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东西半球时区怎么计算
每隔做哪15度的经度,时间相差盯胡蚂一个小时,时间是东半球时凯埋间快于西半球。
望采纳,不懂追问~
Ⅱ 地理日期变更计算
1、以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为中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西十二区。全球共24个时区,180度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也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实际日界限绕过陆地,有些曲折。
2、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
3、每个时区相隔15度,相差1小时。据此可知道,经度每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4、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方法
同侧相加,异侧相减。
两个时区都在东时区,或者都在西时区时,时区数相减,就是两地时差。
如:东二区开罗与东八区北京时差=8-2=6小时
两个时区,一个在东区,一个在西区时,时区数相加,就是两地的时差。
如:东八区北京和西五区华盛顿时差=8+5=13小时
东西区的计算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要注意日期的变化。
如:东八区北京和西五区华盛顿时差=8+5=13小时
北京2008年7月26日中午12点时,华盛顿比北京晚13小时,应该是2008年7月25日晚上11点。
Ⅲ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为:地方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5度1小时,1度4分钟;区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时区1小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的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与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也叫国际日界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芹悄庆。
为避免混乱,公认180°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Ⅳ 地理中的日期怎么计算
根据太阳直射位子和国际日界线计算的
Ⅳ 高考地理 | 一定要搞懂地理时间的计算问题!不会的赶紧学
一、 日期确定
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
1、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
3、地球上各地昼夜平分为二分日
4、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
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
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
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
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
9、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
10、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
11、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
12、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
1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
14、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 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
1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
1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 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 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
17、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
18、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1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夏至日。
20、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夏至日
21、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
22、北极圈 (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夏至日
2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
24、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
2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
26、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
27、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 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冬至日
28、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冬至日
2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冬至日
30、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冬至日
31、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冬至日
32、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
33、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冬至日
B:相对日期(日期关系)
1、180度经线东面比西面晚一天,进行日期时间计算时认为180度经线是“死的”日界线(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2、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东面比西面早一天,这是绝对的,这还是一条“活的”日界线(因为它是变动的)
二、时间确定
1、东早西晚(看似简单,非常有用,永恒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样理解)
2、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3、还是在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 差4分钟
【有了上面3条,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何一地的时间来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时间】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5、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可能为负值),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6、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
7、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8、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9、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4、一天中,影长最短的时刻为地方时12:00
15、东/西 x 区的区时为东经/西 经 15* x 度的地方时(eg.东八区就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15*8=120)
16、北京时间是东八区 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度地方时,不是北京(东经118度)的地方时
17、某条经线东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东面为8号,西面为7号),该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6:00
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0、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出时间为6:00
21、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
三、条件转化
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点的地方时,那么与其经度数相同的各地时间(地方时)也已知。
2、同一纬线各地日出地方时相同。这条的用处不如前一个大,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候,用于转化条件,也比较好用。
四、对称法则
首先声明,这“对称法则”绝对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对称法则,就是说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对称的,掌握这种对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地理问题。
比如,地球是对称的,南北半球是对称的,东经西经是对称的,气压带风带是对称的,洋流是对称的,昼夜半球是对称的,白昼关于正午对称,黑夜关于子夜对称,一天二十四小时关于12点对称等等等等……掌握对称法则,在解决时间计算问题时,你会感到思路骤然开阔,别忘了,学习地理就是天人和一!
Ⅵ 东半球和西半球之间的日期是怎么变的,是从西往东加一天还是从东往西加一天
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没有日期的变化,是期变化在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至与180经线重合)上,向东越做裂宽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减一天源穗,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纯亮线加一天.
还有一条日期变更线是移动的(就是时刻变化着)就是0点所在的经线.
Ⅶ 北半球如果是6月1日,那么同一时间,南半球是几月几号呢
当然也是6月1日,因为地球日期是以“国际日期者罩盯变更线”为准的,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首和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闷册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打比方说“线”的左边是6月1日,那“线”的右边就是6月2日,跟是否是南北半球无关。
“国际日期变更线”如图
Ⅷ 地理怎样判断某一个半球属于多少日的范围
这样的问题分析首先需要计算出地方时间0时经线的经度。由地方时间0时的拿亏那一条经线向东到180°是一天(例如今天),由地方时间0时的那一条经线向西到180°是另一天(例如昨天)。
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今天与昨天所占据的经度范围。然后与东西半球的经度范围对比,看看今天的范围内有消旅神多少度在东半球内,有多少度在西半球内。东西半球的经度各是180°。
就可镇顷以计算出今天的范围占东半球的百分之几。
Ⅸ 地理 不同地方时间计算的公式
一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1)180o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三步骤: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⑴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例如求130°W所在地的时区:130÷15=8……10,则该地为西九区。
⑵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⑶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四注意:(1)区时与地方时的关系
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区时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区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2)1800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吻合。
①国际上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全称叫“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日期计算法则:“东减西加”,即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1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1天。
③时间计算法则;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所以两时区的时刻相同。
④穿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日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
昼长 =日落时间—日落时间 =(12—日出时间)×2 =(日落—12)×2
夜长 =(24—日落时间)×2 =(12—日落时间)×2
(4)挖信息,活应用
对于地方时或区时的计算,往往出读图题目,所以我们做题的第一步就是深挖图或题干中的明显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另外最重要的还是离不开以上所有关于区时计算的所有知识点,特别对计算公式更要灵活运用。
Ⅹ 初一地理的知识——世界时计算中,各时区的时间,日期到底是怎样的规律
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标准的时间计量系统。地球自转的角度可用地方子午线相对于天球上的基本参考点的运动来度量。为了测量地球自转,人们在天球上选取了两个基本参考点:春分点和平太阳。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简称ST)。某一地点的地方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春分点相对于这一地方子午圈的时角。
以平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平太阳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平太阳时(简称MT)。平太阳是美国天文学家纽康(S.Newcomb,1835 – 1909年)在十九世纪末引起的一个假想参考点。它在天赤道上作匀速运动,其速度与真太阳视运动的平均速度相一致,其赤经为:
a⊙=18h38m45s.836+8640184s.542T+0S.0929T2
式中T是从1900年1月0日12时起计的儒略世纪数。
以平子夜作为0时开始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简称UT)。
世界时是由恒星时推导出来的,其转换公式为:
UT0=ST-a⊙-λ+12h
λ为观测地点的经度(东经)采用值。
各天文台通过观测恒星得到的世界时初始值记为UT0。不同地点的观测者在同一瞬间求得的UT0是不同的。在UT0中引起由极移造成的经度变化改正Δλ,就得到全球统一的世界时UT1。即
UT1=UT0+Δλ
Δλ=(xsinλ-ycosλ)tgφ
x、y是瞬间地极坐标。它同λ一样,都以CIO为标准。Φ为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UT1是全世界民用时的基础;同时它还表示地球瞬时自转轴的自转角度,因此又是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一个基本参量。在UT1中加入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改正ΔTs,可以得到一年内平滑的世界时UT2。即
UT2=UT1+ΔTS=UT0+Δλ+ΔTS
从1962年起,国际上统一采用的ΔTS表达式为:
ΔTS=0s.022sin2πt-0s.012cos2πt-0s.006sin4πt+0s.007cos4πt
t以年为单位,从贝塞耳岁首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