于工业,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来讲,英国更有利于工业的科技创新。

资本:英国在国内推行圈地运动,大牧场、大农场很早兴起,个人积累了丰厚的资本;通过创办企业、经营商业,资产阶级积累了大量资本;通过税收、在宗教改革中没收教会财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拍卖王室和旧贵族财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积累了大量资本。在国际上,英国也推行重商主义、支持海盗式抢劫、殖民掠夺、贩卖黑人、贩卖鸦片、进行殖民战争,到工业革命前夕的七年战争,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积累了巨额资本。因而,英国用于工业革命扩大再生产和科技创新的资本比率远远大于其他国家。

原料:英国的煤铁储藏量非常丰富,并处于宜于建设工厂的地理位置;圈地运动导致的大牧业、大农业又提供了充足的人工原料;再加上殖民地最多,国际原料来源也最丰富、最廉价。

劳动力:圈地运动不断推行,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大批农民成为流民;国会又进行血腥立法,强迫流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工作,这就使得劳动力非常廉价。

科技: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到法国大革命前夕的一个半世纪,科学中心在英国,尤其牛顿的物理学革命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准备了理论;而英国的纺织业、采矿业、冶炼业、金属加工业等行业相当发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市场:在国内,圈地运动使农民和土地分离,这些农民变成被雇佣者之后,什么都要购买,扩大了内需;农场主、牧场主、工厂主为提高生产效率,纷纷采用机械,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场主、牧场主、工厂主、商人赚钱更多,购买力就更强,国内市场也就越大。在国外,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最大,殖民地人口最多,因此独占的国际市场很大;英国海外军事力量最强,夺取的共同市场也就最大。再加上英国人民当时时兴穿棉织品,国家政策限制棉布进口,人为扩大了国内市场。

环境:英国地理位置优越,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战争从未波及本土;英国执行欧洲均势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攸归,扶植弱小,打击强大,有效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国际利益。

从这七个方面来说,英国都优于其他国家,因而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

法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仅次于英国,之所以未能超越英国,一是政权变化太快,政局动荡;二是信贷资本多,产业资本相对匮乏;三是小农业导致人工原料;四是小农业使农民未能从农村转移出来,且启蒙思想深入民心,劳动力价格较高;五是平均主义思想严重,中小企业多,先进科技不易采用和推广;六是小农业、小企业购买力低,殖民地少,国际市场份额很小;七是拿破仑战败赔款,维也纳体系的限制,国际环境不好。

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英法,一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斗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安;二是美国独立前是殖民地、资本积累远远赶不上英法,且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占用了大量资金;三是南部种植园出产的人工原料都卖给了英国;四是南部种植园束缚了大量黑人劳动力;五是南部种植园奴隶主贩进大批价廉物美的英国工业品,降低关税,外国商品占领了美国市场。这就是内战爆发的经济原因。

德国、意大利因为分裂,中国、日本因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俄国因为封建专制,这些国家在七个方面都不如以上三国,因而落后于英法美三国。

我们运用这七个方面,还可以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什么美国、德国超过英国、法国,英法为什么相对落后,俄国、日本为什么发展速度很快而又为什么没能赶上超过以上四国,中国为什么工业革命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可以分析20世纪美国为什么始终领先,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德国为什么会超过英国、法国。

2.如何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

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经济;自由资本主义兴起;对外经济关系由原来的赤裸裸掠夺的资本原始积累,转变为依靠商品的科技含量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取高额利润;国际贸易由以亚洲为中心转变为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以工厂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化。

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改造社会的能力增强,推动资产阶级改革、革命,完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初步形成;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的斗争开始转变为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斗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追求本阶级利益而斗争。

国际关系上,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具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加紧抢占世界市场、廉价原料产地,迫使亚、非、拉美、澳从属于它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国际资产阶级开始联合对付工人运动,各国工人阶级开始团结起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文化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典科学正式形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古典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等思想纷纷出现,提供了各种改造社会的方案;列强的新式扩张客观上在世界各地传播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都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来分析。

3.工业革命前后殖民掠夺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评价

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的商业资产阶级占优势,资本主义生产还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还不能用机器制造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同东方的商品竞争,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传统商品仍在欧洲市场上畅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方式是:依靠暴力公开抢掠、垄断贸易、走私鸦片、贩卖黑人等,其掠夺带有明显的资本原始积累特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等国工业革命也陆续进入高潮,迫切要求强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殖民者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了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把这些国家变成倾销商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料的产地,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瓦解,从而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对列强的扩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不论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

(2)亚、非、拉广大地区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从而客观上起到在世界范围加速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3)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只有奋起抗争、探索,才能使自身得到真正的发展。

4.主要国家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及其影响

英国:16世纪,英国开始了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大量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掌权的资产阶级公开合法地大规模展开圈地运动,到18世纪后,英国农村中的封建生产关系被彻底扫除,自耕农经济也被消灭,农村的土地基本上是以资本主义大农业的方式经营的。英国的方式一方面残酷地剥夺农民土地,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但是,英国的方式特别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法国:大革命初期,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取消农奴制度,取消封建义务,但是,基本上没有改变革命前的土地所有关系。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为了动员人民应付危机,国民公会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10年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公有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了农村中的土地问题。但是,法国建立起来的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小农经济,没有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大规模经营。这样,不仅使农业自身发展缓慢,而且在市场、劳动力、原料、资本等方面对19世纪后期法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前,种植园奴隶制盛行于南方地区,这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这种制度阻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的胜利导致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美国实际上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式解决农村中的自由资本主义经营方式问题。美国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和自由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农村中的确立,从劳动力、市场、原料、资本等方面对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的迅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俄国: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1861年改革前俄国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农奴制度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来解决农村中的生产方式问题,是俄国的特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通过赎买方式得到一块土地。通过这一改革,俄国初步建立了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获得土地的农奴成为个体小农,并不能迅速推动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市场、农村资本转移、农业出产的工业原料等方面严重制约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这是俄国落后于英、法、美、德的主要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前盛行封建领主制度,土地不属于私人所有,不能买卖。但有不少富农、商人以种种方式获得土地的控制权,成为新兴地主。然而新兴地主缺乏土地所有权,并且受到封建领主的压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受到阻碍。在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买卖土地的禁令,从法律上保证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虽然日本农业的自给程度非常高,但是在原料、市场、资本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是日本特别积极对外扩张的原因,也是日本落后于其它列强的原因。

5.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三股进步历史潮流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为19世纪三大历史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是主流,处于中心地位。这三大历史潮流构成了19世纪历史的基本内容。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潮,形成于17、18世纪,19世纪开始成为主要政治思潮。自由主义者主张在政治上采取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折衷态度。对社会问题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发展。主张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无论是国家的、教会的,还是社会习俗的、舆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国家应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国家为保护公民权应实行法治与分权。自由主义者期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既主张改革、反对保守主义,也反对激进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作为19世纪主流的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活动,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的革命,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与比利时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奥匈帝国成立、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等,都是这股历史潮流的突出表现。此外还有英国等国进行的自由主义改革也十分重要。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指导原则。民族主义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和干涉,强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穷国富国实行互利,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后,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阶级,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一般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民族主义运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范畴的民族统一、民族复兴运动,那就是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这种民族主义的代表。另一种是反对外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实质上属于旧式的民族独立运动,如亚洲革命风暴。它们反抗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者,但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即使提出也不能付诸实施。这些运动的领导力量也是旧式的封建王公或农民。由于缺乏能够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基础,也就决定了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具体说来,德意志统一运动是比较纯粹的民族统一运动,主要目标是排除民族统一的外部干扰;意大利统一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清除外族统治势力; 日本明治维新的终极目标是排除外来侵略势力,但首先表现为推翻卖国的幕府的封建统治,其次表现为废藩置县,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这三国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爪哇、阿富汗、印度是比较纯粹的反对外国侵略压迫的民族起义,但有附带的反封建性质;伊朗、中国主要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但也附带有反对外国侵略的性质。亚洲革命风暴的斗争都没有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封建阶级领导的暴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只有日本掌握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日本的民族运动成为各国学习的楷模。

社会主义有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社会,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地区分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列宁在提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时说:“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在这句话里,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被表述为“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在19世纪是全新的历史潮流。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革命中爆发的工人起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等等,凸显这一历史潮流的活力。但这一运动实际上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作出了贡献。

6.中国近代历史的两条基本线索

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反殖反封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第一条基本线索。对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中国近代历史的另一条基本线索是近代化。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走向近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它们既是“强盗”又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西学的传入,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电讯。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军队开始使用新式枪炮,建立了自己的海军。甲午战争到清末“新政”期间,又开始编练西方化的“新军”。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经历了近代化的革新。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开始形成美国式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从蒙养院开始直至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陆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制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7.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分析影响与分析背景的方法基本一致,我们的教材只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忽略了对中国文化和外交的影响,至于对列强尤其对英国的影响则只字未提。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由一对矛盾变为两对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由一个变为双重任务;清政府被迫开始进行一些改革。经济上,列强利用特权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列强开始在中国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军事上,中国军队开始使用西方的武器。文化上,西方利用基督教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利用澳门、香港的报刊书籍了解西方,萌发新思想;利用西方的军事技术、基督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提出改造中国的几种方案。外交上,清朝被迫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了解西方。

对英国的影响:政治上,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经济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军事上,打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进一步树立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文化上,开始树立西方尤其是英国文化的优越感;外交上,彻底改变了亚洲以中国为中心的外交格局,英国成为中英外交中的主动者。

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属于英国、法国、美国,标志亚洲开始从属于西方;中国开始成为英、法、美的商品销售市场,标志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表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以后历次战争的影响都可以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分析。

8.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国家主权;“半封建”指封建主义遭到破坏但没有被清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战胜封建主义的程度。“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政治上,西方国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国家地位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主权政府。封建势力通过控制国家政权,继续维持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产生、发展,其后在形式上建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中国近代的政治体制出现了一些近代国家的因素,如共和政体、议会和政党制度等。

经济上,西方国家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手段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中国经济的独立地位丧失,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继续存在,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同时也出现了近代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文化上,封建势力继续用封建思想维护其政治统治,阻碍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进行文化侵略,培养列强的代盲人和信徒;同时,西方近代科技文化成果传人,中国出现科技、教育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等近代文化因素。
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的结果,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补充:
对中国的影响:非洲、拉丁美洲已被瓜分完,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

①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 激起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④ 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Ⅹ 地理位置对国家重要吗

重要啊,,好的地理位置拥有好的资源,好的资源支撑好的国家

阅读全文

与地理位置对权力有什么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