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 三角坐标统计图怎么读
三角坐标图常出现于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一章,是指以等边三角形三个边为坐标横轴,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三个变量指标的百分比结构的正三角形图表。常用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比重、产业结构比重及其他一些新指标比重等。因图中某点有三个指标值要读出来,图表内线条错综复杂,学生常常错读导致解题错误。
三角坐标图的判读逃不出坐标图读图的一般规律,很简单,我们一起来学吧!
Part1:我们先看一幅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图表——平面直角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哪些要素构成呢?没错,它包括横(X)轴、纵(Y)轴和原点(横纵轴的交点,一般为0点)。要读任何一个象限里的某一点A的横坐标值怎么读呢?
没错,要读横坐标的值,我们必须画出A点与纵轴的平行线,找到这条线与横轴的交点,交点值a即为A点的横坐标值(如下图),是不是很好找?
Part2:迁移一下,如果给你一幅平面60度角坐标图(横纵轴的夹角为60度),如何读出B点的横坐标值呢?
聪明的同学们肯定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推断啦,没错,要过B点做纵轴的平行线,找到这条线与横轴的交点。如下图横轴上的数值b即为B点的横坐标值,是不是很简单?
我们来总结下读坐标图的一般步骤:首先,要找到横轴和纵轴和原点;其次,若需要读某点横轴坐标,需过该点做纵轴的平行线,找到该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可;若需要读某点纵轴坐标,则需过该点做横轴的平行线,找到该线与纵轴的交点即可。
Part3:再迁移一下,我将平面60度角坐标图变成三角形坐标图,假设同学A今年高三,他读清华、北大、复旦的概率加起来刚好是100%,读某所大学的概率在下列三角形图中体现
2. 地理如何读图
地理是研究地图的学科。
①拿到一张地图首先要看的是标题。就是这张图是关于什么的,心里要有底。
②接着,根据标题有针对性地看图例。(虽然有些图例是通用的,这些更应该记住。像天然气啊,石油啊,铁路啊,煤啊,铁矿啊,橡胶啊这些常见的图例应该牢记.)
③然后才是看图,根据标题。比如“中国福建某地地形矿藏分布图”,你就要着重注意“地形”,“矿藏”还有“福建”。如果是这种标题,一般会有几种题目:1、设计什么公路的路线之类的。(与“地形”有关)2、将来的发展规划之类的,像什么码头的建造之类的(与“矿藏”有关)3、解释当地的一些生活习俗(与“福建”有关,知道“福建”就是告诉你当地的气候类型还有地理位置)
需要记住的地图(本人以为)
1、世界气候分布图 2、中国行政区域图 3、中国地形图 4、世界地形图(大概)主要就是这些,尤其是第一个,一定要做到能够默写出来。
忠告:
很多人都觉得地理难学,要背的东西很多,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地理地理,要研究出“地形”“地质”“土地”的道理来。
你需要着重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好像叫这个名字)(如果你是江苏的,那就在必修一里面),里面有地理(自然)环境七要素(好像),这七个东西要记牢,这是你考虑问题的各个角度,这样就不容易漏分。相对应的,(如果你是江苏考生的话)必修二里面讲了一个叫做“区位条件”的东西。这个是你考虑人文地理时所使用的角度,需要牢记,常用的也就四五个。(交通、政策、气候环境、劳动力什么的)
地理是一个面面俱到的学科,这和物理不同。物理常常研究理想条件下的东西,而地理却是什么都要考虑。同样是风,在平原上和在山上就是不一样的(地形,海拔,湿度都不同。)。所以,答主观题的时候,一定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角度去考虑!!
至于区域地理,实际上(本人认为)就是给不会学地理的人一种解题目的模式,而高考地理,往往是新设情境。(实际上就是必修三没什么用。。。)必修三感觉最有用的是“产业转移”,这个实际上还是和人文地理中的“劳动力”这个区位条件有关的。
注:
本人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A+(全省前5%),但我整个高三的地理复习时间(不含上课时间)合并起来不超过半天!!(6小时)所以说抓紧上课时间,提高上课效率,也是很重要的。(虽然洒家地理课就是玩过去的。。。要有底子才能玩!!)
最后祝你高考成功,不要失手!!(我就是失手的典型代表。。。)
3. 如何提高地理读图能力
一、强化读图表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好习惯。
这就要求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要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地理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做到“读图四步走”。
二、强化教材中图表的阅读与识记,是认识其他图表的基础
地理教材中汇集了大量图表,只有对教材中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变式图、大比例尺的区域图等难度较大的图。
例如对变式图处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如有关晨昏线的读图题同学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特别多(约有20种)。但最基本的形式却只有两种,即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重点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是什么关系,是如何“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可以使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
再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空是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只有从教材上识记,才能有助于认识区域图。
三、强化图表归类的教学训练,培养对不同图表的阅读方法
经过阅读步骤和对教材中图表的阅读和识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绍一下这些常见图形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1、“变式图”,就是从教材中的图演变而来。这类图形虽然看上去没有见过,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寻根导源”,并非无从读起。如:光照变式图、地球公转变式图、气候类型变式图等。下面主要介绍光照图的阅读技巧:光照图的种类比较多,此类图的解题关键要求学生牢记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读图的技巧和方法。当解题的已知条件不够时,要充分发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其经线的地方时时为6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利用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定“东”和“西”等。
2、“叠加图”,就是几种地理要素的内容叠加在一幅图上。虽然读起来相互之间有些干扰,但只要采取“分而治之”并注意其交叉点的办法还是不难解决的。如中国和美国的版图叠加在一起,我们只有分开读,再进行叠加对比,找出其相同和不同处。若不会读图,自然就无从答起。
3、“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这类图都遵循“等值线原理”即:凸向高(指数值)处反而低。(如山谷、低压槽、寒流等),凸向低处(指数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压脊、暖流等)。具体含义是:若为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凸向低处为山脊;若为等压线,凸高处为低槽,凸向你处为高压脊;若为海洋表面等温线,凸向高处为寒流,凸向低处为暖流。
4、“统计图”,包括柱状统计图(有纵向的和横向的)、折线统计图、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三角状统计图等。这类图表读图的关键,是要读懂、读通坐标的含义,尤其是要注意坐标轴上数字的单位。
5、“区域图”,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域的图形。这类图又可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分为区域地形图、气候图、洋流图、资源图、农业地域图、工业分布图、交通图等。读区域图,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如: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图。要提高读此类图的能力,就要在平时要求学生对重要经纬线(如0经线180经线,30E,120E,赤道、23 26 N,23 26S,66 34N等)所经过的区域加以关注,再加上各类图表归类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网络状的地球,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让学生记住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气候区;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经过以上训练,当给你地球上一点或线时,学生脑海中涌现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
4. 如何学习地理
学好地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5. 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了解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精度要求以及出版时间、制图人等。
2)看图例。了解图幅区内出露的地层、岩体,它们的岩性、时代、代号及色标。了解区内的构造、矿产,它们的性质、类型、符号及色标。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根据图中地形等高线,分析区内山脉的走向变化、地势分布(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水系发育情况等。有的地质图上没有地形等高线(多为小比例尺地质图,如图13-46),一般可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的特点,如河流的主流总是流经地势较低的地方,支流则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顺流而下地势越来越低;位于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地区总是比河谷地区要高等。了解地形特征,可以帮助了解地层分布规律、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
4)粗读地质内容。从整体上了解图区内一般地质情况:①地层分布情况,老地层分布的部位,新地层分布的部位。结合地层柱状图了解区内地层时代、岩性、化石、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等。②岩浆岩的性质及分布,岩体与地层、构造、矿产的关系。③地层、岩体的变质程度,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及特征。④褶皱、断层的性质、类型及展布情况,断层与褶皱的关系等。⑤矿产种类及分布情况,与地层、岩体、构造的关系。
5)阅读剖面图。了解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从剖面上了解地形起伏变化,以及地层、岩体、构造等在地下的延伸状况和组合形态。结合地质图上平面特征,加深对区内地质特征的了解。
6)详细阅读。在掌握全区地质构造概况的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局部地质构造进行详细分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要重点了解的某一块段或某方面内容,进行详细阅读分析。
7)归纳总结。把区内所有的地质特征联系起来,分析总结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恢复全区的地质发展历史,阐明矿产成因与分布规律。
本章要点
1.构造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属于内力地质作用,是引起地壳升降、岩石变形、变位,以及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乃至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2.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表现为岩石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或拉张,产生变形、变位,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断裂和地堑、裂谷等,又称为造山运动;垂直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往往表现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兼而有之。
3.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的运动,但是经过漫长的地史时期,构造运动会使地球产生巨大的变化。构造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与周期性。
4.岩石的产状由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数值来确定。岩层的产状要素在野外直接用罗盘测量,一般只记录倾向和倾角两个数据,记为:倾向∠倾角。
5.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的结果,是研究和恢复地球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是地壳中普遍存在、最常见的地质现象。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褶皱具有以下要素:核、翼、轴面、枢纽、转折端。褶皱的基本类型是背斜与向斜。背斜核部为老岩层,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向斜核部是新岩层,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
5.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发生破裂,称为断裂构造,是地壳中普遍发育的构造形式之一。通过节理的研究,了解区域性构造应力场的特点和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有助于研究断层、褶皱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性质。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6.按照产生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张节理是在拉张应力作用下产成的,剪节理实在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产生的。
7.根据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断层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由两条或多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可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汾渭河地堑以及国外着名的贝加尔湖地堑、莱茵河地堑、东非裂谷地堑等;逆冲推覆构造可形成飞来峰与构造窗;平移断层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类。
8.断层的识别标志有:擦痕、阶步、断层角砾岩、断层泥、不连续的地质体(不同地质体或同一地质体的不同部分直接接触)、某些地层重复出现或缺失、拖曳褶曲、伴生节理、断层崖、负地形等。
9.断层形成时代主要是依据切割、充填、上覆地层等关系来判断。基本原则为:(1)断层发生的年代晚于被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的年代,早于覆盖在断层之上未受其切割的最老地层的年代;(2)若断层切断岩体,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后;若断层被岩体、岩脉所填充,则断层形成于岩体侵入之前。
10.接触关系共有五种类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层与侵入体之间有: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相对较为稳定,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状态。假整合接触是地壳升降运动的重要标志,底砾岩是判断假整合的重要标志。角度不整合接触表示该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侵入接触说明该地区发生过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引起岩浆侵入,形成了侵入体,侵入体的年代晚于被侵入围岩的年代。沉积接触表明,侵入体形成后,地壳先上升使其遭受风化剥蚀,后又下降接受沉积,该侵入体的年龄老于其上覆岩层的年龄。
11.槽台说将陆壳划分为活动的地槽区和稳定的地台区,以及两者邻接部位的过渡区。地槽区是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狭长地带,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形成错综复杂的褶皱山脉。地台区是地壳上面积宽广、构造活动微弱、相对稳定的地区。地台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褶皱基底(结晶基底)、沉积盖层。过渡区既具有地槽特征又含有地台的性质。
12.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曾经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海洋也只有一个围绕着它的“泛大洋”。
13.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新的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张,同时老的洋底在海沟处插入地下,返回软流圈,造成物质循环。
14.在大陆漂移说与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板块构造理论正式被提出来。它以地球整个岩石圈板块的活动方式为依据,建立了世界范围的构造运动模式,对一些全球构造问题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是当今最重要、最热门的地学理论。但是关于板块驱动机制的问题,至今未有满意的结论。
15.根据板块边界,将全球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有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断层,它们代表了全球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16.一幅正式的地质图除地质图外,还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幅接图表、编制单位责任表。如果是区域地质图还有图幅代号。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地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具哪些特征?
3.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
4.绘制一幅理想的地质剖面图,将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及各种接触关系表示出来,并标明注记。
5.何谓板块构造?其边界有哪几种?目前全球划分为哪几大板块?
6.地质图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7.阅读老师提供的地质图,按阅读步骤与方法,分析图中地层、岩体、构造等的分布及特征。提交一份文字说明(读图报告)。
6. 什么是地理图表教学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丰富的地理信息源,是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地理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读图,运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图表一般比较形象直观并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同化与顺应,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及实践者.老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促进者.图表教学方法,是以一种或几种有机图形、表格或其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运用形象、逼真的图形、图像及设计合理的表格、图像、图解等形式来传授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形象地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间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个完整、准确、比较稳定的表象,使课后易于理解、复习、掌握,使学生尽可能快地得到一系列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7. 地理图表阅读方法
第一,阅读图名、图例;第二,回忆所学的相关知识;第三,仔细阅读相关要素在图中的变化,尤其是极值及对应的条件;第四,小心的推算。
8. 如何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
如何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惠阳中山中学姚永振
内容提要:纵观近几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试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07、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考试(广东卷)的 地理试题中图表题占整张卷的篇幅也很大,因此对于学生能正确读图、从图表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图表数据、运用图表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提出的新型要 求,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
关键词:养成用图习惯,强化图表的转换; 夯实基础,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一、养成用图习惯,强化图表的应用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中几乎题题都配有图,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很强的读图分析能力,
才能比较顺利地解题。因此我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
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对图与图、文与图之间的转换能力,是提高地理的成绩的一个关键措施。 (一)养成良好读图习惯,重点训练读图与绘图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
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地理教学活动
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
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以更直观、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所以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重点引导他们如何阅读表图和分析地表,我认为 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示地图和多板简图,让学生熟悉地图,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
多在学生面前展示地理挂图和课本上插图,同时更要在黑板上板地理简图,这时教师可让学
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描述出某些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然后教师再进行订正巧,这样一 来通过学生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是教师要善于说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对地理挂图或板图应进行细致地讲解。
而我认为讲解图应先总整体后具体,先简单后复杂。然后教师再对应板图一一讲解,当然最
后我们出示一些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 如何分析图表题,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三是学生要动手绘图,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动手一遍”。当学生脑海中对某些图有一
定了解之后,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出一些的图表,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图,进行相
互比较,让学生找出自己绘得不足之处,教师再进点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对各种知识更加稳固地掌握。比如在讲“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时,先要让学生亲
自动手绘出“理想大陆轮廓图”,包括几条分界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以及两侧海洋)。
然后写出相对应的气候带,最后标出相对应的自然带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
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当试题中出现某个区域时在学生脑海中可以浮现出该地区
的大致的气候类型或者自然带了。力求每位同学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让学生学习起
来要有成功的感觉,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取基本图表信息,解开交织地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板图、板图表等直观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因为教
师在板图、板图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紧跟着教师活动的。另一方面,讲求运用语言的方
法,通过讲述、启发等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当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强时,独立思考的能
力也随之加强。再者,要求学生摸透一些基本图、常用图的信息,如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
条经线、五条纬线);找出这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
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
那些交织在经纬网上的地理知识自然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
学生就逐渐地拥有“脑”中有“图”,“心”中有“理”的能力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而是无数幅有趣的图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前苏联着名教育家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
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理图表它是地理知识、地理智能和地
理技能的综合体现。所以考查地理图表是地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
地理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考试的成败。但是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地理
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的问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一边学知识,一边培养,所谓万丈高楼平
地起——基础是关键。建立扎实的基本地理知识是促进能力的根本。俗话说“无知便无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只追求进度,而是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高 度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我主要做以下两点:
(一)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训练是快速提高学生的
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教学和练习中教师要精心选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 强化训练。
尤其是高质量图表题,试题可以是一些往年的高考题,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实际情
况而编写的试题。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做题、析题、纠错,来回顾常见的各种解题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也鼓励学生
自已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收集成例题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错题集。
(二)是指导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
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力求使学生在原有
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点充分理解透彻甚至要做到举一反三
的地步,同时我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要指
导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
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同时更能促进其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我常对于
当前一些热点事件为材料我让学生讨论并共同设计成图表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当
前能源问题的学习,我通过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能源的生产情况和消费情况以及世界石油分
布状况等材料。然后分析我国能源(石油)紧缺的原因和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在采取各
种措施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应该如何解决等等?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教师需要的只
是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同类问题的相似的思考角度,构建思维模式,来培养和训练 地理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学起地理
来比较轻松,同时成绩也比较理想。作为教师要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做起题来胸有成竹,是突破地理高考高分的瓶颈。如何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惠阳中山中学姚永振
内容提要:纵观近几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的试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07、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考试(广东卷)的 地理试题中图表题占整张卷的篇幅也很大,因此对于学生能正确读图、从图表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图表数据、运用图表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提出的新型要 求,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
关键词:养成用图习惯,强化图表的转换; 夯实基础,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一、养成用图习惯,强化图表的应用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中几乎题题都配有图,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很强的读图分析能力,
才能比较顺利地解题。因此我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
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对图与图、文与图之间的转换能力,是提高地理的成绩的一个关键措施。 (一)养成良好读图习惯,重点训练读图与绘图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
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地理教学活动
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
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以更直观、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所以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重点引导他们如何阅读表图和分析地表,我认为 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示地图和多板简图,让学生熟悉地图,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
多在学生面前展示地理挂图和课本上插图,同时更要在黑板上板地理简图,这时教师可让学
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描述出某些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然后教师再进行订正巧,这样一 来通过学生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是教师要善于说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对地理挂图或板图应进行细致地讲解。
而我认为讲解图应先总整体后具体,先简单后复杂。然后教师再对应板图一一讲解,当然最
后我们出示一些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 如何分析图表题,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三是学生要动手绘图,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动手一遍”。当学生脑海中对某些图有一
定了解之后,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出一些的图表,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图,进行相
互比较,让学生找出自己绘得不足之处,教师再进点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对各种知识更加稳固地掌握。比如在讲“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时,先要让学生亲
自动手绘出“理想大陆轮廓图”,包括几条分界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以及两侧海洋)。
然后写出相对应的气候带,最后标出相对应的自然带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
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当试题中出现某个区域时在学生脑海中可以浮现出该地区
的大致的气候类型或者自然带了。力求每位同学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让学生学习起
来要有成功的感觉,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取基本图表信息,解开交织地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板图、板图表等直观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因为教
师在板图、板图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紧跟着教师活动的。另一方面,讲求运用语言的方
法,通过讲述、启发等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当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强时,独立思考的能
力也随之加强。再者,要求学生摸透一些基本图、常用图的信息,如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
条经线、五条纬线);找出这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
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
那些交织在经纬网上的地理知识自然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
学生就逐渐地拥有“脑”中有“图”,“心”中有“理”的能力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而是无数幅有趣的图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前苏联着名教育家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
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理图表它是地理知识、地理智能和地
理技能的综合体现。所以考查地理图表是地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
地理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考试的成败。但是任何一种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地理
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的问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一边学知识,一边培养,所谓万丈高楼平
地起——基础是关键。建立扎实的基本地理知识是促进能力的根本。俗话说“无知便无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只追求进度,而是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高 度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我主要做以下两点:
(一)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训练是快速提高学生的
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教学和练习中教师要精心选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 强化训练。
尤其是高质量图表题,试题可以是一些往年的高考题,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实际情
况而编写的试题。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做题、析题、纠错,来回顾常见的各种解题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也鼓励学生
自已找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收集成例题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错题集。
(二)是指导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
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力求使学生在原有
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点充分理解透彻甚至要做到举一反三
的地步,同时我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要指
导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
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同时更能促进其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我常对于
当前一些热点事件为材料我让学生讨论并共同设计成图表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当
前能源问题的学习,我通过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能源的生产情况和消费情况以及世界石油分
布状况等材料。然后分析我国能源(石油)紧缺的原因和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在采取各
种措施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应该如何解决等等?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教师需要的只
是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同类问题的相似的思考角度,构建思维模式,来培养和训练 地理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学起地理
来比较轻松,同时成绩也比较理想。作为教师要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做起题来胸有成竹,是突破地理高考高分的瓶颈。
9. 谁能教我如何看地理中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的图表.
九大气候类型
热带海洋气候:南北纬10°之间(受到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为10°~回归线之间(受到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南北为10°~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差,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雨旱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为25°~35°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地中海气候:南北为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北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暖多雨、夏季干燥炎热
温带季风气候:南纬35°~55°大陆东岸(受海路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为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为40°~60°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控制)全年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气候判断方法
气温最低月份≥15℃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气温最低月份>0℃只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带海洋气候
气温最低月份<0℃只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
10. 如何学习地理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考试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学习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