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巫山”到底起源三峡,还是山西
“巫山”作为地理名,并非三峡地区独有!中国至少八个省都有过“巫山”的记载,见于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等地。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巫文化”的传播而来。例拦昌如,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原本是描写江淮水深,无桥可渡,游子思乡,临水远望,不得东归。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并不是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不过,总有一些人喜欢望文生义,见到“巫山”二字就会误以为是今三峡地区的“巫山县”,甚至直接把中国古代的“巫山文化”与今天三峡地区的“巫山县”混为一谈!比如,有人会因为无知或者故意出于其他目的,经常把湖北云梦“巫山云雨”、“巫山神女”有关的诗词及民俗传说,张冠李戴为今三峡地区“巫山县的云雨”、“巫山县的神女”。
实际上,宋玉《高唐赋》:昔楚怀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锋渗。延目广望,骋观终日。”这里所指的“巫山”均是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根本不是今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巫山”。
《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当代学者赵逵夫也认为:战国时楚人所说的“巫山”在汉水以南的云梦泽一带,故登云梦之台可以望见“巫山”的高唐观。
中国长江三峡当地的“本土”人类文明,实际是起源于今三峡奉节县白帝城一带的“鱼凫”文明,而不是外来的“巫(咸)文化”。后来,才又融入了外来的“巫(咸)”文化,有了“巫咸山”,即“巫山”。
也就是说,长江三峡地区的“巫山”是因外来“巫文化”在三峡地区传播才得名的,而且早在三峡那个“巫山县”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所以说,“巫山”一词的起源根本不可能是指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今三峡地区的“巫山县”原本只是当地古“鱼国”(今奉节县白帝城)的一个属地,即三峡地区古奉节的一部分,三峡地区最早的“巫山文化”其实是奉节古鱼国的“巫文化”。直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原奉节“鱼国”的一部分被楚国占领,另置“巫郡”,这才有了后来的巫山县。
中国唐宋时期,长江三峡地区隶属奉节夔州都督府辖区,是当时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繁忙交通要道,其夔州的山水及其巫文化(即夔巫文化)经唐宋众多文人骚客三峡诗词文章的传播,才让三峡传说开始流传天下。
正因唐宋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使得三峡地区的“巫山”成了今天中国最有名的“巫山”。但唐诗宋词中的“巫山”大都是泛指方位地理,一般以“巫山”代称整个“长江三峡”,喻指“文化巫山”,并非狭义指“巫山县的山”。今中国地理也正是据此对“东北-西南走向”的“巫山”山脉作的通解释义,大致包括今湖北省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建始县,以及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境内的山。所以,不能因现在的“巫山县”与历史上的“巫山文简基扒化”同名,就随便张冠李戴三峡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Ⅱ 巫山县的地理环境
地质
巫山县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皱带及川鄂湘黔隆褶带三大构造体系结合部,长江横贯东西,大宁河、抱龙河等七条支流呈南北向强烈下切,地貌上呈深谷和中低山相间形态,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谷底海拔高程多在300米以内,岸坡相顶多为1000米以上。区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岩地层,自寒武系至侏罗系均有出露,另有第四系零星分布,岩层软硬相间,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地质背景此败复杂。
地貌
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汇于巫山县境内,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仅73.1米,最高海拔2680米。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长5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 。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巫山县常住人口为495072人(户籍人口63万人),占重庆市常住人口的1.72%。
性别中弊构成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4793人,占总人口的51.46%;女性为240279人,占总人口的48.5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04。
年龄构成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4843人,占总人口的21.18%;15-64岁的人口为337677人,占总人口的68.2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552人,占总人口的10.61%。
教育程度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1358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078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417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2833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3年,巫山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748万元,比2012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31332万元,增长5.3%;林业产值24741万元,增长6.0%;牧业产值107972万元,增长4.3%;渔业产值1086万元,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17万元,增长1.0%。农作物播种面积92192公顷,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797公顷,增长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104公顷,增长4.8%;棉花播种面积136公顷,下降4.6%;麻类播种面积19公顷,下降3.3%;烟叶播种面积5364公顷,增长5.8%;药材播种面积2338公顷,增长2.8%;瓜果类播种面积304公顷,增长2.3%;蔬菜播种面积9100公顷,增长3.4%;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029公顷,下降7.8%。 2013年,巫山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92847万元,增长10.1%;实现工业增加值120496万元,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96874万元,增长8.7%。其中:轻工业9187万元,下降28.8%;重工业187687万元,增长11.6%。从经济性质划分看:国有控股企业33148万元,增长8.3%;非公有制企业156601万元,增长7.2%。
2013年,巫山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02160万元,增长45.9 %,其中:15家三级以上本地建筑企业实现产值94291万元,增长37.7%。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5023万元,增长20.2%。 国内贸易
2013年,巫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504万元,增长14.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52382万元,增长20.4%;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1738万元,增长6.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64120万元,增长14.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384万元,增长13.7%。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户61家,住宿餐饮企业和个体户31家。
交通运输
2013年,巫山县完成货运量806万吨,增长1.9%。其中:水运388万吨,增长11.8%;公路418万吨,下降5.9%。完成客运量1865万人次,增长4.6%。其中:水运234万人次,与上年持平;公路1631万人次,增长5.3 %。客货运总周转量537234万吨公里,增长10.7%。
邮电业务
2013年,巫山县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6917万元,增长13.2%。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6444户,下降0.6%;移动电话用户378669户,增长9.3%;互联网用户38888户,增长28.7%。
旅游
2013年,巫森培颤山县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接待旅游者244万人次,大昌古镇接待20万人次,神女溪、神女峰景区接待40万人次,移民新城游121万人次,小小三峡环漂、梨子坪森林公园、大庙龙骨坡巫山人遗址、乡村农家乐等接待16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2亿元,增长30.0%,创社会综合经济效益23.2亿元,同比增长26.1%。
金融
2013年末,巫山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44160万元,较年初增长9.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97903万元,较年初增长13.8%;储蓄存款余额691466万元,较年初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562024万元,较年初增长4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9958万元,较年初增长55.4%;中长期贷款余额368589万元,较年初增长34.7%。全年现金净投放3.47亿元,存贷比为49.1%。
Ⅲ 巫山算地形区吗
巫山友毁不算地形区,巫山是一座山脉。
巫山,作为地理名词,历史上曾出现在中国各地。现在主要指横贯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东北-西南”走向的连绵群峰。
主峰为重庆奉节县境内乌云顶,海拔2400米,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与大巴山相连,南面深入武陵山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为四川盆地。现在也指重庆市巫山县。
巫山神女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山海经》,屈原的《九歌·山鬼》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都有描述。而在当地传说中,她是一个帮助大禹治水、造福生灵的女神。
因唐宋文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使得三峡地区的“巫山”拆告哗成了今天中国最有名的“巫山”。但唐诗宋词中的“巫山”大都是泛指方位地理,一般惯以“巫山”代称整个“长江三峡”,喻指“文化巫山”,并非狭义指“巫山旅行县的山”。
今中国地理正是据此对“东北-西南”走向的“巫山山脉”作的通解释义,范围包括鄂渝交界处长江三峡及其周边一带的所有群山,而不仅仅只是巫山县境内“东西走向”的巫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