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写好教学设计是 七年级地理 教师的职责。我整理了关于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教学设计
海陆的变迁
一、 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
究思路和 方法 。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 教育 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 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 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 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 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 成语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 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 故事 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 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 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 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不变的(错误)
1. 地壳的变动
一、海陆的分布
2. 海面的升降
变化的——“沧海桑田 ” 海陆变迁
3. 人类的活动
4. 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
1、 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 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五 、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 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 )
A. 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 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 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 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挤压而成的 (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4. 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 ( )
A. 裂谷 B. 岛弧 C. 海沟 D. 海岸山脉
5. 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 )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板块运动 D. 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 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对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学习,初步建立起了个体意向场,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解决问题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可以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六、 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名单略
七、 反思 与点评记录
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和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初步懂得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很高的价值。
整个学教过程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于此。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问题及对策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巩固知识等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课堂提问是渗透在教学之中的,是有技巧的。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不科学的课堂提问。 文章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俄罗斯》一节为例,指出初中地理课堂提问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问题;对策
一、课堂提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
在《俄罗斯》一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会了吗?”等浅层次的、可问可不问的问题。这一类问题主要集中在 毕业 不久的教师身上。这些问题思维含量低、没有深度,设置太过简单,更像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当作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要科学合理,要在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通常情况下,要在一节课开始处设疑,以便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设问,这样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要在结尾处提问,师生共同 总结 归纳知识点,同时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提问问题缺乏层次性
在《俄罗斯》一节课中,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学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的有7个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完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的问题设置太难,学生理解不了;有的问题设置缺少铺垫,教师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地提出问题,尤其对于难点内容的提问,需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最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知识,课堂提问可分为低级与高级两大类。低级提问针对的是不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判断较容易的知识;而高级提问则针对的是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把“旧知”迁移转换到“新知”,进而做出判断的知识。据此,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把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
三、课堂提问的方法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有4个问题提问方法不够合理,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针对这类问题,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要得当。一方面,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避免学生不知道究竟在问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回答。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教师针对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学设计得很好,可就是教师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才提出问题,导致学生看视频没有针对性。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的课堂上也出现过。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先点学生名字再提出问题,好像问题是为某学生“量身定制”的,和其他学生无关;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刚一抛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就让学生作答。这些都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效果也大打折扣了。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选择好时机,要避免随意性。课堂上“什么时候问”“问什么”“向谁提问”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五、课堂提问过分依赖教案而缺乏随机应变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个教案走遍天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学生,都用同一个教案,并且过分依赖教案,缺乏随机应变。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学不可能“一个教案走遍天下”。所以,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关注,并尽量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反馈,这是教学的契机,是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出发点。满意的反馈是进一步深入教学的基础,不全面的反馈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错误的反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教学中的“生成”是鲜活、宝贵的资源,是不容忽视的。
六、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有技巧的,它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改进课堂提问,以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作者:刘江波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看了“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
2.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
3.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5.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免费下载
㈡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
地理图册是跟随地理课本的配套教材,是对地理课本的补充。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 七年级地理 《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一
目标 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明确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熟悉常用的图例;
了解地图的种类,并能正确地选择地图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明确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 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 教学资源 教材、互联网、地图册 教学过程 个人视角 【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 笔记本 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预期:缩小了10倍
5、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新课】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6、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7、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8、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9、(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1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11、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预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分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黑板画板图: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二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位老师要特别重视,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精品我特别准备了这篇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以供参考!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过接触。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总结 、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受地图之美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如果要去旅游,需要带哪些东西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地图,一同感受地图的实用和美丽吧!学生回答:地图等。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临沂市地图、景点旅游地图等地图图片。用一些地图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图之美”,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讨地图之用交流探讨?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那地图有哪些用途呢?组内交流
展示汇报通过探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图知识的必要性。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阅读地图之法识图例(一)地图“语言”──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师引导点拨:图例是对地图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1.尝试对照课件或课本自学本部内容
2.以竞赛活动的形式练习运用:写出下列图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竞赛活动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阅读地图之法学比例尺(二)地图“语言”──比例尺
多媒体出示本小节的学习问题:
(1)比例尺表示_______比____缩小的程度。
公式= 。
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______式、________式、________式三种。
(2)乙图中,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为 式,转化为数字式为 ,用文字式表达为 。
(3)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北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是7厘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 为 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数字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 ;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
师引导点拨:
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千米=100 000厘米
归纳总结: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1.学生对照自学提示,尝试学本小节内容
2.组内质疑交流,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3.找一位同学上前给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的转换,并讲解自己量算高雄到台北间的实地距离的思路。
学生讲解:首先要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联系小学时学过的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通过学生的讲解,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
承转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阅读地图之法辨方向(三)地图“语言”──方向
方法一:
一般定向法,动手指一指
课件展示 :地平面上的八个方位。
提出趣味问题:在教室里,我的座位在某某同学的什么方向?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三
一、课标要求
学会使用地图辨别方向和在地图上量算不同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学会根据学习和生活的某些实际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并能自主查找所需的各种地理信息,逐步养成用图的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地图的使用与选择几个方面。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最基本的工具。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很多仍以小学的 学习方法 和态度理性对待初中课程。从地理学科看,他们读图分析和总结能力非常有限。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不是抽象的陈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和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地理乐趣又收获知识。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学生呢,则在小组探究合作中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根据使用目的、需要,合理选择地图类型和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举例说明如何在地图上识别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兴趣和精神,逐步养成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地图的习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启发法、讲述法
七、教学时间:40分钟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 谜语 导入】 【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猜一地理教学用具。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地图?怎样阅读地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阅读这一内容。 猜谜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开口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一、
比
例
尺
【提问】观察台湾岛地图,思考: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地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是怎样获取这些信息的?——由此引出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思考】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呢?通过“缩小”引出比例尺。
【学生活动】找出比例尺含义及公式,思考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读P17第一段)
(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练一练】
1.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0米,比例尺是多少?
2.图上距离1厘米,比例尺1:200000,实际距离是多少?
3.量算书本P16的图1.22中台北到高雄的距离。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完成书本P22的活动题1。
【讲解】比例尺与表示范围以及地理事物内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难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总结并提问】
1.去北京旅行办事,应该选择什么地图?
2.想了解北京在中国的什么方位时,应该选择什么地图?
让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接受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习题巩固比例尺的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3. 2020初中七年级地理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
4. 八年的地理下册第七章教案设计
5.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6.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7.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范文
8. 七年级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9.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10. 七年级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㈢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
教案是 七年级地理 课堂教学设计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设计
中 东(第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
1、 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 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讲授 方法 和教学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中东地区的资料,准备课上发言。
2、有关2003年美伊战争的录象。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展示课件,谈谈同学们印象中的“中东”。
[讲述、提问]:中东,我们对它的熟悉主要来自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频繁报道,这里已成为最受世界关注的地区。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东是什么样?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局势、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
[教师]:播放一段录象,内容有关美伊战争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从同学们对中东的介绍和我们看的录象,我们想到一个词,与中东地区最相关,那就是“战争”。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我们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及 文化 来分析其根源。
[一湾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问题,能不能用非战争的方式解决中东 热点 问题?今日我们用地理的角度来探究“中东”。
首先从“中东”名称由来说起。
[学生]:展示课件,学生回答
[教师]:显示中东地图
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中东”,对比“亚洲地理分区图“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与什么分区有类似之处。
[教师]:中东究竟有哪些国家呢?
展示课件
[学生]:读图
[学生]:配合学生回答,进行“三洲两洋空间位置分布”课件演示
[教师]:请同学们读中东地区图,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展示课件:
[学生]: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限,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中东处在亚、非、欧三洲交界处。
[教师]:设问:如何评价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使中东备受关注,成为热点地区。
[转折]看来地理位置确实给中东地区带来深远影响,可是,“独木难成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刚才我们谈到“美伊战争”,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
[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师]:石油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别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展示课件
而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学生]:读53页图8。5,通过图表了解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教师]:中东地区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里?主要产油国家有哪些?
学生:展示课件,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产油国的位置。
[教师]:中东出产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国家用吗?当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老板,你会把石油卖到哪些地方?选择什么样的运输路线效益最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写下自己认为最理想的贸易国家和地区,并设计石油运输路线,边指图边阐述观点:如为什么选择这些国家和地区做贸易,自己设计的运输路线有什么好处等。讨论发言后完成53页活动3,填出三条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教师]:中东的这些国家靠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石油出口成为它们的经济支柱。请同学思考:这样的经济发展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国力综合发展来讨论单纯依靠石油出口对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
[小结]
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给中东带来更加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课堂小结图表:
[教师]:我们的解读“中东”活动没有结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活动
1、学生看录像,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2、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热点出发,引起学生兴趣
二洋三洲五海是本节重点
采用填图、添色等形式识记最基本的地理知识
了解中东战略地理位置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
学生思考(知识的迁移)
学生活动
问题升级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 东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长期热点地区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
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路线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 东(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 ――气候干旱
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
1、 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 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4、教学课件
5、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
6、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
图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学生:沙漠面积广大
讲述: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活动:“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请学生描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提问:上面的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由于干旱气候,才使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
讲述:
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材料课本56页)
转接:
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
(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
解释:
以色列国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
小结:
我们中国西部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转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
总结 :
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请大家回去写一篇小论文,对中东战争根源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 东
四、贫乏的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解决办法:
(1)淡化海水(沙特阿拉伯)
(2)节水农业(以色列)
(3)从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异
初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摘要: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就教学领域而言,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于大部分学校,使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便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更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初中地理;含义;现状;有效性
多媒体给教学工作带来的直观效果最为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和问题,打破以文本解析、图片展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能从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面来促进学生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尤其像地理学科,需要用到的地图、图片多,多媒体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标准的资源。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后复习、拓展、考试等,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多媒体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教学的与时俱进。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含义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 教育 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所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应用现代电子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以多感官全方位的形式刺激学生学习神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基本上都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先前制定好的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又被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来实现对教学、教研等活动的规范管理,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集成,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现状
1.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校教学对多媒体的利用在逐年增加。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目共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提出今年将实现全国中小学生互联网接入率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要求,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生都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超过半数的普通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加大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和偏远山区的扶持力度,尽可能让这部分学校尽快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
2.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来看,多媒体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直观便利。我作为初中地理老师中的一员,对此深有体会:多媒体节省了上课作图、板书和知识链接的时间,并且通过多媒体作图和板书比传统在黑板上板书要准确、工整得多,更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多媒体超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减少了传统纸质资料的浪费,降低了资源的消耗,能将相关知识和需要拓展的知识点进行链接,将其快速、准确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满足学生课外拓展知识的学习。
3.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教育者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若教育者没有把握好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度”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多媒体在节省老师板书、作图时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相应地加快了课程进度,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记笔记和消化课堂内容,不利于学生课后的巩固和复习;网络教学常常会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弹出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和画面,分散学生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三、多媒体课堂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将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具体形象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使得学生思绪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手脑并用,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能很好地发挥情景教学优势,其丰富的色彩、真实的画面、精准的地图和数据,能让学生融入一种较为真实的学习场景,亲身体现和感受所学地理知识的真实场景,加深印象。情景教学能大大提高初中学生对地理的关注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并有效把握重难点。多媒体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有效把握重难点。初中地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经常需要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地图、地貌,分析地理信息。有时候单靠老师一人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若借助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能将地理知识无形化有形,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信息图和信息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初中地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感而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前的传统 教学方法 ,基本都是老师一遍遍解释文本,再配合例子让学生理解。但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空间性和立体感强的学科,全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也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而巧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地球的内、外部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的空间概念, 发散思维 ,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运动规律和分析地理现象。
4.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多媒体通过图、文、声、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识,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白电子白板丰富的色彩和真实的声音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多媒体更多的是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绚丽的色彩和整齐规则的排版格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进步给课堂带来的审美改变。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领域革命性的改变,它给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者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使教学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
作者:付飞飞 史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2。
[3]刘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施良方:《学习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㈣ 如何对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教学设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难点,领会其思想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维束缚,要与时俱进。还应注意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以上就是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应多加注意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课也是这样。良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教学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导入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这也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导入还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导入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牵强附会,为了导入而导入。还有导入的时间不要过长。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一堂完整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满翔实的展开,还应有发人深省、余味悠长或知识升华的结课。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定要对本堂课进行回顾总结,并突出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升华与迁移。
对于整个教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并不断地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着装大方,符合规范。另外,不要有小动作,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要科学性、专业性,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简洁明了。切记口头语。声音要洪亮、清晰,有节奏,语气分明。教学过程要再现知识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逻辑起点。突出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要自然流畅。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不断引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问题的设计也很关键。课堂教学提问应避免 “无效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提问的时机也应进行很好的把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且必要时还要进行导答。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让同学们思考。另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尽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学生回答后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说“很好,请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环节要合理有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多关注学生,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别低着头只顾讲课。教学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另外,多媒体课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练,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颜色的搭配要符合学生的色彩习惯,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度要大,确保文字能清晰可见。
㈤ 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过去,我们称之为“备课”,而如今叫“教学设计”。它们之间不仅是名称的变换,而其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如何为初中地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3)教学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教学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5)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 (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八)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
㈥ 初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初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故答案为:(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㈦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并能够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2.阅读材料,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他们的建筑特色。
3.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 文化 传统。
情感目标
培养唯物主义观念,理解并尊重宗教信仰的差别。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 ,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 总结 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 方法 :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 渠道 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蒙古 维吾尔 藏族 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
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多河湖海湾水域,舟船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因而人们喜欢赛龙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转】了解完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构成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请大家读课本19页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五、中国的民族政策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那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请学生读课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3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 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 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巴西是 足球 王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很陌生,现代媒体手段先进,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报纸、杂志查找各种资料进一步认识巴西。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1. 教学方法 的组合
a.本节课运用谈话、阅读、讨论、学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本节又采用了知识结构图法,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步步深入,且激发了学生的 想象力 。
b.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教具选择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1.依据教学目标,快读课文,整体把握,明确重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p.89—92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两节。
教学目标:1、了解巴西的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3、了解巴西的人种文化、工业农业。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
教学。难点: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②巴西的经济、文化、人种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1、引课设计
根据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音乐,引出课题: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版书),之后,介绍胡-出访巴西,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整体感知,重点把握。
自学3分钟,学习方式自由,要求学生尽量多的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找出答案,准备竞答与竞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
3、教师主持,问题竞答与竞提。
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学生比赛提问题,教师从量和质两方面为学生所提问题打分,分组比赛,决出胜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及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寻机插入点拨讲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教师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4、总结巩固,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随堂练习意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
七、设计的理论依托: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方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书设计:
粉笔板书与电子板书相结合。粉笔板书采用词语式板书;电子板书采用结构式。粉笔板书如下图。"咖啡之国""文明古国""足球王国""狂欢之国"四个关键性词语,基本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4
《天气》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 反思 】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 逻辑思维 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 谚语 。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5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着,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 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整理五篇2020相关 文章 :
★ 最新2020初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五篇
★ 2020初三地理教学的工作计划5篇
★ 2020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
★ 2020初一地理教学的工作计划5篇
★ 2020初中地理老师的工作计划5篇
★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合集大全5篇
★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5篇
★ 2020初一地理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5篇
★ 2020年初二第二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5篇
★ 2020年初一第二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
㈧ 地理研学的研究背景
地理研学的研究背景有国家教育局的大力支持,适应现在新社会的需要,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地理研学的课程方面有:水质检测方面、山川河流的形成,溶洞以及不同的地貌形成原因等。这些都会结合学生的地理、自然科学等课本来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