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文地理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
古代阶段
人文地理
传统的人文地理学以小区域研究、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类型为其主要论题,则转向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涉及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贫穷和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问题。人文地理学论题的这种方向性转变,即所谓关联运动。传统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是将复杂现象的组合分裂开来,以便分别研究整个复杂环境中的各个成分,从而导致学科分化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向社会问题,从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学科人为界线,出现新的综合。
此外,7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两种人文地理学主张:
一为人本主义地理学派,认为数量运动的机械模型压抑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主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地理学,致力于观察具有特殊空间概念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激进地理学派,由于60年代后美国经济衰退,阶级、民族矛盾突出,一部分地理学者认为首先应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并为革命性的变化提出建议。他们创办了刊物《对立面》,宣传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此外,部分学者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武装地理学,提出新的综合论方向,反对学科分裂和专业化倾向。
主要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3个大的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B. 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一、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是: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人力资源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推动力量;交易成本降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为产业集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
二、具体而言:
1、资源禀赋:
早期的产业或企业集聚得益于各地在自然资源(土地、矿产、地理位置等)及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及其他相关交易成本的存在,企
业在选址问题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源的供应是否便利。直到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仍是企业群如雨笋般迅速生长并壮大起来,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如靠近大学和科研机构,本地能够提供产晶生产初期所需要的原材料等,如美国旧金山湾的高技术公司的原料投入就有很强的地方依赖,50%以上的原料来自30英里以内的本地公司。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大.量形成实际上是得益于知识的创新和应用,这是更高级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此时作为知识和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创新主体的人.以及从事知识研究和创新的学校及科研机构成为了区域重要的知识资产从而区别于那些以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泰赋优势,而且这种新型的资源优势正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区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此,可以说以基本生产要素为主建立起来的产业集聚仅是利用了它在某个方面的纯资源优势从而获得了一定的静态比较优势,而新的以高级要素为主形成的产业_聚则建立了更具生命力的动态竞争优势,这种优势的取得是培养其长久竞争力的根本支持要素。
2、人力资本:
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基本上是脑力驱动或知识密集型的,而当前许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供给,反过来,那些不成功的集聚区最缺乏的也正是各种急需的高级人才.集聚区可以降低人才的搜索成本,并享受人员流动所带来的便利。研究成果显示,一些高技术企业区位相互靠近并形成集聚.主要是为了利用地方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高级人力资源市场,而相比之下.工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倒成为次要考虑的因素。硅谷即是这个方面最典型也最成功的例子.斯坦_大学由于以其拥有的大量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和先进制造业活动的受过高等教育训练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硅谷,从而被誉为“硅谷的心脏".可以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或更确切地说,没有高等级的人才就没有硅谷。而另--方面,硅谷的腾飞又反过来促进了斯坦福大学的发展,也为它培养了大批通理论强实践的人才。这样--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得硅谷呈现给我们更多的是它在劳动力的培养和供给方面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足以使想涉足其中的企业忽略掉其他一些传统的必要资_如产业状况、资金及企业间可能的联系等,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谁拥有了人才,谁就会拥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优势,或者更进一步地说,哪里有高素质的人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就会在哪里出现。
3、交易成本:
首先,通过有形的地理集中,使得区内企业之间的“有形的”运输成本、信息成本、搜寻成本、合约的谈判和执行成本等都得到降低,这些成本通常都是极其复杂的,在企业布局分散的时候
更是如此.因此,客观上那些内部成本高的企业就具有了形成一个经济活动中心的动力和感望,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就具备了必要性。其次,集聚区内企业面对面的接触战略信息的详细交流、长期或短期的转包合同、原料的投人产出联系,使得相近企业容易建立信誉机制,增强了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便利和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生产和经营战略的灵活性.从而使企业经营的机会主义倾向大大减少并产生一种空间上的拉力一产业即具有了集聚的可能性。第三.集聚区可以提供的便利主要有:企业可以在区内找到合适的人才;隔墙即有竞争,产业趋势一目了然;产品与服务市场伸手可及,供应商和顾客都在一起,使成本更低、规模经济更大;创业环境和气氛;研究开发的集约性,培训设施的共用性,所右这此因素或特点使产业集聚成为必快。
4、创新网络:
区城网络是创新性的网络.它是一个开放系统,更是--个动.态过程。产业集聚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就是这样的区域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信息.技术,人寸.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流动额繁;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各不同行为主体在相互作用、相互激发中采取了良好组合的行动方式,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取得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
C. 人文地理学中,分析村落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的特征。
分析村落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一)一般类型的乡村
1.密集型农村聚落(不规则密集型村落):村落格局大而紧凑,各户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毫无条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发展缺乏指导,大方块形团聚状。
2.分散型农村聚落:地形条件不老胡穗好的地方,如山区,相对集中,特殊出现独家村,形成排列松散的不规则村落。分布于特殊的生产地区,最典型是水稻种植区的村落,若干农家住在地势较高之处。西方殖民地区孤立的家庭农场。政府调整地块、合并土地使村落趋于分散。
3.半集聚型农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各家排列不太靠近、村落小。法国式村落(类似街道式村落),村落沿着一条交通线排列,每户彼此保持距离,相互不联结,长条式松散村落。
(二)活动型村落:出现在草原半干旱地区、牧区、少数做兆山区。牧区房屋为帐篷式,可拆迁。少数以农、猎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山区,住房多为茅草棚,极易搭建。上述两种村落规模很小,甚至单户成村。
(三)特殊类型:1.美国单户型:非自然形成,单户构成一个聚落,出现分散型单户型聚落形态,有完善的设施。聚落出现社会基础是土地私有制。
2.集体农场型:非自然形成,建立聚落时做了侍卜规划,各种设施齐全,俨然一个小集镇。
3.经营性农场:非自然形成,生活服务设施较差,农场的经营性较强,居民的社会组织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