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各自然地理要素形成什么的关系

各自然地理要素形成什么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28 14:51:42

Ⅰ 组成自然地理的要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

1、总是力求整体zd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2、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3、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内保持稳定.

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容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

5、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

Ⅱ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急!!!!!!!要求字数一千以上,越多越好。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能量组成和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可能包括着地球所有的化学元素种类。然而本节的讨论将不过细地涉及各种地球元素,而仅以宏观的角度着眼于那些具有地域结构意义的物质成分及其构成的物质系统。
从上述观念出发,可以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概括激贺为四大类,即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下列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
(l)对流圈。大气圈底部对流运动最显着的大气圈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这里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它的下界是海陆表面,上界随纬度、季节及其他条件不同而不同。根据观测,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低纬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为8—9公里。一般夏季厚而冬季薄。
(2)水圈。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其中海洋面积最为宽广,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平均深度3.8公里。水圈总体积约13.7亿立方公里(其中陆地水仅占2.8%)。
(3)沉积岩石圈。亦称成层岩石渗辩圈,地壳(及岩石圈)的上层,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包括火成岩和变质岩等岩类。沉积岩石圈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平均约有5公里。它的最上面往往覆盖着一层风化壳及土壤(达几十米),后两者是前者的派生自然体。一般地说,沉积岩石圈位于气圈和水圈之下,露出在水圈之上的部分即构成陆地。
(4)生物圈。地表生命有机体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虽然包括了对流层、水圈和沉积岩石圈,但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无机圈层很薄的接触带中。组成生物圈的有机体的总质量约有1013吨,其中又以植物为主,它占了有机体总质量的99%。
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以及潮汐能等等。其中以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地热能及重力能)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上述各种能量均来自自然地理环境外部,构成为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如果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强调物质实体的一面,则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更强调物质的运动方面。
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作为形态,地貌与组成它的岩石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为岩石地貌复合体。地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蕴含着外力)和岩石圈(蕴含着内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地貌要素反过来又影响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因为地貌是大气、水和生物作用的场所,地表形态的差异必然引起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因此,岩石地貌复合体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组成的基本部分。
气候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它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大气蕴含着最终来自太阳的热能,它的物理过程首先支配着地表的热量平衡,同时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分循环,从而影响了生物分布和陆地水文网的分布,以及它们的动态。风化壳和土壤覆盖层的形成,受着大气过程各种作用的影响。大气过程还是各种地貌的外营力。
水文也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水体所起的一种重要的环境作用,在于其潜热特性。巨大的水体(如海洋)贮藏着大量的热能。水与大气相互联系,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热的配置。地球重力赋予水一明喊派定的功能,使之起着某种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水还滋养着整个地球的生物界,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因此,各种水文过程实质成为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派生的自然体,也是它的一个组成要素。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地球表层(可称为土壤圈或土被)。它的空间位置正处在四个基本地圈紧密交接的地带。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是联系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键环节。
生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物质,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它也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质,同时又把所截获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藏于有机物质中。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改造着周围环境。其作用表现在: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参与风化作用、土壤形成作用、地貌的改造、岩石和非金属矿产的建造等等。人类作为生物的特殊部分,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属性的一面。因此,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中,人类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
总之,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

Ⅲ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改肆然地虚盯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核誉轿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Ⅳ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v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动态平衡的功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的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保持稳定的能力。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意义: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热量和CO2土壤及水圈中的养分和水分,转化成有机物(物质的运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的交换)储存起来。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物、土壤、大气、水等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又经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又经过大气降水补给给土壤;植物吸收后再次进入大气,重复转化。 太阳能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一部分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植物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生产功能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案例1:读资料思考藏羚羊的数量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稳定?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明显。当食物与水源充足,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其生长发育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减。但藏羚羊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相对充足,在寒潮低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因此,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藏羚羊已经适应了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在无人类干预的前提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通过改变数量

Ⅳ 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人类能够改造自然,使地理环境为人类造福;人类斗猜的活动又会消耗自然资源,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条件,也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但它们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它们必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过程,才能影响社会的发展,其作用的大小决定于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

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耐颤

1、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2、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昌销败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3、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Ⅵ 以中国为例试述六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需要长篇大论呢,我码字不容易,只能给你一些提示:
1、【关于六大自然地理要素】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痴哥认为它应该是“除人类活动以外,的五个:即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
2、【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制约关系】例如:【气候】是其中最活跃的因子:年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河流水量,而且塑造地貌,决定土壤和生态。
3、就中国自然地理来看,【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着,造成了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雨水分布特征,它直接导致了我国各地河流在水量,汛期的差别,集中而丰富的降水,不仅推进了石灰岩分布广泛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而且使华北黄土地和东北黑土地上流水侵蚀严重,长期的淋溶作用发育了南方热带亚热带的富铁红壤,也使耐酸植被(松杉茶之类的树木)广泛分布,北方则因为干旱缺水而发育了大片的高钙土壤。由于南方自然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明显小于北方,则表明了植被与水文地貌之间的联系人;如果黄土地不是因为我们祖先对自然植被的过度破坏,想来也不至于“一碗黄水半碗泥”。由此可见,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
----------3、【 】里的这段话应该可以直接作为你问题的答案。

Ⅶ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有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统一的整体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Ⅷ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理要素构成。
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Ⅸ 自然地理要素有哪些

自然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是地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然而在现行人教社大纲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以下简称人教大纲版)和依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新编的四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1册(必修)》(以下简称《地理1》)中,对这一问题的表述却各不相同,简直是众说纷纭,甚至自相抵牾.因此,有必要作一番研讨.为了研讨的方便,先把各家的表述作简要的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1》(以下简称人教课标版)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1]这里列出了五大要素.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1》(以下简称鲁教版)认为,“地理环境(geographic environment)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2]如果把这五大要素中的“地貌”与上述人教课标版五大要素中的“岩石”替换,则两种版本所列举的五大要素即完全相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鲁教版中还给出了一幅“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其中所列的五大要素与其课文大有出入,五大要素中竟然有三大要素不同,即在插图中将课文中的“生物”易为“植被”,“大气”易为“气候”,“水”易为“水文”.这种课文与其插图相互抵牾的表述,可能是一时疏忽的结果,也恐怕是不自觉地反映了目前对这一问题探讨过程中的分歧.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1》(以下简称中图版)认为,“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在相应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中,所标示的亦是气候、水文等这五大要素[3].图文表述相互一致,没有鲁教版那种图文不一,自相矛盾,使人无所适从的毛病.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该书即讲“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说“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物质——大气、水、岩石、生物彼此渗透,在不停的运动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或系统).”这里的“组成物质——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其他版本中称为组成要素.就是中图版自己,既说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物质,又说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这种概念使用的错综,在上述各版教材中并没有给予说明,更谈不上梳理清楚.以上三种版本在自然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上还是有共同点,即都列举为五大要素,只是所指有些不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1》(以下简称湘教版)在这一问题上与以上三种版本大异其趣.在课文和相应的插图中并列了14种“自然地理要素”.我们先来看课文的叙述: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4] 这段课文只有三句话,其中第一句话说,“自然地理环境是……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而自然地理圈层包括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六大圈层.联系接下来的第二、三两句话可知,教材编撰者认为这六大圈层都是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要素.这种认识和表述,与上述三种版本很不相同.此外,该书还配有“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和“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4]在大尺度范围的示意图中标示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地下水”、“风化壳”等7种“自然地理要素”;在小尺度范围的示意图中标示有“大气要素”、“地形要素”、“生物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地质要素”等6种“自然地理要素”.总之,在湘教版论述这一问题的图、文之中出现了“岩石圈”~“地形”、“大气圈”~“大气”、“水圈”~“水文”、“土壤圈”~“土壤”、“生物圈”~“生物”等五对10个,外加“人类圈”、“地下水”、“风化壳”、“地质”4个,总共14个专业术语,平等并列地表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正在使用的人教大纲版,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表述不但与以上四种课标版存在差异,而且该版自己的课文与其插图亦不相匹配,课文列举出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六大要素.其相应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插图中,“岩石”不见了,只有“大气、水、土壤、地貌、生物(植被)”等五大要素[5].此外,课文六大要素中的“生物”变成了插图五大要素中的“生物(植被)”,难道生物等于植被?从以上的介绍可知,对于这一论题,不但五种版本互异,而且同一版本中,除中图版之外,其他各种版本的插图与相应课文列举的自然地理要素都不完全相同.为了对此有个一目了然的总体把握,特将这纷纭抵牾的表述归纳为表1.表1 五种版本对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表述的比较 要素版本1234567人教课标版[1]课文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鲁教版[2]课文大气水地貌生物土壤 插图3-2-2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 中图版[3]课文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插图3-2-3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湘教版[4]课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 插图3-3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地下水风化壳插图3-4大气水文地形生物土壤地质 人教大纲版[5]课文大气水地貌生物土壤岩石 插图3.53大气水地貌生物(植被)土壤 二、分析与讨论归纳以上不同版本对自然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不同表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认为有六大要素,以至平等并列了总计14种要素之多,基本采取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这种单独概念的命名方式,以湘教版为代表;另一种以其他各种版本为代表,认为有五大或六大要素,采取了以“土壤、生物、……”等普遍概念命名的方式.下面对这两种表述分别予以讨论.湘教版认为“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4]而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对高中“地理1”课标解读中,明确指出“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而成的.”[6]请注意,自然环境,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四大圈层交*而成的”.交*意指四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具有新质的地球表层系统或说自然地理环境.它绝不是全部四大圈层或者六大圈层组成的.四者交*所形成的地球表层系统与四者全部组合,其内涵相差很大.中科院地理所集体编撰的《现代地理学词典》解释“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7]这个特殊的圈层即自然地理环境.该词典在“自然地理环境”词条下,甚至说“一般认为,狭义的自然环境其上界从地表起到其上50-100米的高度,下界在陆地上深约25-30米,海洋中深约100-200米.”[7]这个空间范围,与湘教版把整个大气圈(其上界可达距地面以上1200km,以至2000~3000km)、岩石圈(其下界可达地面以下60-200km)等视为自然地理要素,并把它们全部包括在自然地理环境之内,差别是很大的.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由六大要素组成,除了湘教版的上述意见之外,还有人教大纲版,不过它不认为六大要素是岩石圈、大气圈等六大圈层,而是“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六大要素.[5]对此在人教课标版中,已改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1]在这里删除了大纲版的“地貌”一项,变成了五大要素.因此,本文即不再讨论人教大纲版中的六大要素说,而径直讨论三种课标版教材中的五大要素论.归纳三家出版社在课标版高中《地理1》中对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表述,在取舍和命名上,对“生物”、“土壤”两个要素没有分歧,对另外三个要素的认识则有不同.在课标人教版和鲁教版中有“大气”要素,中图版中没有“大气”要素,而讲“气候”,有趣的是鲁教版的插图也包括“气候”,而没有其课文中所说的“大气”.在中图版中有“水文”要素,而人教版和鲁教版中则径直称为“水”.此外,鲁教版和中图版中有“地貌”要素,人教课标版中则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岩石”(见表1).总之,对这有分歧的三大要素,表现在取舍或命名上,就是“气候”与“大气”、“水文”与“水”、“地貌”与“岩石”的不同.作为自然地理要素的专业术语,在“气候”与“大气”、“水文”与“水”、“地貌”与“岩石”之间进行抉择,应当尊重长期以来在地理学上形成的传统,取“气候”、“水文”、“地貌”更为确当.这是因为,“气候”、“水文”、“地貌”这些概念,在地理学的内涵上比“大气”、“水”、“岩石”丰富.仔细回味、分析长期以来在地理学中这些概念的使用情况,可以说“气候”、“水文”、“地貌”这些概念,即包括“大气”、“水”、“岩石”等物质性方面的含义,亦有其运动状态、功能和效果等方面的含义.不必用含义较窄的“大气”、“水”、“岩石”这些概念来取代它们.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人教版把自己长期以来在“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综合的地理环境”[8]的表述中,所坚持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五大要素说,改变成了以“岩石”取代“地形”,以“大气”取代“气候”,以“水”取代“水文”,再加上“生物”、“土壤”,这种五大要素论[1].郑度院士在为马建华教授等编着的《现代自然地理学》所作的序中指出,“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等五大要素”,构成了自然地理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这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亦采用了这种传统的五大要素说[9].中图版也坚持了这种五大要素说的传统. 三、结论在地理学上,对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进行划分时,通常分解为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五大自然地理要素.这样的分解符合“划分的各个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而且各子项之和等于母项,即符合“各子项之和必须穷尽母项”的逻辑规则.[10]自然地理环境这样分解为五大组成要素,简单、明了、准确、科学.在这个论题上,中学生能够合乎逻辑地掌握到这种程度,也就可以了.不必节外生枝,不合逻辑地一下子罗列出14项或六、七项之多.当然,在其他场合,根据需要对这五大要素继续进行二级以至三级的逐级划分,并予以讲授和研究,未尝不可.此外,在五大要素的取舍和命名上,无须标新立异地以“大气”或“大气圈”取代“气候”,以“水”或“水圈”取代“水文”,以及以“岩石”或“岩石圈”取代“地貌”.结论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要素有五个,即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

Ⅹ 以中国为例试述六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每一组成要素都按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谈手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而含戚嫌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对高中“地理1”课标解读中,明确指出“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6]请注意,自然环境,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交叉意指四者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具有新质的地球表层系统或说自然地理环境。它绝不是全部四大圈层或者六大圈层组成的。四者交叉所形成的地球表层系统与四者全部组合,其内涵相差很大。中科院地理所集体编撰的《现代地理学词典》解释“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7]这个特殊的圈层即自然地理环境。该词典在“自然地理仔拿环境”词条下,甚至说“一般认为,狭义的自然环境其上界从地表起到其上50-100米的高度,下界在陆地上深约25-30米,海洋中深约100-200米。”[7]这个空间范围,与湘教版把整个大气圈(其上界可达距地面以上1200km,以至2000~3000km)、岩石圈(其下界可达地面以下60-200km)等视为自然地理要素,并把它们全部包括在自然地理环境之内,差别是很大的。

阅读全文

与各自然地理要素形成什么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