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中国地理空间扩张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国地理空间扩张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3-06-02 02:31:26

❶ 地理国情具备的空间分析包括有哪些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地理国情监测的具体内容方方面面,也正在实践中探讨。例如,重要地理信息的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监测、环境监测、农情监测、森林和湿地监测、灾害动态监测、水文监测、海洋监测、矿产资源监测、气象监测等。下面举一些具体的内容供参考。[1]
1.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监测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是地理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依法测绘、公布国家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职责。
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了第一批名山高程测量。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一批19座名山和高程数据,2008年9月28日又公布了第二批31座名山的高程数据。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新疆测绘局开展重新测定中国陆地最低点新疆吐鲁番艾丁湖洼地海拨高程工作.2008年9月28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经国务院授权公布中国陆地最低点高程新数据,成为继承2005年发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新高程后的又一重大数据发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工作。2009年4月18日,两局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联合公布了首次获得的明长城长度精确数据:8851.8千米。
2008年青海省测绘局负责实施了三江源头科学考察工作,利用测绘高新技术,科学确定了长度、黄河、澜沧江源头地理位置,准确测定了坐标和高程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建立了国家地理标志
边界测绘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内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先后参与了中巴(基斯坦)、中阿(富汗)、中蒙(古)边界勘界,历时18年完成了中越(南)陆地边界勘界测绘保障任务,目前正在开展中尼(泊尔)边界联检测绘工作;为划界谈判,边界管理等提供了及时、精确、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持。
针对我国西部200余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没有1:5万地形图,严重制约西部大开发的现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实施了西部测图工程,并在五年时间里圆满完成了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地形图测图及数据建库任务,为服务西部大开发,开展我国西部地区地理国情监测储备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对地区的重要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方面,如“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开展了多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包括:全省国土面积量算,运用现代测绘技术量算出浙江省陆域面积、全省不同高程分级和不同坡度分级的面积、内海面积和领海面积,界定了主要河流的省内流域边界范围,并量算了流域面积,单独量算了八大水系的水域面积、长度,以及四大名湖与千岛湖的面积,同时对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的面积进行了量算和统计,全面清查了全省滩涂资源总量、近期可围垦的资源数量以及地理分布情况,建立了滩涂资源数据库和围垦管理信息系统,并分析、总结了全省不同区域的滩涂淤涨规律,为制定滩涂围垦规划和年度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又例如,山西省为了大幅度提高煤炭资源执法监察效率,该省遥感中心建设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执法监察遥感动态监测系统,于2010年12月正式运行,该系统可对全省非法采煤活动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并通过全省范围的卫星遥感监测及不定期的重点区域航空摄影及无人机遥感监测,实现了由传统人工监管向信息化监管的转变,为煤炭开采监管部门指挥决策提供了平台。
2. 资源生态环境监测
为了评价三峡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通过采用先进测绘技术,结合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站网,提供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环境、滑坡等生态环境的现势性地理信息。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010年6月,青海省测绘局建成了青海湖面积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本系统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每年在5月(枯水期)、9月(丰水期)分两期对青海湖面积进行监测,定期将监测成果向全社会公布,并提供多年数据的查询统计、面积及水位变化对比、影像变化对比、湖区动态变化展示等服务。此外,该局还建立了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监测成果发布、快速查询与综合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并在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及应急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江苏省测绘局组织开发太湖蓝藻水华遥感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并于2009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此系统主要基于卫星影像,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发生、发展与空间分布变化实施动态监测,为农业、渔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提供预警信息。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测绘局联合实施了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该系统实现了精确监测的目标,监测对象是上一年度确定的退耕规划图斑,监测内容包括图斑的上报面积退耕前作物种类、退耕与否、同一区域重复上报情况,荒山育林误报为退耕还林等情况,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信息化管理。
3. 灾害动态监测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甘肃丹曲山洪泥石流灾害、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发生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快速获取和集成灾后最新影像数据,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对,确定了受灾范围、受灾面积、道路房屋等设施的损毁程度、地形地貌变化情况等,为抢险救灾、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测绘地理信息成果。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的52个堰塞湖进行持续监测,为堰塞湖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提供了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2010年6月,内蒙古、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火灾。在扑灭林火战役中,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向省委省政府、军区、武警总队提供各类图件50多套,研制了黑龙江森林防火电子沙盘指挥系统,火场前线测绘人员随时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卫星拍摄的火场信息,做好火点标绘标注,及时更新电子沙盘指挥系统,为扑火指挥决策提供了保障。
2010年6月,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发生特大地质灾害。贵州省测绘局利用无人机航摄系统,快速获取了清晰的低空航摄遥感影像资料,并在1小时内提供给抢险救灾指挥部,满足了抢险工作的急需。
2010年8月,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县突发泥石流灾害。云南省测绘局立即派出无人机航摄应急小分队,拍摄了148张7平方千米的0.3米高分辨率影像图,及时、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灾情。
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及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必要前提,为此,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长期以来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9年以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大范围大批量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对全国66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进行了监测,占全国土地面积7.4%。通过对全部直辖市、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的监测,全面了解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些城市的扩展规模、用地面积等,并分析了这一扩展过程的时间特点及区域差异。
遥感监测还是土地执法监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相结合,可以及早发现土地违法行为,特别是能够及时发现因执法监察工作不到位而遗漏,以及因交通不便不易通过巡查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
5. 城镇建设管理监测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采用遥感等技术,快速、持续地监测城镇建设的宏观发展情况,包括城市扩展规模、扩展方向、配套设施建设等。通过持续不断的影像监控成果和分析成果,实现对城镇化发展情况的总体把握,预测城镇化发展趋势,从而推动城镇的科学规划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连续多年开展了重庆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动态监测工作,找出了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特征,有力支持了城乡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规划编制及城市管理。中心还开展了重庆主城区内森林资源监测,每年为重庆市规划局提供监测结果,及时掌握城区内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保护好城市“肺叶”。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全市地表河湖水系及湿地动态监测,水土侵蚀调查,森林资源统计调查等工作,准确掌握了城市地表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6. 农林水利监测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配合农业部门,对全国小麦、稻米、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进行估产及长势监测,为国家掌握粮食生产、粮食储运、粮食调配和粮食安全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多年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配合林业部门,通过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国家级和区域级林火监测和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在森林火险预报、林火卫星监测、林火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在历年林火监测、防治与扑救中提供了技术服务,在2011年4月发生的威胁泰山安危的济南长清区山火扑救中,山东省国土测绘院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火情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最新影像叠加到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领导指挥决策。
2010年9月至10月,海南遭遇49年不遇的强降雨,引发大面积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迅速以灾区进行航空摄影,实时获取灾区最新影像资料,制作并提供了高分辨率影像图,有力保障了防汛救灾工作的急需。
地面沉降监测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现象最具典型意义的地区之一。为应对地面沉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上海、江苏、浙江等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建立了覆盖长江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区域地面沉降每年监测一次,中心城市每年至少监测一次,从而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地面沉降信息,为制定科学的地面沉降防控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❷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
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说出疏密分布位置.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❸ 中国地理有哪些优势

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虽然现代化战争已经可以忽略传统意义上的地形、环境等因素了,但单从传统战争角度考虑,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完全可以纳为易守难攻的典型。
我国的东、南两面均被太平洋环抱,如果不是海上力量非常强的国家,基本没有能力跨越太平洋抢滩登陆来侵略我国。所以在古代,乃至于近代史上,我国针对沿海防御的投资也远远少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投入,东南沿海地区大体上来讲一直还都是很平静的,没有遭受过太多外来入侵,充其量就是防范一下来自日本的海寇罢了。

而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几乎都是被群山环绕,由世界第一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组成的青藏高原几乎将我国西部保卫的严严实实,即便是在近现代,也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穿过青藏高原的复杂地形大规模向我国发动进攻。
而位于我国西北的昆仑山、天山等山脉组成的崇山峻岭就像一把保护伞一般成为守卫我国北部的重要屏障,这样就使得我国四周均有天险可以依托防御。
所以在历史上除了漠北和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外,几乎没有什么外来力量可以对我国构成威胁,而这些游牧民族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中原人慢慢融合,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❹ 中国发展有什么地理优势

1、中国领土面积辽阔,发展有资源环境等空间方面的经济纵深优势。

2、海洋资源丰富,鱼米虾盐较为富足,为内陆居民提供了生活保障。

3、海岸线长,沿海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4、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更方便了陆地边界贸易。

5、南北跨度大,东西距离长,地域地形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景观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6、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生产特色农产品,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

(4)中国地理空间扩张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是世界第三大国家。中国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在地图上的形状像一只雄鸡。

中国大陆疆域辽阔,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沿海岛屿数量众多,台湾岛是最大岛屿。中国有许多河流湖泊,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疆域辽阔,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❺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良港,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加强海外各国的交往。



4、我国的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和欧洲往来。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9万立方米。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第88位。

❻ 地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特点有哪些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地理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地理环境具有复杂性。中国东部地区形成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降水丰富。自然环境以湿润半湿润的森林环境为主。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景观。青藏地区海拔高,形成高寒为主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明显。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区域的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自然环境特色与气候一致。自然环境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影响明显。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异的自然环境。高海拔地区形成高寒气候和高寒植物区。

中国的自然条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❼ 第八章 城市地理学作业 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❽ 中国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势:

一、纬度优势

南北纬度相差 约50° 大部分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 南北气候差异大 利于发展多种有利于农业发展,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海陆优势

东临海洋,海岸漫长,港口众多,能方便与世界各港口交流与联系。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加之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给我国带来充沛的降水。


三、资源优势

中国西边是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这是我国西边的天然屏障。而且,正是因为这些高原的雪山,才会有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母亲河。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等.


四、军事优势

战略纵深很大,且多面临海,内地地形多样化,比较适合海陆空三军的配合。中国还是个靠海国家,但中国南有海南岛,东有台湾岛,天然的两艘航空母舰.而且是不沉的航母.地理防卫优势环球可占第一.东北地带有朝鲜半岛,如果中国能和古代一样处理好和朝鲜族朋友的关系,可以说海疆基本是安全的.将来台湾完成统一,海南岛必将成为中国海军的第一大军港,南海利益,石油通道,全要依靠此来保卫.台湾将成为遏制日本,保卫东海,防卫华东的任务.



阅读全文

与中国地理空间扩张的表现主要在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